From 10e307b706745ff8938ffc55fccaa0dda07439e3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quantulr <35954003+quantulr@users.noreply.github.com> Date: Fri, 3 Nov 2023 17:25:22 +0800 Subject: [PATCH] update --- .../admin-log4j2-INFO-2023-11-01_1.log.gz | Bin 0 -> 1211 bytes logs/admin/info.log | 81 +- logs/admin/test.log | 48 +- .../front-log4j2-INFO-2023-11-01_1.log.gz | Bin 0 -> 695 bytes logs/front/info.log | 39 +- logs/front/test.log | 26 +- .../src/main/resources/application.yml | 2 +- .../src/main/resources/application.yml | 2 +- sql/caszl.sql | 1551 +++++++++++++++++ 9 files changed, 1665 insertions(+), 84 deletions(-) create mode 100644 logs/admin/admin-log4j2-INFO-2023-11-01_1.log.gz create mode 100644 logs/front/front-log4j2-INFO-2023-11-01_1.log.gz create mode 100644 sql/caszl.sql diff --git a/logs/admin/admin-log4j2-INFO-2023-11-01_1.log.gz b/logs/admin/admin-log4j2-INFO-2023-11-01_1.log.gz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08be17858e135df44202e6f29a4db52f3ac37c9 GIT binary patch literal 1211 zcmV;s1VsBEiwFP!000000L4~WZ`(K!e$THM1Pi!*Fs;L#Tyfh;GinSsU>rTpV73A(GAdU>0{-8C@xBqE zUibqMnk+cXRhFq67mE-It>z-*APmsdiX~5AoAKqg#|e|bh2{~C%RVh=y5J;LD}@SJ zSX+c4IrNVcp^&;&smc)V2xTKM)priA9zUd#Wn9B_+wE*iq1wY>7;RrPQRA0UsYQ#D zBE04Vb1oUxY>WXCDQ~L4+z(ABD#uMfWqw~?3Ath20cP9+_cIAhcl>^+z&axoRDamO z><@;o#N1WV;ySKBP{T>ho=h{9(rlrOd+%I4j_$b7?!ogJXAD*LFP}AX?`-m0Thr;0 zD0(KZ-%51uj)=U-&~r9MZmh&q9iTXrULoWce~1{L(=xN*7V?}UU9Yb>9_PtIbISH_ zd0OI@23{|C5wD7L4K@~6SPQs5LgP&*(Wmtqs1~_5H3z#YFaiFUz0Pct*2`h=`~UIp z55R4xMjBj}SixcvL5iN^`6f;4(TmoNkMif8&o^wmv zSaoUg)QNXX@5Fm(ecQCqs%oN;SiWS+j~KL0PERg(KYbZb_CN3MwYH#P#wQ_x)_>4y zAunA@>BQt^ovjGkIXRucc(U_(vcKm(cT25NT-nN%Ne9ocbmoe2zqUlB`}BWRGXvZ! zjR^q63S#GAe_amqCKC5P(j;G0N$O`6K(q zoZl#YP42OAthQGb&JUc*2NQpHN70-PBKkmSFzP*RxOepSmTSBXT~jT{p?~b*0UN7Q z`(}h6y!xmnch4FssCP*e z*elx*l3(939|@$Xl%#19lGigk@4cOQc9^%DQ9F!TE6ZRw;>B!Y^g@;O%Aiof-9qo` z{2PEa6E+niG>SW9OD;vpois)%_$IvA>0W!h3j4i;)Hf5!9dH!9Bm*jc>x_=1icdZwb4JZa5gBo zeULvankAZGyGY`$uVn@#XM!#$B)1kVST7Gt7~KOGlB;{6fc|gb__W`l{2d*-nIep} zl={y1B7(~3v5*MD0xz6cVjF5DE^9lUjO9sk$m6HaD_%^I75ZM21E$VZQN+6I2~ohSEWP)!f4BvvNm>iW9v-Ml)9>H)Wq1 zBnsSjf!&6NH+oJ*2k_Y&;lHSfPzUIqP@)4|XWB44UDv~gENGFT()^K=%$B{D^Nhwu z@1gn3EwY_@Hk7*Ha;mL=4sM@!w_h2*;CzH-NiO@2qrKUCOkBCGoG4_CB>de!4}7&k zLx+3DjbPpN(jjeqy)f(E(gru1P4et|uO*DJC;Y7SvG~5eqJCrfNYZ3!GyMy5K92IW z#`M=ln!NX7qM5vyrYnFxrAg<^Vxd)O;pAd)31*>`7dNImGHS6bNj9fHZYL2-LpmP^ zBI~%qq8|NQb9IERxFb-rbN_MqJal{%r6jT4Y_Oye!EjT$_rd+?!j<|?b+w*-fH}5k dAl7=lKgfnp5?ZbQCt=T`zX0Ut_g+i~0045FS\n

2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在合肥召开院省合作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主持。会上,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虎与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市长凌云签署了《设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重庆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自身研发优势和综合实力,结合合肥政府在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成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组建四大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两大基地。全力支持合肥市打造国内环保、人工智能、石墨烯等产业高地,孵化和培育国内领先的环保、人工智能、石墨烯等领域企业,推动合肥市相关产业发展。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校长包信和,安徽省委常委邓向阳、陶明伦、宋国权以及中科院机关、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会议并见证签约。

  \"W020180222812586939862.jpg\"   

会议现场

\"ABUIABAEGAAgzKvz1AUoye3WAjD0CTjKBQ!500x500.png\"

签约现场

\"W020180222812698429685.jpg\"

李锦斌讲话

\"W020180223355167973662.jpg\"

白春礼讲话


', '', 0, 0, 1, 0, 1698741057, 169874105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 4,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机场安检进入智能刷脸时代', '发表时间:2018-03-29 23:55', '', '', '
\n

 仅1秒时间就能判断是否为本人,现场实测识别率超过99%,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刷出这样的数据,不仅要靠重庆江北机场的安检员,更要靠刷脸安检的“黑科技”。21日,“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目前已在全国62家机场推广应用。下一步,全流程无纸化人脸识别通关系统将逐步在各大机场投入应用。62家机场已应用 识别率超过99%      

 据介绍,该项目由中科院弘光项目支持,基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能识别技术,在全国重点机场示范推广智能化安检系统,旨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机场安检设备的变革,从而提高机场的安检效率和安全水平。“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是一款精准高效的人证比对智能终端,通过读取身份证登记照与现场持证人员的脸部进行比对验证,判断是否为本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石宇说,系统功能包括人脸验证、证件过期提醒、后台数据管理、历史查询及导出等。该系统拥有领先的识别技术验证快,准确率高,对人脸角度、光线、表情、遮挡等有较好适应性,识别率≥99%,验证速度≤1秒。其外观小巧,操作便捷,可根据现场环境实际,选配不同型号的摄像头或读卡器,单屏或双屏等模块化设计,断网时也可使用。目前,已在上海浦东、广州白云、重庆江北等全国62家机场557条通道进行推广试用。据统计,该设备在全国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以上机场的覆盖率达到80%,在年吞吐量2000—3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43%,在年吞吐量1000—2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55%,在年吞吐量200—1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38%,在年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机场的覆盖率达到23%。    

 根据相关试用机场情况的反馈来看,在使用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后,机场安检通行效率和准确率得到明显改善,抓获冒用他人身份证乘机的人数较去年显著增加。江北机场工作人员介绍,江北机场今年春运期间共运送旅客487万人次,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全年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共查获233起企图持用他人证件乘机事件。     

 今年将试点“无纸通关”和巡逻机器人“安检口人脸识别验证只是第一步。”石宇表示,他们正在开发“无纸通关”、“智能机场”相关技术和设备,今后,旅客乘坐飞机就不再用登机牌,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在第一次进入预安检口出示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后,其他需要身份验证的环节都不再需要出示身份证,通过前后端数据关联,旅客“刷脸”就能自动通关。   

 石宇介绍,二代产品“全流程无纸化人脸识别通关系统”预计5月份将在长沙新机场进行试点,6月将在陕西榆林机场进行使用,再逐步在全国铺开。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将继续推进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示范应用工作,特别是图形识别领域。“我们将推出X光安检机判图人员工作状态管理、X光安检机自动检查、重点区域人车管控、机场周界防护等系统的示范应用。”石宇表示,目前机场X光安检机判图全靠人工,一个工作人员需要培训一年多才能上岗,每天工作量很大,通过图形识别将极大的减轻人工工作量和提高准确率。同时,针对机场周界防护,他们正在研究围界巡逻机器人,通过人形识别等技术手段进行安全防护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巡逻机器人将上岗试用。

', '', 0, 0, 1, 0, 1698741064, 169874106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 4, '中科院重庆院魏大鹏博士莅临合肥分院科普石墨烯科技', '发表时间:2018-06-11 15:50', '', '', '
\n

6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魏大鹏博士走进合肥分院给员工科普了石墨烯科技及其运用的相关知识。

魏博士的深入简出的系统介绍,慢慢给我们揭开了闻名已久的石墨烯神秘面纱。

他告诉我们:石墨烯其实与金刚石一样,都是碳家族的成员。早年间它的结构一直被众多科学家关注直到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从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这两位科学家也因石墨烯的贡献于2010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具有“薄”“延展性”“电阻极低”“透光性强”的特点。是世上最薄的材料,十万层石墨烯叠加起来的厚度大概等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物理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如果用石墨烯特制的包装袋,能承受大约两吨重的物品;石墨烯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石墨烯几乎完全透光,透光率在97%以上。

据魏博士介绍,国内石墨烯的研究与国外同步,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化学所为代表的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在石墨烯领域前沿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应用石墨烯柔性力学传感器精确提取脉搏波,像智能手环一样可以随身携带,精准度更高,可以达到医疗级别。现在的电子血压计采用充气加压,单点血压测量,虽然达到了医疗级的测量准确,但不能联网,无法实现智能监控;而智能手环采用光电传感器,虽然能够联网监测,但准确度较低。而他们研究的石墨烯柔性力学传感器准确度能达到医疗级,同时可穿戴、可联网,能够实现对血压的实时监测。老人戴上这个手环,家人和医生在APP上就能看到老人的血压情况,遇到突发疾病还能报警。

他们还在研发石墨烯可穿戴式背心,对心电、心跳、脉搏等实时监测。包括石墨烯触控技术、石墨烯柔性传感技术、石墨烯柔性光伏器件等。最后他表示:希望院企一起努力,将石墨烯应用于实际产品中,促进科学技术与产业的结合



', '', 0, 0, 1, 0, 1698741076, 169874107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 4, '合肥分院参加中科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发表时间:2018-08-07 14:17', '', '', '
\n

7月9日,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以下简称“中斯中心”)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审议中斯中心3年建设工作报告及未来5年发展规划。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曹京华,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张永清、重大任务局黄铁青、条件保障与财务局高军、科技促进发展局赵千钧等中科院各局领导和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物理所等中科院院内单位领导参加。

合肥分院作为承担国家对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环保技术援助任务的科技人员和净水设备和相关技术的推动者参加会议。

国际合作局局长曹京华主持本次会议。曹京华宣读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王东晓主任汇报中斯中心过去3年的建设总结报告及未来5年发展规划。中斯中心紧扣安全供水和海洋气象防灾减灾两大斯里兰卡民生问题,不忘初心获得大量斯里兰卡周边海洋气象观测数据、斯东南海域水下考古数据,以及积极推动水净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开办斯里兰卡硕士班为斯里兰卡培养急需的青年科研人才,圆满完成了预订的建设任务。

理事会高度肯定了中斯中心3年建设期的工作成绩,就中心科教工作切实结合斯方当地民生需求的资助及落地事宜、中斯人才培养和深化双方科教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要求海外中心做好亮点工作在国内外的宣传,以便更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5.jpg\"

\"6.jpg\"

\"7.jpg\"

', '', 0, 0, 1, 0, 1698741084, 169874108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 4, '中科第三极孵化器落地合肥高新区助推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发表时间:2018-11-28 14:48', '', '', '
\n

11月27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合作共建的专业孵化器中科第三极落户签约仪式于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隆重举行。签约仪式由科技局主持,经开区经贸局、财政局、招商局、环保分局、高创股份等部门领导以及媒体记者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盛典。第三极主要从事开展前瞻性科研攻关、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工作。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节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项目正式落户,加快推进高新区绿色智能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内容。




\"1.png\"

签约仪式现场



\"2.png\"





\"3.png\"



  

', '', 0, 0, 1, 0, 1698741092, 169874109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 4, '重庆研究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会', '发表时间:2019-06-27 21:39', '', '', '
\n

6月26日,重庆研究院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研讨会,会议由党委书记、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韦方强主持,院长袁家虎,副院长张长城,纪委书记陈永波,副院长刘鸿,副处级及以上领导人员(含六级以上职员)、两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3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韦方强领学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第一、二篇,他分别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新征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讲解,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重点工作相结合。     

张长城、龙晖、肖云、陆文强、艾必燕、王邦祥等6名同志分别结合自主学习与思考、结合岗位实际和工作实际就主题教育学习体会作了主题发言。     

袁家虎院长作了会议总结讲话,他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应贯穿于工作和学习之中,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加强自主学习,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学习提升认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 '', 0, 0, 1, 0, 1698741099, 169874109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 4, '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王合清一行调研重庆研究院', '发表时间:2019-07-02 21:39', '', '', '
\n

6月26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合清带队来到重庆研究院开展学习调研,深入了解当前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听取科技工作者对科协工作的意见建议。市科协党组领导程伟、谭明星、牛杰,市科协副巡视员袁强参加调研,重庆研究院院长袁家虎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了国科大重庆学院建设情况,详细了解学院建设规模、院系设置、师资力量等情况。在综合展示大厅,袁家虎院长介绍了重庆研究院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中心智慧城市展厅,科研人员向大家介绍并展示了大数据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在城市管理的实践应用。调研组一行与重庆研究院科技工作者代表进行了座谈,双方就科技金融、科研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申请、科技研发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袁家虎院长表示,重庆研究院历来重视与重庆市科协的合作,在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组织海外博士重庆行,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等方面成效显著。他指出,推动科技创新一定要树立“人才是创新的主体”理念,要注重摸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科技需求,激发创新动力。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刹住浮躁风、去除功利化,引导科研人员沉心静气克难攻坚、勇攀高峰。   

王合清书记表示,市科协愿与重庆研究院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共同谋划更多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携手推动创新人才、创新资源更好地在重庆集聚。将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建好院士之家,更好地为中科院院士专家来渝提供服务。积极推动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科协联合体,畅通联系沟通渠道,打破信息壁垒,发挥好科协“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作用。


', '', 0, 0, 1, 0, 1698741109, 169874110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 4, '我院举行知识产权专题讲座', '发表时间:2019-07-13 09:54', '', '', '
\n


2019年7月10日下午,为促进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与合作公司知识产权交流,我院举行知识产权专题讲座活动,特邀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学科部主任副研究员陆颖博士授课。此次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陆颖博士授课.jpg\"


             陆颖博士授课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创建于1958年,是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科院国家高端科技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方位开展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科研创新学科知识服务、区域与产业发展战略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的国家级专业型知识服务机构,全方位开展覆盖科技创新全价值链的科技战略与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全面推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影响力显著的专业型科技智库。

          \"合作单位代表参加培训.jpg\"


             合作单位代表参加培训

         

          \"陆博士现场答疑.jpg\"


            陆博士现场答疑


合肥分中心于2017年11月组建,主要是开展面向科技创新的信息咨询服务,支撑地方、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信息检索与决策。陆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单位基本情况”“发展战略规划”“核心业务发展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切入点讲解了知识产权对企业重要性合作公司及分院员工参加培训。


', '', 0, 0, 1, 0, 1698741116, 169874111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 4, '重庆研究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项整治情况通报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 '发表时间:2019-08-27 09:49', '', '', '
\n

8月23日,重庆研究院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情况通报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会议由院长袁家虎主持,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韦方强、副院长张长城、纪委书记陈永波、副院长刘鸿、副处级及以上领导人员(含六级以上职员)、两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研究所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科院主题教育第十五指导组组长王学定、指导组成员赖鲜到会指导。

  陈永波分别通报了中科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和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及重庆研究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和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王学定介绍了专项整治及情况通报会召开的意义,充分肯定了重庆研究院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效。

  韦方强就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会议内容及效果等内容进行了通报。王学定对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效果给予了肯定,要求重庆研究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科院党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应用好调查研究成果,落实好各项建议;推进重庆研究院和国科大重庆学院科教融合发展,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多更好成绩。会上,指导组向与会人员发放《中国科学院主题教育测评表》,开展主题教育民主测评。

\"

专项整治情况通报会现场

\"

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现场

\"

王学定讲话


', '', 0, 0, 1, 0, 1698741124, 169874112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 4, '重庆研究院举办新一代ARP系统上线操作培训会', '发表时间:2019-09-06 10:27', '', '', '
\n

9月6日,重庆研究院举办新一代ARP系统上线操作培训会。全院职能部门职工、科研秘书及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培训,纪委书记陈永波出席培训会。

  培训会上,综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重庆研究院新一代ARP部署实施工作。陈永波在讲话中指出,按照中国科学院的统一安排,新一代ARP系统的部署实施,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重庆研究院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经过两个多月的数据准备、流程校验和系统测试等工作,完成了新一代ARP系统的上线部署。为此,他希望参会人员高度重视本次培训,要加强沟通和理解,积极配合,实现新旧系统平稳过渡,进一步提升全院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在随后的培训中,各相关职能部门ARP主管人员分别就电子公文、人力资源、薪酬、科研项目、科研条件及综合财务等6个模块的相关业务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应用培训,并引用实际案例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对常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释疑。

  大家表示,此次培训让员工对新一代ARP系统各模块的操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解决了疑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新一代ARP系统在重庆研究院的全面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

\"

陈永波书记讲话

\"

培训会现场


', '', 0, 0, 1, 0, 1698741131, 169874113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 4, '重庆研究院召开2019年度规章制度修订工作会暨集中学习会议', '发表时间:2019-09-17 09:59', '', '', '
\n

9月6日,重庆研究院召开规章制度修订工作会暨集中学习会议,院长袁家虎,各研究所、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纪委书记陈永波主持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集中学习了最新修订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等制度条例,综合办主任龙晖详细解读了制度修订前后的变化及修订重点。会议同时听取了重庆研究院2019年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方案和2019年内控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

  袁家虎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中国科学院章程》、《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是中国科学院的制度基础,明确了使命、定位、价值理念、领导和组织体系及重要管理规范,是中国科学院内部制度规范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基本遵循。重庆研究院各研究所、各部门要组织好本单元人员加强学习,并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针对重庆研究院规章制度修订工作,他要求,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做好“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把目光放长远,让制度建设切实适应未来发展;二是要结合形势变化,做好事前研究,把规章制度的修订与中心工作和一线科研工作相结合,针对与党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或不一致,或是科研一线反映缺失的制度,或是在执行过程中体现出不好用、不适用的规章制度等,要进行及时修订、失效或废止;三是要加强科研诚信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创新能力,提升重庆研究院科研管理水平。

\"

会议现场


', '', 0, 0, 1, 0, 1698741139, 169874113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 4,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举办2019年新生教育会', '发表时间:2019-09-18 09:27', '', '', '
\n

9月2日,重庆研究院举办2019年新生教育会。院长袁家虎为研究生新生作院情介绍,教务处处长李向东介绍研究生管理方法与培养内容,监察审计室副主任李连发作了关于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的专题报告,信息所所长冯勇为同学们介绍了专业学位论文开题与撰写,安保处于乐泳老师为新生作了安全教育培训,吴迪等优秀毕业及在读的学长学姐与新生们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整个教育会旨在引导新生了解我院历史与发展概况,尽快适应新的学习与科研环境。

  袁家虎院长为全体研究生新生讲授第一课,从建院历程、发展规划、园区建设、人才工作、科研工作等方面,介绍了重庆研究院的历史、现状及核心价值理念,深刻阐释了重庆研究院的使命和文化内涵,并勉励同学们传承科研精髓,培养创新思维,追求卓越。最后,袁院长向全体研究生新生提出了期待与希望:做自己有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情,提高创新能力,精益求精,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为祖国强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奋斗历程中谱写人生绚丽篇章。

  随后,李向东处长从培养管理、奖助体系、学生管理三个方面为研究生新生介绍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管理方法与培养内容。具体介绍了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学位论文送审及答辩以及研究生奖助体系内容、研究生奖助体系介绍、重庆研究院研究生科研助理津贴暂行标准等内容。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对我院管理方法与培养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李连发副主任作了题为“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的精彩报告。他说,良好的院风和学风是全院师生共同努力的产物。我们要崇尚科学道德,坚守科研诚信,坚持原创精神,坚持文章绝对真实的理念。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

  下午,冯勇所长开展了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撰写指导课程。冯所长结合往届学生写论文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写作方法、技巧和心理等方面加以指导。报告开始,冯所长通过分享自己写第一篇论文时的经历,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展开论文写作。他强调,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何与导师进行更高效的沟通非常重要。同学们写论文前期大多比较迷茫,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如何选题、如何寻找研究方法等,同学们应事前做好充足的调研,树立信心,并且勇于面对论文写作中的困难,愉快优质的完成论文写作。冯所长还讲述了论文写作基本技能,介绍选题方法,论文写作方法等,帮助同学们尽快找到论文写作方向。在冯所长的讲授与分享之后,同学们认真分析自己所在的专业,结合自身经历与文献资料筛选问题,与老师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着手开始了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规划。

  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于乐泳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实验室在整个学习和教学环节上的重要作用、树立实验安全意识的重要意义,并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培训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进入实验室后会严格落实安全制度,时时谨记实验室安全。

  最后,师兄师姐们在求职、读博、出国等问题上和新生们进行了心得互动分享,在轻松温馨的环境中,将各自的经验及心得体会娓娓道来。叮嘱大家一定要做好前期规划,提前积累,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能力,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

  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了各方面的疑问,师兄师姐们也都耐心逐一解答。交流分享会内容充实生动,实战经验和心路历程给新生们启发很大,新生们对未来科研生涯和职业生涯也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新生们认为新生教育会为大家顺利进入科研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我院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有了更具体清晰的规划,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美好的期待。

\"

袁家虎院长作院情介绍

\"

冯勇所长为新生作学术报告:如何撰写论文

\"

李向东处长介绍管理方法与培养内容

\"

李连发副主任作专题报告: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

\"

于乐泳老师作安全教育培训

\"

经验分享与交流

\"

认真聆听报告


', '', 0, 0, 1, 0, 1698741147, 169874114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3, 4, '重庆研究院召开2019年网络安全宣传周工作推进暨网络安全检查启动会', '发表时间:2019-09-19 09:28', '', '', '
\n

9月18日,重庆研究院召开2019年网络安全宣传周工作推进暨网络安全检查启动会议。纪委书记陈永波,各研究所、各职能部门网信管理员等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重庆研究院2019年网络宣传周活动情况,并对2019年重庆研究院网络安全检查的整体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

  陈永波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网络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落实“四个坚持”的原则。

  他强调,一是要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普及,提升全院广大职工和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二是各部门要以网络安全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明确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网络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形成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落实网络安全相关工作。三是,要确保安全检查整改有实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隐患,各研究所、各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排查,有效整改,防患于未然。

  随后,重庆研究院开展网络安全专题培训。重庆通信设计研究院的技术总监马令围绕“等级保护制度2.0”对等保2.0新增内容的专业分析及等保2.0与等保1.0差异性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讲解。与会人员围绕网络安全检查和等保2.0开展互动交流学习,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

陈永波书记讲话

\"

网络安全专题培训


', '', 0, 0, 1, 0, 1698741154, 169874115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4, 4, '重庆研究院举行2019年新生晚会', '发表时间:2019-09-20 09:29', '', '', '
\n

9月11日晚,重庆研究院研究生迎新晚会在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报告厅内灯光闪耀,重庆研究院纪委书记陈永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临床医学院吴亮其院长,重庆研究院教务处处长李向东以及范树迁研究员、黎静研究员等导师与各年级的研究生们欢聚一堂,共享视听盛宴,共度中秋佳节。

  19时30分,新生晚会以2018级研究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学习与生活的视频开场,在温馨的气氛中,2018级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带来洋溢着热情青春气息的歌舞表演《青春修炼手册》,展现他们对于成长的体悟,传递青春正能量给现场所有观众,全场掌声经久不息。随后,张庞同学带来一曲平静淡雅的民谣《南方姑娘》;张伟浩同学的BBOX表演展现了声音的多种可能性,震翻全场;计算机专业6名同学的用三段情景剧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欢乐;池昊宇、杨瑶、刘明轩同学合唱的《只对你有感觉》,全场观众自发地随着音乐一起哼唱,将晚会推向高潮;三峡所2018级研究生带来诗歌朗诵《致青春》,展现青春激情;王森带来的吉他弹唱《春风十里》,“声”入人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务处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朗诵了诗歌《祖国颂》。他们满怀激情,颂赞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人民幸福安康,气势恢宏,撼人心魄。

  晚会还设置了贯穿全场的游戏和抽奖环节。学生们以所在研究所为单位,组队进行了抢凳子、气球大作战、猜歌名、人民币大抱团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游戏中,大家齐心协力,充分运用各自的智慧和平时生活的经验,为团队拼搏与奋斗,充分展现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欢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两个小时的晚会在歌声,笑声、喝彩声中圆满落幕。大家纷纷表示,通过一场晚会,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展现了新生们的蓬勃朝气,营造了温馨团圆的过节氛围,给大家带来别样的中秋与别样的快乐。

\"

全体演职人员与老师合影

\"

吴亮其院长为学生颁奖

\"

三峡所节目《致青春》




', '', 0, 0, 1, 0, 1698741162, 169874116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5, 4, '重庆研究院召开2019年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推进会', '发表时间:2019-09-24 09:29', '', '', '
\n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新要求,进一步加强“三化建设”,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9月23日,重庆研究院召开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推进会。纪委书记陈永波参加会议并对具体工作作出部署。

  会上,综合办汇报了2019年规章制度修订工作的总体情况。会议同时听取了各部门对各自制度修订内容的情况汇报以及工作推进计划。

  陈永波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制度建设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各部门需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牵头抓总,扎实推进。他对2019年重庆研究院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让制度建设切实适应研究院的发展;二是作为中国科学院内部制度规范体系的核心和重要管理规范,各部门要将《中国科学院章程》、《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等作为规章制度修订工作的基本遵循,认真学习和研究;三是要结合形势变化,对科研和管理工作缺失的制度,或是在执行过程中体现出不好用、不适用的规章制度等,要及时新立、修订或废止;四是要加强科研诚信制度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新要求融入实际工作中,支撑重庆研究院创新发展。

\"

会议现场


', '', 0, 0, 1, 0, 1698741169, 169874116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6, 4, '重庆研究院开展2019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 '发表时间:2019-09-24 09:30', '', '', '
\n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以及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9月16日-22日,重庆研究院开展2019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纪委书记陈永波出席宣传周推进会并参加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重庆研究院网信办在园区显要区域设置网络安全宣传周宣传展板、宣传标语,重点开展国家网络安全法、常见网络安全风险、活动主题等宣传。同时,针对个人如何提高网络安全、如何预防网络诈骗、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等小常识,印制宣传彩页,向全院发放,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宣传。重庆研究院还开展了网络安全专题培训,重庆通信设计研究院的技术总监马令围绕“等级保护制度2.0”等网络安全技术及要求,为员工开展专题培训。

   活动周期间,通过网络安全知识宣传、网络安全检查等形式,向员工普及了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提升了员工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和技能。员工纷纷表示,通过宣传活动,引导大家自觉了解和遵守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树立起自觉抵制网上不良有害信息,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意识和习惯。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重庆研究院参与员工及学生300余人次,共发放宣传页700余份。

\"

纪委书记陈永波参加宣传活动

\"

发放网络安全知识宣传页

\"

积极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

网络安全宣传展板及宣传台

\"

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标语


', '', 0, 0, 1, 0, 1698741177, 169874117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7, 4, '重庆研究院参加中科院科普志愿者新疆行活动', '发表时间:2019-09-26 09:30', '', '', '
\n

9月16日-20日,重庆研究院组织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参加中科院智能科普联盟开展的中科院科普志愿者新疆行活动。

  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志愿者一行深入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吐鲁番3个地市1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游戏互动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重庆研究院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组织了机器人、人脸识别互动体验游戏等开展科普活动。重庆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平以《机器人与生活》为题开展4场科普讲座,通过现场讲解和实物展示相结合,为当地中小学生讲述了机器人的构成、发展过程、应用领域以及对未来生活带来的改变等内容。智能安全中心现场展示的“表情打分”和“眼神打地鼠”两款互动小游戏,是基于 “多属性动态人脸识别系统”和“安检判图人员工作状态管理系统”而制作,较强的互动参与性,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争相体验,乐此不疲。

  中科院智能科普联盟本次科普志愿行活动共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合肥物质院、计算所、网络中心、软件所、深海所、苏州纳米所等7家院属单位参与,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等高新技术及科普展品。通过科普志愿者行活动,发挥了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培养了中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科学兴趣和创新激情,为社会构筑了一道弘扬科学精神的桥梁。

\"

副研究员黄平作科普讲座

\"

智能机器人现场互动

\"

体验人脸识别技术互动游戏

\"

活动合影


', '', 0, 0, 1, 0, 1698741184, 169874118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8, 4, '成都分院分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刘刚君调研重庆研究院并作专题报告', '发表时间:2019-09-26 09:31', '', '', '
\n

9月25日,成都分院分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刘刚君调研重庆研究院并作专题报告。重庆研究院纪委书记陈永波,纪委委员,各研究所、各部门负责人,各党支部纪检委员,内部审计工作组成员等20余人参加。

  刘刚君作了题为“研究所纪委加强监督工作的探讨”专题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纪委监督的依据、监督的对象、监督的内容和监督的方式。他指出,纪委和监察审计室的监督职责是“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监督的工作目标是力争实现监督的理念、重心、方式、角色四个方面的转变。

  调研座谈会上,陈永波代表重庆研究院纪委作了重庆研究院纪监审工作情况汇报,与会人员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了充分交流。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落实好“一岗双责”,为营造重庆研究院风清气正的创新发展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

报告会现场


', '', 0, 0, 1, 0, 1698741191, 169874119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9, 4, '中科院成都分院陈锋副院长带队来院开展安全检查', '发表时间:2019-09-30 09:41', '', '', '
\n

  927日,中科院成都分院陈锋副院长带领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的安全专家莅临我院开展安全检查。重庆研究院张长城副院长、安全保障处、德勤物业公司相关人员陪同。

  检查工作分两组同时进行,检查组根据《中科院跨区域互查安全工作标准》,围绕我院园区综合治安管理和防暴恐治安队伍建设、园区技防安全建设与安全应急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安全管理方法建设与科研生产安全规范管理等方向,重点对实验室、危化品暂存间、危废暂存间、食堂、配电室、监控室、孵化园区等部位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我院安全工作总体上符合标准要求,但在危化品管理等细节上仍有改进空间。

  最后,陈锋副院长对此次检查做了总结。他强调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国庆期间的安全工作,尤其是重点加强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科研生产环境,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

检查监控室

\"

检查配电室

\"

检查重点实验室

\"

检查危废暂存间

', '', 0, 0, 1, 0, 1698741202, 169874120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0, 4, '重庆研究院纪委专题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发表时间:2019-09-30 09:42', '', '', '
\n

  927日,重庆研究院召开纪委会,专题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纪委书记陈永波主持会议并领学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纪委委员参加学习。

  陈永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修订的必要性;带领大家重点学习党的问责工作坚持的原则,党委、纪委和党的工作机关如何开展问责工作,问责的对象,十一类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问责采取的方式,作出问责决定的程序,关于不予问责、从轻或者减轻问责、从重或者加重问责的具体情形等内容;结合具体案例对条例进行了解读。

  陈永波要求纪委委员进一步深入学习《条例》全文内容,深刻领会《条例》修订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履行好监督专责,促进各级党组织和领导人员牢记初心使命,在科教创产融合发展中勇于担当作为。

\"

学习会现场


', '', 0, 0, 1, 0, 1698741209, 169874120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1, 4, '重庆研究院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发表时间:2019-10-16 09:14', '', '', '
\n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批准新设湖南大学哲学等3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105号),重庆研究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重庆研究院高度重视本次申报工作,院长袁家虎,党委书记、副院长韦方强召集学科负责人召开申报工作会,学科相关负责人紧扣条件要求,充分凝练学科特色优势,积极准备申报材料。本次流动站申报竞争激烈,最终批准339个新设流动站。

  作为新建院所,环境科学与工程获批博士后流动站标志着重庆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取得零的突破。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培养、使用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增强学科建设、完善人才队伍培养体系起着重要作用。重庆研究院将持续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和博士后人员的培养管理,为研究院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 '', 0, 0, 1, 0, 1698741217, 169874121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2, 4, '重庆研究院举办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及毕业标准宣贯会', '发表时间:2019-10-22 09:15', '', '', '
\n

  10月15日,重庆研究院面向2018、2019级重庆研究院与重庆大学联合培养工程博士,举办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及毕业标准宣贯会。重庆研究院党委书记韦方强参加。

  韦方强书记对重庆研究院进行介绍,提出培养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领军人才的目标。他以“抓兔子”的比喻,生动地阐述了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研究生三个阶段学习的不同特点,并勉励工程博士们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制约企业、社会发展的问题,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借助导师及团队的帮助,积极主动且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随后,教务处处长李向东讲授了工程博士培养流程及学位申请条件等重要事项,明确工程博士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监察审计室副主任李连发进行科研学术道德诚信讲座,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为大家讲解科研诚信的重要性。

  会上,与会工程博士们进行座谈交流,并现场选举了2019级工程博士班的班长和副班长。

\"

韦方强书记作院情介绍

\"

介绍培养环节情况

\"

座谈交流


', '', 0, 0, 1, 0, 1698741224, 169874122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3, 4, '重庆研究院副院长张长城率队赴万州区龙驹镇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发表时间:2019-10-22 09:16', '', '', '
\n

  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10月16日-18日,重庆研究院协调组织中科院院士张景中、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新媒体部副主任黎文等团队赴龙驹镇及对口帮扶村——灯台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安全保障处、信息所党支部、德勤物业公司等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活动中,张景中院士为万州区中学数学骨干教师作题为《数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报告,张院士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围绕教育数学的基本信念和思想,从基本概念、数学公式、题型案例、流行解法等方面,为数学教师上了一堂有深度有思想的学术报告。张景中院士为龙驹中学赠送了自己编写的数学教育书籍。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为龙驹中学授牌中国科普博览示范基地学校,将通过邀请院士专家走进示范基地作报告,开展科学实验直播,组织学生参加“求真科学营”线下活动,走进中科院参观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中科院高端科普资源服务于当地青少年。

  张长城代表重庆研究院向龙驹中学赠送了16套机器人教学用品,帮助龙驹中学解决科技教育资源短缺的难题;信息所党支部林远长高级工程师和罗代建工程师两位党员分别为龙驹中学百余名学生作了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的机器人和人脸识别科普讲座,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张长城一行还前往灯台村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其生产生活的科技需求。同时,重庆研究院还为灯台村赠送了一套价值4万多元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包括6台台式电脑、2台笔记本电脑、1台多功能打印复印一体机、1台投影仪及幕布,帮助提升村级办公自动化能力和水平。同时,还为一对一帮扶贫困户——龚正元家送去由重庆研究院下属企业自主研发的净水机1台。

\"

张景中院士为万州区中学数学骨干教师作报告

\"

张景中院士向龙驹中学赠书

\"

授牌中国科普博览示范基地学校

\"

高级工程师林远长作机器人科普讲座

\"

工程师罗代建作人脸识别科普讲座

\"

向一对一帮扶贫困户赠送净水机

\"

张长城实地调研灯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


', '', 0, 0, 1, 0, 1698741233, 169874123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4, 4, '重庆研究院承建两江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 '发表时间:2019-10-24 15:15', '', '', '
\n

  10月22日,在两江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服务券集中发放活动暨业务培训会上,重庆研究院启动承建两江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庆研究院副院长张长城参加。

  两江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由科技局、两江新区管委会于2018年启动建设,将按照“1+N”的方式打造,其中“1”指总平台,“N”指各承建单位负责承建的子平台。重庆研究院承建一期子平台中的人工智能核心硬件微纳制造研发平台。该平台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如热蒸发镀膜、磁控溅射镀膜等;微纳加工技术,如光刻、电子束直写等;微纳器件及系统研制,如光学元件、柔性传感器加工等三个方面,将开展技术咨询、设备共享、技术研发、样品加工、检验检测和系统封装等服务。

  会上,张长城副院长介绍了人工智能核心硬件微纳制造研发平台的建设背景及建设情况,重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为国对该平台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券使用说明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讲解。会后,我院对20多参会家企业发放了服务券,以进一步减轻重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落实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此次活动由两江新区科创局主办,重庆研究院、重科院、中汽院承办,80余家重庆市的科技型、中小型企业代表参加。

\"

活动现场


', '', 0, 0, 1, 0, 1698741240, 1698741240,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5, 4, '国科大重庆学院举行继续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发表时间:2019-10-25 15:17', '', '', '
\n

  10月23日,国科大重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来自国家电投集团两江远达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和国科大重庆学院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并开展座谈交流。袁家虎院长出席签约仪式。

  仪式上,教务处处长李向东介绍了合作的背景、内容及出席仪式的各方嘉宾。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尹校军主任分享多年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经验,对未来继续教育培训合作提出规划。国家电投集团两江远达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任前卯副总裁则提出,重庆学院应创建合作发展平台,聚焦于高层次、具创新性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打造品牌效应。

  袁家虎院长首先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并对各合作方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在讲话中,从当今社会对人力资源和终生学习的重视和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出发,进一步阐明了开展继续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交流座谈会上,三方达成合作发展共识,三方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国科大重庆学院的特色资源,遵循继续教育培训市场规律,稳扎稳打,推动重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

交流座谈

\"

签署合作协议


', '', 0, 0, 1, 0, 1698741247, 169874124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6, 4, '重庆研究院召开院属公司2019年度工作总结会', '发表时间:2020-01-21 13:03', '', '', '
\n

       1月14日,重庆研究院召开院属公司2019年度工作总结会。重庆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院属公司管理委员会主任韦方强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院属公司管理委员会委员、院职代会代表、各院属公司负责人、外派董事监事等40余人参加总结会。会议由产业处处长、院属公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艾必燕主持。

  总结会上,院属各级全资、控股、参股公司负责人和全体外派董事监事就2019年度公司生产经营情况、2020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营目标等有关事项进行了汇报,参会人员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经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并提出了建设性经验和建议。

  韦方强书记在讲话中首先对各院属公司在2019年积极开展的各项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他指出,各公司坚守初心,培育与发展十分不易。并就2020年工作重点,提出五点要求,一是院属公司管理委员会作为连接研究院和院属企业的桥梁,应积极协调以发挥更大的纽带作用,帮助企业发展;二是委派到各公司的董监事应主动下沉,认真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能;三是各公司负责人及成果转化完成团队,应进一步明确在公司管理或技术研发中的定位,以发挥自身优势;四是各公司负责人应珍惜投资人的投资,关注投资人的关切,实现合作共赢;五是希望各公司真抓实干、盈利创收、反哺股东。

\"

会议现场

\"

  韦方强书记讲话

\"

  与会人员交流发言


', '', 0, 0, 1, 0, 1698741255, 169874125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7, 4, '中科院研究部署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 '发表时间:2020-01-31 13:07', '', '', '
\n

  1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专题党组会议暨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听取中科院应对疫情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在前期工作动员部署的基础上对中科院系统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

  院党组书记、院长、领导小组组长白春礼主持会议,副院长丁仲礼列席会议,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领导小组副组长侯建国,党组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张亚平、相里斌、张涛、邓麦村、周琪,党组成员孙也刚、李树深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出了动员令。

  会议审议了《中国科学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工作方案》和应急响应工作要求,研究部署了需紧急启动的防控疫情相关科研任务。

  白春礼作总结讲话,并就全院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切实加强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要抓紧科研攻关,集全院之力开展研究,充分发挥中科院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凝聚优势力量、做好统筹协调,确保政令畅通、信息畅通,确保科研攻关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抓好全院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压实院机关和院属各单位防控责任,做好周密部署和细致安排。四是要及时向公众介绍全院应对疫情工作相关进展和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无私奉献的事迹与精神。

  会议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现在是国家和人民最需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贡献的时候,全院上下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持人民至上、科学防控,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举全院之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院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 '', 0, 0, 1, 0, 1698741262, 169874126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8, 4, '安徽省经信厅、安徽省药监局和合肥市经信局各位领导莅临中科第三极(安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洽谈新型纳米纤维膜产业化事宜', '发表时间:2020-03-05 17:24', '', '', '
\n

      2020年3月04日,安徽省经信厅消费工业处副处长程效春、安徽省药监局食品消费监督处熊永恒主任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徐朝霞副局长、郭梅处长莅临中科第三极(安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洽谈研发的新型纳米纤维膜产业化事宜。董事长任以伟先生向来访的药监局、经信厅领导交流具体情况。


\"

任院长介绍,纳米纤维膜与传统熔喷布材料的过滤机理不同,传统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和N95口罩主要依靠熔喷无纺布的‘静电吸附’作为主要过滤手段,接触水等物质后会逐步失去静电,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而纳米纤维主要依靠物理拦截,过滤稳定性更高。相较于普通口罩,新型纳米纤维口罩比较柔软,戴上之后透气性也比较强。由于使用了与病毒尺寸相似的纳米材料,可以有效拦截病毒、细菌、气溶胶等物质。同时,通过热水浸泡清洗或者酒精消毒的方式,可重复使用。在非特殊情况下,一个口罩可持续佩戴10到20天左右。


        目前,安徽省缺少口罩无纺布原材料供应企业,为了实现技术产业化,我们已经与合肥一家口罩生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预计三月底推向市场,每天产量将达到10万只左右。合肥分院还计划在合肥建立纳米纤维生产加工基地,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新能源等领域。


        经信厅领导表示,新型纳米纤维膜的产业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政府将大力支持中科第三极(安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型纳米纤维膜与KN95口罩的产业化发展,为国家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



', '', 0, 0, 1, 0, 1698741269, 169874126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29, 4, '合肥市科技局吴海军副局长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展“四送一服”调研活动', '发表时间:2020-05-14 09:19', '', '', '
\n

2020512日下午,合肥市科技局吴海军副局长、合肥市科技局高新处毛春宝处长等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展“四送一服”调研活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等一起与来访领导进行了现场交流。

\"微信图片_20200513204937.jpg\"

任院长向来访领导介绍了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的建设历程及发展规划,重点介绍了正在建设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任院长介绍即将建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会彻底打破科技资源分布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平台将集聚中科院乃至全球的的专家资源、项目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服务于地方企业的创新发展,解决政府、企业的科技资源需求问题,实现智能化的科技资源推送,解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已进入最后筹备阶段。

科技局来访领导对分院正在建设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并希望在平台建成以后要尽快推广服务于更多的企业,帮助企业打破科技资源壁垒,解决企业实际的技术需求,做到协同创新发展。并调研了合肥分院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情况,及时发现合肥分院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表示会尽快协调解决。

', '', 0, 0, 1, 0, 1698741277, 169874127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0, 4, '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调研小组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展调研活动', '发表时间:2020-07-27 11:14', '', '', '
\n

2020723日上午,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先意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陈丹研究员等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展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调研活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等一起与来访领导进行了现场交流。

\"微信图片_20200727094333.jpg\"

    任以伟院长向调研组成员介绍了合肥分院的建设历程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合肥分院自2018年底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合肥分院2019年共孵化科技类项目20余个,其中包括哈佛大学的膀胱癌体外诊断技术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的AR/VR教育技术。同时还介绍了线上科技共享云平台的建设情况,即将建成的科技共享云平台将会打破科技资源分布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平台将集聚中科院乃至全球的的专家资源、项目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服务于地方企业的创新发展,解决政府、企业的科技资源需求问题,实现智能化的科技资源精准推送,解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调研小组领导对合肥分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最后,任以伟院长就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普遍现象和重难点问题以及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合肥的科研创新是否有调整等问题与调研组成员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 '', 0, 0, 1, 0, 1698741284, 169874128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1, 4, '合肥市科技局“四送一服”专项科技服务暨高企培育和要素对接会在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胜利召开', '发表时间:2020-08-19 09:22', '', '', '
\n

2020812日下午,合肥市科技局高新处毛春宝处长、合肥市科技局高新处胡林和副处长、合肥市科捷通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李德朋董事长、合肥智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王永董事长、安徽开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志建董事长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召开合肥市科技局四送一服专项科技服务暨高企培育和要素对接会。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安徽中科博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处张文杰、安徽中科三创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刘百胜董事长等一起与来访领导就四送一服科技服务和高企培育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微信图片_20200818170624.jpg\"

任以伟院长向参会领导和企业代表介绍了合肥分院在企业科技服务和高企培育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合肥分院围绕高企培育和企业科技服务的几大核心要素如知识产权、专家人才、关键技术、研发投入、产值增长等进行了多方向的、精准的科技服务,线上通过中科院科技资源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中科院等大院大所科技资源,包括人才专家、科技成果、实验室、科技情报、知识产权等创新产业资源。线下通过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组建一批经验丰富的科技服务团队调研并深度挖掘企业需求,做到科技资源的精准匹配和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遇到的科技难题。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合肥,走向国际市场,合肥分院以中科院重庆院在“一带一路”方向的项目规划为基础,正在筹备“合肥市“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科技产业联盟”,待联盟成立以后,合肥分院会筛选一批有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方向的企业对接“一带一路”等国际市场。

\"微信图片_20200818170657.jpg\"


参会领导对合肥分院在科技服务和高企培育方向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委托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作为合肥市科技局“四送一服”专项科技服务和高企培育的技术对接单位。最后,与会代表还就高企培育和科技服务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 '', 0, 0, 1, 0, 1698741291, 169874129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2, 4, '信息所党支部、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研讨会', '发表时间:2020-11-23 15:49', '', '', '
\n

    为借鉴相关高校的成熟教学体系,探索具有我院科教融合特色的教学体系,推进国科大重庆学院的高水平建设,信息所党支部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开展科教融合主题交流活动。2020116日,作为科教融合主题交流的首场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我院顺利举办。我院党委书记韦方强、副院长张长城、教务处处长李向东出席会议,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冯勇、副院长尚明生主持会议,人工智能学院教学科研人员、信息所党支部党员共计四十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南京邮电大学王保云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廷淮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赵亚伟副教授、贵州大学李少波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报告从理论体系、实践操作、典型案例等多个维度,围绕计算机学科建设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王保云教授作《漫议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报告,介绍了学科及学科建设的定义和内涵,综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科建设情况,多角度解读了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体系,分享了研究生培养经验。马廷淮教授作《国际化引领计算机学科建设》报告,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为例,分享了其如何通过国际化师资、研究团队、项目、精品课程等促进学科建设。赵亚伟副教授作《人工智能课程设置及教学经验交流》报告,介绍了国科大人工智能学院的课程设置,分享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学科竞赛等特色做法。李少波教授作《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技术及实践》报告,以贵州大数据发展为案例,分享如何促进科教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报告会后,与会专家就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科教融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通过本次研讨会,巩固和深化了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开拓了我院青年教学科研人员的视野,将促进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更上新台阶。

\"1.jpg\"


11.6会议现场

\"2.jpg\"


王保云教授作报告

\"3.jpg\"


马廷淮教授作报告

\"4.jpg\"


赵亚伟副教授作报告

\"5.jpg\"


李少波教授作报告


', '', 0, 0, 1, 0, 1698741298, 169874129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3, 4, '我院陆仕荣研究员提名“2020年中科院年度创新人物”人选', '发表时间:2020-12-11 14:55', '', '', '
\n

  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评选活动已启动,经过初评会议评审,评选出15名年度人物提名人选和5个年度团队提名团队,我院陆仕荣研究员提名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人选,希望大家积极投票。接下来将启动网络投票,投票通道已经正式开启,投票时间:12月3日至16日(两周),每类至少投两票。

  投票方式有两种:

  关注“中国科学院科苑党建”微信公众号,通过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投票”、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点击“投票通道”栏目、文章底部点击“阅读原文”、新用户关注“中国科学院科苑党建”等方式,即可参与投票;

  网页投票,投票地址:http://www.jgdw.cas.cn/zt/2020ndrwpx/,网站投票页面已在院网首页滚动图片处发布。

\"


\"


\"


', '', 0, 0, 1, 0, 1698741306, 169874130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4, 4,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吕主任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开展调研活动', '发表时间:2020-12-11 15:09', '', '', '
\n

  2020年12月11日上午,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吕长富,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徐朝晖,合肥市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肖亚东,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创新发展处处长卢晨晨,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工作人员王佳奇等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展调研活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等一起与来访领导进行了现场交流。

\"图片1.png\"

  任以伟院长向调研组成员介绍了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的建设历程,重点介绍了合肥分院2020年在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合肥分院2019年孵化加速企业近10家,其中包括了哈佛大学的膀胱癌体外诊断技术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的AR/VR教育技术和目前已经处在临床前的腹腔手术机器人。同时还介绍了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和安徽资城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关于联合建设高端装备孵化器的合作意向。还介绍了关于加强合肥市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带动合肥市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产业布局和项目落地,探索加强我市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力和市场推广力度。还介绍了合肥市高企培育行动计划,专门开发合肥市高企培育系统,为高企培育提供技术资源对接,帮助企业对接创新资源,形成核心技术,解决企业技术需求。最后,介绍了2021年的工作计划。

  调研小组领导首先对合肥分院以及中科第三极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图片2.png\"


  最后,徐朝辉局长和吕长富主任分别对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和对如何引进高新区以外的优秀企业进行了交流,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 '', 0, 0, 1, 0, 1698741313, 169874131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5, 4, '重庆研究院顺利通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审核认证', '发表时间:2021-01-04 13:57', '', '', '
\n
  20201231日,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知公司”)向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下称“重庆研究院”)签发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明重庆研究院的知识产权管理符合《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

  GB/T 33250-2016《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旨在提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国家标准,于201711日正式颁布实施。2018年,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确定了首批32家贯标单位,其中包括14家特色研究所、10家参与中国科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弘光专项的研究所、以及主动自愿申报的8家研究所,预计到2020年底将全部完成贯标认证工作。

  作为试点单位之一重庆研究院高度重视贯标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统一部署下,重庆研究院成立了贯标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院长袁家虎任最高管理者、副院长刘鸿任管理者代表,在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研究所协同配合下,重庆研究院贯标工作稳步推进。经过近两年的组织策划、调查诊断、体系构建、文件编写、内审员培训、体系运行实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一系列流程措施,逐步完善研究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检验贯标效果,重庆研究院邀请中知公司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认证审核服务。

  收到认证申请后,中知公司根据重庆研究院的领域特点和发展定位,选派多名专业对口、审核经验丰富的资深审核专家组成专业审核团队,为重庆研究院提供现场审核服务。经过现场细致、科学、高效的审核,审核组一致认为重庆研究院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重庆研究院最终顺利取得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中知公司的高质量认证审核,同时关注于创新主体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及其对创新主体的效益,通过认证为产业赋能,有效助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动重庆研究院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能够进一步的完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本次贯标工作对重庆研究院知识产权管理理念、水平也有所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重庆研究院将进一步将体系融入到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当中,不断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增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能力,为重庆研究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会议现场1.4\"


会议现场

\"

合影


', '', 0, 0, 1, 0, 1698741320, 1698741320,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6, 4, '首届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在渝召开', '发表时间:2021-01-04 14:00', '', '', '
\n

  1218-19日,首届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研讨会由重庆市水利局和重庆市科技局主办、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西南大学和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重庆市水利学会协办。本届研讨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演变及保护治理对策进行了主题报告和圆桌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吴胜军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夏军院士、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卢峰、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长城分别致辞。重庆市水利局三峡处库区工作处处长赵刚、重庆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刘从军出席开幕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雨春正高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蔡庆华研究员、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贺秀斌研究员、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尹忠武正高工分别作了题为“水库消落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整合研究”、“长江大保护与流域生态学”、“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保育对策”、“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恢复思考”的主题报告;重庆大学杨永川教授、西南大学曾波教授和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万成炎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二十年回顾与展望”、“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思考”、“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应用”的主题报告;北京林业大学罗芳丽教授、三峡大学陈芳清教授和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吴胜军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植物对水淹的表型可塑性及适应性”、“修复与重建可持续、健康的消落带生态系统”、“三峡水库消落带分层成带现象及其生态修复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通过主题报告和圆桌研讨,与会专家共同认识到,近二十年来的三峡水库消落带研究和治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加深科学认识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演变具有动态性,其保护治理的目标需要与时俱进,治理对策需要因地制宜等科学认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对研究和治理成果进一步梳理,充分认识国之重器三峡水库作为实验室的价值,重视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通性,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出系统性治理方案,是下一阶段三峡水库消落带研究和治理的重要任务;会议倡导由相关管理部门组织搭建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共同商讨三峡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合影留念


', '', 0, 0, 1, 0, 1698741328, 169874132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7, 4, '中科院党组2020年冬季扩大会议召开', '发表时间:2021-01-04 14:05', '', '', '
\n

  12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2020年冬季扩大会议在京召开。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主持会议,全体院领导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是在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收官、系统谋划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中科院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全面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究了全院改革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讨论确定了下一步发展战略方向和总体思路。

  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应邀作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侯建国作了专题辅导报告。他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创新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出发,深入分析当前中科院改革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重点任务所蕴含的重大战略考量,统筹谋划并坚决完成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院党组和全院上下要准确把握好、切实履行好中科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始终牢记我们是“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要把“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视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要加强人才队伍尤其是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未来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就中科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作专题报告,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张涛、李树深,副院长高鸿钧,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于英杰分别围绕“十四五”时期中科院国际合作、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前沿交叉科学、学部工作和科技智库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科技任务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通过深入研讨,与会同志进一步增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对在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要求下,如何紧紧围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充分发挥多学科、建制化、体系化优势,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

  会议还听取了落实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就继续深入推进巡视整改工作作出部署。会上,侯建国还与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签订了个性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提出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负责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院纪检监察组、院机关各部门、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列席会议。


', '', 0, 0, 1, 0, 1698741335, 169874133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8, 4, '中科云助力安徽省“四送一服”产学研线上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21 16:07', '', 'image/20231101/d9af3f7c-9a97-4aa7-845d-33dccee46a34.png', '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问题,2020年11月12日,安徽省“四送一服”第一工作组暨合肥市产学研对接会在蜀山经济开发区电商园三期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召开。省、市、区“四送一服”工作组,高校院所专家以及40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合肥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吴海军副局长主持。

\"图片1.png\"

    对接会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中科院绿研院等高校院所专家,首先介绍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促进创新发展,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及控制技术,能源材料制备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微纳铁氧体材料的研发等内容。

\"图片2.png\"

    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发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实时的找专家、找成果、找技术、找专利等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难题。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是由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数字科创服务平台,平台集聚了中科院的专家、技术、成果和实验室等精准的科技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图片3.png\"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现在主要的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将会做好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的桥梁,以服务好企业和科学家为宗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无缝对接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切实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将产学研对接做成常态化。


', '', 0, 0, 1, 0, 1698741343, 169888740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39, 3,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7-10-13 15:14', '', '', '
\n

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

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加快“中国声谷”(合肥高新区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促进我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以下政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

充分把握产业发展规律、行业发展大势,在现有相关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制定完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中国声谷”建设。到2020年,“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40%。(牵头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合肥市政府,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 '', 0, 0, 1, 0, 1698742081, 169874208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0, 3, '2018年合肥高新区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18 14:53', '', '', '
\n

为更好地聚集和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策合理引导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点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语音)、大数据、大健康、机器人、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3.重点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包括:

1)国内外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

2)国家、省、副省级以上及省会城市重大科技奖项主要完成人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市级一等奖及以上)。

3)国家、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外省副省级以上及省会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

4)在海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担任高级职务两年以上的人才。

上述人才的能力、实绩和贡献经认定符合要求,并与所在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工作合同,且每年在高新区工作时间6个月以上。

4.人才机构是指在高新区注册或开设分支机构,并正常开展业务的社会人才服务机构。

5.本政策支持的企业和单位,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并在高新区持续经营。


', '', 0, 0, 1, 0, 1698742089, 169874208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1, 3, '2018年合肥高新区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18 14:58', '', '', '
\n

为加快高新区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产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围绕“中国制造2025”,以国家、省、市重点发展的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语音)、大数据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及应用,军民融合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3.重点支持企业包括:在国际、国内具有行业领先地位、高成长性的优势企业,拥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

4.重点支持项目包括:列入省861、市1346121项目库、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的重大工业项目以及高新区确定的重点招商引资及技术改造项目。

5.本政策支持的企业和单位,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并在高新区持续经营。


', '', 0, 0, 1, 0, 1698742098, 169874209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2, 3, '2018年合肥高新区鼓励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若干政策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18 15:02', '', '', '
\n

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化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本政策主要支持高新区重点发展的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科技服务等领域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单位。

3.本政策支持的企业和单位,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并在高新区持续经营。


', '', 0, 0, 1, 0, 1698742107, 169874210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3, 3, '2018年合肥高新区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18 15:06', '', '', '
\n

为培育和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金融服务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 本政策围绕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按照“财政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建立“全周期、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重点支持区内智能家电、大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语音)、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产业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

3.本政策支持的企业和单位,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业务的金融、类金融机构除外),并在高新区持续经营。


', '', 0, 0, 1, 0, 1698742118, 169874211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4, 3, '合肥高新区支持和引导基金聚集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18 15:08', '', '', '
\n

为优化高新区基金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基金集聚区,发挥基金引导作用,以资本牵手项目,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 政策支持范围

1.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基金规模应在5000万元及以上,出资方式限于货币形式的基金,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和业务资质(格),按程序在高新区备案,基金首期到位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不受此规模限制)。

2.本政策支持的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原则上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在高新区持续经营


', '', 0, 0, 1, 0, 1698742126, 169874212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5, 3, '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管理办法 (试行)', '发表时间:2019-05-28 14:19', '', '', '
\n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在培育新动能、育成新产业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高新区孵化载体建设与发展,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环境,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包含: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促进科技企业成长壮大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

第三条   鼓励区内企事业、高校院所将闲置场地改造成各类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并引进专业团队进行运营管理,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孵化载体。

第四条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管理实行备案制,各类投资主体创办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自愿向区科技部门申请备案。


', '', 0, 0, 1, 0, 1698742135, 169874213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6, 9, '研究院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发表时间:2017-11-01 11:05', '', '', '
\n

  日前,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和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等期刊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防治与治理”项目、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多所引起的全球性水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为有效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保障水体的正常功能,对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科学评价是一个重要前提。它是水环境科学管理的基本手段,可为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在富营养化评价中通常会面临三种问题:

  一是知识冗余及其不确定性问题:由于影响富营养状态的因素众多并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种冗余和不确定性来源多个方面,如不同地域间的影响因素不同,以及人为活动和社会经济不同等;二是监测数据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包括监测人员的个体操作差异、统计方法的选用差异以及监测仪器的精度差异和故障问题;三是监测数据的获取成本:在富营养化评价中,各监测指标数据的获取代价并不相同,如总磷(TP)、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在线监测需要消耗大量试剂和能量用于复杂的消解过程,因而其获取代价高于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等指标。

  针对以上三种问题,研究团队分别提出了一种粗糙集与多维云模型的混合模型、一种动态的奇异粗糙集模型和一种基于半监督分类技术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与主流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比较,上述模型从信息科学角度出发,实现了高质量的富营养化评价,主要体现在:(1)评价结果优于主流分类及富营养评价模型。其不仅能评价富营养级别,还能预测富营养状态值,预测效果理想;(2)能协助专家在区域内的所有水华异常项中分析出某次水华前兆异常项的最小集合,减小了问题求解规模,为水华预测提供了客观依据,以此辅助决策者快速准确的评估水质以及估计其发展趋势。(3)不仅能针对实时监测大数据实现快速评价处理,还能利用部分低代价监测指标帮助或取代部分高代价监测指标实现富营养化的准确评价。本系列项目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大型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的科学认知评价和监测预警。


', '', 0, 0, 1, 0, 1698742494, 169874249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7, 9, '研究院在5纳米石墨烯纳米孔精确制备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7-11-01 11:24', '', '', '
\n

  日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5纳米石墨烯纳米孔精确制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ise fabrication of a 5nm graphene nanopore with a helium ion microscope forbiomolecule detection”为题在《Nanotechnology》期刊上发表。

  研究团队借助氦离子显微镜,在石墨烯薄膜上制备出直径为5-30纳米可用于生物分子检测的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孔,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孔的扩孔行为与曝光时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同时,制备的石墨烯纳米孔成功地对含20个碱基单链DNA均聚物进行检测分析,实现了四种均聚物的识别。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04146,61471336)和中科院西部联合学者计划和中科院科研仪器开发项目(王德强)的资助。


', '', 0, 0, 1, 0, 1698742501, 169874250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8, 9, '研究院在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发表时间:2017-11-01 11:25', '', '', '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团队在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以及推荐算法的个性化和长期有效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个性化推荐技术是一种帮助人们在海量信息中获取对自己有用信息的技术。大数据时代尤其需要个性化推荐技术。目前实现大数据个性化的技术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其中搜索引擎根据用户主动查询关键字被动地返回相匹配的信息,而推荐系统通过对用户的学习理解主动寻找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现代的搜索引擎也在不断植入推荐技术。由于推荐技术的巨大价值,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是信息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重庆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在前期研究中,提出了长期有效的推荐系统,以及推荐系统从个性化算法到算法的个性化等研究课题。这些研究,对于解决推荐系统经过长期运行逐渐倾向推荐流行的对象,从而导致推荐算法失效;或者因为推荐系统为了获得全局最优,实际上使得每个用户都不能获得最优推荐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基于推荐系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个基准算法(Slope-One算法)方面,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个性化算法,该算法针对用户的兴趣行为偏好,计算用户相关的算法参数值,来达到推荐个性化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固定参数算法,算法个性化参数可以有效提升推荐精度;为了解决静态推荐算法在面对动态数据集时存在效率低下,甚至无法运行的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增量式Slope-One推荐算法,用于降低推荐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主要是基于Slope-One静态算法的更新规则,通过计算数据更新来计算相对应的参数更新。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态算法,增量式算法在保证推荐精度的同时,具有较短的运行时间;为了验证推荐算法的长期有效性,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算法驱动的在线系统演化模型,该模型通过二部分图网络来模拟真实在线系统当中用户选择和信息推荐长期交互的复杂过程。基于该演化模型,对目前流行的多种推荐算法长期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算法长期运行过程中,基于优化的推荐算法(如Latentfactormodel,LFM)更有利于保证系统获得较高的推荐精度,而基于实体关系的推荐算法(如Item-based CollaborativeFilter, ICF)更倾向于保证系统的推荐多样性和新颖性。

  上述研究内容获得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研究技术重点专项、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的支持。


', '', 0, 0, 1, 0, 1698742509, 169874250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49, 9, '研究院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硝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11-01 11:25', '', '', '
\n

 经过近3年的研究,重庆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日前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硝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Applied Surface Science》和《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等学术期刊上。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氮氧化物(NOx)技术是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鉴于传统的商业化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存在工作温度窗口较窄、低温脱硝性能欠佳、高温N2O生成量较大、易将SO2氧化为SO3而增强其危害以及V物种具有生物毒性等不足,环境友好型非V基脱硝催化剂的开发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然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其低温脱硝性能、拓宽工作温度窗口并增强抗水抗硫性能一直是领域面临的研究瓶颈。为此,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载体晶相结构调控、酸处理、溶剂调变、制备方法优化、离子掺杂等策略,成功地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低温宽工作温度窗口特征和优异抗水抗硫性能的Ce基和Mn基脱硝催化剂,并借助于多种理化性质测试方法以及原位表征手段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组成-结构-性能”等构效关系以及NH3-SCR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07130)、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cstckjcxljrc13)、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重大项目(cstc2014yykfC20003)、重庆市科技平台与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stc2014pt-gc20002)、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cstc2016jcyjA0070)以及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20140142)等项目的资助。


', '', 0, 0, 1, 0, 1698742516, 169874251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0, 9, '研究院在三维石墨烯异质结光电探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7-11-01 11:26', '', '', '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合作,在基于硅表面的三维石墨烯原位生长技术上,取得高性能异质结光电探测器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关内容以“High-performance Schottky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with directly grown graphenenanowalls as electrodes”为题发表在《Nanoscale》期刊上。

  利用石墨烯作为电极的肖特基结光电探测器具有暗电流低、响应速度快和正面入射等优势。然而,二维石墨烯薄膜无法在硅基衬底实现原位生长,石墨烯电极的形成需要采用基于有机支撑材料的湿法或者干法转移工艺,而转移工艺不可避免的有机残留会造成石墨烯-硅异质结结界面的污染,降低肖特基势垒质量,从而影响光电探测器的光电响应;此外,二维石墨烯薄膜生长所需的金属催化剂在转移过程的残留也会对器件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三维石墨烯墙是由纵向生长的多层石墨烯形成的网格互连结构,保留了石墨烯薄膜拉曼特征峰;同时,三维石墨烯无需金属催化,可在硅衬底实现原位生长,避免金属催化剂和转移过程有机残留污染。

  该研究利用三维石墨烯墙原位生长实现的超洁净硅-石墨烯界面,实现了高性能的光电探测器。实验得到肖特基结理想因子小于1.2,探测器的开关比达到2×107,响应度大于0.57A/W,响应时间小于25ms,3dB截止频率大于8.5kHz,测试和计算的比探测率分别达到5.88×1013 cm Hz1/2/W 和2.27×1014 cm Hz1/2/W。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经费支持。(魏大鹏、申钧供稿)


', '', 0, 0, 1, 0, 1698742523, 169874252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1, 9, '重庆研究院在IVAVIB的大面积单原子层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8-02-27 14:18', '', '', '
\n

  石墨烯的研究打开了发掘更多二维材料的大门。到目前为止,已有上百种二维材料被人们所发现,包括第四主族单质、第三和第五主族构成的二元化合物、金属硫族化合物、复合氧化物等。这些发现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二维晶体无法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预言,其自身的优异性质也使得它们呈现出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电子性质,例如半整数、分数和分形量子霍尔效应、高迁移率、能带结构转变等,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中都极具潜力。


  IVAVIB单晶二维材料MX (M= Ge, Sn; X= S, Se)由于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丰富的蕴藏量和环境友好性,以及从材料结构到性能上与黑磷烯的相似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对MX的能带结构的计算、对其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临界层厚、以及基于其C2v对称结构的压电性能理论预测等多有报道。然而,由于该类型材料普遍非常脆,难以直接以传统的物理撕裂法制备得到单原子层材料。同时,以化学合成方法难以获得较大面积的单原子层(大于1微米)。因此对IVAVIB单晶二维材料的研究迄今仍然停留在理论预测阶段。在MX当中,GeSe理论上被认为是唯一具有直接带隙的材料,且该材料的光谱范围预测几乎覆盖了整个太阳光光谱,使得这种材料未来在量子光学、光电探测、光伏、电学等领域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


  针对这一情况,最近,量子信息技术中心团队发现利用单晶硅表面二氧化硅的隔热效果和激光减薄方法,可以在一定激光功率密度下不断地减薄GeSe的层厚,直至单原子层。其减薄机理是激光在GeSe表层产生高热,由于GeSe材料本身的层状特性,难以将热量及时传导出去,导致层厚被不断减薄。当GeSe的层厚被减薄至单原子层时,整个SiO2/Si可以被看做热沉而无法继续减薄。基于此方法,团队首次实验制备出了100微米以上的GeSe单原子层材料。在此基础上基于荧光谱、拉曼谱等方法研究了GeSe单原子层的原子和能带结构,并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理论印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GeSe单原子层的荧光谱非常宽,从可见光波段到近红外波段发现了8个荧光峰,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发生在第三层。同时,团队分别实验制备了基于GeSe体材料和二维材料的晶体管,其I-V和光反应性能表明,二维材料的光敏度是相应体材料的3.3倍,同时二维材料器件的光反应度也远优于相应体材料器件。研究结果验证了此前的理论预测,并获得了大量新的实验发现。


  IVAVIB单晶二维材料的实验实现对于研究该族材料在光学、电学和光电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使得对该族二维材料的研究从理论预测推进到了实验实现的阶段。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重庆市基础前沿重大项目(cstc2013jcyjC40001),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A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775214)等资助。


', '', 0, 0, 1, 0, 1698742530, 1698742530,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2, 9, '我国科学家刷新暗物质探测灵敏度', '发表时间:2018-06-14 18:51', '', '', '
\n

  记者6月13日从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获悉,该合作组利用一种国际首创的高纯锗探测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将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到目前国际最高水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CDEX合作组实验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介绍,当前暗物质探测方法大体分为“上天”“入地”和“人造暗物质”三种。CDEX合作组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的暗物质直接探测研究属于“入地”,可以减少宇宙线的干扰。

  据介绍,该合作组利用国际上第一个液氮直接浸泡制冷的真空封装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在4—5GeV范围内自旋无关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到8×10-42cm2,达到目前国际最高水平。

  “当弥散在整个空间的暗物质粒子偶尔与锗原子发生碰撞后,会导致锗核发生反冲并通过电离过程在探测器内沉积能量。”岳骞介绍,合作组进行的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实验,就是通过研究反冲核的反冲能量、事例率及其变化等参数来研究暗物质粒子的质量、与靶核的相互作用截面、暗物质分布等性质。

  2016年进行第二阶段的CDEX-10实验,采用10公斤量级的高纯锗阵列探测暗物质粒子。岳骞告诉记者,CDEX合作组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未来更大规模实验提供了坚实基础。合作组正在准备CDEX-100实验,计划使用自主高纯锗探测技术在锦屏地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100公斤量级的探测器阵列系统,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的实验研究。


', '', 0, 0, 1, 0, 1698742537, 169874253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3, 9, '上海药物所等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研究取得新突破', '发表时间:2018-06-14 19:06', '', '', '
\n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领衔的交叉团队,联合攻关,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14日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GPCR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家族和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其通过偶联下游G蛋白和阻遏蛋白等多种效应蛋白转导胞外信号。在多种GPCR效应蛋白中,抑制型G蛋白(Gi)可选择性偶联五羟色胺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等GPCR,发挥调节情绪、食欲、动机、认知和奖励等功能。徐华强团队在GPCR与Gi蛋白复合物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视紫红质和Gi蛋白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该结构首次展示了GPCR与Gi蛋白相互作用界面的结构细节,完善了人们对GPCR-Gi下游转导选择性分子机制的理解,也为设计高效低毒的GPCR靶向药物提供了结构生物学基础。

  该工作是徐华强与合作者在GPCR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2015年其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自然》杂志发表了rhodopsin与阻遏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这一突破性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2015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同时徐华强也荣获了2016年国际蛋白质学会(The Protein Society)授予的Hans Neurath奖。2017年其再次利用最强X射线激光,破解了GPCR招募阻遏蛋白的磷酸化密码,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这些研究成果深入系统地对GPCR与下游多种效应蛋白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阐述了GPCR信号通路转导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该工作由上海药物所、美国温安洛研究所、美国弗雷德里克国家癌症研究实验室、美国芝加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完成。该研究除取得国际项目支持外,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

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 '', 0, 0, 1, 0, 1698742544, 169874254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4, 9, '17家顶尖科研机构落地济南,提速新动能,打造科创平台', '发表时间:2018-06-14 19:15', '', '', '
\n

近日,济南章丘区签约清华启迪(山东)国际智慧科技城、北大未名(山东)生物科技城、北交大(山东)科技创新示范园等17家科研院所,打造“最强大脑”。
此次济南章丘区集中签约的创新平台项目,突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招商平台和企业孵化四个方面,将逐步建立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智慧库,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依托清华启迪(山东)国际智慧科技城项目,济南章丘将构建以智慧数字、环保健康为主导的全生态产业链。通过“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模式,导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智慧数字和环保健康的科技研发体系。济南章丘建设国际智慧科技城项目,打造以智慧医疗、智慧数字、环保智造等三大产业联动的旗舰级智慧产业集群,对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济南章丘合作共建的北大未名(山东)生物科技城,是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依托,主要从事生物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生物经济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已成为世界生物经济的策源地。项目将重点建设生物药、生物医疗、生命康养、精英部落、商业金融部落、健康住宅等项目。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是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山东)研究院总部项目,该院将在济南章丘建设山东研究院总部,主攻航天器的民用化、智能传感器、航空热管、动力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同时,将筹建航天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园、山东新旧动能转化产业园、山东航天科技大学等,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和航天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2017年以来,济南章丘引进了哈工大机器人、山能智城、齐鲁航空城等高端项目96个,总投资3109亿元。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1001亿,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增长27.6%。


', '', 0, 0, 1, 0, 1698742552, 169874255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5, 9, '数百微生物基因组草图绘成', '发表时间:2018-06-15 09:07', '', '', '
\n

  英国《自然》杂志6月14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微生物学最新成果,美国科学家团队绘制完成数百个非培养且未被研究过的微生物基因组草图,并鉴定出了一千多个生物合成基因簇。研究表明,土壤中的细菌极有可能代表了一种有待开发的新型抗生素,以及其他药用化合物的来源。

  细菌在与抗生素的博弈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厉害。抗生素本质上是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作用,会干扰其他细胞的发育功能。目前科学界认为,遏制耐药性感染增多趋势,需要全新的抗生素。但过去30年里,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开发出来,人们急需新的抗生素来对抗多药耐药型病原体。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朱利安·本菲尔德及其同事,此次成功绘制出了数百个非培养且基本未被研究过的微生物的基因组草图,这些微生物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一片草原的土壤生态系统。随后,研究团队鉴定出了一千多个生物合成基因簇,推测它们可合成一系列分子,包括各种肽、抗菌毒素和功能不明的其他代谢物。这些基因的表达因土壤样品采集的深度和位置而有所不同,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环境条件的生物反应。

  已知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产生多种有用的次级代谢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剂和免疫抑制剂,但是它们大多数都来源于少数培养的微生物群。而今这项研究扩大了这些分子的潜在来源范围,甚至还发现了两个以前未知的、具有异常强大生物合成能力的细菌种类。此外,这项研究也提出了土壤微生物使用这种复杂的化学语言相互沟通的可能性。


', '', 0, 0, 1, 0, 1698742559, 169874255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6, 9, '重庆研究院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性质变化与环境驱动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1-19 21:42', '', '', '
\n

近日,重庆研究院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在针对消落带土壤性质变化与环境驱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中。     

重庆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通过在三峡库区多年的跟踪观测,在库区消落带的碳氮物质循环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研究团队以微生物为抓手,对消落带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氮污染生物去除等多个问题开展了研究。     

三峡水库运行后,库区水位周期波动,库岸在最高水位(175 m)与最低水位(145 m)之间形成了水库消落带。周期性的淹没与出露改变了消落带土壤的基本性质,同时,库区人类活动排放(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等)也会对消落带土壤产生影响,形成水位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水位波动与人类活动分别如何影响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二者相对作用如何? 针对上述问题,重庆研究院科研团队通过在三峡库区选择两种不同干扰强度的典型消落带区域,对土壤理化性质开展了连续两年的跟踪观测,基于此建立了针对消落带土壤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布的系列模型。     

研究对两类干扰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定量化,即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主要由水位波动引起,其解释量可达40.1%,相比之下,人为活动排放对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仅解释2.1%。说明目前三峡库区的污染排放并非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活动排放主要影响土壤总碳、总氮和总有机质类指标,而水位波动主要影响土壤pH、氨态氮和硝态氮等。在空间分布方面,研究还首次提出了167.5 m高程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割点的概念,即167.5 m以下主要受到水位波动影响(即本地因素),167.5 m以上主要受到人类活动排放影响(即区域因素)。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管理需综合考虑库区的本地与区域因素影响,不同高程应选择不同的管理策略。     

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期刊上,将有利于深入认识消落带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管理提供技术思路。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3053, 41571497)的资助,以及重庆市开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协助。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ejss.12756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48-018-1183-3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53-015-7083-2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368-016-1485-3


', '', 0, 0, 1, 0, 1698742566, 169874256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7, 9, '重庆研究院在三峡库区水华优势种演替模式遥感分析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9-01-24 21:41', '', '', '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与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利用遥感反演手段实现三峡库区蓝藻-绿藻水华的演替模式分析与演变趋势回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期刊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防治与治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等项目的支持。     

三峡水库是我国大型水库的典型代表。三峡工程正式运行后,库区天然河道变成人造水库,具有“非湖非河”的显著特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削弱,营养化程度加重,部分支流回水区水华频发,严重影响到库区的水生态安全以及三峡工程的运行安全。不同于太湖、巢湖、滇池等富营养化湖泊,水华暴发在三峡库区表现出优势藻种多、时间演化快和空间异质性强等特征。因而,如何有效融合原位监测与卫星遥感数据实现不同水华优势种的定性识别与定量反演,成为实现三峡库区水华动态监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以小江(澎溪河)流域已建成的原位在线监测系统为基础,研究团队利用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和实测地物光谱数据,首先构建叶绿素ɑ(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藻蓝素(蓝藻生物量)的反演模型,利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实现蓝藻水华区域自动聚类判别;其次,提出蓝藻-绿藻分类光谱指数,构建两类优势种水华的遥感识别模型,实现完整水文年蓝藻-绿藻水华的时空信息提取;再次,利用小波峰度时序分析方法回溯近十年的遥感估测结果,从长时间尺度归纳蓝藻-绿藻演替模式及潜在环境驱动因子。这一系列研究将遥感数据运用于解译藻华时空分布格局,将有助于对三峡库区水华暴发过程的科学认知与监测预警。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1479719308436?dgcid=author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830487X?via%3Dihub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1356-017-9544-x


', '', 0, 0, 1, 0, 1698742574, 169874257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8, 9, '重庆研究院在高灵敏石墨烯触觉传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发表时间:2019-01-26 21:41', '', '', '
\n

近日,重庆研究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研制了三维微纳共形石墨烯柔性力敏电极,并应用于高灵敏柔性压容式触觉传感,相关内容以“Flexible, Tunable and Ultrasensitive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 with Micro-Conformal Graphene Electrodes”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期刊上,并被选为封面论文进行报道。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11 (16), pp 14997–15006. DOI: 10.1021/acsami.9b02049.     

柔性触觉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感知外部力学环境的能力,是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必备条件。石墨烯新材料的发展,为下一代高灵敏柔性触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微纳中心一直致力于二维/三维石墨烯的可控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前期发展了三维微纳共形石墨烯直接生长与柔性转移技术(J. Mater. Chem. C, 2015, 3, 12379~12384),三维共形石墨烯薄膜不仅具有高导电性,而且表现出高力学可靠性,是柔性电极的理想材料。近期,中心研究人员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微结构化共形石墨烯电极更易获得电容式力学传感器中的极板间距和等效介电常数变化。通过对三维共形石墨烯电极的特征尺寸的可控构筑,课题组实现了高灵敏(7.68kPa-1),快响应(30ms),低检测极限(1mgF),低迟滞的柔性电容式触觉传感器,主要指标已超越了人类触觉感知水平。    该触觉传感器可以感知昆虫爬行过程中产生的细微压力变化,记录其步态信息。该传感器也可以实时监测脉博波分析其脉象,或者通过力反馈辅助机械手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抓取。与传统触觉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快响应、柔性、轻薄、可分布式贴附等特性,能够更好地与机器人的异形曲面进行贴合,赋予机器人以触觉功能,从而极大拓展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应用领域。     

上述工作得到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促会会员项目、西部青年学者(A类)、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


', '', 0, 0, 1, 0, 1698742582, 169874258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59, 9, '重庆研究院在西南地区颗粒物特征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发表时间:2019-01-30 21:41', '', '', '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在西南地区典型城市区域的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Atmospheric Environment》等环境领域知名刊物上。     

研究团队对成都和重庆2014年秋季至2015年夏季的市区PM2.5的浓度水平、化学组分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成都的PM2.5的年均浓度为67.0±43.4,重庆略高,为70.9±41.4 μg?m-3。季节变化上都呈冬高夏低的特征。化学组分方面,二次无机气溶胶和有机物是最重要的两类组分,合计占比50-60%。重庆PM2.5中碳质组分的浓度高于成都,原因重庆的二次有机碳占比更高。空间特征方面,重污染事件经常在两地同时发生,且两地污染组成成分类似,主因是不利的气象条件形成的大气静稳、扩散条件差造成的污染物积累和二次转化。     

环境中的有机胺可由养殖业、工业、交通和植物排放到大气中,在污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重庆典型城市区域含胺颗粒物的组成、来源和演化机理。含胺颗粒物中胺与元素碳、有机碳、硫酸盐和硝酸盐共存,表明经由气体状态排放后富集与老化的大气颗粒物中,二乙胺(DEA)是颗粒态中最重要的有机胺,富集过程受气溶胶含水量和气溶胶酸度控制。含胺颗粒物可再分为A-OC、A-OCEC、DEA-OC、A-OCEC-aged四类。研究同时表明,减少人为胺排放尤其是道路燃料汽车的有机胺排放,将显著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     

同时,团队还研究了母体PAHs(PPAHs)、含氧PAHs(OPAHs)及甲基PAHs(MPAHs)的气固态分配行为。大气中OPAHs和PAHs的年均浓度相近,分别为79.9±40.5 ng?m-3与93.7±75.2 ng?m-3,比NPAHs的年均浓度(1.65±1.43 ng?m-3)高1~2个数量级,由二次过程形成。PAHs比OPAHs和NPAHs更易吸附在颗粒物中。来源解析表明PAHs主要来自生物质(煤、石油)燃烧,NPAHs和OPAHs在夏季主要受二次形成的影响,冬季主要来自一次排放过程。     

文献链接:     

Chen, Y., Tian, M., Huang, R.-J., Shi, G., Wang, H., Peng, C., Cao, J., Wang, Q., Zhang, S., Guo, D., Zhang, L., and Yang, F.: Characterization of urban amine-containing particl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seasonal variation, source, and processing, Atmos. Chem. Phys., 19,3245-3255,https://doi.org/10.5194/acp-19-3245-2019, 2019.     

Wang, H., Tian, M., Chen, Y., Shi, G., Liu, Y., Yang, F., Zhang, L.,Deng, L., Yu, J., Peng, C., Cao, X.: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source origins of PM2.5 in two megacities in Sichuan Basin, China, Atmos. Chem. Phys.,18, 865–881, https://doi.org/10.5194/acp-18-865-2018, 2018.     

Hu, H., Tian, M., Zhang, L., Yang, F., Peng, C., Chen, Y., Shi, G., Yao, J., Jiang, C., Wang, J.:Sources and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atmospheric parent, oxygenated, and nitr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 humid city in southwest China, Atmos. Environ., 206, 1-10, https://doi.org/10.1016/j.atmosenv.2019.02.041, 2019.


', '', 0, 0, 1, 0, 1698742589, 169874258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0, 9, '民航全流程“刷脸”安检通关系统上线', '发表时间:2019-03-04 21:42', '', '', '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在民航领域的成果转移转化再获进展,由智能安全中心牵头研发,智慧航安公司和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联合实施的“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获得中国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批复核准,在白塔机场上线试运行。     

空防安全关系民航安全发展和国家安全反恐大局,机场安检是维护空防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工作效率更关系着整个民航工作体系的效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革命和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手机值机、自助托运、“刷脸”安检、二维码登机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民航领域广泛应用。此次在白塔机场上线试运行的“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可以实现旅客仅在安检验证时出示一次身份证件,并完成身份核验后,便可通过“刷脸”完成后续的安检通道的身份复核、登机口的旅客信息等,全程无需登机牌、二维码,现场人脸照片直接成为数字化安检验讫标识。     

研究团队深入机场复杂环境,对人脸现场照的背景、光照、姿态和年龄等成像条件进行研究比对,研发了动态复杂场景下人脸精准抓拍技术,在强光、背光、弱光条件下,无感知地采集待检旅客的正面人脸图像,同时通过大量现场试验和优化,设计出具有领域自适应能力的比对网络框架,进而削弱背景、光照、姿态和年龄等条件差异对人证比对所带来的性能影响,提升鲁棒性,将人工智能技术贯通从验证到登机整个安检流程。该系统通过了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论证评测。     

该系统是中国科学院“弘光专项”项目“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的研究成果。项目自2017年实施以来,研发的重点产品 “民航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已累计示范应用于国内70个机场的618条旅客安检通道,覆盖了全国60%以上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重点机场。研发团队荣获2018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 '', 0, 0, 1, 0, 1698742596, 169874259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1, 9, '重庆研究院在单细胞生物物理性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9-05-20 21:41', '', '', '
\n

日前,重庆研究院应用物理研究中心与天津大学合作,在姜黄素对神经细胞生物物理性能影响方面取得了进展,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期刊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9, 67, 4273-4279)。     

细胞形态及力学性质是细胞生物物理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相关研究对深入认识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理性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姜黄素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化学物质,被普遍认为有可能用于预防和防止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和中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然而,关于姜黄素与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还很匮乏。     

该研究从多角度揭示了姜黄素对神经细胞生物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姜黄素浓度超过一定阈值,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神经突触数目减少;由于姜黄素增强了SH-SY5Y细胞骨架的中间丝和微丝结构,减少了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从而导致细胞黏性形变能和粘滞功减少,弹性形变能增加。本研究加深了姜黄素与神经细胞作用机制的认识,为从细胞层次上开展药物功能研究及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重庆研究院应用物理研究中心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的活细胞高分辨成像和先进纳米力学分析技术等单细胞生物物理研究方法,在相关领域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该研究中心与合作团队成功建立了单个活细胞近生理环境下的高分辨成像技术,并发展了先进纳米力学分析方法,主要成果发表在领域主流期刊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5, 7, 13007-13013; Langmuir 2017, 33, 100-106; Chemosphere 2017, 184, 795-805)。     

上述系列工作先后得到了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A类)”人才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101002)、重庆市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分辨三维动态成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持。


', '', 0, 0, 1, 0, 1698742603, 169874260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2, 9, '重庆研究院在量子态直接测量理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表时间:2019-08-20 09:55', '', '', '
\n

近日,重庆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在美国物理学会旗下应用物理旗舰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 (物理类1区)上发表了“Efficient Direct Measurement of Arbitrary Quantum Systems via Weak Measurement”的理论文章,论文揭示了基于弱测量下的密度矩阵直接测量最优方案需要满足的两个标准,并且首次提出了对于任意维度密度矩阵直接测量其矩阵元的最优方案。

  在当今时代,有效地从海量数据系统中提取所需信息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的有效提取是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在量子物理学中,量子态的研究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因为它存储了物理系统的所有信息。直接测量任意量子态的密度矩阵元素的任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验上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密度矩阵的标准测量方法是量子态重构(quantum state tomography),它首先需要完成所有的测量,然后通过重构算法计算出所有的矩阵元信息。因此,量子态重构对于高维密度矩阵的测量,不仅受限于测量个数随矩阵维度的指数增加,而且受限于重构算法复杂性快速增加。

  近期有研究表明利用弱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量子态的密度矩阵元的直接测量,从而成为测量量子态信息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最佳方案,直接测量任意密度矩阵元只需要对每个量子比特执行一个强测量或弱测量。从而大大降低了测量复杂度,为直接测量多粒子系统密度矩阵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征手段。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量子信息实验系统,比如线性光学、金刚石色心、超导系统、冷原子等。如上图所示,任何密度矩阵元素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操作直接测量。这种方法在表征大规模量子系统中将有重要的应用,由此方法衍生出的技术易于扩展和集成,如集成到量子芯片等。该方法不仅对量子信息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信息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专项、中科院青促会会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


 文章链接:

  URL:https://journals.aps.org/prapplied/abstract/10.1103/PhysRevApplied.12.014045

  DOI: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pplied.12.014045


\"

', '', 0, 0, 1, 0, 1698742614, 169874261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3, 9, '上海药物所等揭示GV-971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发挥其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 '发表时间:2019-09-09 09:59', '', '', '
\n

   

9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课题组联合上海绿谷制药研究院科研团队在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odium oligomannate therapeutically remodels gut microbiota and suppresses gut bacterial amino acids-shaped neuroinflammation to inhibit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紊乱可诱发脑内神经炎症,导致AD认知障碍;中国原创国际首个寡糖类抗AD药物GV-971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其治疗AD的作用。

  这一研究不仅证实了领域内对于肠道菌群紊乱与AD关联性研究的假说,而且首次提供了AD肠道菌群失调诱导大脑神经炎症的具体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包括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在内的代谢产物产生异常,这些异常氨基酸释放到外周血液,可促进Th1细胞等外周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进而增加外周促炎型Th1等免疫细胞向大脑中的侵润,诱发大脑神经炎症,导致AD认知功能障碍。

  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原创寡糖类抗AD药物GV-971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特别是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产生,降低外周与中枢炎症,减少脑内Aβ沉积和Tau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此外,耿美玉团队前期还发现GV-971能直接透过血脑屏障,通过多位点、多片段、多状态地捕获Aβ,抑制Aβ纤丝的形成,并使已形成的纤丝解聚为无毒单体。

  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赋予GV-971与现有药物完全不同的临床的疗效特性与安全特征,为深度理解GV-971临床III期持续稳健的临床认知功能改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上述研究为阐明AD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为抗AD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的研发策略。

  该项目得到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资助。

  论文链接


', '', 0, 0, 1, 0, 1698742621, 169874262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4, 9, '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射电辐射周期调制研究获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09 10:06', '', '', '
\n
PSR J1825-0935是一颗具有中间脉冲辐射的年轻脉冲星,它展现出多种有趣的射电辐射现象。它的主脉冲有前导成分,相对强度是0.3。这颗脉冲星在强、弱两种辐射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在弱模式下其主脉冲前导成分消失,而在强模式下前导成分出现。PSR J1825-0935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中间脉冲和前导成分之间的反相关性,中间脉冲和前导成分交替产生。另外,在弱模式下还展现出周期性调制现象。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副研究员闫文明利用澳大利亚Parkes64米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研究了PSR J1825-0935弱模式周期调制现象的性质,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 2019, 485, 3241)。

  研究发现弱模式下,PSR J1825-0935的中间脉冲、主脉冲会在强和弱两个状态下周期性切换,调制周期约为33秒(相当于43个自转周期)。研究人员确认,中间脉冲和主脉冲的周期调制是锁相的。强、弱两种状态下的偏振性质不同,即使是没有参与周期调制的主脉冲后半部分,在两种状态下的偏振性质也有很大差别。这种相关现象无法用基于旋转木马模型的几何模型来解释,研究人员推测这种周期调制现象来源于脉冲星磁层中辐射状态的周期性切换。

  文章链接

\"

图1 IP、PC、MP分别为中间脉冲、前导成分和主脉冲

\"

图2 中间脉冲(左)和主脉冲(右)同时存在周期性调制。


', '', 0, 0, 1, 0, 1698742628, 169874262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5, 9, '武汉物数所芯片原子磁强计研究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09 10:09', '', '', '
\n

芯片化是原子磁强计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CPT频标组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单束多色多偏振光与原子作用的磁强计探头设计方案,可利用芯片尺寸的微型化原子气室获取高灵敏度磁敏信号,为芯片级高精度原子磁强计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研究结果以快报形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上。

  目前技术上较为成熟的芯片级原子磁强计采用双共振方案,其磁场灵敏度不高,在10pT/Hz1/2量级。传统的高精度原子磁强计采用法拉第旋光原理设计,由于需采用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双束光与原子作用,因此难以芯片化。高级工程师张奕等采用单束多色多偏振光与原子作用,实现了与传统法拉第旋光效应原子磁强计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实测得到的磁场灵敏度为20fT/Hz1/2。由于该方案采用单束光替代双束光与原子作用,故可大大减小探头体积,易于实现芯片化。

  该项工作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

  论文链接

\"

图:单束多色多偏振光法拉第旋光效应原子磁强计方案原理


', '', 0, 0, 1, 0, 1698742636, 169874263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6, 9, '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12 09:50', '', '', '
\n

9月9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作为主编推荐论文(Editors’Sugges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张忠、刘璐琪在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领域的最新工作,题为《多层范德华材料的弯曲》(Bending of Multilayer van der Waals Materials)。

  二维材料原子级厚度、低的面外刚度特征极其容易发生面外失稳,产生褶皱、鼓泡、圆筒卷以及折叠等微结构。这些面外变形与二维材料自身弯曲刚度大小密切相关。受测试技术及纳米尺度样品操纵技术的制约,一直以来二维材料弯曲刚度实验测量是一个技术挑战。因此,研究人员一直沿用经典薄板理论中弯曲刚度(D)与弹性模量(E)、厚度(t3)的关系来估计材料的弯曲刚度大小。张忠、刘璐琪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分校教授黄瑞、清华大学教授徐志平合作,发展了普适性测量少层二维材料弯曲刚度的微孔鼓泡实验技术,实现了少层石墨烯(Graphene)、六方氮化硼(hBN)、二硫化钼(MoS2)等三种材料弯曲刚度的直接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二维材料层间存在剪切、滑移变形,导致材料弯曲刚度远低于经典薄板D-E理论预测。受层间范德华作用力大小及二维材料原子结构特征共同影响,虽然三种材料弹性模量E表现出 (MoS2<hBN<Graphene),但是在相同厚度下,弯曲刚度D则表现为(MoS2>hBN>Graphene)。随研究对象的尺寸近一步减小到纳米尺度,多层二维材料的弯曲刚度和弹性模量间的关系已不再完全适用传统连续介质力学框架下的相关理论。

  研究团队于2017年报道了利用微孔鼓泡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验测量了双层石墨烯的界面剪切强度(Phys Rev Lett 119 (2017) 036101),本工作是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国家纳米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汪国睿、戴兆贺和中心硕士研究生肖俊凯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先导B项目等的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

\"

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 '', 0, 0, 1, 0, 1698742643, 169874264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7, 9, '科学家实现石墨烯纳米结构原子级精准的可控折叠', '发表时间:2019-09-17 09:53', '', '', '
\n
探索新型低维碳纳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一直是当今科技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二维的石墨烯晶格结构被认为是其他众多的碳纳米结构的母体材料。例如,将石墨烯结构沿着某一方向卷曲可以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将具有五元环和七元环石墨烯结构弯曲成球型结构即可形成富勒烯。石墨烯在未来纳米学器件的应用,需要构筑具有三维形貌与精确复杂的新型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结构。目前在单原子层次上精准构筑和调控基于石墨烯的低维碳纳米结构仍存在巨大挑战。

  “折纸术”是一种把纸张折出各种特定形状和花样的艺术。艺术家们通过精妙的手法,把简单与单调的二维纸张变成丰富多彩的三维结构。受这种艺术的启发,折叠操纵经常被巧妙地用在很多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用来构筑形状与功能各异的结构、器件甚至机器,例如生物学领域可以将DNA单链折叠成复杂的二维形状。在宏观尺度下,受折纸术的启发,科学家已经能够构建出石墨烯功能器件甚至机器模型。理论预测发现,在原子尺度,通过对石墨烯的弯曲折叠,可以构筑出具有新奇电子学特性的纳米结构。然而,石墨烯弯曲结构的电子学性质容易受到局域的空位、增原子、边界等缺陷结构的影响。在单原子尺度精确地折叠石墨烯,特别是根据特殊需要沿特定方向对石墨烯进行折叠,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团队的陈辉等人首次实现了对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原子级精准的可控折叠,构筑出一种新型的准三维石墨烯纳米结构。该结构由二维旋转堆垛双层石墨烯纳米结构与一维的类碳纳米管结构组成。他们通过扫描探针操控技术实现了:(1)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原子级精准折叠与解折叠;(2)同一个石墨烯结构沿任意方向的反复折叠;(3)堆叠角度精确可调的旋转堆垛的双层石墨烯纳米结构;(4)准一维碳纳米管纳米结构的构筑;(5)双晶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可控折叠及其异质结的构筑。他们应用扫描隧道谱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确定折叠石墨烯的纳米结构的精确原子构型与局域电子态结构,发现通过石墨烯“纳米折纸术”得到的准一维纳米管异质结具有不同的能带排列方式。

  该工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精准控制、按需定制的石墨烯折叠,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折叠。基于这种原子级精准的“折纸术”,还可以折叠其它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和复杂的叠层结构,进而制备出功能纳米结构及其量子器件,研究其新奇物理现象。例如,探索魔角旋转堆垛双层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超导电性、拓扑特性和磁性,以及研究一维异质结的输运性质及其应用等。该研究工作对构筑量子材料和量子器件(机器)具有重要的科学与技术上的意义。

  陈辉、张现利和张余洋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杜世萱与高鸿钧为共同通讯作者。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欧阳敏、范德堡大学S. T. Pantelides参与了讨论合作。该研究成果以Atomically precise, custom-design origami graphene nanostructures 为题,于9月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Science 365, 1036 (2019))。

\"

图1 原子级精确石墨烯折纸术构筑三维石墨烯纳米结构。

\"

图2 折叠方向精确控制以及角度连续可调的旋转堆垛双层石墨烯的构筑。

\"

图3 手性结构与电子态精确可调的类一维碳纳米边界结构的构筑。

\"

图4 折叠双晶石墨烯纳米片精确构筑异质结结构。

', '', 0, 0, 1, 0, 1698742650, 1698742650,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8, 9, '福建物构所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17 10:30', '', '', '
\n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领域。随着社会发展,传统锂离子电池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能源存储的需求。锂硫电池(Li-S)由于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的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视为最有应用前景的高容量存储体系之一。然而,Li-S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固体硫化物的绝缘性,可溶性长链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期间硫的体积变化大等。这些问题通常导致硫的利用率低,循环寿命差,甚至一系列安全问题。如何大幅提高Li-S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隔膜也是电池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作用是导通离子传输并防止电池短路。商业化PP 隔膜,由于其孔径较大,多硫化物能够较容易地通过,因而不能有效地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和穿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71151, 21673241))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0030200)的资助下,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瑞虎课题组利用金属纳米粒的催化效应,以离子聚合物包覆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通过离子交换和高温焙烧技术制备得到了钴、氮均匀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片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修饰的隔膜不仅可以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有效阻挡多硫化物穿梭通过隔膜,而且可以起到电催化剂作用,进一步促进被拦截的多硫化物进行催化转化。使用催化效应助力的修饰隔膜,高载硫(10.5 mg cm-2)自支撑电极在0.1 C的条件下表现出高的放电面容量(12.5 mA h cm-2)和体积比容量(1136 mA h cm-3)。该电化学性能优于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碳基正极材料,实现了锂硫电池硫负载量、体积容量和面容量的同步提升,这对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的设计构筑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Adv. Energy Mater.2019, 9, 1901609),论文第一作者为程志斌。

  论文链接

\"

福建物构所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 '', 0, 0, 1, 0, 1698742657, 169874265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69, 9, '云南天文台等太阳耀斑环系统上方结构研究获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17 10:31', '', '', '
\n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蔡强伟、研究员林隽及其合作者研究发现,在太阳的极紫外图像中观测到的耀斑环顶上方的扇形结构(supra-arcade fan,SAF),有可能是能够对带电粒子进行有效加速的终止激波存在的区域。该项研究的合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德国莱布尼茨天体物理学研究所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太阳耀斑是太阳系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有效的粒子加速器,能够将大量带电粒子加速到相对论速度。在已有的太阳耀斑模型中,终止激波经常被用来作为粒子加速的可能驱动因素。目前关于终止激波的考察主要是通过理论研究、数值实验和射电观测等方面进行。但是利用光学(尤其是紫外和极紫外)成像观测对终止激波进行研究的工作还很少。另外,SAF所处的空间位置一般也被认为同各种高能粒子源(诸如硬X射线源、射电源、微波源)是一致的。

  蔡强伟等人揭示了在这个被称为SAF的高温结构(高达1000万开尔文)中有终止激波形成和存在。该高温结构存在于太阳耀斑期间磁重联电流片的底部和耀斑环系统的顶部之间。这一新的发现是通过将磁流体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图1)与由多个高分辨空间望远镜对2017年9月10日发生的大耀斑的观测结果(图1)相结合而实现的。

  该研究为引起太阳耀斑的磁重联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的物理见解。虽然研究人员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磁重联是导致太阳耀斑发生的原因,但理解所涉及的实际物理状态及其可观测到的后果一直是一个挑战。新的模拟结果表明SAF经历了准周期振荡。这可以通过极紫外波段的太阳耀斑的相关观测得到证实。这种振荡特征意味着太阳耀斑期间的磁能释放和转换是以脉冲形式,类似突发的方式进行。这可能是由于电流片中的磁重联区域是高度湍动的且具有间歇性特征所导致的。计算机的模拟结果(图2)清晰地再现了耀斑环系统顶部出现的终止激波,这也表明在分析、研究、解释复杂的太阳爆发现象时数值模拟是很重要的。

  该工作获得中科院战略先导(A)类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科院联合基金项目、云南省创新团体项目以及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学者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

  图1 高分辨空间望远镜SDO(a)和IRIS(b)观测到的2017年9月10日爆发事件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超出图片范围)、耀斑环系统、磁重联电流片、拱上方扇形结构和可能的终止激波。

\"

  图2 对2017年9月10日事件的耀斑环系进行数值实验的结果,再现了耀斑环系统、重联电流片和终止激波。(a)磁场轮廓和密度分布,(b)相同区域内的速度分布,(c)包含有终止激波的黑色方框区域内速度散度\"的分布。


', '', 0, 0, 1, 0, 1698742665, 169874266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0, 9, '甘肃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全面完成检测报告—2018年第2季度', '发表时间:2019-10-16 16:03', '', '', '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18年4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在全面完成检测后,完成了第三方检测报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标志着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完成了从基础研究走向民生应用的关键步骤。

  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中能重离子束,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从1993年开始重离子治癌技术基础研究,历经2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科研攻关,掌握了回旋注入器、同步环加速器、治疗床等相关硬件技术,自主研发了治疗计划、治疗控制等软件,引入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在甘肃武威和兰州建造了两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示范装置,打破了最大型医疗器械的国际垄断,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重离子束治疗研究和治疗装置研发人才队伍,预计年底正式投入治疗。

  相关链接:

  甘肃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全面完成检测报告

\"

武威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现场


', '', 0, 0, 1, 0, 1698742672, 169874267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1, 9, '能为肺部做磁共振的临床检测中心落户武汉—2018年第2季度', '发表时间:2019-10-16 16:04', '', '', '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18年5月27日,备受医学界和病患关注的“肺部气体磁共振技术”签约落地武汉,首家肺部气体磁共振临床检测中心将于今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大规模临床病例获取。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周欣研究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提出了人体肺部的快速成像新技术,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MRI)高分辨动态采样速率,为肺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利器。目前,项目的产业化公司正在开展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申请工作,各类临床病例已完成140余例。

  相关链接:

  能为肺部做磁共振的临床检测中心落户武汉

\"

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


', '', 0, 0, 1, 0, 1698742679, 169874267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2, 9, '生物人工肝有望实现产业化—2017年第3季度', '发表时间:2019-10-16 16:05', '', '', '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惠利健团队与多家单位科学家合作,突破“类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成功研制出生物人工肝系统。

  生物人工肝是一种体外肝功能支持系统,可以短时间代替肝脏功能,促进肝衰竭患者自体肝功能的恢复,也能为计划肝移植的病人争取时间,等待合适的肝源。它就像一个小型肝透析机,在透析过程中,不仅对血液有解毒功能,还能为肝脏补给营养,促进患者肝细胞再生,恢复正常肝功能。但人源细胞来源的难题,限制了生物人工肝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2011年,惠利健团队在现有生物人工肝研发的基础上,对种子细胞进行改进,采用人源性肝样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中的种子细胞,构建生物人工肝。由于该技术利用的是来自于病人自身的细胞,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之后,研究人员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了一位重症肝病患者。到目前为止,已有5例患者接受该系统治疗后明显好转,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据悉,获得该技术全球独家使用许可的上海微知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人源性生物人工肝临床研发生产线。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产品将于3至5年内投放市场,让更多患者受益。

  相关链接:生物人工肝有望实现产业化

\"

生物人工肝示意图


', '', 0, 0, 1, 0, 1698742687, 169874268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3, 9, '福建物构所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偏振光电研究获进展', '发表时间:2020-02-26 15:29', '', '', '
\n

  偏振光电探测在军事、医疗、环境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所报道的偏振光电探测大部分是二维无机化合物,它们的晶体尺寸小和稳定性差,制约了它们实际应用的发展。二维杂化双钙钛矿材料具有无毒、稳定性好、载流子寿命长、晶体易生长等特点,在光电探测、高能射线探测等都显示了优异的性能,而且由于它们的量子阱结构而具有独特的各向异性,使得它能够实现偏振光电的研究。此外,这种二维杂化双钙钛矿表现出独特的相容性和可调性,可通过调控有机和无机组分以调制材料的电子、光学和光电性能。然而,基于二维杂化双钙钛矿材料的偏振光电探测还未有报道。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员罗军华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和研究员孙志华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资助下,设计合成了一例具有独特二维量子肼结构的杂化双钙钛矿化合物(i-PA)2CsAgBiBr7i-PA是异戊胺)。该化合物有着优异的光电性能,并且其偏振光电流与偏振角度有着类似正弦曲线的关系,二向色性比达到1.35,而且该化合物有优异的偏振光响应开关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较快速的光响应时间,达到200 μs。这一工作是首次报道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化合物在偏振光电的研究,显示了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在光电探测等领域有巨大的研究潜力。相关的结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 10.1002/anie.201911551)。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联合培养在读硕士生李耀斌。

  论文链接

\"

福建物构所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偏振光电研究获进展


', '', 0, 0, 1, 0, 1698742694, 169874269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4, 9, '科学家发现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 '发表时间:2020-02-27 15:02', '', '', '
\n

  2月27日,《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

  衰老是生物体随时间推移各项生理功能逐渐退化,最后死亡的生理过程;衰老也是一些慢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氏症、癌症、糖尿病最大的风险因素。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梦想。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有上百个基因可以延长寿命,对长寿的生物学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延长寿命应以延缓老化,保持健康的行为和认知能力为前提,最近研究表明延长寿命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退化。因此,如何实现老年人口在延长寿命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状态,减少失智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是亟待解决的,也是极具挑战的重要问题。

  蔡时青研究组前期工作阐明了长寿基因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动物的行为退化,发现提高神经递质可改善老年动物行为能力(Yin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4),老年时期神经递质功能不同是个体之间存在衰老速度差异的重要原因(Yin et. al. Nature, 2017)。

  在本项研究中,蔡时青研究组与江陆斌研究组合作,结合秀丽隐杆线虫、小鼠两种模式动物和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寻找抗衰老靶标基因,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可以独立生活的微小动物(成虫体长仅1毫米),其遗传背景清楚、生活史短、行为清晰,是目前研究衰老的重要模式生物。研究人员首先利用秀丽线虫生活周期短的特点,以神经递质功能变化为指标,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筛选、寻找调控衰老的基因,获得了59个候选基因。通过构建这些候选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发现其中两个表观遗传调控因子BAZ-2和SET-6位于该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并且主要表达在神经系统中。降低BAZ-2和SET-6功能显著提高老年线虫的神经递质水平,延缓衰老过程中线虫的行为功能退化。BAZ-2和SET-6人的同源基因分别为BAZ2B和EHMT1。在人类大脑中,BAZ2B和EHMT1的表达量随衰老逐渐增加,且与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另外,降低Baz2b的功能可以提高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并缓解小鼠随年龄体重增加的现象。这些结果表明BAZ2B和EHMT1是重要的调控衰老进程的因子,是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下降是组织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员发现,BAZ-2/BAZ2B和SET-6/EHMT1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改变衰老进程。BAZ-2/BAZ2B和SET-6/EHMT1结合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改变组蛋白的表观遗传修饰,进而调控这些基因表达。降低BAZ-2/BAZ2B和SET-6/EHMT1功能提高线虫或小鼠大脑的线粒体功能,这是老年线虫/小鼠维持较高行为能力的重要原因。此外,通过分析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研究人员发现在阿尔兹海默氏症病人的大脑中BAZ2B和EHMT1表达量和线粒体内关键蛋白的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提示BAZ2B和EHMT1在人脑中也可以调控线粒体功能。

  该研究结合多种模式动物,使用多种方法从不同层面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揭示了神经系统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阐明了BAZ2B在认知衰老中的作用,发现了BAZ2B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点,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在衰老的大脑环境下,理解大脑衰老的调控机制对于防治这些脑疾病至关重要。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改善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提供线索,而且还为老年性疾病的干预方法开发提供方向。因此该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并具有潜在的转化价值。

  该项工作由博士研究生袁洁、常思源、尹世刚、刘至洋和程秀在研究员蔡时青与江陆斌的指导下完成,脑智卓越中心蔡时青研究组的刘喜娟、江强、高革等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并得到了脑智卓越中心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实验动物平台、分子细胞技术平台和光学成像平台的大力支持。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

  图注:(A)BAZ2B和EHMT1在衰老大脑中的表达水平(来自两个不同数据库的结果)。(B)BAZ2B和EHMT1的表达量与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情呈正相关。(C)年轻和年老的WT、Baz2b+/-Baz2b-/-小鼠的体重。(D)年轻和年老的野生型(WT), Baz2b杂合(Baz2b+/-), Baz2b敲除(Baz2b-/-)小鼠在新位置识别测试中的位置识别能力。(E)表观遗传因子调节线粒体功能和衰老工作模式图。




', '', 0, 0, 1, 0, 1698742701, 169874270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5, 9, '【中国新闻网】科学家“抗衰老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20-02-27 16:00', '', '', '
\n
\"
图片说明:表观遗传因子调节线粒体功能和衰老工作模式图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岁月这把“杀猪刀”,让年轻的脸庞渐渐布满皱纹,让矫健的步伐日益蹒跚。如何抵抗衰老所伴随的疾病,乃至“老而不衰”?上海科研人员以衰老过程中的行为退化为切入点,进行了全基因组遗传筛选,相关研究成果以《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为题,于北京时间27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在线发表。
  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发现寿命的延长,并不意味着衰老时行为能力、健康状况的“延长”。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到底是什么?相关研究还很少。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蔡时青研究员介绍,该研究第一次全面地筛选出可能调节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全面研究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我们发现的两个能够加速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很有可能成为抗衰老的药物靶点,尤其是其中一个基因BAZ2B,不仅可以加速衰老过程中的认知行为退化,还与阿尔兹海默病进程成正相关。”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行为检测和机制研究的对象只是线虫和小鼠,考虑到人类与小鼠等模式生物存在较大物种差异,这些研究能否在人体上应用,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蔡时青也表示,从研究到临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尝试以发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为靶点,去筛选能够调节衰老或者疾病过程中行为退化的小分子药物。他同时表示,目前的研究只集中在两个“抗衰老基因”,对于其他筛选出的可能调节衰老中行为退化的基因,尚未进行一一验证。

  据悉,这项研究由博士研究生袁洁、常思源、尹世刚、刘至洋和程秀,在蔡时青研究员与江陆斌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项目的资助。


', '', 0, 0, 1, 0, 1698742708, 169874270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6, 9, '高效电子转移的COFs提升电催化还原CO2研究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20-03-11 09:50', '', '', '
\n

  大气中日益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导致了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将CO2催化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在水介质中将CO2电催化还原为CO是一种相对经济、绿色可行的方法。然而由于CO2还原产物众多且还原电势相近,以及伴随的析氢反应的竞争导致该催化过程存在选择性差、过电位高、电流密度和转换效率低等不足,因此设计高效率和高选择性的多孔电催化材料是突破该类技术瓶颈的关键。共价有机框架化合物(COFs)作为一类新兴的多孔晶态材料,具有高度可设计性和原子级的活性位点分布等优点,是潜在的比较有前景的催化剂。然而大多数COFs不导电,电子难以传递到活性中心,限制了该类材料的应用。

  最近,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荣和黄远标团队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项目资助下,在COFs中引入具有强电子转移能力的四硫富瓦烯(TTF)与卟啉钴通过亚胺缩合反应构筑了具有高效电子转移能力的COF (TTF-Por(Co)-COF)。其中,富电子的TTF单元作为具有快速电子转移的优良电子供体,相邻的卟啉钴含有单位点催化活性中心,可以实现TTF到钴卟啉环的高效电子转移,进而提高水介质中的CO2还原活性。在电催化还原CO2中,该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CO选择性,其法拉第效率达到95% (-0.7 V vs RHE)。并且选择性和电流密度远大于不含TTFCOF催化材料。与研究员柴国良团队进行DFT计算合作的结果表明,TTF在降低活化能垒和提高电子传输速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该工作为合成高效电子转移的框架材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为发展高效的CO2RR催化剂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Energy Lett. 2020, 5, 1005-1012上,论文第一作者是福建物构所与厦门大学联培博士生伍巧。

  论文链接

\"

高效电子转移的COFs提升电催化还原CO2研究取得进展


', '', 0, 0, 1, 0, 1698742716, 169874271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7, 9, '国家纳米中心在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20-03-11 09:54', '', '', '
\n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在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Thermophoretic Detection of Exosomal microRNAs by Nanoflares”于 20203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9b13960)。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含有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纳米尺度(30-150 nm)脂质囊泡,通过运输活性分子参与细胞通讯,是肿瘤液体活检的靶标之一。micro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microRNA会被包载在外泌体中,参与肿瘤增殖与转移,是新型肿瘤诊断标志物。现有的外泌体microRNA检测方法面临外泌体microRNA含量低、样本消耗量高以及需要RNA提取等挑战。因此,发展微量样品中外泌体microRNA的高灵敏检测新方法对癌症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在前期工作中,孙佳姝课题组利用热泳富集与核酸适体标记,实现了细胞外囊泡表面蛋白组测量和癌症分类(Nat. Biomed. Eng. 2019, 3, 183-193, J. Am. Chem. Soc. 2019, 141, 9, 3817-3821, Adv. Mater. 2019, 31, 180478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结合纳米耀斑(nanoflare)与热泳的检测新方法,实现了0.5 μL血清样本中外泌体microRNA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低至0.36 fM,接近qRT-PCR。纳米耀斑通过被动输运进入外泌体后,可以特异性识别靶标microRNA并产生荧光信号。外泌体在热泳作用下快速汇聚,有效放大其中纳米耀斑产生的荧光信号,提高外泌体microRNA的检测灵敏度。临床血清样本中,外泌体肿瘤相关microRNA表达信息可以用于ER+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常规检测手段相比,该方法灵敏度高,样本消耗量小,排除了非外泌体microRNA的干扰,为外泌体microRNA检测与癌症早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新工具。

  国家纳米中心研究生赵俊翔、副研究员刘超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孙佳姝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科院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图:基于纳米耀斑与热泳汇聚的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定量检测


', '', 0, 0, 1, 0, 1698742723, 169874272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8, 9,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用复合离子传导膜', '发表时间:2020-03-18 13:28', '', '', '
\n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团队在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复合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锌基液流电池(ZFBs)储能技术因其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分布式储能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锌枝晶/锌累积的问题,该类电池的发展受到循环寿命差和充放电性能差的限制。离子传导膜可调控锌沉积形貌和抑制枝晶生长,在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膜材料荷电特性可实现对锌沉积方向和形貌的调控,从而大幅度提高锌基液流电池的面容量和电池的循环稳定性(Nat. Commun.,2018,9,3731)。

  该工作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将具有高导热性和高机械强度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s)引入到多孔基膜中制备出复合离子传导膜。面向负极的BNNSs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电极表面温度分布,并进一步调节锌沉积形貌;另一方面,其高机械强度的特性可有效阻挡过度生长的锌枝晶对膜材料造成破坏,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利用该膜组装的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在8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稳定运行500次充放电循环(近800 h)无明显衰减。即使在20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能量效率也超过80%。研究结果对锌基电池中锌负极的调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以上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连化物所自主部署基金项目等的支持。

\"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用复合离子传导膜


', '', 0, 0, 1, 0, 1698742730, 1698742730,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79, 9, '重庆研究院在PM2.5的生物毒性效应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20-11-23 16:07', '', '', '
\n

    日前,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心在西南地区细颗粒物(PM2.5)的生物毒性效应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初步明确了西南地区PM2.5的致病机制及暴露风险。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知名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和《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PM2.5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不同城市大气PM2.5的颗粒物粒径分布、化学组成及来源不同,所导致的健康效应存在差异。本工作以成都、重庆采集的PM2.5样品为基础,探索西南地区大气PM2.5的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发现成渝两地冬夏两季大气PM2.5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性并诱发氧化应激,且冬季PM2.5存在更强的细胞毒性及更高的氧化应激效应。研究发现成渝冬夏两季大气PM2.5可诱导癌症相关基因,显著作用于共有的癌症相关生物功能,且成都夏季PM2.5的致癌潜力最强。

    本研究探索了西南地区大气PM2.5毒性及作用机制,近一步明确了PM2.5致病机制及暴露风险;对大气污染防治和制定人群健康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0353031

\"111.png\"


图片摘要


', '', 0, 0, 1, 0, 1698742737, 169874273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0, 9, '重庆研究院在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20-11-23 16:11', '', '', '
\n

    日前,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团队在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成果发表在《Soil & Tillage Research》、《CATEN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Microbial Ecology》、《生态学报》、《土壤》等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经典刊物。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而团聚体是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其形成与稳定是土壤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基础。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易受耕种、干湿交替等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三峡水库自2010年正式蓄水至175 m以来,在“夏落冬涨”的反季节水位调度模式下,形成了垂直落差高达30 m、我国面积最大的水库消落带。周期性“冬水夏陆”的干湿交替,必然导致消落带土壤结构和物质循环过程发生重大改变,然而团聚体具有怎样的稳定特征,土气界面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主导机制均不清楚。

    近年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团队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通过长时间序列大范围采样分析与原位观测,系统研究了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关键驱动机制,以及土气界面主要生源物质通量与主导因素,在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① 淹水强度是导致表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淹水时间增加大团聚体崩解尤为明显,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② 土壤类型及其性状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黏粒、有机碳等含量是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③ 不同淹水强度下土壤呼吸与土气界面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差异并不显著,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同时人为活动也是导致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果初步揭示了水位波动与人为活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的影响机制,对于进一步认识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物质循环过程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也可为大型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等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800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266 ;41701247;41401243;4130305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391)、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Y812000005;Y412201401),重庆市基础与前沿项目(cstc2017shmszdyfX0074;cstc2013jcyjA0302)及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重点项目(cstc2017shms-zdyf0331)等联合资助,以及开州区人民政府在基地建设、科研设施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主要论文链接:   

  1. 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0.104815

  2. https://doi.org/10.1016/j.still.2019.104522

  3. https://doi.org/10.1016/j.ecoleng.2019.105664

  4. https://doi.org/10.1007/s11368-019-02410-7

  5. http://doi.org/10.7717/peerj.8503

  6.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4184

  7. https://doi.org/10.1007/s00248-018-1183-3

  8. http://soils.issas.ac.cn/tr/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tr201706200287&flag=1

  9.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53-015-7083-2

  10.http://yangtzebasin.whlib.ac.cn/CN/10.11870/cjlyzyyhj201601020

  11.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1368-016-1485-3

  12.http://dx.doi.org/10.5846/stxb201407181464



\"1三峡水库调度影响下岸带样点分布\"


三峡水库调度影响下岸带样点分布

\"2不同淹水强度下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分异\"


不同淹水强度下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分异





\"3消落带不同土壤类型下团聚体稳定性分异\"


消落带不同土壤类型下团聚体稳定性分异

\"4消落带土壤呼吸与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消落带土壤呼吸与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 '', 0, 0, 1, 0, 1698742745, 169874274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1, 9, '重庆研究院在单个生物大分子太赫兹超分辨成像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21-01-04 14:00', '', '', '
\n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简称:重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称:高研院)、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共同攻关,在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超分辨光谱成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探测有望揭示传统单分子技术难以提供的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结构以及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因而,对深入认识和理解生物大分子的作用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生物大分子的尺寸(纳米级)与太赫兹波长(亚毫米级)严重失配,加之生物大分子对太赫兹波的响应较弱,致使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探测成为国际上长期未能突破的科学难题。

  研究团队利用石墨烯具有原子级的平整度、稳定的单蛋白分子物理吸附能力以及超强的太赫兹波反射性能,设计并采用具有最佳近场太赫兹信号增强能力的铂纳米探针,结合单分子样品制备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单个蛋白分子(免疫球蛋白和铁蛋白)的太赫兹光谱成像探测,为单分子水平上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探测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相关工作以“Near-Field Nanoscopic Terahertz Imaging of Single Proteins”为题于12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SmallIF 11.5),并被遴选为封面文章。重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杨忠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重庆研究院王化斌研究员和高研院李江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在前期研究,相关研究团队已先后突破实现了生物组织(Biotechnology Progress 2018, DOI: 10.1002/btpr.2741)和单细胞(Cell Proliferation 2020, DOI: 10.1111/cpr.12788)的太赫兹超分辨成像检测。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005814

   \"

图片摘要


', '', 0, 0, 1, 0, 1698742752, 169874275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2, 7, '一种绿色并有效控制水体微生物的技术与设备', '发表时间:2014-03-15 21:48', '', '', '
\n

一、项目简介   与密西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研发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可以有效的控制生物膜在管道中的形成,以处理的水供给大规模养殖场的畜禽饮用产生以下效果:养鸡场鸡的成熟期缩短5-10%; 幼鸡的死亡率降低70%; 抗生素使用量降低50 %;有效降低养殖场的“气味”(氨气,30ppm -2ppm),鸡的肠道Ecoli 等致病菌大幅度降低,同时鸡排泄物中的氮素70%转化为有机氮有效保持了氮肥。使畜禽养殖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禽类。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   a: 普通水 b:处理过的水; c: 喝普通水的鸡的肠道微生物 d: 喝处理水的鸡的肠道微生物 (Ecoli 等致病菌大幅度降低)鸡肠道氮素循环(70%氮素转化为有机氮,高效保持肥力)  

二、应用领域   畜禽养殖业  

三、产品种类   一种通用设备  

四、技术指标   养鸡场鸡的成熟期缩短5-10 %; 幼鸡的死亡率降低70 %; 抗生素使用量降低 50 %;有效控制养殖场的“气味”  

五、技术水平   国际水平  

六、前景预测   我国食品安全&有机农业领域迫切需要的技术;目前寻求设备研发资金支持 200 万元。  

七、合作方式   合作研发设备,共同开发市场  

联系人:宋立岩;电话:13966777349;邮箱:songliyan@cigit.ac.cn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渝大道85号汉国中心B座10楼


', '', 0, 0, 1, 0, 1698742849, 169874284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3, 7, '基于贴附式电极的无创伤神经肌肉疾病检查系统', '发表时间:2014-03-15 21:48', '', '', '
\n

一、项目介绍   本项目医疗器械领域。该系统包括表面电极采集装置、表面电刺激装置和控制终端;表面电极采集装置包括贴附式电极Ⅰ、信号处理模块、通信模块Ⅰ和电源Ⅰ,贴附式电极Ⅰ采集人体生理信号并将信号传送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通信模块Ⅰ将信号传送至控制终端;表面电刺激装置包括贴附式电极Ⅱ、刺激信号产生模块、通信模块Ⅱ和电源Ⅱ,刺激信号产生模块通过通信模块Ⅱ接收到控制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后产生电刺激信号,并通过贴附式电极Ⅱ对人体表面进行电刺激。本系统克服了针式电极给患者带来巨大疼痛,为肌萎缩、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肌肉疾病提供了一种便携、无创的检测手段。该系统的推广,可以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合作方式   技术入股。  

三、技术成熟程度   样机  

四、成本   一台成本可控制在10000元  

五、投资额度   500万,预计5年能收回。


', '', 0, 0, 1, 0, 1698742857, 169874285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4, 7, '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 '发表时间:2018-02-05 21:47', '', '', '
\n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民航安保反恐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先进安检模式,提高安检准确率和效率,推进新时期中国科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产业化工作要求,1月29日,由重庆研究院和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发起并组建的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举行成立签约仪式。重庆研究院副院长张长城参加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重庆研究院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将按照“多方参与、合作共享、互利互助”的原则,以民航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共同推进民航反恐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开展人脸识别技术在安检环节的验证试用和技术优化,一方面促进重庆研究院科技成果在民航反恐和安检领域的转移转化,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改进安检模式和流程,推动制定出台民航反恐和安检相关领域行业标准。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有力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为安检工作提供科研力量专项支撑。     

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的重要转化成果,重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为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重庆研究院通过与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为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奠定基础。截至目前,由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已在全国61个机场,555条安检通道成功部署试用。


', '', 0, 0, 1, 0, 1698742864, 169874286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5, 7, '重庆研究院“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通过阶段性评估', '发表时间:2018-03-22 21:47', '', '', '
\n

3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研究院”)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以下简称“弘光专项”)项目“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顺利通过第一阶段评估。      

由中科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代表与行业主管部门专家、示范应用机场专家、相关技术领域专家组成的调研评估组,对“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在本阶段的应用表现开展评估。评估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现场调研,第二阶段在重庆研究院进行会议评估。重庆研究院院长袁家虎、副院长张长城全程陪同调研评估。      

在现场调研阶段,调研评估组来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国内出发安检口,对专项里的重要研究成果——“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开展实地调研。在安检现场,专家们使用了不同的身份证结合不同的人员展开综合交叉测试,人证合一的情况,系统均迅速通过;人证不合一的情况,系统均未通过。通过现场考察与体验,该系统得到了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在会议评估阶段,项目负责人袁家虎院长做了项目阶段性进展汇报,截至目前,“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已在国内61家机场的555条安检通道进行了示范应用,提高了机场安检验证的准确率和通行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和社会影响,得到了央视、东方卫视、重庆卫视等媒体以及国际民航组织的关注。此外,项目成果还应用于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公祭活动的安保系统中。张长城副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重庆研究院整合资源、全面配合支撑项目顺利实施的相关情况。调研评估组在认真听取进展汇报的基础上,展开了充分讨论,对项目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财务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一质询提问。中国民航局及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重庆江北等民航机场方面的用户专家结合本区域项目示范情况指出: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安检验证准确率和通行效率,优化了验证岗位的工作流程,提升了旅客满意度。在增强现场查验能力、有效甄别旅客是否冒用证件等方面显示了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为机场治安、反恐工作和空防安全工作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评估组专家也给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与建议,希望重庆研究院加快推进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标准制定,加快推进人像数据中心及测试平台建设,更好的完成下一阶段的项目目标。通过近3个小时的会议评估,调研评估组认为项目组顺利完成了本阶段的约束性目标,一致同意“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本次阶段性评估。      

在总结发言中,陈文开副局长充分肯定了重庆研究院“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所取得的成绩,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重庆研究院提出了希望。她希望进一步加强沟通,进一步密切与示范应用机场的关系,跟踪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的应用情况,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强宣传,进一步做好关于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应用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以产生更大社会反响,助推该项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进一步拓展市场,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升级产品,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和民航机场的技术需求,加快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同时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输出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和产品。      

中科院弘光专项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已取得突破并具有相当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技术与产品,优先支持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院属科研机构“一三五”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通过技术集成、工程化开发和市场应用及推广,力求产出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示范转化工程。截至目前,弘光专项已立项实施11个项目。


', '', 0, 0, 1, 0, 1698742871, 169874287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6, 7, '空气净化膜', '发表时间:2018-06-14 18:50', '', '', '
\n

一、项目简介

能够净化空气中超细颗粒物及病毒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二、应用领域

应用在防病毒、防细菌、pm2.5防护口罩;汽车空气净化,室内空气净化;工业除尘;pm2.5检测用滤膜。

三、产品种类

美国及国内几家公司采用熔喷纤维,制备空气过滤膜,纤维直径处于微米级别,存在过滤精度不高及过滤阻力较大。

四、技术指标

我们的产品优势在制备超细的纳米纤维作为空气净化膜材料,具有更高过滤精度,更低的过滤阻力,对0.33um超细颗粒物能轻松做到99.99%的截留精度,且经济成本低,容易推广。

五、技术水平

该技术能填补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六、前景预测

5月推出产品供市场试用,已经洽谈了几家公司,准备放大生产阶段。空气污染防治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十二五市场潜力约300亿,该项目对提高空气治理技术的进步,及对疾病传播与控制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七、合作方式

技术入股,技术转让,委托开发,代理销售

\"

普通口罩纤维与超细纳米纤维对比图

\"

纤维滤膜场发射扫描电镜图片


', '', 0, 0, 1, 0, 1698742879, 169874287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7, 7, '人工智能开发出“穿墙看人”新技术', '发表时间:2018-06-15 09:08', '', '', '
\n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最近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开发的新系统,可监测隐藏在障碍物后方的人体目标的移动。

  MIT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开发的射频—姿态(RF-Pose)系统,通过分析WiFi无线信号穿越墙壁并从人体反射后的情况,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方法来估测人体的二维(2D)姿势。

  由于无线信号可穿透墙壁,该系统可追踪隐藏在视线外的人体目标。人工智能可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人体的柱状模型,展示其姿势、位置及动作。射频—姿态系统可传输比WiFi功率低1000倍的无线信号,并观察其从环境中反射回来的信号。只使用无线反射作为输入,就能估测人体骨骼的运动。

  MIT研发团队表示,该技术可用于帮助研究诸如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MS)和肌肉萎缩症等疾病,射频—姿态系统可详细观察患者的运动情形,从而监测疾病的进展。团队称,新技术还可用以帮助老年人更独立地生活,即使老年人在视线之外跌倒,系统也能检测到。

  研究人员指出,监测患者的步行速度和自主从事基本活动的能力,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窗口。新方法的一个关键优势是,患者不必佩戴传感器或要记着给他们的设备充电。

  针对该技术被用于非法监视侵犯隐私的担忧, CSAIL称,该技术的未来迭代可使用“同意机制”来确保被监视人处于系统的监控之下,用户需要执行一定的操作来激活该机制。


', '', 0, 0, 1, 0, 1698742886, 169874288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8, 7, '基于本体镜像原理的偏瘫患者自主康复仪', '发表时间:2019-07-10 21:49', '', '', '
\n

一、项目介绍   本项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康复仪包括健侧肢体姿态信号采集装置、信号特征提取融合装置和电刺激装置。健侧肢体姿态信号采集装置对患者健侧肢体的姿态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送至信号特征提取融合装置,后者根据接收到的健侧肢体姿态信息和患者个人信息从正常行走步态数据库中映射出患者患侧肢体的姿态信息并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发送至电刺激装置,电刺激装置接收到控制命令并产生电刺激信号对患侧肢体产生刺激,以使患侧肢体产生相应动作。该康复仪以患者健侧肢体姿态信息为参考,通过镜像复制,控制患侧肢体协调运动,达到偏瘫患者平衡行走和运动功能重建的效果。   

目前我国脑卒中患者形势十分严峻:根据2012年底全球首份《中风孤岛指数》报告的发布,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以及随老龄化带来的各种身体疾病,全国中风患者总人数正在不断攀升,截止2012年底已达到7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根据世卫组织2011年数据,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中风,每6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卫生部亦披露每年因中风而死的中国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45%,中风已成为中国居民的头号健康杀手。中风患者尤其是占有很大比例的偏瘫患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帮助偏瘫病人恢复基本平衡行走机能,重返正常生活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技术成熟程度   实验阶段   

三、成本   一套成本可控制在5000元   

四、投资额度   1000万,预计5年能收回。


', '', 0, 0, 1, 0, 1698742893, 169874289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89, 7, '科学家实现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叠加', '发表时间:2019-09-09 10:14', '', '', '
\n

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还是二者的叠加?这个问题对于有量子力学基础的人并不难回答,但难以回答的是人们能否对这种叠加性质进行操控。日前,《自然—光子学》报道了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马小松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该团队首次演示了单光子波动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叠加。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和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早期工作基础上,开发了延迟选择实验的量子版本,即单个光子的粒子态和波动态处于相干叠加态。实现波—粒叠加状态的关键是通过其他光子的量子态控制光子在粒子态和波动态之间的转换。但是,这种“量子控制选择”的方式,必须使控制单元与主实验区距离足够远,才能保证彼此之间没有相干性。学界将这一要求称为“爱因斯坦定域条件”。

  研究人员在一项涉及两个相距141米的实验室光学设备的实验中,最终证明光不仅可以处于波态或粒子态,还可以处于这两种状态的量子叠加态。此外,他们还证明,这种量子波粒叠加的性质是可以调整的。

  该实验是第一个严格在爱因斯坦定域条件下的量子延迟选择实验,为最终开发量子技术的新实验能力开辟了新道路。


', '', 0, 0, 1, 0, 1698742900, 1698742900,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0, 7, '质子半径精确到0.833飞米', '发表时间:2019-09-09 10:17', '', '', '
\n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精确测量出了质子半径:0.833飞米,向解决过去10年来一直困扰物理学家的质子半径之谜迈出了关键一步。解决这一谜团对理解物理定律意义重大,比如描述光和物质如何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

  科学家们原以为他们知道质子的大小,但2010年,一个物理学家团队测量到质子半径比预期小4%,这让他们困惑不已。至此,研究人员就一直在努力解决这2个质子半径值不一样的难题,这也是当今基础物理学界一个重要的未解之谜。

  此前测量质子半径使用普通的氢,2010年科学家首次使用μ介子氢来确定质子大小。当时,他们研究了一种奇特的原子——其中电子被一个μ介子(电子较重的“表亲”)取代。2017年,科学家使用氢气测得的结果与2010年测得的结果一致;而2018年一项同样使用氢气的实验获得的结果则与2010年前的数值相当。

  在最新研究中,约克大学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的新测量方法,来测量质子的正电荷延伸了多远。他们利用自己开发的频偏分离振荡场技术进行了高精度测量。他们在测量中使用了一束快速氢原子束(由质子通过分子氢气靶产生),新方法使他们能够对质子半径进行基于μ介子的测量,与2010年的测量结果相当。

  本次测量得到的质子半径为0.833飞米,不到万亿分之一毫米,比2010年前普遍认为的半径值约小5%。研究负责人、物理与天文学系的埃里克·海瑟尔斯教授说:“确定质子大小所需的精确度,让本次测量成为我们实验室尝试过的最困难的一次。经过8年研究,我们终于做到了。”


', '', 0, 0, 1, 0, 1698742908, 169874290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1, 7, '科学家找到小麦抗条锈病新基因', '发表时间:2019-09-09 10:18', '', '', '
\n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是一种发生普遍、蔓延迅速、危害巨大的真菌病害。9月6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一个新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国际编号Yr28)。该基因由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吴佳洁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刘登才团队、美国艾奥瓦大学教授付道林团队等共同克隆成功。

  这支科研团队从小麦D基因组祖先节节麦中获得了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与已知抗病基因不同的是,YrAS2388具有重复的3’非编码区并产生5种或更多的转录本。这些转录本的表达受温度及病原菌侵染的影响,且其所编码的蛋白质间存在互作。该基因通过调整不同转录本的富集水平和编码蛋白的互作模式,应对病原菌侵染,有效控制小麦的抗条锈病水平。

  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只在节节麦和由节节麦创制的人工合成小麦中存在,而在普通小麦及其他麦族物种中未检测到,因此该基因在今后小麦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研究人员根据该基因序列开发了功能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可实现YrAS2388的分子辅助选择,加速该基因向小麦品种的转移利用。

  吴佳洁表示,该研究成果拓宽了小麦遗传基础,为改良小麦和大麦等作物的抗条锈病水平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同时也为预防病害流行提供了新的“基因疫苗”。YrAS2388基因的分子标记及抗条锈病应用已申请了专利。


', '', 0, 0, 1, 0, 1698742916, 169874291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2, 7, '科学家开发量子点合成新方法', '发表时间:2019-09-09 10:19', '', '', '
\n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邢明阳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Yadong Yin合作,在量子点合成领域获重大研究进展,研发出一种在纯水相中可大批量合成量子点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化学》。

  传统的发白光无机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主要依赖于将三原色发光量子点封装在固体矩阵中,这一方法面临着量子点易团聚发生荧光猝灭、合成控制复杂难以量产等重大挑战。

  为此,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直接在二氧化硅(SiO2)小球体相内生长量子点的液相合成新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该方法易与Zn2+、Cd2+等金属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的特性,成功地将金属阳离子引入SiO2小球体相,再通过室温硫化直接生成金属硫化合物,最后,通过巧妙的酸洗与醇洗过程(酸的浓度需要调控),可选择性地将SiO2小球表面覆盖的硫化物洗掉,再通过高温煅烧实现SiO2小球体相量子点的晶化。在煅烧过程中,利用SiO2小球体相孔道的“限域效应”,有效抑制了量子点晶化过程中团聚现象的发生。

  整个量子点的合成过程在纯水体系中完成。该白光量子点合成策略有效避免了传统合成方法所需的复杂的封装过程,为新型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个新的通用平台,可以方便地将各种纳米颗粒结合到溶胶—凝胶衍生的胶体基质中。


', '', 0, 0, 1, 0, 1698742923, 169874292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3, 7, '新膜材料不用压力也能净化水', '发表时间:2019-09-12 09:52', '', '', '
\n

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于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基于二维材料的薄膜通常需要压力驱动。近日,福州大学教授徐艺军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对二维碳化钛基薄膜微观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双重调控策略,实现了该薄膜在无压力驱动的条件下,有效去除水体中的多种重金属离子。相关论文9月9日刊登于《自然—可持续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水净化被公认为是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物具有毒性强、迁移率高和非生物降解等特点,如何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二维材料基薄膜由于其高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等优点,在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二维材料在形成薄膜过程中容易堆叠,最终形成具有高密度的致密结构,由此得到的膜材料在水净化应用中通常为压力驱动的过滤膜。此外,二维膜材料只能选择性地吸附特定的重金属离子,在无压力驱动的条件下,在一种二维材料基薄膜上实现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徐艺军课题组通过在二维碳化钛组装成膜过程中,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对其纳米片进行插层防止堆叠,从而显著增加膜材料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接触面积。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对二维碳化钛基薄膜进一步进行表面羟基化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水润湿性,而且还可以增强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还原作用。

  在微观结构和表面性质优化的协同效应下,二维碳化钛基薄膜对于水体中的多种重金属阳离子和重金属阴离子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此外,回收的二维碳化钛基薄膜可以进行再生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专家表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二维材料基薄膜,实现其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开辟了一条可能的新途径。


', '', 0, 0, 1, 0, 1698742930, 1698742930,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4, 7, '我国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注册上市—2019年', '发表时间:2020-01-10 13:38', '', '', '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19年9月29日,由近代物理所及其控股公司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用于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填补了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空白,对于提升我国肿瘤诊疗手段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碳离子束因其倒转的深度剂量分布和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具有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副作用低等优势,是目前肿瘤治疗最先进的放疗用射线。     
\"

碳离子治疗系统-同步环


', '', 0, 0, 1, 0, 1698742937, 169874293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5, 6, '俄科学家发现引发缺血性心脏病的突变基因', '发表时间:2017-11-01 16:45', '', '', '
\n

  据俄《塔斯社》消息,来自库尔斯克国立医科大学、托木斯克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及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3个突变基因,这些突变基因与缺血性心脏病有关,该研究结果已刊发于《Gene》科学杂志,此发现将有助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心脏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供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心梗以及心脏骤停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有740万人死于该疾病,超过了其它原因的死亡人数。在俄罗斯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费用占心血管疾病治疗总费用的37%。其他科学家之前的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脏病与遗传基因有关,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基因损伤,从而导致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合成不足,而EET在调节动脉血压中发挥重要作用。
     
    俄科学家研究了三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这些基因参与编码生产制造EET的酶,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而且这种变异往往是疾病发生的根源。俄科学家分析了561名缺血性心脏病人和694名健康人的基因图谱,从中找到了与缺血性心脏病有关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3个SNP导致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升高,1个SNP相反会降低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表示,该项研究将有助于研制促进EET合成的新药,除此之外,研究成果还将促进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更有针对性。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揭示由基因变化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具体机理。


', '', 0, 0, 1, 0, 1698743039, 169874303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6, 6, '中科院院士夏军访问重庆研究院', '发表时间:2018-09-26 21:45', '', '', '
\n

9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莅临重庆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重庆研究院党委书记韦方强主持学术报告。     

在院期间,夏军院士做客重庆研究院“大师讲坛”,作题为“水安全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学术报告,全院50多名职工和学生参加报告会并进行现场交流。报告中,夏军院士介绍了长江流域发展面临的水灾害、水环境与水生态、城市水等水安全问题,并提出探索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联系的“干流-大型水库群-大型湖泊-岸线-城市群”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保护的绿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包括开展以长江绿色发展的水安全和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的战略规划、重视长江经济带城市与乡镇水安全与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的基础建设、加强长江流域“四水同治”战略的科学技术创新与支撑、积极推进未来长江水安全国家重大计划及多方科研团队深入合作。     

夏军院士受聘重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并与三峡所科研骨干围绕学科建设布局、科研平台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双方希望以此次为契机,推动与重庆研究院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学术合作和交流。


', '', 0, 0, 1, 0, 1698743046, 169874304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7, 6, '美国East Carolina University朱勇教授应邀来院交流访问', '发表时间:2018-11-02 21:45', '', '', '
\n

10月19日,美国East Carolina University朱勇教授应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裴得胜研究员邀请,到重庆研究院进行交流访问,并作题为“Steroid Receptors in Zebrafish Social Behaviors and Reproduction”学术报告。重庆研究院纪委书记陈永波书记主持了报告会,三峡所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参加会议并开展交流互动。

在报告中,朱教授介绍了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在行为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入揭示了动物行为与类固醇受体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分子机制;参会人员对朱勇教授所讲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朱勇教授是East Carolina University生物系终身正教授,自2012年兼任厦门大学闽江客座教授,于2017年兼任广东海洋大学的讲座教授。他是国际期刊《通用与比较内分泌学》杂志编委及《实验内分泌前沿》杂志副主编,是国内外重大基金评审小组专家。在厦门大学海洋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在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获农学硕士(1988)及农学博士学位(1991)。曾先后在日本大洋渔业中央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91-1992)及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任研究助理(1993-2001);于2002年加盟美国东卡罗来纳大学任助理教授,并在2008和2015年晋升终身副教授与正教授。


', '', 0, 0, 1, 0, 1698743054, 169874305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8, 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陈丙波教授受邀来院交流访问', '发表时间:2019-01-23 21:44', '', '', '
\n

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陈丙波教授应王化斌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并作了题为“实验动物不可替代”的学术报告。         

陈丙波教授首先概述了实验动物的地位和应用情况,从精准医疗技术与实验动物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医疗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介绍了实验动物AAALAC国际认证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以及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资质条件及运行情况,并对实验动物的管理规范及政策法规进行解读。会后,陈丙波教授与参会人员就实验动物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谈与讨论。


', '', 0, 0, 1, 0, 1698743061, 169874306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99, 6, '电子科技大学刘贻尧教授受邀来院交流访问', '发表时间:2019-04-18 21:44', '', '', '
\n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生物交叉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贻尧教授应王化斌研究员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来访期间,刘教授作了题为“肌球蛋白振动:胞内生物力的产生、传递与调控机制”的学术报告。刘教授首先介绍了肌球蛋白振动与细胞内生物力的产生和传递的密切相关;然后阐明肌球蛋白产生振动的起源与ROCK信号与Rho相互作用和寡聚化放大自身信号相关,并且指出β整合素可通过改变肌动蛋白的亚细胞分布而影响肌球蛋白的分布;最后生动并细致地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     

刘贻尧,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生物交叉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细胞生物力学、力学-生物学耦合关系、细胞-生物材料交互作用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迄今已在Nat Commun、Biotechnol Adv、Int J Cancer、J Control Releas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 '', 0, 0, 1, 0, 1698743068, 169874306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0, 6, '重庆医科大学张景勍教授受邀来院交流访问', '发表时间:2019-04-18 21:44', '', '', '
\n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教授、重庆药物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景勍应王化斌研究员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来访期间,张教授作了题为“生物酶高效纳米递送系统应用于慢病治疗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张教授首先分析了慢病对国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严重影响;然后介绍了生物酶高效纳米递送系统在慢病治疗方面的良好前景;最后生动并细致地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     

张景勍,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药物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优秀中青年人才,西部药学之星。主持/主研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3项,主持医药集团公司药品和保健品研发项目等横向项目12项;以第1/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6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19部。


', '', 0, 0, 1, 0, 1698743076, 169874307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1, 6, '国际著名湖沼学家Erik Jeppesen教授访问重庆研究院', '发表时间:2019-08-20 09:52', '', '', '
\n

7月19日, 国际著名湖沼学家、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教授Erik Jeppesen应邀访问重庆研究院,并做题为“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lakes and implications for lake restoration” 的学术报告。报告通过不同气候带湖泊湖沼学特征及营养级差异等方面的对比,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影响,提出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湖泊生态修复策略与模式。报告后,Erik Jeppesen与重庆研究院师生进行深入互动交流,讨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环境相关问题。

  Erik Jeppesen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水生态学、气候变化、水体修复以及富营养化控制,发表SCI论文超过700篇,包括Science, PNAS, 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Geoscience,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等期刊论文,在ISI-WEB引用超过2万次(谷歌学术引用超过4.7万次),为生态学与环境科学领域前千分之一高被引作者。2007年,Erik Jeppesen教授作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员之一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2010年,获得国际湖沼学会颁发的Naumann-Thienemann奖章。

\"

Erik Jeppesen作报告


', '', 0, 0, 1, 0, 1698743083, 169874308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2, 6,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杨军研究员访问重庆研究院', '发表时间:2019-09-12 10:28', '', '', '
\n

 9月5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杨军研究员应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哲研究员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并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论坛”作题为“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生态”的学术报告。

  杨军在报告中重点围绕“微型浮游生物群落时空分布格局、演变过程和调控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阐释了浮游生物稀有种亚群落大空间地理分布格局,揭示了水库蓝藻水华过程中稀有种动态及重要作用,发现藻类群落比细菌具有更大幅度方向性演替过程。报告同时还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水文水动力、营养盐等因子对水库蓝藻优势度变化过程的调控机制。随后,杨军研究员与在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深入讨论了三峡水库蓝藻水华及浮游动植物等水环境相关问题。

  杨军,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并获学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2008年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地球科学系Killam博士后;2008年1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创建水生态健康研究组。研究组注重科研人才培养,以生态健康为视角,聚焦水生态安全和微食物网,研究饮用水源地、景观水体等城市水环境微生态学问题,为城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提供对策与依据。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福建省、厦门市等科研项目30项,获得厦门市杰出青年基金和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包括ISME J、Environ Int、Water Res、EST等生态环境领域SCI论文70多篇。研究结果引起国际同行关注,被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获奖包括加拿大Killam博士后奖、第12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最佳报告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厦门市科技奖。现为中国生态学学会淡水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理事,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ISME)会员,国际湖沼学会(SIL)会员,European Journal of Ecology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作为大会主席成功组织召开第6届国际有壳虫学术会议(ISTA6)。

\"

杨军研究员作报告


', '', 0, 0, 1, 0, 1698743091, 169874309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3, 6, '北京工业大学刘雨溪教授访问重庆研究院', '发表时间:2019-10-18 09:11', '', '', '
\n

  10月14日,北京工业大学刘雨溪教授应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姚小江副研究员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来访期间,刘教授作了题为“挥发性有机物氧化消除的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表征”的学术报告。刘教授首先介绍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及其去除的必要性;接着报告总结了近年来刘教授课题组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侧重于多孔(三维有序大孔、介孔)催化剂的设计、可控制备及其对典型挥发性有机物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最后刘教授细致生动地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

  刘雨溪,教授,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近年来一直从事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和表征及其在催化氧化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Advanced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以及Journal of Catalysi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H因子33。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及高校/企业等项目10余项。此外兼任Appl. Catal. A & B、Chem. Commun.等10余种学术期刊的论文审稿专家。


\"

刘雨溪教授作报告


', '', 0, 0, 1, 0, 1698743098, 169874309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4, 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访问重庆研究院', '发表时间:2021-01-04 14:02', '', '', '
\n

  112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员黄汝锦研究员应大气环境研究中心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并在中科院重庆院三峡生态环境论坛作题为棕碳气溶胶的化学、来源与光学性质的学术报告,重庆研究院副院长刘鸿和全院20余名师生参加。

  黄汝锦的报告围绕棕碳气溶胶的化学组分、光学性质及来源等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棕碳气溶胶在线监测与化学表征方法,棕碳的分子水平组成、吸光性来源和多地的季节变化特征。黄汝锦创造性的采用质谱与光谱对照的方法准确判断棕碳气溶胶的化学组成,为研究一次排放与二次形成棕碳气溶胶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和认识。最后,黄汝锦研究员与会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会场气氛热烈活跃。

  黄汝锦,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国家引才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双聘教授。主要从事气溶胶化学、来源、光学性质、健康效应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先进质谱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于外场观测和实验室研究。已在 Nature, 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ES&T, ACP, GR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其中一作发表于Nature的灰霾研究论文入选“2014中国科研代表性25项成果之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从01原始创新项目(十年择优)和重点部署等项目。

\"

黄汝锦研究员作报告


', '', 0, 0, 1, 0, 1698743105, 169874310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5, 6, '空天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9-10-24 09:55', '', '', '
\n
空天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取得进展


9月20日,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研究员黄文江一行访问了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双方就全球粮食和农业资源监测、农业重大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决策,以及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将共同推动国际合作项目联合申报,加强数据共享、人员互访和信息发布等合作。



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René Castro-Salazar对黄文江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粮食安全、土地与水利、气候与环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在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零饥饿(SDG2)和气候行动(SDG13)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进展。土地与水利部门高级主管Jippe Hoogeveen介绍了其部门在全球范围内基于遥感技术服务土地资源和干旱监测的情况,IT部门项目主管陈仲新概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期待未来与空天院在农业信息化创新科技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黄文江详细介绍了空天院的历史和发展概况,展示了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空间地球信息科学和定量遥感基础研究能力、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全球环境资源信息分析能力,以及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等。近年来,中国在空间对地观测领域资助了一系列包括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全球环境资源监测等的大型科研项目,空天院产出的全球资源环境监测平台与产品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2和SDG13的实现提供了遥感空间信息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方一致认为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粮食和农业资源领域的分析、评估和监测的高水平科技能力与空天院强大的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平台和应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以及与空天院基于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建成的全球环境资源空间信息系统相结合,开展全球环境资源遥感监测和农业灾害应急决策,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黄文江一行还参观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气候与环境、土地与水利、病虫植保、农业信息化等部门。


\"微信截图_20191024095602.png\"\"微信截图_20191024095625.png\"

黄文江一行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交流


', '', 0, 0, 1, 0, 1698743113, 169874311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6, 8, '欧盟研究利用智能手机监测心衰患者', '发表时间:2017-11-01 16:46', '', '', '
\n

  充血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住院原因,欧洲约有1500万患者。该病管理涉及药物、监测流体摄入量和体重、锻炼和调整生活方式。由于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且患有并发症,常难以遵守管理指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为减少心衰疾病负担,帮助心衰患者,欧盟投入330万欧元开展HeartMan项目,开发心衰管理个人健康决策支持系统,由斯洛文尼亚(总协调)、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芬兰五国实施,项目时间为2016年到2018年共三年的时间。

  项目拟开发的系统将具有跟踪患者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健康设备和监测方法,其数据管理基于标准且便于实现广泛的互操作性。目前项目正在开发帮助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日常疾病管理的虚拟教练。该系统包括可以监测心率、皮肤温度等的腕带,并将信息传输到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在需要服用药物或测量血压或体重时提醒患者并记录在系统,可根据患者需要确定提醒的频次。该应用程序还提供关于体育运动和营养的个性化建议、心理支持、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练习。医生可在患者下次就诊前获取有关患者的数据,包括是否坚持治疗、心率和体重变化、身体耐力变化以及是否遵循饮食建议等,以便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HeartMan采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初步模型由潜在用户进行评估。2018年还将有一批患者测试应用程序和系统的试用版,根据反馈不断改进。工作原型目前正在开发中,腕带已经可用,手机应用仍在调整之中。越来越多人利用腕带、应用程序和智能手表做出健康选择,如试验成功,HeartMan将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也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尽管该系统专门设计用于管理心力衰竭,但许多组件易于改装,可用于创建预防管理其它慢性疾病的应用程序。



', '', 0, 0, 1, 0, 1698743207, 169874320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7, 8, '新浪安徽:合肥高新区国字号科研平台再添“新军”', '发表时间:2017-11-30 17:19', '', '', '
\n

11月27日,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分别正式签约落户合肥高新区,同期签约的还有总投资超10亿元的6个产业化项目,分别是:安徽中领环保大学项目、垃圾资源化项目、中领绿色建筑研究所项目、绿色智能建筑示范推广项目、中领环保与大健康产业基金项目、物联网+城市垃圾分类等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了绿色智能装备、绿色材料、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环保文化创意、环保教育、流域治理、环保产业咨询服务等领域。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节,经贸局、财政局、招商局、环保分局、高创股份等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

  会上,科技局首先介绍了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及相关签约项目情况。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项目系中国科学院在中国中部地区布局的首个综合业态环保产业化平台项目,具体按照“一院一基金三平台一基地”的战略定位,开展研发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企业培育、投融资服务等核心业务,形成“产、学、研、资”协同创新链条。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将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设数字知识服务情报中心和智库,为合肥高新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决策、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决策咨询等高科技服务。

随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三峡所副所长,膜技术与应用工程中心主任、安徽中领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以伟,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志强分别作为项目签约代表讲话,他们一致表示,合肥高新区办事效率高、服务意识强,是当代服务型政府的典范,他们有信心将企业做大做强,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增添力量。

  王节作总结讲话,他强调,此次签约活动是合肥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成都文献中心合肥分中心的正式落户,将进一步丰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内容,拓展强化产业创新中心和转化平台功能,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战略性工程技术创新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高新区将以此次签约仪式为起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加快推进高新区环保产业发展,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高新区乃至合肥市环保等战新产业的全面发展,为高新区打造全国一流的环保产业化基地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他要求科技局等部门要全力支持、积极推进项目的发展,为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科技局)


\"

', '', 0, 0, 1, 0, 1698743215, 169874321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8, 8, '万家资讯:合肥高新区“国字号”平台再添新军 助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发表时间:2017-12-01 10:28', '', '', '
\n

11月27日,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正式签约落户合肥高新区。两大“国字号”平台的落户,将进一步丰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内容,拓展强化产业创新中心和转化平台功能,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战略性工程技术创新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项目系中国科学院在中国中部地区布局的首个综合业态环保产业化平台项目,具体按照“一院一基金三平台一基地”的战略定位,开展研发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企业培育、投融资服务等核心业务,形成“产、学、研、资”协同创新链条。

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将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设数字知识服务情报中心和智库,为合肥高新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决策、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决策咨询等高科技服务。

现场,安徽中领环保大学项目、垃圾资源化项目、中领绿色建筑研究所项目、绿色智能建筑示范推广项目、中领环保与大健康产业基金项目、物联网+城市垃圾分类项目等其他6个项目同期举行集中签约,总投资超10亿元,覆盖绿色智能装备、绿色材料、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环保文化创意、环保教育、流域治理、环保产业咨询服务等领域。

\"

', '', 0, 0, 1, 0, 1698743222, 169874322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09, 8, '重庆造纳米纤维膜口罩实现量产 可过滤99.99%的尾气烟尘', '发表时间:2017-12-27 16:43', '', '', '
\n

\"53e30001540670871da1.png\"

  华龙网12261925分讯(记者 伊永军)患有过敏性鼻炎,不小心伤风感冒,一些市民习惯出门时戴上口罩。日前,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与重庆中领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全新纳米纤维膜口罩问世。和传统口罩不同,这款口罩在净化率和呼吸舒适度方面都有提升,目前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对0.33µm及以上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9.99%

  记者在重庆中领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看到,这款口罩虽从外观上看,与普通口罩相似,功能却大不一样。

  据研发人员介绍,该款口罩采用的核心技术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使得过滤精度更高,纤维直径在50nm-5µm内可调控,对0.33µm(微米)及以上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9.99%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记者了解到,SARS病毒直径为0.6-2µm,甲型H1N1流感病毒直径为0.8-1.2µm,一般细菌直径为0.5-5µm,香烟产生的烟雾是0.5µm。研发人员表示,也就是说,理论上,这种口罩可过滤以上物质,防止有害微生物、重金属、灰尘、花粉、流感病毒、汽车尾气烟尘等对人体的侵害。

  此外,该款口罩还有低阻力的特点,阻力在60Pa-270Pa内可调节,远低于国标上小于350Pa的标准,这意味着戴上口罩后,呼吸舒适度更好。

已申请6项专利 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据该款口罩发明人之一任以伟介绍,传统的口罩多以化纤材料为主,内部空隙较大,其拦截原理是静电吸附与物理拦截相结合,主要靠静电吸住粉尘,容易将粉尘堵塞在化纤内部。尤其是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静电还很容易失效,降低拦截效果。

  纳米纤维膜材料制成的口罩就不存在这种问题,而且成本较低。任以伟说,制作这种口罩的纳米纤维膜一公斤成本几百元,而一平方米的膜只有几克重。

目前,该款口罩已申请6项专利,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据悉,重庆中领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是20157月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大足区人民政府发起成立的。作为中科院全国首个综合业态环保产业基地,重庆中领环保产业基地已被纳入《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2016年推进计划》的重点工程。

作者:伊永军


', '', 0, 0, 1, 0, 1698743230, 1698743230,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0, 8, '【人民网-重庆发布】中科院携手重庆推进“双一流”建设 国科大重庆学院成立', '发表时间:2018-04-04 21:52', '', '', '
\n

\"321.jpg\"

', '', 0, 0, 1, 0, 1698743237, 169874323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1, 8, '【重庆日报】利用先进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实现远程监测预警', '发表时间:2018-04-12 21:51', '', '', '
\n

水华”是三峡库区水环境主要问题之一,过去只能依靠人工采样监测,如今可以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并对潜在灾害发出预警预报——4月8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透露,已研发出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在线感知系统,并搭建水生态感知模拟与可视化推演平台,为三峡水环境安全监控与治理提供重大技术支撑。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三峡库区蓄水后,水库次级支流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在其它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局部水域“水华”时有发生。     

据了解,过去对水质进行监测,大部分是依靠人工采集到实验室进行测试。虽然,目前一些在线监测设备被采用,但主要还是监测常规的水质指标,无法实现对“水华”提前预警及“水华”成灾后水质实时监控。     

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感知系统及平台业务化运行”课题资助下,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从2014年开始针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进行原位监测方案研究,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光学、机械、信号等学科,研发出水生态安全在线感知系统。     

据介绍,这个系统包含4个核心传感器(水质综合毒性检测仪、藻毒素原位检测仪、原位藻群细胞观察仪、水体二氧化碳变化速率检测),利用浮标作为各仪器的承载平台,实现库区包括水文、气象、水质、水生态等20余个参数在线监测。     

这些监测数据远程传输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水生态感知模拟与可视化推演平台上,借助大数据平台和数据驱动的模型方法,实现敏感区域“水华”暴发强度、暴发面积和未来演变趋势预警预测,方便管理者进行风险应急决策和水质科学管理。     

目前,该系统已在三峡库区1个重点监测区(朱衣河-草堂河-梅溪河)和3个局部水体(香溪河、大宁河、小江)实现6个月以上示范运行。     

“今后,不仅是监测库区‘水华’等水环境问题,我们还将围绕三峡水库局地气候、地质灾害、农业面源及人群健康等方面进行综合监测和评估,帮助政府机构和企业更加精准、高效、智能地监管生态环境,快速处置应急突发事件。”课题负责人表示。   

(原载于《重庆日报》 2018-04-09 头版)


', '', 0, 0, 1, 0, 1698743245, 169874324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2, 8, '中国科学院将组织近50家科研单位及院属企业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 '发表时间:2019-03-01 21:50', '', '', '
\n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将组织近50家科研单位及院属企业,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50个优秀高新技术成果亮相。这是6月1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军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了解到的消息。     

据介绍,作为本届展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中科院结合“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这一主题,组织了重庆研究院、北京电子所、广州能源所、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兰州近物所、成都生物所、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等近50个科研机构及企业参展,重点展示的成果涵盖大数据、智慧城市、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新飞行器、智能交通、虚拟现实等产业领域,其中中国芯、智慧机场、石墨烯终端产品、磁悬浮分子泵、量子安全移动应用设备等最新成果均为首次亮相展出。     

与此同时,针对一系列已走进老百姓生活的重要应用成果,中科院展团还将开辟展示体验专区,其中包括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重离子治癌、火眼大数据平台、宽窄带一体多业务无线自组网通信系统、量子安全移动应用设备等,这些均在所属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广泛认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拓展军民融合发展新空间,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中科院还将重点展示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如虚拟现实仿真模拟系统、国产嵌入式软件技术、低温超高功率电池、机载双屏激光雷达等。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以来,中科院在往届展会上累计展出成果1350余项。通过这一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深化了中科院与重庆市的科技合作,前后实施合作项目近300项,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     

(原载于《重庆日报》 2018-06-15 06版)


', '', 0, 0, 1, 0, 1698743252, 169874325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3, 8, '【重庆日报】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校区建设项目开工', '发表时间:2019-06-10 21:50', '', '', '
\n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校区建设项目开工活动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举行。市委书记陈敏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与来渝出席开工活动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一行举行座谈。  

市委副书记任学锋,市领导吴存荣、王赋、段成刚、屈谦参加。     

陈敏尔、唐良智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白春礼来渝表示欢迎,感谢中科院长期以来对重庆发展的大力支持。陈敏尔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要求重庆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发挥“三个作用”。我们全面贯彻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产业、体制优势,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重抓好大开放、注重抓好大保护,努力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高度重视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深入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推进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为优秀人才搭建事业平台、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环境。中国科学院是国家科学技术界最高学术机构,是科技大师荟萃之地,希望大力支持重庆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帮助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重庆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白春礼感谢重庆对中科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他说,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科技创新有力度、有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中科院将充分发挥科教融合等优势,全力以赴办好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聚焦重庆发展需求,努力为重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是中国科学院全面深化与重庆市科技合作的重要举措。重庆学院将依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围绕重庆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医学、生态环保等领域,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大学。学院将致力于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形成若干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团队,建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推动科教创产融合发展。学院办学规模3000人,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其中一期建设项目将于2020年完工。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有关区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记者 张珺 罗静雯)   

(原载于《重庆日报》 2019-06-08 01版)


', '', 0, 0, 1, 0, 1698743260, 1698743260,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4, 8, '中科院已建设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 '发表时间:2019-07-23 15:15', '', '', '
\n

新华社天津4月16日电(记者 周润健)中国科学院自2013年开始打造“人才、项目、平台”相结合的“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体系,目前,已建设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

第22届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协调委员会会议16日在天津召开。这是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李寅在出席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的。

李寅说,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率先尝试“走出去”在海外建设联合研究机构和科教合作平台。这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分别是:南美天文研究中心(智利)、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巴西)、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中亚药物研究中心(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加德满都科教中心(尼泊尔)、中-斯联合科教中心(斯里兰卡)、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缅甸)、曼谷创新合作中心(泰国)、中-巴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巴基斯坦)。

李寅介绍,借助这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中国科学家和全球科学家可以携手攻克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疾病防控、清洁水技术、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此外,还可以在如何用好国际创新资源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积累。


', '', 0, 0, 1, 0, 1698743268, 169874326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5, 8, '【中国科学报】太空“贪食龙”揭开类星体能量的秘密', '发表时间:2019-09-09 10:09', '', '', '
\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团队首次明确看到宇宙中最明亮天体——类星体中供应吸积盘的内流,填补了类星体结构解析的一块空白,将为理解类星体、超大质量黑洞归趋等问题提供全新的起点。相关论文9月5日发表于《自然》。

  超大质量黑洞以超强引力高速吞噬周围星际物质,部分物质在被吞噬前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可以形成超过整个星系亮度的类星体。类星体通过吸积盘将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已经清楚,但其如何不断获得物质供应的机理尚不明确。研究者拨开了笼罩在类星体前的一片迷雾。他们在8个明亮的类星体的光谱中观测到了氢、氦元素激发态吸收线。这些吸收线除了宇宙膨胀导致的红移外,还由于多普勒效应产生了额外的红移。

  “类星体光谱中的吸收线是由处于类星体和地球之间的物质造成的。吸收线的多普勒红移表明物质在远离我们,这意味着物质在接近类星体中心。因此,具有多普勒红移的吸收线是研究供应吸积盘的内流的极佳观测探针。”团队带头人周宏岩解释道。

  研究团队根据多普勒红移的大小计算出来的物质内流速度高达5000千米每秒,进一步计算可知,黑洞完成这一“吞吃”过程需要几百年,这期间类星体可以持续闪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510-y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9-09-09 第1版 要闻)


', '', 0, 0, 1, 0, 1698743275, 169874327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6, 8, '【新华网】中国巨变下科学家的创新之路', '发表时间:2019-09-09 10:12', '', '', '
\n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组织“外媒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活动 (王晓亮摄)

\"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红梅(右一)在向外媒记者介绍实验室情况(王晓亮摄)

\"

  来自喀麦隆的阿诺德(右一)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他在向外国媒体记者介绍自己的工作。(王晓亮摄)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右一)在向外媒记者介绍情况(王晓亮摄)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利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获得世界上迄今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组织的“外媒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活动上,中科院副院长侯建国向众多外国媒体记者表示,中国科学家近年来不断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在为全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些科学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国,也造福于世界;而这些科学成果背后的中国科学家和中国科学院,既是中国巨变的亲历者,也是中国发展的推动者。

  成长,中科院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

  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月后,中国科学院诞生了,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新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双学位博士都是从中科院走出来的。

  根据此前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从2012年开始,中科院已连续7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保持着高水平科学论文的发表。

  侯建国说,中科院历来重视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配合“一带一路”和“率先行动”等重大决策部署,布局实施了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海外科教中心建设、国际伙伴计划、国际人才计划、“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中科院已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创建了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率先实现中国科技“走出去”并“站得住”,与所在国在科技合作方面实现深度融合,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普惠成果一同助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初心,回祖国拓展基础研究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周琪回忆起童年时代,满大街都能见到这样的海报——“我们爱科学”。“那个年代,我们最大的梦想是当个科学家。”

  1998年周琪博士毕业后前往法国深造,在法国生活近四年后又举家回到中国。刚回国的时候工作条件非常简陋。很多国外同行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到中国。

  “我很认同这句话,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作为科学家,我不仅想从事科学研究,也希望为祖国做贡献。而且我从不相信,科学只能靠大而豪华的平台才能做出来,科学研究主要在人、在思想。”

  参观周琪团队的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外媒记者们发现,实验室在今天依然不算“豪华”,一些周琪十多年前从国外带回来的设备还在使用。

  然而在这样简朴的实验条件下,诞生出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就:在国际首次获得体细胞克隆大鼠、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发育全能性;创建多种新型的干细胞系;实现小鼠同性生殖等;建立国内首家临床级胚胎干细胞库,领导启动国际首批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功能细胞的临床治疗(帕金森氏病)研究,领导制定和发布中国首个干细胞通用标准等。

  周琪在与记者们交流时谈到,有些人只愿意花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样是什么都做不好的,科学家必须攻坚克难。

  “对于科学家而言,责任只有一个:探索未知。在干细胞再生这个领域,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希望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走出一条路来。真正能走远的科学研究一定是自主创新的。我们未来的规划依然是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保持探索未知的勇气。”周琪说。

  开放,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和周琪一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中科院院士高福也曾在国外留学。在英美生活了十多年后,高福回到中国工作,他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经济上的进步需要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高福说。

  他向外媒记者介绍,其实验室的工作专注于病毒跨种间传播机制研究,例如禽流感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类的;来源于蝙蝠的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完全是动物源性病毒,为什么也会感染人类。

  高福团队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阐明了H5N1、H7N98、H10N8等可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的分子机制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子机制。目前该团队正在研究各种病毒的中和抗体,包括寨卡病毒、裂谷热病毒和黄热病病毒。

  “如果我一直在英国或者美国工作,也许能成为某个小领域的专家。但是在中国,我可以选择一个大的领域,现在就同时在做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更重要的是我还做了很多管理工作。”高福说。

  目前担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的高福负责整个中国的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也负责与非洲和其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合作。

  “因为中国的开放政策,在中国工作,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科研人员会获得一个很好的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的机会。”高福说。

  巨变,为新问题寻找新方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了沧桑巨变。新时代的中国科学家正在为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而不断创新,寻找科学应对之策。

  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到2015年中国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经历了历史性调整。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红梅说,在全面二孩政策环境下,高龄产妇的增多、新生儿出生缺陷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不容忽视的生殖健康问题。

  她向前来参观的外媒记者介绍,其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胎盘的发育。“我给自己职业生涯设定的目标是,研究清楚人的胎盘是如何形成的,人的不同细胞类型如何汇集成胎盘的功能,胎盘功能异常对胎儿的影响,胎盘干细胞是否能在临床治疗疾病等问题。”

  面对2018年开始在中国蔓延的非洲猪瘟,34岁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介绍,中科院正在规划非洲猪瘟相关研究。

  非洲猪瘟并非新的病毒。由于之前仅有少数国家受到非洲猪瘟的困扰,科学界对它的研究还很肤浅,所以发现100多年了,还没有研制出特别有效的疫苗。

  “我们希望对非洲猪瘟开展病理性研究。鉴于病毒会在流行中进一步发生变异,我们更要做好长期攻坚的准备,开展更多基础性研究。”施一说。

  施一也是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8年12月这个重点实验室成立时只有大约50人,目前已发展到300多人。实验室里最年轻的研究员只有32岁。日益壮大的科研力量让这个实验室能与国际同行一起进行世界最前沿的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

  中国不断改善的科研环境不但唤回海外学子,也吸引了大批外国科学家到中国开展科学研究。

  来自喀麦隆的阿诺德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希望能找到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SARS等冠状病毒的抗体。

  “对那些想成为优秀研究人员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实验室。” 阿诺德说。

  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干细胞再生与代谢研究组组长黄仕强来自新加坡。他说,新加坡的科研经费比他刚到中科院时多一些,但与这边团队成员合作起来更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伟说:“我们跟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科学家没什么大的不同,我们都对自然界的生命感到好奇,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 '', 0, 0, 1, 0, 1698743283, 169874328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7, 8, '【中国科学报】争分夺秒 研发“测毒利器”——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新冠病毒检测攻关团队', '发表时间:2020-02-27 15:33', '', '', '
\n

\"

科研人员进行仪器芯片测试。苏州医工所供图

  “现在全国有许多生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小朋友急切等着爸爸尽快做出产品,帮助他们准确检测疾病,接受治疗,等爸爸的产品出来给大家用上了,一定给你补过生日。”

  2月11日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医工所)研究员汪大明儿子的生日。当天夜里11点,正在加班的他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心里充满了愧疚,却又无怨无悔。

  汪大明是苏州医工所新型冠状病毒攻关团队中的典型代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苏州医工所党委在疫情暴发初期就向全体党员、职工发出倡议,作为中科院唯一专门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科研机构,苏州医工所必须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行动中去。许多研究团队迅速组织起多支科技攻关突击队,利用现有研发基础,从不同技术路线出发,在新冠病毒检测仪器、试剂研制、病毒疫苗、病毒病原体抗体、核酸自动化提取、新型病原体消杀、隔离病区医疗监护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等方面展开了应急科研攻关,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使命召唤的逆行者

  2020年1月初,整个苏州城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氛围中,汪大明这个有着多年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经验的老科研人,却心事重重。

  他从身为医生的妻子口中得知,武汉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莫名紧张了起来。”汪大明琢磨着,病毒的精准检测是首要问题,如果能用自己的分子诊断技术去帮助医生,是否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了?

  心里拿定主意后,他立刻向所领导报告了想法,得到了所长唐玉国和党委书记杨洪波的大力支持。

  “疫情所需,国家有召,咱们要创造条件快速推进,尽早将产品用到病毒的检测中,帮助一线医生精准诊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在电话中,唐玉国这样说。很快,苏州医工所就成立了以汪大明为负责人、各部门职工共同参与的研发团队,对基于核酸杂交和免疫荧光捕获法相结合的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进行应急攻关,该系统包括自主研发的试剂盒和配套的免疫荧光分析仪,能够在30分钟内出定性结果,可实现常温储存和运输。

  研发、注册、生产、推广……团队开始与时间赛跑。经过一个多月不眠不休的攻关,这套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已经进入国家药监局第二批应急评审通道,并被列入中科院“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防控”专项重点关注项目。

  在攻关最艰难的时候,汪大明还给党委书记杨洪波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党组织的力量。我想在关键时刻更好地激励自己、鼓励团队,我能否向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杨洪波非常认同,表示自己可以做他的入党联系人。

  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汪大明又带队奔赴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武汉,争取尽快取得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阳性病毒样本检测验证数据,早日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更好地开展新冠病毒快速检测。

  除夕之夜的“军令状”

  传统的病毒检测需要在提取患者的咽拭子后送至多个实验室,经过病毒核酸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扩增产生荧光分子等步骤方可测定。但对于新冠病毒来说,样本多次转移不但会增加实验人员感染的风险,也使得检测效率大大降低。

  1月24日,除夕之夜,苏州医工所工程化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王弼陡紧急成立一支项目攻关突击队,与中心副主任罗刚银签下了攻关任务书,牵头召集分散在各地的精干团队成员,研发基于恒温CRISPR法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

  他们的目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研发出一套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将繁琐的病毒检测步骤集成在同一个系统中,形成手提箱大小的半自动检测仪。

  突击队组织多轮方案讨论,日夜加班,迅速完成光学、机械、电子及软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样机设计;研究所党委协调所加工中心,解决了配件加工难题;为尽快研制出检测仪器,居家自我隔离的突击队队员将样机带至家中调试……

  而罗刚银则从新年开始,每天在单位工作15个小时以上,以泡面为食、与仪器为伴,肩负起光、机、电和软件的全部调试,时常工作到后半夜。

  最终,突击队仅用了21天,就研发出2台产品样机并交付给兄弟院所。目前,团队已经对样机进行标准化设计,启动了全自动一体化核酸快速检测设备的研制工作,为后续检测仪器的量产做好准备。

  会“囤货”的“煮夫”

  1月中旬,新闻中陆续报道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引起了苏州医工所研究员、中科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周连群的警觉。

  长期致力于艾滋病毒核酸检测仪器研发的周连群开始“囤货”——提前购置芯片等原材料,同时动员团队成员留在苏州。“这次不明原因肺炎随着春节大规模人员流动,可能数量上会有极大增长,我们是从事病毒核酸检测研发的,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没想到一语成谶。没过几天,周连群就接到紧急任务,要将分子诊断仪器样机完善应用到新冠肺炎的现场快速检测中,研制基于芯片式恒温扩增技术核酸即时检验仪器。

  疫情科研攻关一刻也不能等,他迅速召集在苏的六位同事,紧急成立核酸快速检测研发先锋队,大家日夜加班,争分夺秒,仅在14天内就研发出2台产品样机和50余片芯片样片,近期交付给一线检测机构和医院使用。这款手持式核酸即时检验仪,不仅成本低,更有望在15分钟内快速出检测结果,适用于急诊、ICU、救护车、社区、家庭、火车站等环境下快速识别感染人群,能够在芯片封闭的通道里,迅速提取出冠状病毒核糖核酸标的物。

  作为这支队伍的“大家长”,作为医学检验室党支部书记,周连群也不忘给队员们带去温暖,他用烧水壶煮水饺给大家改善伙食,还颇有心得地告诉大家,用水壶煮水饺水只能放到一半,要煮满10分钟才行,大家都笑言,周连群不仅是科研达人,还是专业的“煮夫”。

  “和身处武汉疫区的一线医护工作者相比,我们目前的这点困难不值一提。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候,这正是我们这些党员科技工作者应该做的。”

  周连群的这句话道出了苏州医工所人的心声。这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国家科技力量,将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凝聚全所之力,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2-27 第1版 要闻)


', '', 0, 0, 1, 0, 1698743291, 169874329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8, 8, '【中国新闻网】安徽省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成立', '发表时间:2020-03-11 09:56', '', '', '
\n
', '', 0, 0, 1, 0, 1698743298, 169874329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19, 8, '【科技日报】新型光电传感存储器 让人工视觉系统更加“眼明心亮”', '发表时间:2020-03-18 13:30', '', '', '
\n

  近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铝纳米晶浮栅的碳纳米管非易失性存储器,为可穿戴电子器件及特殊环境检测系统提供了新型器件的设计方法,有望应用于新一代集探测、存储与处理于一体的人工视觉系统上。该成果日前在《先进材料》上发表。

  碳纳米管是过去30年来材料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力学和热学等物理化学性质,是理想的可弯曲、可拉伸的半导体构筑材料,适合于构建新型柔性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系统,在可穿戴等柔性电子器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现代电子系统中,能同时具备光电传感和存储功能的碳基原型器件尚未有报道。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提出了电荷存储的新方法,这种利用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构筑的新型电荷存储器件,既可以通过施加电压信号调控,也可以对光信号产生快速响应,所制备的器件具有较高的电流开关比、长时间的存储功能、良好的柔韧性以及稳定的读写操作等特点。据悉,新型器件的存储时间长达10年,是可实现光电信号的直接转换与传输、图像传感与图像存储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光电传感与存储系统。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介绍,新型传感与存储器件的成功制备,可进一步应用在人工视觉系统上,模拟人眼图像感知与记忆功能,有望突破传统的图形处理器在容量、集成度、速度等方面的技术瓶颈,为新型柔性光检测与存储器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0-03-18 08版)



', '', 0, 0, 1, 0, 1698743306, 1698743306,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0, 8, '【中国科学报】数值天气预报背后的故事——记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启龙', '发表时间:2020-12-11 17:18', '', '', '
\n

 孙启龙

  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中科院计算所,现任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高性能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长期致力于超算应用技术研究,牵头开发的重庆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为地方减灾救灾提供重要决策支持。

  在数值天气预报的背后,有这样一个人日复一日无声地奉献着,见证着重庆市数值天气预报精度不断提高。他就是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高性能计算应用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启龙。自2012年加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从事超级计算应用服务工作,他便和数值天气预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零基础到数值天气预报专家

  入职的第一周,孙启龙便走上了数值天气预报超算应用服务的道路。很快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孙启龙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天气预报背景知识匮乏。

  阅读大量天气预报相关专业书籍、查阅数值天气预报前沿文献材料,孙启龙在短时间内快速弥补自己的短板,对国内外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了清晰的认识。

  为了掌握国际领先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孙启龙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前往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联邦气象中心风暴分析与预测实验室进修学习。其间,他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大规模并行计算进行了性能分析和优化,使中尺度预报计算时间从8小时降低到4小时、风暴尺度预报的计算时间从1小时降低到30分钟以内,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增加了预报产品的时效性,让决策部门有更多的时间来统筹部署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方法。

  超算平台扩容突破数值预报瓶颈

  2012年以来,重庆数值天气预报飞速发展,经历了从重庆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到西南区域模式,再到长江黄金水道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超算计算能力成为制约数值预报发展的瓶颈。

  孙启龙于2012年9月—2015年9月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重庆市气象局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建设项目,紧接着于2016年6月—2019年6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重庆风暴尺度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的建设项目。他和团队研发的重庆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采用ARPS同化系统和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建立了适合于重庆复杂地形的资料获取和预处理系统、资料快速更新同化系统、中尺度和风暴尺度集合数值预报系统、数值预报后处理系统、数值预报检验系统、数值预报订正系统等,并提供了丰富的数值预报产品。

  在孙启龙和高性能计算应用研究中心的共同努力,以及重庆市气象局的积极推进下,2016年,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超算平台扩容建设工作完成。扩容后的超算平台计算能力达到400万亿次,存储资源达到2.5Pb,为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和集合预报的研究和业务化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提供服务支持避免灾害损失

  重庆市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从2012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超算平台上业务化运行,其服务支持是一件枯燥繁琐而又责任重大的事情。一个小的疏忽和失误可能导致预报结果的缺失,进而影响整个天气预报的发布和灾害性天气的应急部署。

  孙启龙和业务化运行服务支持团队每天24小时关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运行情况,发现风险和故障及时排除和修复,在重大天气过程期间更是要现场值守,保障系统的顺利运行。

  孙启龙多年来的默默坚守和对重庆市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及时精准预报,为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了灾害性天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数值天气预报技术是基础,气象应用服务才是目的。孙启龙及其团队希望在面向公众的专业气象应用服务方面做出更多贡献,已着手在航空气象服务方面,与相关部门合作探索创新应用。同时,孙启龙带领团队开展航母周边气象环境模拟的研究及开发工作,通过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计算机流体力学结合,模拟航母及周边环境的风场分布。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孙启龙深知科研工作任重道远,他将继续在数值天气预报超算应用服务领域砥砺前行。

  (作者:林小光,单位: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报》 (2020-11-26 第3版 信息技术)

\"

孙启龙在超算平台工作


', '', 0, 0, 1, 0, 1698743313, 169874331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1, 8, '空天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取得进展', '发表时间:2019-10-24 09:55', '', '', '
\n
空天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取得进展


9月20日,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研究员黄文江一行访问了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双方就全球粮食和农业资源监测、农业重大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决策,以及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将共同推动国际合作项目联合申报,加强数据共享、人员互访和信息发布等合作。



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René Castro-Salazar对黄文江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粮食安全、土地与水利、气候与环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在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零饥饿(SDG2)和气候行动(SDG13)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进展。土地与水利部门高级主管Jippe Hoogeveen介绍了其部门在全球范围内基于遥感技术服务土地资源和干旱监测的情况,IT部门项目主管陈仲新概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期待未来与空天院在农业信息化创新科技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黄文江详细介绍了空天院的历史和发展概况,展示了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空间地球信息科学和定量遥感基础研究能力、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全球环境资源信息分析能力,以及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等。近年来,中国在空间对地观测领域资助了一系列包括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全球环境资源监测等的大型科研项目,空天院产出的全球资源环境监测平台与产品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2和SDG13的实现提供了遥感空间信息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方一致认为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粮食和农业资源领域的分析、评估和监测的高水平科技能力与空天院强大的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平台和应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以及与空天院基于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建成的全球环境资源空间信息系统相结合,开展全球环境资源遥感监测和农业灾害应急决策,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黄文江一行还参观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气候与环境、土地与水利、病虫植保、农业信息化等部门。


\"微信截图_20191024095602.png\"\"微信截图_20191024095625.png\"

黄文江一行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交流


', '', 0, 0, 1, 0, 1698743321, 169874332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2, 12, '合肥分院科技处业务主管招聘', '发表时间:2019-07-12 16:52', '', '', '
\n

科技处业务主管职责

       1.全面负责组织科技发展战略咨询研究,制定研究所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目标;   

   2.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组织科技人员提出学科发展重大科学命题,制定科研计划;   

     3.组织科研项目申报,负责科技项目的组织、策划、申报与管理,实施科研项目管理。   

   4.组织策划与其它创新单元的科技合作;

   5.制定国际合作规划,实施科技外事与国际合作项目(人员)管理;  

        6.负责组织管理科技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

   7.负责协调组织科技成果鉴定与报奖;

   8.负责绩效统计与科技评估;   

     9.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相关工作

       10.文献情报服务、期刊出版。

       11.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任职要求:

       1、硕士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相关工科或理科专业毕业;

       2、具规划编写、项目管理、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经历者优先;

       3、扎实的文字功底,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5、吃苦耐劳,有服务意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 '', 0, 0, 1, 0, 1698743628, 169874362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3, 12, '合肥分院产业处业务主管招聘', '发表时间:2019-07-12 16:55', '', '', '
\n

产业处业务主管主要职责:   

       1.负责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和管理。

       2.负责产业平台的统筹策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3.负责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4.负责无形资产运营管理,含无形资产投资的审核和报批、无形资产收益的实施等。

       5.负责投融资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6.负责组织实施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7.负责院产业专家委员会和院属公司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8.负责对我院投资入股企业的监督管理。   

        9.承担院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   

       

        2.爱岗敬业,具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3.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较强的分析、组织及协调能力;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科技管理或成果转化工作的经历经验;

       

        5.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在七级及以上职员岗位工作满3年或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满4年,或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经历。


', '', 0, 0, 1, 0, 1698743635, 169874363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4, 12, '合肥分院资产财务处业务主管招聘', '发表时间:2019-07-12 16:58', '', '', '
\n

资产财务处业务主管职责:

       1.负责院预算管理工作,含部门预算编报、下达、控制、调整、分析等。

2.负责院财务管理工作,含财务管理体系设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资金统筹调配以及税收筹划等。

3.负责院会计核算工作,含中央事业法人、地方法人、基建项目、工会经费、党费专户等的财务报销,账务核算、报表编制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等。

4.负责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含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和无形资产等所有权管理。

5.负责日常会计核算,提报财务分析报告,进行内部控制管理;

6.协助、指导课题组编制科研项目预决算,监控经费收支;

7.负责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各项审计和稽查工作。

8.负责指导、监督院投资入股企业的财务及资产运营管理工作。

9.负责院基建相关工作;

10.负责院物业管理、园区综合管理工作;

11.负责院食、宿、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

   12.负责院资产的综合管理工作;

   13.承担院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

      2.爱岗敬业,具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3.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较强的分析、组织及协调能力。

      4.系统掌握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5.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6.4年以上财务管理工作经历。


', '', 0, 0, 1, 0, 1698743642, 169874364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5, 12, '合肥分院人事处业务主管招聘', '发表时间:2019-07-12 17:02', '', '', '
\n

人事处业务主管职责:

    1.组织制定、修订院人力资源战略,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2.负责院组织架构和岗位体系管理。

    3.负责人才引进(含人才计划管理)、人才培养(含继续教育与培训)、人才服务等工作。

    4.负责人事全流程和综合管理工作(含岗位与聘用管理、薪酬福利及保障体系、人事档案、考勤及休假、绩效考核、人员调配与流转、劳动争议的协调处理、劳动保护等)。

     5.负责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等工作。

     6.负责高访客座、劳务派遣等流动人员管理。

     7.代管创业人员中心,对离岗创业、全职外派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与考核。

     8.负责牵头院校合作相关工作。

     9.负责中层领导人员、涉密人员因私护照管理工作。

     10.承担院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中共党员;

2、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3、熟悉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法规,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者优先;

4、热爱人事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肯干;具有良好的工作条理性、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熟练使用各类现代办公设备和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

5、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


', '', 0, 0, 1, 0, 1698743649, 1698743649,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6, 12, '二位', '', '', '', '

ee

', '', 0, 0, 1, 1, 1698845769, 1698845769, 1698845772);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7, 13, '合肥科学岛-人造小太阳', '发表时间:2019-07-12 01:10', '', '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nNud6QUoq6_vjQcw0AU4nAQ!600x600.jpg', '

科学岛人造小太阳


\"小太阳.jpg\"

', '', 0, 0, 1, 1, 1698889449, 1698889449, 1698889523);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8, 13, '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 '发表时间:2019-07-12 01:13', '', '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6t2d6QUouJ-fiAIw5AU4_gI!600x600.jpg', '

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


\"高新区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jpg\"

', '', 0, 0, 1, 0, 1698889632, 169888963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29, 13, '量子实验室', '发表时间:2019-07-12 01:12', '', '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htyd6QUojYPCiwEw6Ac4lgU!600x600.jpg', '

量子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JPG\"

', '', 0, 0, 1, 0, 1698889683, 169888968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30, 13, '合肥科学岛-人造小太阳', '发表时间:2019-07-12 01:10', '', '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nNud6QUoq6_vjQcw0AU4nAQ!600x600.jpg', '

科学岛人造小太阳


\"小太阳.jpg\"

', '', 0, 0, 1, 0, 1698889744, 169888974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31, 13, '医疗配套', '发表时间:2019-07-05 17:27', '', '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uLD86AUoiJvU6AQwrwE4rwE.jpg', '

合肥高新区医疗配套


\"医疗配套.jpg\"

', '', 0, 0, 1, 0, 1698889817, 169888981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 VALUES (132, 13, '教育配套', '发表时间:2019-07-05 17:26', '', '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_6-86AUozJL4zwMwrwE4rwE.jpg', '

合肥高新区教育配套


\"教育配套.jpg\"

', '', 0, 0, 1, 0, 1698889865, 1698889865, 0);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article_category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article_category`; +CREATE TABLE `la_article_category`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name` varchar(6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名称', + `sort`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50' COMMENT '排序', + `is_show`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是否显示: 0=否, 1=是',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0=否, 1=是',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4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文章分类表'; + +-- ---------------------------- +-- Records of la_article_category +-- ---------------------------- +BEGIN;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1, '文章资讯', 0, 1, 0, 1663317280, 1663317282,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2, '社会热点', 0, 1, 0, 1663321464, 166332149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3, '公告通知', 0, 1, 0, 1698374713, 1698374713,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4, '综合新闻', 0, 1, 0, 1698389558, 1698389558,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5, '科研进展', 0, 1, 1, 1698390019, 1698390019, 1698743468);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6, '学术活动', 0, 1, 0, 1698390027, 1698390027,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7, '科技成果', 0, 1, 0, 1698390035, 169839003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8, '媒体扫描', 0, 1, 0, 1698390045, 1698390045,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9, '科研进展', 0, 1, 0, 1698713724, 1698713724,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10, '科技成果', 0, 1, 1, 1698713734, 1698713734, 1698743557);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11, '学术交流', 0, 1, 1, 1698713765, 1698713765, 1698720298);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12, '研究院招聘', 0, 1, 0, 1698743581, 1698743581, 0); +INSERT INTO `la_article_category` VALUES (13, '分院生活剪影', 0, 1, 0, 1698888882, 1698888882, 0);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article_collect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article_collect`; +CREATE TABLE `la_article_collect`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user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ID', + `article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文章ID',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文章收藏表'; + +-- ---------------------------- +-- Records of la_article_collect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crontab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crontab`; +CREATE TABLE `la_crontab`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name`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任务名称', + `types`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任务分组', + `command` varchar(5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任务命令', + `rules`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任务贵州', + `remark`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备注信息', + `error` text COMMENT '错误信息', + `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2' COMMENT '执行状态: 1=正在运行, 2=任务停止, 3=发生错误', + `strategy`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执行策略: 1=立即执行, 2=执行一次, 3=放弃执行', + `concurrent`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并发执行: 0=否, 1=是',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0=否, 1=是', + `start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开始时间', + `end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结束时间', + `task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任务耗时',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2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计划任务表'; + +-- ---------------------------- +-- Records of la_crontab +-- ---------------------------- +BEGIN; +INSERT INTO `la_crontab` VALUES (1, '有参数任务', 'default', 'myJob.handle(\"参数\")', '* * * * * ?', '', '', 2, 1, 0, 0, 1670377612, 1670377612, 0, 1669970830, 1670289651, 0);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decorate_page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decorate_page`; +CREATE TABLE `la_decorate_page`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page_type` tinyint(2)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0' COMMENT '页面类型', + `page_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页面名称', + `page_data` text COMMENT '页面数据',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COMMENT '更新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5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页面装修表'; + +-- ---------------------------- +-- Records of la_decorate_page +-- ---------------------------- +BEGIN; +INSERT INTO `la_decorate_page` VALUES (1, 1, '商城首页', '[{\"title\":\"搜索\",\"name\":\"search\",\"disabled\":1,\"content\":{},\"styles\":{}},{\"title\":\"首页轮播图\",\"name\":\"banner\",\"content\":{\"enabled\":1,\"data\":[{\"image\":\"/api/static/banner01.png\",\"name\":\"\",\"link\":{\"path\":\"/pages/index/index\",\"name\":\"商城首页\",\"type\":\"shop\"}},{\"image\":\"/api/static/banner02.png\",\"name\":\"\",\"link\":{}}]},\"styles\":{}},{\"title\":\"导航菜单\",\"name\":\"nav\",\"content\":{\"enabled\":1,\"data\":[{\"image\":\"/api/static/nav01.png\",\"name\":\"资讯中心\",\"link\":{\"path\":\"/pages/news/news\",\"name\":\"文章资讯\",\"type\":\"shop\"}},{\"image\":\"/api/static/nav02.png\",\"name\":\"我的收藏\",\"link\":{\"path\":\"/pages/collection/collection\",\"name\":\"我的收藏\",\"type\":\"shop\"}},{\"image\":\"/api/static/nav03.png\",\"name\":\"个人设置\",\"link\":{\"path\":\"/pages/user_set/user_set\",\"name\":\"个人设置\",\"type\":\"shop\"}},{\"image\":\"/api/static/nav04.png\",\"name\":\"联系客服\",\"link\":{\"path\":\"/pages/customer_service/customer_service\",\"name\":\"联系客服\",\"type\":\"shop\"}},{\"image\":\"/api/static/nav05.png\",\"name\":\"关于我们\",\"link\":{\"path\":\"/pages/as_us/as_us\",\"name\":\"关于我们\",\"type\":\"shop\"}}]},\"styles\":{}},{\"id\":\"l84almsk2uhyf\",\"title\":\"资讯\",\"name\":\"news\",\"disabled\":1,\"content\":{},\"styles\":{}}]', 1661757188, 1663321380); +INSERT INTO `la_decorate_page` VALUES (2, 2, '个人中心', '[{\"title\":\"用户信息\",\"name\":\"user-info\",\"disabled\":1,\"content\":{},\"styles\":{}},{\"title\":\"我的服务\",\"name\":\"my-service\",\"content\":{\"style\":2,\"title\":\"服务中心\",\"data\":[{\"image\":\"/api/static/user_collect.png\",\"name\":\"我的收藏\",\"link\":{\"path\":\"/pages/collection/collection\",\"name\":\"我的收藏\",\"type\":\"shop\"}},{\"image\":\"/api/static/user_setting.png\",\"name\":\"个人设置\",\"link\":{\"path\":\"/pages/user_set/user_set\",\"name\":\"个人设置\",\"type\":\"shop\"}},{\"image\":\"/api/static/user_kefu.png\",\"name\":\"联系客服\",\"link\":{\"path\":\"/pages/customer_service/customer_service\",\"name\":\"联系客服\",\"type\":\"shop\"}},{\"image\":\"/api/static/user_money.png\",\"name\":\"我的钱包\",\"link\":{\"path\":\"/packages/pages/user_wallet/user_wallet\",\"name\":\"我的钱包\",\"type\":\"shop\"}}]},\"styles\":{}},{\"title\":\"个人中心广告图\",\"name\":\"user-banner\",\"content\":{\"enabled\":1,\"data\":[{\"image\":\"/api/static/ad01.jpg\",\"name\":\"\",\"link\":{}}]},\"styles\":{}}]', 1661757188, 1680513327); +INSERT INTO `la_decorate_page` VALUES (3, 3, '客服设置', '[{\"title\":\"客服设置\",\"name\":\"customer-service\",\"content\":{\"title\":\"添加客服二维码\",\"time\":\"早上 9:00 - 22:00\",\"mobile\":\"13800138000\",\"qrcode\":\"\"},\"styles\":{}}]', 1661757188, 1662689155); +INSERT INTO `la_decorate_page` VALUES (4, 4, 'PC首页装修', '[{\"id\":\"lajcn8d0hzhed\",\"title\":\"首页轮播图\",\"name\":\"banner\",\"content\":{\"enabled\":1,\"data\":[{\"image\":\"/api/static/banner01.png\",\"name\":\"\",\"link\":{}}]},\"styles\":{\"position\":\"absolute\",\"left\":\"42px\",\"top\":\"27px\",\"width\":\"234px\",\"height\":\"114px\"}}]', 1662689155, 1673251983);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decorate_tabbar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decorate_tabbar`; +CREATE TABLE `la_decorate_tabbar`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name` varchar(2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导航名称', + `selected`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未选图标', + `unselected`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已选图标', + `link` varchar(200) NOT NULL COMMENT '链接地址',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6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底部装修表'; + +-- ---------------------------- +-- Records of la_decorate_tabbar +-- ---------------------------- +BEGIN; +INSERT INTO `la_decorate_tabbar` VALUES (13, '首页', '/api/static/tabbar_home_sel.png', '/api/static/tabbar_home.png', '{\"path\":\"/pages/index/index\",\"name\":\"商城首页\",\"type\":\"shop\"}', 1662688157, 1662688157); +INSERT INTO `la_decorate_tabbar` VALUES (14, '资讯', '/api/static/tabbar_text_sel.png', '/api/static/tabbar_text.png', '{\"path\":\"/pages/news/news\",\"name\":\"文章资讯\",\"type\":\"shop\"}', 1662688157, 1662688157); +INSERT INTO `la_decorate_tabbar` VALUES (15, '我的', '/api/static/tabbar_me_sel.png', '/api/static/tabbar_me.png', '{\"path\":\"/pages/user/user\",\"name\":\"个人中心\",\"type\":\"shop\"}', 1662688157, 1662688157);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dev_pay_config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dev_pay_config`; +CREATE TABLE `la_dev_pay_config` ( + `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name`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模版名称', + `icon` varchar(255)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渠道图标', + `way` tinyint(1) NOT NULL COMMENT '支付方式: [1=余额支付, 2=微信支付, 3=支付宝支付]', + `sort` 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排序编号', + `remark` varchar(255)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备注信息', + `params` text COMMENT '配置参数',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3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支付配置表'; + +-- ---------------------------- +-- Records of la_dev_pay_config +-- ---------------------------- +BEGIN; +INSERT INTO `la_dev_pay_config` VALUES (1, '余额支付', '/api/static/balance_pay.png', 1, 0, '余额支付', '{}'); +INSERT INTO `la_dev_pay_config` VALUES (2, '微信支付', '/api/static/wechat_pay.png', 2, 0, '微信支付', '{}');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dev_pay_way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dev_pay_way`; +CREATE TABLE `la_dev_pay_way` ( + `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 `pay_config_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支付配置ID', + `scen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场景编码: [1=微信小程序, 2=微信公众号, 3=H5, 4=PC, 5=APP]', + `is_default`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默认支付: [0=否的, 1=是的]', + `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方式状态: [0=关闭, 1=开启]',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7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支付方式表'; + +-- ---------------------------- +-- Records of la_dev_pay_way +-- ---------------------------- +BEGIN; +INSERT INTO `la_dev_pay_way` VALUES (1, 1, 1, 0, 1); +INSERT INTO `la_dev_pay_way` VALUES (2, 2, 1, 1, 1); +INSERT INTO `la_dev_pay_way` VALUES (3, 1, 2, 0, 1); +INSERT INTO `la_dev_pay_way` VALUES (4, 2, 2, 1, 1); +INSERT INTO `la_dev_pay_way` VALUES (5, 1, 3, 0, 1); +INSERT INTO `la_dev_pay_way` VALUES (6, 2, 3, 1, 1);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dict_data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dict_data`; +CREATE TABLE `la_dict_data`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type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类型', + `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COMMENT '键名', + `value` varchar(200) NOT NULL COMMENT '数值', + `remark` varchar(200) NOT NULL COMMENT '备注', + `sort`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排序', + `status` tinyint(1) NOT NULL COMMENT '状态: 0=停用, 1=正常',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0=否, 1=是',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字典数据表'; + +-- ---------------------------- +-- Records of la_dict_data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dict_type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dict_type`; +CREATE TABLE `la_dict_type`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dict_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字典名称', + `dict_typ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字典类型', + `dict_remark`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字典备注', + `dict_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字典状态: 0=停用, 1=正常',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0=否, 1=是',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字典类型表'; + +-- ---------------------------- +-- Records of la_dict_type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gen_table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gen_table`; +CREATE TABLE `la_gen_table`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table_name`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表名称', + `table_comment`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表描述', + `sub_table_name`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关联表名称', + `sub_table_fk`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关联表外键', + `sub_table_fr`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关联表主键', + `author_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作者的名称', + `entity_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实体的名称', + `module_name` varchar(6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生成模块名', + `function_name` varchar(6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生成功能名', + `tree_primary` varchar(6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树主键字段', + `tree_parent` varchar(6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树父级字段', + `tree_name` varchar(6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树显示字段', + `gen_tpl` varchar(20) NOT NULL DEFAULT 'crud' COMMENT '生成模板方式: [crud=单表, tree=树表]', + `gen_typ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生成代码方式: [0=zip压缩包, 1=自定义路径]', + `gen_path`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生成代码路径: [不填默认项目路径]', + `menu_status` tinyint(2)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菜单状态: [1=自动构建, 2=手动添加]', + `menu_p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菜单父级', + `menu_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菜单名称', + `remarks`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备注信息',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代码生成业务表'; + +-- ---------------------------- +-- Records of la_gen_table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gen_table_column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gen_table_column`; +CREATE TABLE `la_gen_table_column`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列主键', + `table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表外键', + `column_name`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列名称', + `column_comment`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列描述', + `column_length` varchar(5) DEFAULT '0' COMMENT '列长度', + `column_typ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列类型 ', + `java_typ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JAVA类型', + `java_field`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JAVA字段', + `is_pk`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主键: [1=是, 0=否]', + `is_increment`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自增: [1=是, 0=否]', + `is_required`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必填: [1=是, 0=否]', + `is_insert`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插入字段: [1=是, 0=否]', + `is_edit`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编辑字段: [1=是, 0=否]', + `is_list`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列表字段: [1=是, 0=否]', + `is_query`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查询字段: [1=是, 0=否]', + `query_type`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 'EQ' COMMENT '查询方式: [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范围]', + `html_type`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显示类型: [文本框、文本域、下拉框、复选框、单选框、日期控件]', + `dict_type`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字典类型', + `sort`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排序编号',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代码生成字段表'; + +-- ---------------------------- +-- Records of la_gen_table_column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hot_search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hot_search`; +CREATE TABLE `la_hot_search`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name`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关键词', + `sort`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排序号',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热门搜索配置表'; + +-- ---------------------------- +-- Records of la_hot_search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log_money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log_money`; +CREATE TABLE `la_log_money`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sn`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流水号', + `user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ID', + `source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关联ID', + `source_sn`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关联单号', + `change_type`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COMMENT '变动类型', + `change_amount` decimal(10,2)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00' COMMENT '变动的数量', + `left_amount` decimal(10,2) NOT NULL DEFAULT '0.00' COMMENT '变动后数量', + `action`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变动的动作: 1=增加, 2=减少', + `remark` varchar(255)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备注信息', + `extra` text COMMENT '预留字段',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账户变动日志表'; + +-- ---------------------------- +-- Records of la_log_money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notice_record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notice_record`; +CREATE TABLE `la_notice_record`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scen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通知场景', + `user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接收用户', + `account`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接收账号', + `titl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通知标题', + `code` varchar(1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验证编码', + `content` text COMMENT '通知内容', + `error` text COMMENT '失败原因', + `sender`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发送类型: [1=系统, 2=短信, 3=公众号, 4=小程序]', + `receiver`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接收对象: [1=用户, 2=平台]', + `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通知状态: [0=等待, 1=成功, 2=失败]', + `is_read`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已读状态: [0=未读, 1=已读]', + `is_captcha`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验证码: [0=否的, 1=是的]',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0=否的, 1=是的]', + `expir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失效时间',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消息通知记录表'; + +-- ---------------------------- +-- Records of la_notice_record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notice_setting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notice_setting`; +CREATE TABLE `la_notice_setting` ( + `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 `scen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场景编号', + `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场景名称', + `remarks`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场景描述', + `recipient` tinyint(1)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接收人员: [1=用户, 2=平台]', + `typ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通知类型: [1=业务, 2=验证]', + `system_notice` text COMMENT '系统的通知设置', + `sms_notice` text COMMENT '短信的通知设置', + `oa_notice` text COMMENT '公众号通知设置', + `mnp_notice` text COMMENT '小程序通知设置',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5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消息通知设置表'; + +-- ---------------------------- +-- Records of la_notice_setting +-- ---------------------------- +BEGIN; +INSERT INTO `la_notice_setting` VALUES (1, 101, '登录验证码', '用户手机号码登录时发送', 1, 2, '{}', '{\"type\":\"sms\",\"templateId\":\"SMS_222458159\",\"content\":\"您正在登录,验证码${code},切勿将验证码泄露于他人,本条验证码有效期5分钟。\",\"tips\":[\"可选变量 验证码:code\",\"示例:您正在登录,验证码${code},切勿将验证码泄露于他人,本条验证码有效期5分钟。\",\"生效条件:1、管理后台完成短信设置。2、第三方短信平台申请模板。\"],\"status\":\"1\"}', '{}', '{}', 0, 1648696695, 1648696695, 0); +INSERT INTO `la_notice_setting` VALUES (2, 102, '绑定手机验证码', '用户绑定手机号码时发送', 1, 2, '{}', '{\"type\":\"sms\",\"templateId\":\"SMS_175615069\",\"content\":\"您正在绑定手机号,验证码${code},切勿将验证码泄露于他人,本条验证码有效期5分钟。\",\"tips\":[\"可选变量 验证码:code\",\"示例:您正在绑定手机号,验证码${code},切勿将验证码泄露于他人,本条验证码有效期5分钟。\",\"生效条件:1、管理后台完成短信设置。2、第三方短信平台申请模板。\"],\"status\":\"1\"}', '{}', '{}', 0, 1648696695, 1648696695, 0); +INSERT INTO `la_notice_setting` VALUES (3, 103, '变更手机验证码', '用户变更手机号码时发送', 1, 2, '{}', '{\"type\":\"sms\",\"templateId\":\"SMS_207952628\",\"content\":\"您正在变更手机号,验证码${code},切勿将验证码泄露于他人,本条验证码有效期5分钟。\",\"tips\":[\"可选变量 验证码:code\",\"示例:您正在变更手机号,验证码${code},切勿将验证码泄露于他人,本条验证码有效期5分钟。\",\"生效条件:1、管理后台完成短信设置。2、第三方短信平台申请模板。\"],\"status\":\"1\"}', '{}', '{}', 0, 1648696695, 1648696695, 0); +INSERT INTO `la_notice_setting` VALUES (4, 104, '找回登录密码验证码', '用户找回登录密码号码时发送', 1, 2, '{}', '{\"type\":\"sms\",\"templateId\":\"SMS_175615069\",\"content\":\"您正在找回登录密码,验证码${code},切勿将验证码泄露于他人,本条验证码有效期5分钟。\",\"tips\":[\"可选变量 验证码:code\",\"示例:您正在找回登录密码,验证码${code},切勿将验证码泄露于他人,本条验证码有效期5分钟。\",\"条验证码有效期5分钟。\"],\"status\":\"1\"}', '{}', '{}', 0, 1648696695, 1648696695, 0);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official_reply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official_reply`; +CREATE TABLE `la_official_reply` ( + `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name`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规则名', + `keyword`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关键词', + `reply_typ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回复类型: [1=关注回复 2=关键字回复, 3=默认回复]', + `matching_typ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匹配方式: [1=全匹配, 2=模糊匹配]', + `content_typ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内容类型: [1=文本]', + `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启动状态: [1=启动, 0=关闭]', + `content` text NOT NULL COMMENT '回复内容', + `sort`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50' COMMENT '排序编号',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公众号的回复表'; + +-- ---------------------------- +-- Records of la_official_reply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recharge_order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recharge_order`; +CREATE TABLE `la_recharge_order` (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user_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ID', + `order_sn`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订单编号', + `pay_sn` varchar(255) DEFAULT '' COMMENT '支付编号', + `pay_way` tinyint(2)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2' COMMENT '支付方式: [2=微信支付, 3=支付宝支付]', + `pay_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支付状态: [0=待支付, 1=已支付]', + `pay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支付时间', + `order_amount` decimal(10,2)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00' COMMENT '充值金额', + `order_terminal`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下单终端', + `transaction_id` varchar(128)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交易流水', + `refund_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退款状态: [0=未退款 , 1=已退款]',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充值余额订单表'; + +-- ---------------------------- +-- Records of la_recharge_order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refund_log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refund_log`; +CREATE TABLE `la_refund_log` ( + `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id', + `sn` varchar(32) DEFAULT NULL COMMENT '编号', + `record_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退款记录ID', + `user_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关联用户ID', + `handle_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处理管理ID', + `order_amount` decimal(10,2)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00' COMMENT '总应付的金额', + `refund_amount` decimal(10,2)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00' COMMENT '本次退款金额', + `refund_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退款状态: [0=退款中, 1=退款成功, 2=退款失败]', + `refund_msg` text COMMENT '退款信息',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NULL COMMENT '更新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退款日志表'; + +-- ---------------------------- +-- Records of la_refund_log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refund_record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refund_record`; +CREATE TABLE `la_refund_record` (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id', + `sn`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退款编号', + `user_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关联用户ID', + `order_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来源订单ID', + `order_sn`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来源单号SN', + `order_type` varchar(255) DEFAULT 'order' COMMENT '订单类型: [order=商品订单, recharge=充值订单]', + `order_amount` decimal(10,2)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00' COMMENT '总应付款金额', + `refund_amount` decimal(10,2)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00' COMMENT '本次退款金额', + `transaction_id` varchar(255) DEFAULT '' COMMENT '平台交易流水号', + `refund_way`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退款方式: 1=线上退款, 2=线下退款', + `refund_typ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退款类型: 1=后台退款', + `refund_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退款状态: 0=退款中, 1=退款成功, 2=退款失败',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退款记录表'; + +-- ---------------------------- +-- Records of la_refund_record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system_auth_admin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system_auth_admin`; +CREATE TABLE `la_system_auth_admin`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role_ids`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角色主键', + `dept_ids`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部门ID', + `post_ids`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岗位ID', + `username`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用户账号', + `nickname`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用户昵称', + `password`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用户密码', + `avatar`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用户头像', + `salt` varchar(2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加密盐巴', + `sort`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排序编号', + `is_multipoint`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多端登录: 0=否, 1=是', + `is_disabl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禁用: 0=否, 1=是',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0=否, 1=是', + `last_login_ip` varchar(2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最后登录IP', + `last_login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最后登录',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2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系统管理成员表'; + +-- ---------------------------- +-- Records of la_system_auth_admin +-- ---------------------------- +BEGIN;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admin` VALUES (1, '0', '1', '', 'admin', 'admin', '4919832b10f1d2133c0f24a7dbe8330e', '/api/static/backend_avatar.png', 'Huku0', 0, 1, 0, 0, '36.33.36.176', 1698887128, 1642321599, 1670376604, 0);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system_auth_dept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system_auth_dept`; +CREATE TABLE `la_system_auth_dept`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p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上级主键', + `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部门名称', + `duty`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负责人名', + `mobile`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联系电话', + `sort`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排序编号', + `is_stop`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禁用: 0=否, 1=是',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0=否, 1=是',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2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系统部门管理表'; + +-- ---------------------------- +-- Records of la_system_auth_dept +-- ---------------------------- +BEGIN;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dept` VALUES (1, 0, '默认部门', 'LikeAdmin', '18327647788', 10, 0, 0, 1649841995, 1660190949, 0);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system_auth_menu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system_auth_menu`; +CREATE TABLE `la_system_auth_menu`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p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上级菜单', + `menu_type` char(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权限类型: M=目录,C=菜单,A=按钮', + `menu_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菜单名称', + `menu_icon`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菜单图标', + `menu_sort`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菜单排序', + `perms`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权限标识', + `paths`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路由地址', + `component`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前端组件', + `selected`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选中路径', + `params`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路由参数', + `is_cach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缓存: 0=否, 1=是', + `is_show`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是否显示: 0=否, 1=是', + `is_disabl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禁用: 0=否, 1=是',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804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系统菜单管理表'; + +-- ---------------------------- +-- Records of la_system_auth_menu +-- ---------------------------- +BEGIN;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 0, 'C', '工作台', 'el-icon-Monitor', 50, 'index:console', 'workbench', 'workbench/index', '', '', 1, 1, 0, 1650341765, 166867275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00, 0, 'M', '权限管理', 'el-icon-Lock', 44, '', 'permission', '', '', '', 0, 1, 0, 1650341765, 166262620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01, 100, 'C', '管理员', 'local-icon-wode', 0, 'system:admin:list', 'admin', 'permission/admin/index', '', '', 1, 1, 0, 1650341765, 166330140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02, 101, 'A', '管理员详情', '', 0, 'system:admin:detail', '', '', '', '', 0, 1, 0, 1650341765, 166020178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03, 101, 'A', '管理员新增', '', 0, 'system:admin:add',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04, 101, 'A', '管理员编辑', '', 0, 'system:admin:edit',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05, 101, 'A', '管理员删除', '', 0, 'system:admin:del',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06, 101, 'A', '管理员状态', '', 0, 'system:admin:disable',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10, 100, 'C', '角色管理', 'el-icon-Female', 0, 'system:role:list', 'role', 'permission/role/index', '', '', 1, 1, 0, 1650341765, 166330145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11, 110, 'A', '角色详情', '', 0, 'system:role:detail',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12, 110, 'A', '角色新增', '', 0, 'system:role:add',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13, 110, 'A', '角色编辑', '', 0, 'system:role:edit',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14, 110, 'A', '角色删除', '', 0, 'system:role:del',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20, 100, 'C', '菜单管理', 'el-icon-Operation', 0, 'system:menu:list', 'menu', 'permission/menu/index', '', '', 1, 1, 0, 1650341765, 1680340798);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21, 120, 'A', '菜单详情', '', 0, 'system:menu:detail',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22, 120, 'A', '菜单新增', '', 0, 'system:menu:add',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23, 120, 'A', '菜单编辑', '', 0, 'system:menu:edit',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24, 120, 'A', '菜单删除', '', 0, 'system:menu:del',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30, 0, 'M', '组织管理', 'el-icon-OfficeBuilding', 45, '', 'organization', '', '', '', 0, 1, 0, 1650341765, 16644167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31, 130, 'C', '部门管理', 'el-icon-Coordinate', 0, 'system:dept:list', 'department', 'organization/department/index', '', '', 1, 1, 0, 1650341765, 166020199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32, 131, 'A', '部门详情', '', 0, 'system:dept:detail',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33, 131, 'A', '部门新增', '', 0, 'system:dept:add',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34, 131, 'A', '部门编辑', '', 0, 'system:dept:edit',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35, 131, 'A', '部门删除', '', 0, 'system:dept:del',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40, 130, 'C', '岗位管理', 'el-icon-PriceTag', 0, 'system:post:list', 'post', 'organization/post/index', '', '', 1, 1, 0, 1650341765, 166020205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41, 140, 'A', '岗位详情', '', 0, 'system:post:detail',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42, 140, 'A', '岗位新增', '', 0, 'system:post:add',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43, 140, 'A', '岗位编辑', '', 0, 'system:post:edit',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144, 140, 'A', '岗位删除', '', 0, 'system:post:del',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00, 0, 'M', '其它管理', '', 0, '', '', '', '', '', 0, 0, 0, 1650341765, 166063687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01, 200, 'M', '图库管理', '', 0, '',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02, 201, 'A', '文件列表', '', 0, 'albums:albumList',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03, 201, 'A', '文件命名', '', 0, 'albums:albumRename',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04, 201, 'A', '文件移动', '', 0, 'albums:albumMove',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05, 201, 'A', '文件删除', '', 0, 'albums:albumDel',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06, 201, 'A', '分类列表', '', 0, 'albums:cateList',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07, 201, 'A', '分类新增', '', 0, 'albums:cateAdd',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08, 201, 'A', '分类命名', '', 0, 'albums:cateRename',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09, 201, 'A', '分类删除', '', 0, 'albums:cateDel',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15, 200, 'M', '上传管理', '', 0, '',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16, 215, 'A', '上传图片', '', 0, 'upload:image',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217, 215, 'A', '上传视频', '', 0, 'upload:video',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00, 0, 'M', '系统设置', 'el-icon-Setting', 0, '', 'setting', '', '', '', 0, 1, 0, 1650341765, 166262632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01, 500, 'M', '网站设置', 'el-icon-Basketball', 10, '', 'website', '', '', '', 0, 1, 0, 1650341765, 166323357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02, 501, 'C', '网站信息', '', 0, 'setting:website:detail', 'information', 'setting/website/information', '', '', 0, 1, 0, 1650341765, 1660202218);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03, 502, 'A', '保存配置', '', 0, 'setting:website:save', '', '',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05, 501, 'C', '网站备案', '', 0, 'setting:copyright:detail', 'filing', 'setting/website/filing', '', '', 0, 1, 0, 1650341765, 166020229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06, 505, 'A', '备案保存', '', 0, 'setting:copyright:save', '', 'setting/website/protocol', '', '', 0, 0,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10, 501, 'C', '政策协议', '', 0, 'setting:protocol:detail', 'protocol', 'setting/website/protocol', '', '', 0, 1, 0, 1660027606, 166020231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11, 510, 'A', '协议保存', '', 0, 'setting:protocol:save', '', '', '', '', 0, 0, 0, 1660027606, 16636708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15, 600, 'C', '字典管理', 'el-icon-Box', 0, 'setting:dict:type:list', 'dict', 'setting/dict/type/index', '', '', 0, 1, 0, 1660035436, 166322608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16, 515, 'A', '字典类型新增', '', 0, 'setting:dict:type:add', '', '', '', '', 0, 1, 0, 1660202761, 166020276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17, 515, 'A', '字典类型编辑', '', 0, 'setting:dict:type:edit', '', '', '', '', 0, 1, 0, 1660202842, 166020284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18, 515, 'A', '字典类型删除', '', 0, 'setting:dict:type:del', '', '', '', '', 0, 1, 0, 1660202903, 166020290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19, 600, 'C', '字典数据管理', '', 0, 'setting:dict:data:list', 'dict/data', 'setting/dict/data/index', '/dev_tools/dict', '', 0, 0, 0, 1660202948, 166330925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20, 515, 'A', '字典数据新增', '', 0, 'setting:dict:data:add', '', '', '', '', 0, 1, 0, 1660203117, 16602031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21, 515, 'A', '字典数据编辑', '', 0, 'setting:dict:data:edit', '', '', '', '', 0, 1, 0, 1660203142, 166020314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22, 515, 'A', '字典数据删除', '', 0, 'setting:dict:data:del', '', '', '', '', 0, 1, 0, 1660203159, 166020315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50, 500, 'M', '系统维护', 'el-icon-SetUp', 0, '', 'system', '', '', '', 0, 1, 0, 1650341765, 166020246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51, 550, 'C', '系统环境', '', 0, 'monitor:server', 'environment', 'setting/system/environment',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52, 550, 'C', '系统缓存', '', 0, 'monitor:cache', 'cache', 'setting/system/cache',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53, 550, 'C', '系统日志', '', 0, 'system:log:operate', 'journal', 'setting/system/journal',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54, 550, 'C', '登录日志', '', 0, 'system:log:login', 'login_log', 'setting/system/login_log', '', '', 0, 1, 0, 1673942795, 167394279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55, 500, 'C', '存储设置', 'el-icon-FolderOpened', 6, 'setting:storage:list', 'storage', 'setting/storage/index', '', '', 0, 1, 0, 1650341765, 166331299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556, 555, 'A', '保存配置', '', 0, 'setting:storage:edit', '', '', '', '', 0, 1, 0, 1650341765, 1650341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600, 0, 'M', '开发工具', 'el-icon-EditPen', 0, '', 'dev_tools', '', '', '', 0, 0, 0, 1660027606, 169884206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610, 600, 'C', '代码生成器', 'el-icon-DocumentAdd', 0, 'gen:list', 'code', 'dev_tools/code/index', '', '', 0, 1, 0, 1660028954, 166053251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611, 610, 'A', '导入数据表', '', 0, 'gen:importTable', '', '', '', '', 0, 1, 0, 1660532389, 166053238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612, 610, 'A', '生成代码', '', 0, 'gen:genCode', '', '', '', '', 0, 1, 0, 1660532421, 166053242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613, 610, 'A', '下载代码', '', 0, 'gen:downloadCode', '', '', '', '', 0, 1, 0, 1660532437, 16605324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614, 610, 'A', '预览代码', '', 0, 'gen:previewCode', '', '', '', '', 0, 1, 0, 1660532549, 166053254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616, 610, 'A', '同步表结构', '', 0, 'gen:syncTable', '', '', '', '', 0, 1, 0, 1660532781, 166053278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617, 610, 'A', '删除数据表', '', 0, 'gen:delTable', '', '', '', '', 0, 1, 0, 1660532800, 166053280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618, 610, 'A', '数据表详情', '', 0, 'gen:detail', '', '', '', '', 0, 1, 0, 1660532964, 166053297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00, 0, 'M', '素材管理', 'el-icon-Picture', 43, '', 'material', '', '', '', 0, 1, 0, 1660203293, 166330084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01, 700, 'C', '素材中心', 'el-icon-PictureRounded', 0, '', 'index', 'material/index', '', '', 0, 1, 0, 1660203402, 166330149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03, 0, 'M', '文章资讯', 'el-icon-ChatLineSquare', 49, '', 'article', '', '', '', 0, 1, 0, 1661757636, 166441665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04, 703, 'C', '文章管理', 'el-icon-ChatDotSquare', 3, 'article:list', 'lists', 'article/lists/index', '', '', 1, 1, 0, 1661757743, 166365822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05, 703, 'C', '文章栏目', 'el-icon-CollectionTag', 0, 'article:cate:list', 'column', 'article/column/index', '', '', 1, 1, 0, 1661759218, 16635781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06, 0, 'M', '渠道设置', 'el-icon-Message', 46, '', 'channel', '', '', '', 0, 0, 0, 1661767630, 169884203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07, 706, 'C', 'H5设置', 'el-icon-Cellphone', 0, 'channel:h5:detail', 'h5', 'channel/h5', '', '', 0, 1, 0, 1661768566, 166262612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08, 706, 'M', '微信公众号', 'local-icon-dingdan', 0, '', 'wx_oa', '', '', '', 0, 1, 0, 1661769386, 16633012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09, 708, 'C', '公众号配置', '', 0, 'channel:oa:detail', 'config', 'channel/wx_oa/config', '', '', 0, 1, 0, 1661769457, 166263844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10, 706, 'C', '微信小程序', 'local-icon-qudao_xiaochengxu', 0, 'channel:mp:detail', 'weapp', 'channel/weapp', '', '', 0, 1, 0, 1661823746, 167324828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11, 706, 'C', '微信开放平台', 'local-icon-weixin', 0, 'channel:op:detail', 'wx_op', 'channel/wx_op', '', '', 0, 1, 0, 1661824989, 167325823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12, 0, 'M', '用户管理', 'el-icon-User', 48, '', 'consumer', '', '', '', 0, 1, 0, 1661832966, 166329414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13, 712, 'C', '用户列表', 'el-icon-User', 0, 'user:list', 'lists', 'consumer/lists/index', '', '', 0, 1, 0, 1661839365, 166330109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14, 714, 'A', '用户编辑', '', 0, 'user:edit', 'detail', 'consumer/lists/detail', '/consumer/lists', '', 0, 0, 0, 1661840502, 1662627718);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15, 600, 'C', '编辑数据表', '', 0, 'gen:editTable', 'code/edit', 'dev_tools/code/edit', '/dev_tools/code', '', 0, 0, 0, 1661843525, 16618436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16, 705, 'A', '栏目详情', '', 0, 'article:cate:detail', 'lists/edit', 'article/lists/edit', '/article/lists', '', 0, 0, 0, 1661844126, 166262600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17, 0, 'M', '装修管理', 'el-icon-Brush', 47, '', 'decoration', '', '', '', 0, 0, 0, 1661845634, 169884202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18, 717, 'C', '页面装修', 'el-icon-CopyDocument', 0, 'decorate:pages:detail', 'pages', 'decoration/pages/index', '', '', 0, 1, 0, 1661845678, 166329431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19, 717, 'C', '底部导航', 'el-icon-Position', 0, 'decorate:tabbar:detail', 'tabbar', 'decoration/tabbar', '', '', 0, 1, 0, 1661845811, 166329435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20, 794, 'M', '消息通知', 'el-icon-Message', 9, '', 'message', '', '', '', 0, 1, 0, 1661848742, 168015768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21, 720, 'C', '通知设置', '', 0, 'setting:notice:list', 'notice', 'message/notice/index', '', '', 0, 1, 0, 1661848772, 166263811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22, 720, 'C', '通知详情', '', 0, 'setting:notice:detail', 'notice/edit', 'message/notice/edit', '/setting/message/notice', '', 0, 0, 0, 1661848944, 166314285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23, 720, 'C', '短信设置', '', 0, 'setting:sms:list', 'short_letter', 'message/short_letter/index', '', '', 0, 1, 0, 1661848995, 16626381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24, 500, 'M', '用户设置', 'local-icon-keziyuyue', 8, '', 'user', '', '', '', 0, 1, 0, 1662455407, 166330157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25, 724, 'C', '用户设置', '', 0, 'setting:user:detail', 'setup', 'setting/user/setup', '', '', 0, 1, 0, 1662455555, 166331222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26, 724, 'C', '登录注册', '', 0, 'setting:login:detail', 'login_register', 'setting/user/login_register', '', '', 0, 1, 0, 1662456475, 166331226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28, 500, 'C', '热门搜索', 'el-icon-Search', 7, 'setting:search:detail', 'search', 'setting/search/index', '', '', 0, 1, 0, 1662540429, 166331239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30, 704, 'A', '文章新增', '', 0, 'article:add', '', '', '', '', 0, 1, 0, 1662625870, 166262587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32, 704, 'A', '文章删除', '', 0, 'article:del', '', '', '', '', 0, 1, 0, 1662625894, 166262589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33, 704, 'A', '文章状态', '', 0, 'article:change', '', '', '', '', 0, 1, 0, 1662625909, 166262590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34, 705, 'A', '栏目新增', '', 0, 'article:cate:add', '', '', '', '', 0, 1, 0, 1662626024, 166262602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35, 705, 'A', '栏目编辑', '', 0, 'article:cate:edit', '', '', '', '', 0, 1, 0, 1662626044, 166262604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36, 705, 'A', '栏目删除', '', 0, 'article:cate:del', '', '', '', '', 0, 1, 0, 1662626060, 166262606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37, 705, 'A', '栏目状态', '', 0, 'article:cate:change', '', '', '', '', 0, 1, 0, 1662626077, 166262607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38, 704, 'A', '文章编辑', '', 0, 'article:edit', 'lists/edit', 'article/lists/edit', '', '', 0, 0, 0, 1662626554, 166330955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39, 712, 'C', '用户详情', '', 0, 'user:detail', 'detail', 'consumer/lists/detail', '/consumer/lists', '', 0, 0, 0, 1662628049, 166262804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40, 739, 'A', '用户编辑', '', 0, 'user:edit', '', '', '', '', 0, 1, 0, 1662628085, 166262808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41, 721, 'A', '设置保存', '', 0, 'setting:notice:save', '', '', '', '', 0, 1, 0, 1662638049, 166263804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42, 723, 'A', '短信详情', '', 0, 'setting:sms:detail', '', '', '', '', 0, 1, 0, 1662638180, 166263818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43, 723, 'A', '保存设置', '', 0, 'setting:sms:save', '', '', '', '', 0, 1, 0, 1662638196, 166263819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44, 707, 'A', '设置保存', '', 0, 'channel:h5:save', '', '', '', '', 0, 1, 0, 1662638326, 166263832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45, 710, 'A', '设置保存', '', 0, 'channel:mp:detail', '', '', '', '', 0, 1, 0, 1662638359, 166263835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46, 711, 'A', '保存设置', '', 0, 'channel:op:save', '', '', '', '', 0, 1, 0, 1662638410, 167324827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47, 709, 'A', '保存', '', 0, 'channel:oa:save', '', '', '', '', 0, 1, 0, 1662638459, 166331051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48, 708, 'C', '菜单管理', '', 0, 'channel:oaMenu:detail', 'menu', 'channel/wx_oa/menu', '', '', 0, 1, 0, 1663050714, 166996398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50, 708, 'C', '关注回复', '', 0, 'channel:oaReplyFollow:list', 'follow', 'channel/wx_oa/reply/follow_reply', '', '', 0, 1, 0, 1663149592, 1664511108);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51, 708, 'C', '关键字回复', '', 0, 'channel:oaReplyKeyword:list', 'keyword', 'channel/wx_oa/reply/keyword_reply', '', '', 0, 1, 0, 1663149622, 166451124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52, 708, 'C', '默认回复', '', 0, 'channel:oaReplyDefault:list', 'default', 'channel/wx_oa/reply/default_reply', '', '', 0, 1, 0, 1663149650, 166451768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53, 718, 'A', '保存', '', 0, 'decorate:pages:save', '', '', '', '', 0, 1, 0, 1663236648, 1663236648);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54, 719, 'A', '保存', '', 0, 'decorate:tabbar:save', '', '', '', '', 0, 1, 0, 1663236675, 166323667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55, 704, 'A', '文章详情', '', 0, 'article:detail', '', '', '', '', 0, 1, 0, 1663310241, 166331025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56, 748, 'A', '发布', '', 0, 'channel:oaMenu:publish', '', '', '', '', 0, 1, 0, 1663310379, 166331052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57, 748, 'A', '保存', '', 0, 'channel:oaMenu:save', '', '', '', '', 0, 1, 0, 1663310556, 166331055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58, 725, 'A', '保存', '', 0, 'setting:user:save', '', '', '', '', 0, 1, 0, 1663312193, 166331219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59, 726, 'A', '保存', '', 0, 'setting:login:save', '', '', '', '', 0, 1, 0, 1663312289, 166331228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60, 728, 'A', '保存', '', 0, 'setting:search:save', '', '', '', '', 0, 1, 0, 1663312423, 166331242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62, 750, 'A', '新增', '', 0, 'channel:oaReplyFollow:add', '', '', '', '', 1, 1, 0, 1664511131, 166451113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63, 750, 'A', '状态', '', 0, 'channel:oaReplyFollow:status', '', '', '', '', 1, 1, 0, 1664511160, 166451116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64, 750, 'A', '编辑', '', 0, 'channel:oaReplyFollow:edit', '', '', '', '', 1, 1, 0, 1664511177, 166451119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65, 750, 'A', '删除', '', 0, 'channel:oaReplyFollow:del', '', '', '', '', 1, 1, 0, 1664511208, 1664511208);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66, 751, 'A', '新增', '', 0, 'channel:oaReplyKeyword:add', '', '', '', '', 1, 1, 0, 1664511264, 166451126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67, 751, 'A', '状态', '', 0, 'channel:oaReplyKeyword:status', '', '', '', '', 1, 1, 0, 1664511295, 166451129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68, 751, 'A', '编辑', '', 0, 'channel:oaReplyKeyword:edit', '', '', '', '', 1, 1, 0, 1664511312, 166451131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69, 751, 'A', '删除', '', 0, 'channel:oaReplyKeyword:del', '', '', '', '', 1, 1, 0, 1664511327, 166451132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70, 752, 'A', '新增', '', 0, 'channel:oaReplyDefault:add', '', '', '', '', 1, 1, 0, 1664517709, 166451770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71, 752, 'A', '编辑', '', 0, 'channel:oaReplyDefault:edit', '', '', '', '', 1, 1, 0, 1664517725, 166451772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72, 752, 'A', '状态', '', 0, 'channel:oaReplyDefault:status', '', '', '', '', 1, 1, 0, 1664517757, 166451775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73, 752, 'A', '删除', '', 0, 'channel:oaReplyDefault:del', '', '', '', '', 1, 1, 0, 1664517778, 1664517778);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74, 610, 'A', '导入数据表列表', '', 0, 'gen:db', '', '', '', '', 1, 1, 0, 1665646316, 166564631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75, 703, 'C', '文章添加/编辑', '', 0, 'article:add/edit', 'lists/edit', 'article/lists/edit', '/article/lists', '', 0, 0, 0, 1668677477, 166867747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76, 550, 'C', '定时任务', '', 0, 'crontab:list', 'scheduled_task', 'setting/system/scheduled_task/index', '', '', 0, 1, 0, 1669964588, 1669964598);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77, 550, 'C', '定时任务添加/编辑', '', 0, 'crontab/add:edit', 'scheduled_task/edit', 'setting/system/scheduled_task/edit', '/setting/system/scheduled_task', '', 0, 0, 0, 1669965065, 166996566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79, 717, 'C', 'PC端', 'el-icon-Monitor', 0, '', 'pc', 'decoration/pc', '', '', 0, 1, 0, 1673248971, 167324903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80, 0, 'M', '模板', 'el-icon-SetUp', 0, '', 'template', '', '', '', 0, 0, 0, 1673319812, 169884203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81, 780, 'M', '组件示例', 'el-icon-Coin', 0, '', 'component', '', '', '', 0, 1, 0, 1673319842, 167331984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82, 781, 'C', '富文本', '', 0, '', 'rich_text', 'template/component/rich_text', '', '', 0, 1, 0, 1673319879, 167331987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83, 781, 'C', '上传文件', '', 0, '', 'upload', 'template/component/upload', '', '', 0, 1, 0, 1673319905, 167331990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84, 781, 'C', '图标', '', 0, '', 'icon', 'template/component/icon', '', '', 0, 1, 0, 1673319936, 167331993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85, 781, 'C', '文件选择器', '', 0, '', 'file', 'template/component/file', '', '', 0, 1, 0, 1673319972, 167331997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86, 781, 'C', '链接选择器', '', 0, '', 'link', 'template/component/link', '', '', 0, 1, 0, 1673319997, 1673319997);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87, 781, 'C', '超出自动打点', '', 0, '', 'overflow', 'template/component/overflow', '', '', 0, 1, 0, 1673320021, 167332002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88, 781, 'C', '悬浮input', '', 0, '', 'popover_input', 'template/component/popover_input', '', '', 0, 1, 0, 1673320046, 167332004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89, 500, 'M', '支付设置', 'local-icon-fukuan', 0, '', 'pay', '', '', '', 0, 1, 0, 1680082358, 1680082358);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90, 789, 'C', '支付方式', '', 0, 'setting:payment:method', 'method', 'setting/pay/method/index', '', '', 0, 1, 0, 1680082434, 168008243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91, 790, 'A', '保存', '', 0, 'setting:payment:editMethod', '', '', '', '', 0, 1, 0, 1680082473, 1680082473);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92, 789, 'C', '支付配置', '', 0, 'setting:payment:list', 'config', 'setting/pay/config/index', '', '', 0, 1, 0, 1680083681, 168008368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93, 792, 'A', '配置', '', 0, 'setting:payment:editConfig', '', '', '', '', 0, 1, 0, 1680083734, 168008373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94, 0, 'M', '应用管理', 'el-icon-Postcard', 0, '', 'app', '', '', '', 0, 0, 0, 1680157467, 1698842042);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95, 794, 'C', '用户充值', 'local-icon-caiwu', 0, 'marketing:recharge:detail', 'recharge', 'app/recharge/index', '', '', 0, 1, 0, 1680158031, 1680158031);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96, 795, 'A', '保存', '', 0, 'marketing:recharge:save', '', '', '', '', 0, 1, 0, 1680158056, 1680158056);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97, 0, 'M', '财务管理', 'local-icon-user_gaikuang', 0, '', 'finance', '', '', '', 0, 0, 0, 1680169445, 1698842045);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98, 797, 'C', '充值记录', 'el-icon-Wallet', 0, 'finance:recharger:list', 'recharge_record', 'finance/recharge_record', '', '', 0, 1, 0, 1680169574, 168016957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799, 797, 'C', '余额明细', 'local-icon-qianbao', 0, 'finance:wallet:list', 'balance_details', 'finance/balance_details', '', '', 0, 1, 0, 1680169658, 1680169658);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800, 797, 'C', '退款记录', 'local-icon-heshoujilu', 0, 'finance:refund:list', 'refund_record', 'refund_record', '', '', 0, 1, 0, 1680171454, 1680171454);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801, 798, 'A', '退款', '', 0, 'finance:recharger:refund', '', '', '', '', 0, 1, 0, 1680486780, 1680486780);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802, 800, 'A', '退款日志', '', 0, 'finance:refund:log', '', '', '', '', 0, 1, 0, 1680486899, 1680486899);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menu` VALUES (803, 800, 'A', '重新退款', '', 0, 'finance:recharger:refundAgain', '', '', '', '', 0, 1, 0, 1680486916, 1680486916);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system_auth_perm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system_auth_perm`; +CREATE TABLE `la_system_auth_perm` ( + `id`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主键', + `role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角色ID', + `menu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菜单ID',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系统角色菜单表'; + +-- ---------------------------- +-- Records of la_system_auth_perm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system_auth_post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system_auth_post`; +CREATE TABLE `la_system_auth_post`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code`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岗位编码', + `name`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岗位名称', + `remarks` varchar(25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岗位备注', + `sort`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岗位排序', + `is_stop`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停用: 0=否, 1=是',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0=否, 1=是',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系统岗位管理表'; + +-- ---------------------------- +-- Records of la_system_auth_post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system_auth_role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system_auth_role`; +CREATE TABLE `la_system_auth_role`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角色名称', + `remark`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备注信息', + `sort`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角色排序', + `is_disabl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禁用: 0=否, 1=是',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2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系统角色管理表'; + +-- ---------------------------- +-- Records of la_system_auth_role +-- ---------------------------- +BEGIN; +INSERT INTO `la_system_auth_role` VALUES (1, '审核员', '审核数据', 0, 0, 1668679451, 1668679468);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system_config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system_config`; +CREATE TABLE `la_system_config`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type` varchar(30) DEFAULT '' COMMENT '类型', + `name` varchar(6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键', + `value` text COMMENT '值',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202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系统全局配置表'; + +-- ---------------------------- +-- Records of la_system_config +-- ---------------------------- +BEGIN;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1, 'storage', 'default', 'local', 1660620367, 166262092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 'storage', 'local', '{\"name\":\"本地存储\"}', 1660620367, 166262092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3, 'storage', 'qiniu', '{\"name\":\"七牛云存储\",\"bucket\":\"\",\"secretKey\":\"\",\"accessKey\":\"\",\"domain\":\"\"}',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4, 'storage', 'aliyun', '{\"name\":\"阿里云OSS\",\"bucket\":\"\",\"secretKey\":\"\",\"accessKey\":\"\",\"domain\":\"\"}', 1660620367, 1662620071);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5, 'storage', 'qcloud', '{\"name\":\"腾讯云COS\",\"bucket\":\"\",\"secretKey\":\"\",\"accessKey\":\"\",\"domain\":\"\",\"region\":\"\"}',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6, 'sms', 'default', 'aliyun',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7, 'sms', 'aliyun', '{\"name\":\"阿里云短信\",\"alias\":\"aliyun\",\"sign\":\"\",\"appKey\":\"\",\"secretKey\":\"\"}',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8, 'sms', 'tencent', '{\"name\":\"腾讯云短信\",\"alias\":\"tencent\",\"sign\":\"\",\"appId\":\"\",\"secretId\":\"\",\"secretKey\":\"\"}',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9, 'sms', 'huawei', '{\"name\":\"华为云短信\",\"alias\":\"huawei\"}',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10, 'website', 'name', 'LikeAdmin开源后台',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11, 'website', 'logo', '/api/static/backend_logo.png',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12, 'website', 'favicon', '/api/static/backend_favicon.ico',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13, 'website', 'backdrop', '/api/static/backend_backdrop.png',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14, 'website', 'copyright', '[{\"name\":\"LikeAdmin开源系统\",\"link\":\"http://www.beian.gov.cn\"}]',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15, 'website', 'shopName', 'LikeAdmin开源系统', 1631255140, 1631255140);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16, 'website', 'shopLogo', '/api/static/shop_logo.png', 1631255140, 1631255140);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0, 'website', 'pcLogo', '/api/static/pc_logo.png', 1678963763, 16789638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1, 'website', 'pcIco', '/api/static/pc_favicon.ico', 1678963763, 16789638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2, 'website', 'pcTitle', 'LikeAdmin开源系统', 1678963763, 16789638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3, 'website', 'pcDesc', '', 1678963763, 16789638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4, 'website', 'pcKeywords', '', 1678963763, 16789638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5, 'protocol', 'service', '{\"name\":\"服务协议\",\"content\":\"\"}',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6, 'protocol', 'privacy', '{\"name\":\"隐私协议\",\"content\":\"\"}',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7, 'tabbar', 'style', '{\"defaultColor\":\"#999999\",\"selectedColor\":\"#4173ff\"}', 1660620367, 1662544900);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8, 'search', 'isHotSearch', '0', 1660620367, 166254699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30, 'h5_channel', 'status', '1',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31, 'h5_channel', 'close', '0',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32, 'h5_channel', 'url', '', 1660620367, 16606203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40, 'mp_channel', 'name', '', 1660620367, 1662551403);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41, 'mp_channel', 'primaryId', '', 1660620367, 1662551403);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42, 'mp_channel', 'appId', '', 1660620367, 1662551403);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43, 'mp_channel', 'appSecret', '', 1660620367, 1662551403);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44, 'mp_channel', 'qrCode', '', 1660620367, 1662551403);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55, 'oa_channel', 'name', '', 1660620367, 16625513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56, 'oa_channel', 'primaryId', ' ', 1660620367, 16625513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57, 'oa_channel', 'qrCode', '', 1662551337, 16625513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58, 'oa_channel', 'appId', '', 1660620367, 16625513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59, 'oa_channel', 'appSecret', '', 1660620367, 16625513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60, 'oa_channel', 'url', '', 1660620367, 16625513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61, 'oa_channel', 'token', '', 1660620367, 16625513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62, 'oa_channel', 'encodingAesKey', '', 1660620367, 16625513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63, 'oa_channel', 'encryptionType', '1', 1660620367, 16625513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64, 'oa_channel', 'menus', '[]', 1631255140, 1663118712);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68, 'op_channel', 'appId', '', 0, 0);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69, 'op_channel', 'appSecret', '', 0, 0);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70, 'login', 'loginWay', '1,2', 1660620367, 1662538771);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71, 'login', 'forceBindMobile', '0', 1660620367, 1662538771);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72, 'login', 'openAgreement', '1', 1660620367, 1662538771);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73, 'login', 'openOtherAuth', '1', 1660620367, 1662538771);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74, 'login', 'autoLoginAuth', '1,2', 1660620367, 1662538771);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80, 'user', 'defaultAvatar', '/api/static/default_avatar.png', 1660620367, 1662535156);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00, 'recharge', 'openRecharge', '1', 1680160044, 1680166680); +INSERT INTO `la_system_config` VALUES (201, 'recharge', 'minRechargeMoney', '0.01', 1680160044, 1680166680);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system_log_login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system_log_login`; +CREATE TABLE `la_system_log_login`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注解', + `admin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管理员ID', + `username`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登录账号', + `ip` varchar(30) NOT NULL COMMENT '登录地址', + `os` varchar(1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操作系统', + `browser` varchar(100) DEFAULT '' COMMENT '浏览器', + `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操作状态: 1=成功, 2=失败',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2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系统登录日志表'; + +-- ---------------------------- +-- Records of la_system_log_login +-- ---------------------------- +BEGIN;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1, 1, 'admin', '127.0.0.1', 'Mac OS X', 'Firefox', 1, 169837093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2, 1, 'admin', '127.0.0.1', 'Mac OS X', 'Firefox', 1, 169837094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3, 1, 'admin', '127.0.0.1', 'Mac OS X', 'Chrome', 1, 169839116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4, 1, 'admin', '127.0.0.1', 'Mac OS X', 'Firefox', 1, 169862847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5, 1, 'admin', '127.0.0.1', 'Mac OS X', 'Firefox', 1, 16987136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6, 1, 'admin', '127.0.0.1', 'Mac OS X', 'Firefox', 1, 169883001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7, 1, 'admin', '36.5.76.221', 'Windows', 'Firefox', 1, 169884197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8, 1, 'admin', '36.5.76.221', 'Windows', 'Firefox', 1, 169884214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9, 1, 'admin', '112.32.136.23', 'Windows', 'Chrome', 1, 169884691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10, 1, 'admin', '36.33.36.176', 'Windows', 'Firefox', 1, 169888641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login` VALUES (11, 1, 'admin', '36.33.36.176', 'Mac OS X', 'Firefox', 1, 1698887128);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system_log_operate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system_log_operate`; +CREATE TABLE `la_system_log_operate`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admin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操作人ID', + `type`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请求类型: GET/POST/PUT', + `title` varchar(30) DEFAULT '' COMMENT '操作标题', + `ip`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请求IP', + `url`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请求接口', + `method`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请求方法', + `args` text COMMENT '请求参数', + `error` text COMMENT '错误信息', + `status`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执行状态: 1=成功, 2=失败', + `start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开始时间', + `end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结束时间', + `task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执行耗时',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255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系统操作日志表'; + +-- ---------------------------- +-- Records of la_system_log_operate +-- ---------------------------- +BEGIN;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2,\"content\":\"

rsareraser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test\",\"visit\":0}]', '', 1, 1698371627, 1698371627, 42, 169837162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127.0.0.1',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公告通知\",\"sort\":0}]', '', 1, 1698374713, 1698374713, 45, 169837471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3,\"content\":\"

 

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加快“中国声谷”(合肥高新区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促进我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以下政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

充分把握产业发展规律、行业发展大势,在现有相关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制定完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中国声谷”建设。到2020年,“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40%。(牵头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合肥市政府,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visit\":0}]', '', 1, 1698374785, 1698374785, 7, 169837478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127.0.0.1',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综合新闻\",\"sort\":0}]', '', 1, 1698389558, 1698389558, 8, 169838955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2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在合肥召开院省合作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主持。会上,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虎与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市长凌云签署了《设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重庆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自身研发优势和综合实力,结合合肥政府在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成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组建四大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两大基地。全力支持合肥市打造国内环保、人工智能、石墨烯等产业高地,孵化和培育国内领先的环保、人工智能、石墨烯等领域企业,推动合肥市相关产业发展。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校长包信和,安徽省委常委邓向阳、陶明伦、宋国权以及中科院机关、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会议并见证签约。

     

会议现场


签约现场


李锦斌讲话


白春礼讲话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与合肥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visit\":0}]', '', 1, 1698389837, 1698389837, 86, 16983898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仅1秒时间就能判断是否为本人,现场实测识别率超过99%,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刷出这样的数据,不仅要靠重庆江北机场的安检员,更要靠刷脸安检的“黑科技”。21日,“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目前已在全国62家机场推广应用。下一步,全流程无纸化人脸识别通关系统将逐步在各大机场投入应用。62家机场已应用 识别率超过99%    

据介绍,该项目由中科院弘光项目支持,基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能识别技术,在全国重点机场示范推广智能化安检系统,旨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机场安检设备的变革,从而提高机场的安检效率和安全水平。“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是一款精准高效的人证比对智能终端,通过读取身份证登记照与现场持证人员的脸部进行比对验证,判断是否为本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石宇说,系统功能包括人脸验证、证件过期提醒、后台数据管理、历史查询及导出等。该系统拥有领先的识别技术验证快,准确率高,对人脸角度、光线、表情、遮挡等有较好适应性,识别率≥99%,验证速度≤1秒。其外观小巧,操作便捷,可根据现场环境实际,选配不同型号的摄像头或读卡器,单屏或双屏等模块化设计,断网时也可使用。目前,已在上海浦东、广州白云、重庆江北等全国62家机场557条通道进行推广试用。据统计,该设备在全国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以上机场的覆盖率达到80%,在年吞吐量2000—3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43%,在年吞吐量1000—2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55%,在年吞吐量200—1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38%,在年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机场的覆盖率达到23%。    

根据相关试用机场情况的反馈来看,在使用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后,机场安检通行效率和准确率得到明显改善,抓获冒用他人身份证乘机的人数较去年显著增加。江北机场工作人员介绍,江北机场今年春运期间共运送旅客487万人次,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全年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共查获233起企图持用他人证件乘机事件。      

今年将试点“无纸通关”和巡逻机器人“安检口人脸识别验证只是第一步。”石宇表示,他们正在开发“无纸通关”、“智能机场”相关技术和设备,今后,旅客乘坐飞机就不再用登机牌,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在第一次进入预安检口出示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后,其他需要身份验证的环节都不再需要出示身份证,通过前后端数据关联,旅客“刷脸”就能自动通关。  

石宇介绍,二代产品“全流程无纸化人脸识别通关系统”预计5月份将在长沙新机场进行试点,6月将在陕西榆林机场进行使用,再逐步在全国铺开。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将继续推进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示范应用工作,特别是图形识别领域。“我们将推出X光安检机判图人员工作状态管理、X光安检机自动检查、重点区域人车管控、机场周界防护等系统的示范应用。”石宇表示,目前机场X光安检机判图全靠人工,一个工作人员需要培训一年多才能上岗,每天工作量很大,通过图形识别将极大的减轻人工工作量和提高准确率。同时,针对机场周界防护,他们正在研究围界巡逻机器人,通过人形识别等技术手段进行安全防护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巡逻机器人将上岗试用。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机场安检进入智能刷脸时代\",\"visit\":0}]', '', 1, 1698389887, 1698389887, 126, 169838988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127.0.0.1',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科研进展\",\"sort\":0}]', '', 1, 1698390019, 1698390019, 43, 169839001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127.0.0.1',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学术活动\",\"sort\":0}]', '', 1, 1698390027, 1698390027, 83, 169839002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127.0.0.1',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科技成果\",\"sort\":0}]', '', 1, 1698390035, 1698390035, 48, 169839003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127.0.0.1',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媒体扫描\",\"sort\":0}]', '', 1, 1698390045, 1698390045, 66, 169839004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张景中.jpeg', '', 1, 1698629187, 1698629187, 42, 169862918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 1, 'POST', '文章编辑', '127.0.0.1', '/api/article/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edit()', '[{\"author\":\"\",\"cid\":4,\"content\":\"

仅1秒时间就能判断是否为本人,现场实测识别率超过99%,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刷出这样的数据,不仅要靠重庆江北机场的安检员,更要靠刷脸安检的“黑科技”。21日,“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目前已在全国62家机场推广应用。下一步,全流程无纸化人脸识别通关系统将逐步在各大机场投入应用。62家机场已应用 识别率超过99%    

据介绍,该项目由中科院弘光项目支持,基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能识别技术,在全国重点机场示范推广智能化安检系统,旨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机场安检设备的变革,从而提高机场的安检效率和安全水平。“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是一款精准高效的人证比对智能终端,通过读取身份证登记照与现场持证人员的脸部进行比对验证,判断是否为本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石宇说,系统功能包括人脸验证、证件过期提醒、后台数据管理、历史查询及导出等。该系统拥有领先的识别技术验证快,准确率高,对人脸角度、光线、表情、遮挡等有较好适应性,识别率≥99%,验证速度≤1秒。其外观小巧,操作便捷,可根据现场环境实际,选配不同型号的摄像头或读卡器,单屏或双屏等模块化设计,断网时也可使用。目前,已在上海浦东、广州白云、重庆江北等全国62家机场557条通道进行推广试用。据统计,该设备在全国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以上机场的覆盖率达到80%,在年吞吐量2000—3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43%,在年吞吐量1000—2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55%,在年吞吐量200—1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38%,在年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机场的覆盖率达到23%。    

根据相关试用机场情况的反馈来看,在使用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后,机场安检通行效率和准确率得到明显改善,抓获冒用他人身份证乘机的人数较去年显著增加。江北机场工作人员介绍,江北机场今年春运期间共运送旅客487万人次,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全年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共查获233起企图持用他人证件乘机事件。      

今年将试点“无纸通关”和巡逻机器人“安检口人脸识别验证只是第一步。”石宇表示,他们正在开发“无纸通关”、“智能机场”相关技术和设备,今后,旅客乘坐飞机就不再用登机牌,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在第一次进入预安检口出示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后,其他需要身份验证的环节都不再需要出示身份证,通过前后端数据关联,旅客“刷脸”就能自动通关。

\\\"\\\"  

石宇介绍,二代产品“全流程无纸化人脸识别通关系统”预计5月份将在长沙新机场进行试点,6月将在陕西榆林机场进行使用,再逐步在全国铺开。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将继续推进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示范应用工作,特别是图形识别领域。“我们将推出X光安检机判图人员工作状态管理、X光安检机自动检查、重点区域人车管控、机场周界防护等系统的示范应用。”石宇表示,目前机场X光安检机判图全靠人工,一个工作人员需要培训一年多才能上岗,每天工作量很大,通过图形识别将极大的减轻人工工作量和提高准确率。同时,针对机场周界防护,他们正在研究围界巡逻机器人,通过人形识别等技术手段进行安全防护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巡逻机器人将上岗试用。

\",\"id\":7,\"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机场安检进入智能刷脸时代\",\"visit\":0}]', '', 1, 1698629664, 1698629664, 16, 169862966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 1, 'POST', '相册分类新增', '127.0.0.1', '/api/albums/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lbumsController.cateAdd()', '[{\"name\":\"人才队伍\",\"pid\":0,\"type\":10}]', '', 1, 1698630660, 1698630660, 14, 169863066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 1, 'POST', '相册文件移动', '127.0.0.1', '/api/albums/albumMove', 'com.mdd.admin.controller.AlbumsController.albumMove()', '[{\"cid\":1,\"ids\":[1]}]', '', 1, 1698630681, 1698630681, 17, 169863068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石宇.jpeg', '', 1, 1698630778, 1698630778, 67, 169863077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王德强.jpeg', '', 1, 1698630778, 1698630778, 64, 169863077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任以伟.jpeg', '', 1, 1698630778, 1698630778, 61, 169863077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宋立岩.jpeg', '', 1, 1698630778, 1698630778, 61, 169863077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陆文强.jpeg', '', 1, 1698630778, 1698630778, 70, 169863077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裴得胜.jpeg', '', 1, 1698630778, 1698630778, 81, 169863077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张炜.jpeg', '', 1, 1698630778, 1698630778, 36, 169863077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周祥东.jpeg', '', 1, 1698632428, 1698632428, 49, 169863242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王兴祖.jpeg', '', 1, 1698632442, 1698632442, 43, 169863244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 1, 'POST', '相册分类新增', '127.0.0.1', '/api/albums/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lbumsController.cateAdd()', '[{\"name\":\"组织架构\",\"pid\":0,\"type\":10}]', '', 1, 1698633441, 1698633441, 5, 169863344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5,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组织架构图.jpeg', '', 1, 1698633452, 1698633452, 135, 169863345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6,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127.0.0.1',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科研进展\",\"sort\":0}]', '', 1, 1698713724, 1698713724, 42, 169871372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7,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127.0.0.1',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科技成果\",\"sort\":0}]', '', 1, 1698713734, 1698713734, 6, 169871373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8,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127.0.0.1',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学术交流\",\"sort\":0}]', '', 1, 1698713765, 1698713765, 7, 16987137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9, 1, 'POST', '文章分类删除', '127.0.0.1', '/api/article/cat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del()', '[{\"id\":11}]', '', 1, 1698720298, 1698720298, 16, 169872029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eqwe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test\",\"visit\":0}]', '', 1, 1698738735, 1698738735, 131, 169873873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3

\",\"image\":\"\",\"intro\":\"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323\",\"visit\":0}]', '', 1, 1698739921, 1698739922, 85, 169873992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日前,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和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等期刊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防治与治理”项目、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多所引起的全球性水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为有效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保障水体的正常功能,对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科学评价是一个重要前提。它是水环境科学管理的基本手段,可为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在富营养化评价中通常会面临三种问题:

  一是知识冗余及其不确定性问题:由于影响富营养状态的因素众多并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种冗余和不确定性来源多个方面,如不同地域间的影响因素不同,以及人为活动和社会经济不同等;二是监测数据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包括监测人员的个体操作差异、统计方法的选用差异以及监测仪器的精度差异和故障问题;三是监测数据的获取成本:在富营养化评价中,各监测指标数据的获取代价并不相同,如总磷(TP)、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在线监测需要消耗大量试剂和能量用于复杂的消解过程,因而其获取代价高于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等指标。

  针对以上三种问题,研究团队分别提出了一种粗糙集与多维云模型的混合模型、一种动态的奇异粗糙集模型和一种基于半监督分类技术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与主流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比较,上述模型从信息科学角度出发,实现了高质量的富营养化评价,主要体现在:(1)评价结果优于主流分类及富营养评价模型。其不仅能评价富营养级别,还能预测富营养状态值,预测效果理想;(2)能协助专家在区域内的所有水华异常项中分析出某次水华前兆异常项的最小集合,减小了问题求解规模,为水华预测提供了客观依据,以此辅助决策者快速准确的评估水质以及估计其发展趋势。(3)不仅能针对实时监测大数据实现快速评价处理,还能利用部分低代价监测指标帮助或取代部分高代价监测指标实现富营养化的准确评价。本系列项目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大型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的科学认知评价和监测预警。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研究院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visit\":0}]', '', 1, 1698739994, 1698739994, 53, 169873999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日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5纳米石墨烯纳米孔精确制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ise fabrication of a 5nm graphene nanopore with a helium ion microscope forbiomolecule detection”为题在《Nanotechnology》期刊上发表。

  研究团队借助氦离子显微镜,在石墨烯薄膜上制备出直径为5-30纳米可用于生物分子检测的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孔,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孔的扩孔行为与曝光时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同时,制备的石墨烯纳米孔成功地对含20个碱基单链DNA均聚物进行检测分析,实现了四种均聚物的识别。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04146,61471336)和中科院西部联合学者计划和中科院科研仪器开发项目(王德强)的资助。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研究院在5纳米石墨烯纳米孔精确制备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0001, 1698740001, 54, 169874000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团队在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以及推荐算法的个性化和长期有效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个性化推荐技术是一种帮助人们在海量信息中获取对自己有用信息的技术。大数据时代尤其需要个性化推荐技术。目前实现大数据个性化的技术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其中搜索引擎根据用户主动查询关键字被动地返回相匹配的信息,而推荐系统通过对用户的学习理解主动寻找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现代的搜索引擎也在不断植入推荐技术。由于推荐技术的巨大价值,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是信息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重庆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在前期研究中,提出了长期有效的推荐系统,以及推荐系统从个性化算法到算法的个性化等研究课题。这些研究,对于解决推荐系统经过长期运行逐渐倾向推荐流行的对象,从而导致推荐算法失效;或者因为推荐系统为了获得全局最优,实际上使得每个用户都不能获得最优推荐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基于推荐系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个基准算法(Slope-One算法)方面,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个性化算法,该算法针对用户的兴趣行为偏好,计算用户相关的算法参数值,来达到推荐个性化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固定参数算法,算法个性化参数可以有效提升推荐精度;为了解决静态推荐算法在面对动态数据集时存在效率低下,甚至无法运行的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增量式Slope-One推荐算法,用于降低推荐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主要是基于Slope-One静态算法的更新规则,通过计算数据更新来计算相对应的参数更新。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态算法,增量式算法在保证推荐精度的同时,具有较短的运行时间;为了验证推荐算法的长期有效性,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算法驱动的在线系统演化模型,该模型通过二部分图网络来模拟真实在线系统当中用户选择和信息推荐长期交互的复杂过程。基于该演化模型,对目前流行的多种推荐算法长期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算法长期运行过程中,基于优化的推荐算法(如Latentfactormodel,LFM)更有利于保证系统获得较高的推荐精度,而基于实体关系的推荐算法(如Item-based CollaborativeFilter, ICF)更倾向于保证系统的推荐多样性和新颖性。

  上述研究内容获得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研究技术重点专项、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的支持。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研究院在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visit\":0}]', '', 1, 1698740009, 1698740009, 94, 169874000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经过近3年的研究,重庆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日前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硝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Applied Surface Science》和《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等学术期刊上。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氮氧化物(NOx)技术是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鉴于传统的商业化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存在工作温度窗口较窄、低温脱硝性能欠佳、高温N2O生成量较大、易将SO2氧化为SO3而增强其危害以及V物种具有生物毒性等不足,环境友好型非V基脱硝催化剂的开发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然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其低温脱硝性能、拓宽工作温度窗口并增强抗水抗硫性能一直是领域面临的研究瓶颈。为此,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载体晶相结构调控、酸处理、溶剂调变、制备方法优化、离子掺杂等策略,成功地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低温宽工作温度窗口特征和优异抗水抗硫性能的Ce基和Mn基脱硝催化剂,并借助于多种理化性质测试方法以及原位表征手段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组成-结构-性能”等构效关系以及NH3-SCR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07130)、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cstckjcxljrc13)、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重大项目(cstc2014yykfC20003)、重庆市科技平台与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stc2014pt-gc20002)、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cstc2016jcyjA0070)以及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20140142)等项目的资助。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研究院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硝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visit\":0}]', '', 1, 1698740017, 1698740017, 69, 16987400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合作,在基于硅表面的三维石墨烯原位生长技术上,取得高性能异质结光电探测器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关内容以“High-performance Schottky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with directly grown graphenenanowalls as electrodes”为题发表在《Nanoscale》期刊上。

  利用石墨烯作为电极的肖特基结光电探测器具有暗电流低、响应速度快和正面入射等优势。然而,二维石墨烯薄膜无法在硅基衬底实现原位生长,石墨烯电极的形成需要采用基于有机支撑材料的湿法或者干法转移工艺,而转移工艺不可避免的有机残留会造成石墨烯-硅异质结结界面的污染,降低肖特基势垒质量,从而影响光电探测器的光电响应;此外,二维石墨烯薄膜生长所需的金属催化剂在转移过程的残留也会对器件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三维石墨烯墙是由纵向生长的多层石墨烯形成的网格互连结构,保留了石墨烯薄膜拉曼特征峰;同时,三维石墨烯无需金属催化,可在硅衬底实现原位生长,避免金属催化剂和转移过程有机残留污染。

  该研究利用三维石墨烯墙原位生长实现的超洁净硅-石墨烯界面,实现了高性能的光电探测器。实验得到肖特基结理想因子小于1.2,探测器的开关比达到2×107,响应度大于0.57A/W,响应时间小于25ms,3dB截止频率大于8.5kHz,测试和计算的比探测率分别达到5.88×1013 cm Hz1/2/W 和2.27×1014 cm Hz1/2/W。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经费支持。(魏大鹏、申钧供稿)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研究院在三维石墨烯异质结光电探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0024, 1698740024, 42, 169874002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石墨烯的研究打开了发掘更多二维材料的大门。到目前为止,已有上百种二维材料被人们所发现,包括第四主族单质、第三和第五主族构成的二元化合物、金属硫族化合物、复合氧化物等。这些发现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二维晶体无法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预言,其自身的优异性质也使得它们呈现出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电子性质,例如半整数、分数和分形量子霍尔效应、高迁移率、能带结构转变等,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中都极具潜力。


  IVAVIB单晶二维材料MX (M= Ge, Sn; X= S, Se)由于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丰富的蕴藏量和环境友好性,以及从材料结构到性能上与黑磷烯的相似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对MX的能带结构的计算、对其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临界层厚、以及基于其C2v对称结构的压电性能理论预测等多有报道。然而,由于该类型材料普遍非常脆,难以直接以传统的物理撕裂法制备得到单原子层材料。同时,以化学合成方法难以获得较大面积的单原子层(大于1微米)。因此对IVAVIB单晶二维材料的研究迄今仍然停留在理论预测阶段。在MX当中,GeSe理论上被认为是唯一具有直接带隙的材料,且该材料的光谱范围预测几乎覆盖了整个太阳光光谱,使得这种材料未来在量子光学、光电探测、光伏、电学等领域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


  针对这一情况,最近,量子信息技术中心团队发现利用单晶硅表面二氧化硅的隔热效果和激光减薄方法,可以在一定激光功率密度下不断地减薄GeSe的层厚,直至单原子层。其减薄机理是激光在GeSe表层产生高热,由于GeSe材料本身的层状特性,难以将热量及时传导出去,导致层厚被不断减薄。当GeSe的层厚被减薄至单原子层时,整个SiO2/Si可以被看做热沉而无法继续减薄。基于此方法,团队首次实验制备出了100微米以上的GeSe单原子层材料。在此基础上基于荧光谱、拉曼谱等方法研究了GeSe单原子层的原子和能带结构,并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理论印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GeSe单原子层的荧光谱非常宽,从可见光波段到近红外波段发现了8个荧光峰,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发生在第三层。同时,团队分别实验制备了基于GeSe体材料和二维材料的晶体管,其I-V和光反应性能表明,二维材料的光敏度是相应体材料的3.3倍,同时二维材料器件的光反应度也远优于相应体材料器件。研究结果验证了此前的理论预测,并获得了大量新的实验发现。


  IVAVIB单晶二维材料的实验实现对于研究该族材料在光学、电学和光电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使得对该族二维材料的研究从理论预测推进到了实验实现的阶段。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重庆市基础前沿重大项目(cstc2013jcyjC40001),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A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775214)等资助。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IVAVIB的大面积单原子层研究上取得新进展\",\"visit\":0}]', '', 1, 1698740032, 1698740032, 66, 169874003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记者6月13日从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获悉,该合作组利用一种国际首创的高纯锗探测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将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到目前国际最高水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CDEX合作组实验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介绍,当前暗物质探测方法大体分为“上天”“入地”和“人造暗物质”三种。CDEX合作组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的暗物质直接探测研究属于“入地”,可以减少宇宙线的干扰。

  据介绍,该合作组利用国际上第一个液氮直接浸泡制冷的真空封装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在4—5GeV范围内自旋无关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到8×10-42cm2,达到目前国际最高水平。

  “当弥散在整个空间的暗物质粒子偶尔与锗原子发生碰撞后,会导致锗核发生反冲并通过电离过程在探测器内沉积能量。”岳骞介绍,合作组进行的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实验,就是通过研究反冲核的反冲能量、事例率及其变化等参数来研究暗物质粒子的质量、与靶核的相互作用截面、暗物质分布等性质。

  2016年进行第二阶段的CDEX-10实验,采用10公斤量级的高纯锗阵列探测暗物质粒子。岳骞告诉记者,CDEX合作组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未来更大规模实验提供了坚实基础。合作组正在准备CDEX-100实验,计划使用自主高纯锗探测技术在锦屏地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100公斤量级的探测器阵列系统,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的实验研究。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我国科学家刷新暗物质探测灵敏度\",\"visit\":0}]', '', 1, 1698740039, 1698740040, 90, 169874004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3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领衔的交叉团队,联合攻关,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14日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GPCR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家族和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其通过偶联下游G蛋白和阻遏蛋白等多种效应蛋白转导胞外信号。在多种GPCR效应蛋白中,抑制型G蛋白(Gi)可选择性偶联五羟色胺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等GPCR,发挥调节情绪、食欲、动机、认知和奖励等功能。徐华强团队在GPCR与Gi蛋白复合物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视紫红质和Gi蛋白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该结构首次展示了GPCR与Gi蛋白相互作用界面的结构细节,完善了人们对GPCR-Gi下游转导选择性分子机制的理解,也为设计高效低毒的GPCR靶向药物提供了结构生物学基础。

  该工作是徐华强与合作者在GPCR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2015年其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自然》杂志发表了rhodopsin与阻遏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这一突破性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2015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同时徐华强也荣获了2016年国际蛋白质学会(The Protein Society)授予的Hans Neurath奖。2017年其再次利用最强X射线激光,破解了GPCR招募阻遏蛋白的磷酸化密码,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这些研究成果深入系统地对GPCR与下游多种效应蛋白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阐述了GPCR信号通路转导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该工作由上海药物所、美国温安洛研究所、美国弗雷德里克国家癌症研究实验室、美国芝加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完成。该研究除取得国际项目支持外,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

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上海药物所等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研究取得新突破\",\"visit\":0}]', '', 1, 1698740047, 1698740047, 42, 169874004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济南章丘区签约清华启迪(山东)国际智慧科技城、北大未名(山东)生物科技城、北交大(山东)科技创新示范园等17家科研院所,打造“最强大脑”。
此次济南章丘区集中签约的创新平台项目,突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招商平台和企业孵化四个方面,将逐步建立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智慧库,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依托清华启迪(山东)国际智慧科技城项目,济南章丘将构建以智慧数字、环保健康为主导的全生态产业链。通过“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模式,导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智慧数字和环保健康的科技研发体系。济南章丘建设国际智慧科技城项目,打造以智慧医疗、智慧数字、环保智造等三大产业联动的旗舰级智慧产业集群,对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济南章丘合作共建的北大未名(山东)生物科技城,是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依托,主要从事生物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生物经济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已成为世界生物经济的策源地。项目将重点建设生物药、生物医疗、生命康养、精英部落、商业金融部落、健康住宅等项目。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是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山东)研究院总部项目,该院将在济南章丘建设山东研究院总部,主攻航天器的民用化、智能传感器、航空热管、动力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同时,将筹建航天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园、山东新旧动能转化产业园、山东航天科技大学等,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和航天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2017年以来,济南章丘引进了哈工大机器人、山能智城、齐鲁航空城等高端项目96个,总投资3109亿元。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1001亿,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增长27.6%。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17家顶尖科研机构落地济南,提速新动能,打造科创平台\",\"visit\":0}]', '', 1, 1698740054, 1698740054, 83, 169874005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英国《自然》杂志6月14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微生物学最新成果,美国科学家团队绘制完成数百个非培养且未被研究过的微生物基因组草图,并鉴定出了一千多个生物合成基因簇。研究表明,土壤中的细菌极有可能代表了一种有待开发的新型抗生素,以及其他药用化合物的来源。

  细菌在与抗生素的博弈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厉害。抗生素本质上是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作用,会干扰其他细胞的发育功能。目前科学界认为,遏制耐药性感染增多趋势,需要全新的抗生素。但过去30年里,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开发出来,人们急需新的抗生素来对抗多药耐药型病原体。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朱利安·本菲尔德及其同事,此次成功绘制出了数百个非培养且基本未被研究过的微生物的基因组草图,这些微生物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一片草原的土壤生态系统。随后,研究团队鉴定出了一千多个生物合成基因簇,推测它们可合成一系列分子,包括各种肽、抗菌毒素和功能不明的其他代谢物。这些基因的表达因土壤样品采集的深度和位置而有所不同,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环境条件的生物反应。

  已知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产生多种有用的次级代谢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剂和免疫抑制剂,但是它们大多数都来源于少数培养的微生物群。而今这项研究扩大了这些分子的潜在来源范围,甚至还发现了两个以前未知的、具有异常强大生物合成能力的细菌种类。此外,这项研究也提出了土壤微生物使用这种复杂的化学语言相互沟通的可能性。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数百微生物基因组草图绘成\",\"visit\":0}]', '', 1, 1698740063, 1698740063, 42, 169874006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在针对消落带土壤性质变化与环境驱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中。     

重庆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通过在三峡库区多年的跟踪观测,在库区消落带的碳氮物质循环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研究团队以微生物为抓手,对消落带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氮污染生物去除等多个问题开展了研究。     

三峡水库运行后,库区水位周期波动,库岸在最高水位(175 m)与最低水位(145 m)之间形成了水库消落带。周期性的淹没与出露改变了消落带土壤的基本性质,同时,库区人类活动排放(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等)也会对消落带土壤产生影响,形成水位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水位波动与人类活动分别如何影响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二者相对作用如何? 针对上述问题,重庆研究院科研团队通过在三峡库区选择两种不同干扰强度的典型消落带区域,对土壤理化性质开展了连续两年的跟踪观测,基于此建立了针对消落带土壤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布的系列模型。     

研究对两类干扰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定量化,即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主要由水位波动引起,其解释量可达40.1%,相比之下,人为活动排放对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仅解释2.1%。说明目前三峡库区的污染排放并非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活动排放主要影响土壤总碳、总氮和总有机质类指标,而水位波动主要影响土壤pH、氨态氮和硝态氮等。在空间分布方面,研究还首次提出了167.5 m高程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割点的概念,即167.5 m以下主要受到水位波动影响(即本地因素),167.5 m以上主要受到人类活动排放影响(即区域因素)。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管理需综合考虑库区的本地与区域因素影响,不同高程应选择不同的管理策略。     

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期刊上,将有利于深入认识消落带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管理提供技术思路。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3053, 41571497)的资助,以及重庆市开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协助。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ejss.12756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48-018-1183-3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53-015-7083-2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368-016-1485-3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性质变化与环境驱动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visit\":0}]', '', 1, 1698740071, 1698740071, 43, 169874007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与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利用遥感反演手段实现三峡库区蓝藻-绿藻水华的演替模式分析与演变趋势回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期刊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防治与治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等项目的支持。     

三峡水库是我国大型水库的典型代表。三峡工程正式运行后,库区天然河道变成人造水库,具有“非湖非河”的显著特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削弱,营养化程度加重,部分支流回水区水华频发,严重影响到库区的水生态安全以及三峡工程的运行安全。不同于太湖、巢湖、滇池等富营养化湖泊,水华暴发在三峡库区表现出优势藻种多、时间演化快和空间异质性强等特征。因而,如何有效融合原位监测与卫星遥感数据实现不同水华优势种的定性识别与定量反演,成为实现三峡库区水华动态监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以小江(澎溪河)流域已建成的原位在线监测系统为基础,研究团队利用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和实测地物光谱数据,首先构建叶绿素ɑ(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藻蓝素(蓝藻生物量)的反演模型,利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实现蓝藻水华区域自动聚类判别;其次,提出蓝藻-绿藻分类光谱指数,构建两类优势种水华的遥感识别模型,实现完整水文年蓝藻-绿藻水华的时空信息提取;再次,利用小波峰度时序分析方法回溯近十年的遥感估测结果,从长时间尺度归纳蓝藻-绿藻演替模式及潜在环境驱动因子。这一系列研究将遥感数据运用于解译藻华时空分布格局,将有助于对三峡库区水华暴发过程的科学认知与监测预警。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1479719308436?dgcid=author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830487X?via%3Dihub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1356-017-9544-x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三峡库区水华优势种演替模式遥感分析方面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0079, 1698740079, 42, 169874007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研制了三维微纳共形石墨烯柔性力敏电极,并应用于高灵敏柔性压容式触觉传感,相关内容以“Flexible, Tunable and Ultrasensitive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 with Micro-Conformal Graphene Electrodes”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期刊上,并被选为封面论文进行报道。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11 (16), pp 14997–15006. DOI: 10.1021/acsami.9b02049.     

柔性触觉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感知外部力学环境的能力,是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必备条件。石墨烯新材料的发展,为下一代高灵敏柔性触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微纳中心一直致力于二维/三维石墨烯的可控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前期发展了三维微纳共形石墨烯直接生长与柔性转移技术(J. Mater. Chem. C, 2015, 3, 12379~12384),三维共形石墨烯薄膜不仅具有高导电性,而且表现出高力学可靠性,是柔性电极的理想材料。近期,中心研究人员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微结构化共形石墨烯电极更易获得电容式力学传感器中的极板间距和等效介电常数变化。通过对三维共形石墨烯电极的特征尺寸的可控构筑,课题组实现了高灵敏(7.68kPa-1),快响应(30ms),低检测极限(1mgF),低迟滞的柔性电容式触觉传感器,主要指标已超越了人类触觉感知水平。    该触觉传感器可以感知昆虫爬行过程中产生的细微压力变化,记录其步态信息。该传感器也可以实时监测脉博波分析其脉象,或者通过力反馈辅助机械手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抓取。与传统触觉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快响应、柔性、轻薄、可分布式贴附等特性,能够更好地与机器人的异形曲面进行贴合,赋予机器人以触觉功能,从而极大拓展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应用领域。     

上述工作得到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促会会员项目、西部青年学者(A类)、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高灵敏石墨烯触觉传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visit\":0}]', '', 1, 1698740086, 1698740086, 42, 169874008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在西南地区典型城市区域的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Atmospheric Environment》等环境领域知名刊物上。     

研究团队对成都和重庆2014年秋季至2015年夏季的市区PM2.5的浓度水平、化学组分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成都的PM2.5的年均浓度为67.0±43.4,重庆略高,为70.9±41.4 μg?m-3。季节变化上都呈冬高夏低的特征。化学组分方面,二次无机气溶胶和有机物是最重要的两类组分,合计占比50-60%。重庆PM2.5中碳质组分的浓度高于成都,原因重庆的二次有机碳占比更高。空间特征方面,重污染事件经常在两地同时发生,且两地污染组成成分类似,主因是不利的气象条件形成的大气静稳、扩散条件差造成的污染物积累和二次转化。     

环境中的有机胺可由养殖业、工业、交通和植物排放到大气中,在污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重庆典型城市区域含胺颗粒物的组成、来源和演化机理。含胺颗粒物中胺与元素碳、有机碳、硫酸盐和硝酸盐共存,表明经由气体状态排放后富集与老化的大气颗粒物中,二乙胺(DEA)是颗粒态中最重要的有机胺,富集过程受气溶胶含水量和气溶胶酸度控制。含胺颗粒物可再分为A-OC、A-OCEC、DEA-OC、A-OCEC-aged四类。研究同时表明,减少人为胺排放尤其是道路燃料汽车的有机胺排放,将显著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     

同时,团队还研究了母体PAHs(PPAHs)、含氧PAHs(OPAHs)及甲基PAHs(MPAHs)的气固态分配行为。大气中OPAHs和PAHs的年均浓度相近,分别为79.9±40.5 ng?m-3与93.7±75.2 ng?m-3,比NPAHs的年均浓度(1.65±1.43 ng?m-3)高1~2个数量级,由二次过程形成。PAHs比OPAHs和NPAHs更易吸附在颗粒物中。来源解析表明PAHs主要来自生物质(煤、石油)燃烧,NPAHs和OPAHs在夏季主要受二次形成的影响,冬季主要来自一次排放过程。     

文献链接:     

Chen, Y., Tian, M., Huang, R.-J., Shi, G., Wang, H., Peng, C., Cao, J., Wang, Q., Zhang, S., Guo, D., Zhang, L., and Yang, F.: Characterization of urban amine-containing particl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seasonal variation, source, and processing, Atmos. Chem. Phys., 19,3245-3255,https://doi.org/10.5194/acp-19-3245-2019, 2019.     

Wang, H., Tian, M., Chen, Y., Shi, G., Liu, Y., Yang, F., Zhang, L.,Deng, L., Yu, J., Peng, C., Cao, X.: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source origins of PM2.5 in two megacities in Sichuan Basin, China, Atmos. Chem. Phys.,18, 865–881, https://doi.org/10.5194/acp-18-865-2018, 2018.     

Hu, H., Tian, M., Zhang, L., Yang, F., Peng, C., Chen, Y., Shi, G., Yao, J., Jiang, C., Wang, J.:Sources and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atmospheric parent, oxygenated, and nitr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 humid city in southwest China, Atmos. Environ., 206, 1-10, https://doi.org/10.1016/j.atmosenv.2019.02.041, 2019.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西南地区颗粒物特征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visit\":0}]', '', 1, 1698740094, 1698740094, 42, 169874009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在民航领域的成果转移转化再获进展,由智能安全中心牵头研发,智慧航安公司和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联合实施的“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获得中国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批复核准,在白塔机场上线试运行。     

空防安全关系民航安全发展和国家安全反恐大局,机场安检是维护空防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工作效率更关系着整个民航工作体系的效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革命和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手机值机、自助托运、“刷脸”安检、二维码登机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民航领域广泛应用。此次在白塔机场上线试运行的“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可以实现旅客仅在安检验证时出示一次身份证件,并完成身份核验后,便可通过“刷脸”完成后续的安检通道的身份复核、登机口的旅客信息等,全程无需登机牌、二维码,现场人脸照片直接成为数字化安检验讫标识。     

研究团队深入机场复杂环境,对人脸现场照的背景、光照、姿态和年龄等成像条件进行研究比对,研发了动态复杂场景下人脸精准抓拍技术,在强光、背光、弱光条件下,无感知地采集待检旅客的正面人脸图像,同时通过大量现场试验和优化,设计出具有领域自适应能力的比对网络框架,进而削弱背景、光照、姿态和年龄等条件差异对人证比对所带来的性能影响,提升鲁棒性,将人工智能技术贯通从验证到登机整个安检流程。该系统通过了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论证评测。     

该系统是中国科学院“弘光专项”项目“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的研究成果。项目自2017年实施以来,研发的重点产品 “民航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已累计示范应用于国内70个机场的618条旅客安检通道,覆盖了全国60%以上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重点机场。研发团队荣获2018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民航全流程“刷脸”安检通关系统上线\",\"visit\":0}]', '', 1, 1698740101, 1698740101, 3, 169874010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日前,重庆研究院应用物理研究中心与天津大学合作,在姜黄素对神经细胞生物物理性能影响方面取得了进展,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期刊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9, 67, 4273-4279)。     

细胞形态及力学性质是细胞生物物理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相关研究对深入认识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理性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姜黄素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化学物质,被普遍认为有可能用于预防和防止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和中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然而,关于姜黄素与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还很匮乏。     

该研究从多角度揭示了姜黄素对神经细胞生物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姜黄素浓度超过一定阈值,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神经突触数目减少;由于姜黄素增强了SH-SY5Y细胞骨架的中间丝和微丝结构,减少了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从而导致细胞黏性形变能和粘滞功减少,弹性形变能增加。本研究加深了姜黄素与神经细胞作用机制的认识,为从细胞层次上开展药物功能研究及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重庆研究院应用物理研究中心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的活细胞高分辨成像和先进纳米力学分析技术等单细胞生物物理研究方法,在相关领域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该研究中心与合作团队成功建立了单个活细胞近生理环境下的高分辨成像技术,并发展了先进纳米力学分析方法,主要成果发表在领域主流期刊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5, 7, 13007-13013; Langmuir 2017, 33, 100-106; Chemosphere 2017, 184, 795-805)。     

上述系列工作先后得到了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A类)”人才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101002)、重庆市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分辨三维动态成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持。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单细胞生物物理性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0108, 1698740108, 43, 169874010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在美国物理学会旗下应用物理旗舰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 (物理类1区)上发表了“Efficient Direct Measurement of Arbitrary Quantum Systems via Weak Measurement”的理论文章,论文揭示了基于弱测量下的密度矩阵直接测量最优方案需要满足的两个标准,并且首次提出了对于任意维度密度矩阵直接测量其矩阵元的最优方案。

  在当今时代,有效地从海量数据系统中提取所需信息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的有效提取是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在量子物理学中,量子态的研究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因为它存储了物理系统的所有信息。直接测量任意量子态的密度矩阵元素的任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验上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密度矩阵的标准测量方法是量子态重构(quantum state tomography),它首先需要完成所有的测量,然后通过重构算法计算出所有的矩阵元信息。因此,量子态重构对于高维密度矩阵的测量,不仅受限于测量个数随矩阵维度的指数增加,而且受限于重构算法复杂性快速增加。

  近期有研究表明利用弱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量子态的密度矩阵元的直接测量,从而成为测量量子态信息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最佳方案,直接测量任意密度矩阵元只需要对每个量子比特执行一个强测量或弱测量。从而大大降低了测量复杂度,为直接测量多粒子系统密度矩阵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征手段。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量子信息实验系统,比如线性光学、金刚石色心、超导系统、冷原子等。如上图所示,任何密度矩阵元素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操作直接测量。这种方法在表征大规模量子系统中将有重要的应用,由此方法衍生出的技术易于扩展和集成,如集成到量子芯片等。该方法不仅对量子信息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信息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专项、中科院青促会会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


 文章链接:

  URL:https://journals.aps.org/prapplied/abstract/10.1103/PhysRevApplied.12.014045

  DOI: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pplied.12.014045


\\\"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量子态直接测量理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visit\":0}]', '', 1, 1698740120, 1698740120, 43, 169874012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4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9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课题组联合上海绿谷制药研究院科研团队在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odium oligomannate therapeutically remodels gut microbiota and suppresses gut bacterial amino acids-shaped neuroinflammation to inhibit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紊乱可诱发脑内神经炎症,导致AD认知障碍;中国原创国际首个寡糖类抗AD药物GV-971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其治疗AD的作用。

  这一研究不仅证实了领域内对于肠道菌群紊乱与AD关联性研究的假说,而且首次提供了AD肠道菌群失调诱导大脑神经炎症的具体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包括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在内的代谢产物产生异常,这些异常氨基酸释放到外周血液,可促进Th1细胞等外周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进而增加外周促炎型Th1等免疫细胞向大脑中的侵润,诱发大脑神经炎症,导致AD认知功能障碍。

  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原创寡糖类抗AD药物GV-971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特别是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产生,降低外周与中枢炎症,减少脑内Aβ沉积和Tau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此外,耿美玉团队前期还发现GV-971能直接透过血脑屏障,通过多位点、多片段、多状态地捕获Aβ,抑制Aβ纤丝的形成,并使已形成的纤丝解聚为无毒单体。

  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赋予GV-971与现有药物完全不同的临床的疗效特性与安全特征,为深度理解GV-971临床III期持续稳健的临床认知功能改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上述研究为阐明AD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为抗AD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的研发策略。

  该项目得到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资助。

  论文链接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上海药物所等揭示GV-971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发挥其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visit\":0}]', '', 1, 1698740128, 1698740128, 41, 169874012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PSR J1825-0935是一颗具有中间脉冲辐射的年轻脉冲星,它展现出多种有趣的射电辐射现象。它的主脉冲有前导成分,相对强度是0.3。这颗脉冲星在强、弱两种辐射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在弱模式下其主脉冲前导成分消失,而在强模式下前导成分出现。PSR J1825-0935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中间脉冲和前导成分之间的反相关性,中间脉冲和前导成分交替产生。另外,在弱模式下还展现出周期性调制现象。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副研究员闫文明利用澳大利亚Parkes64米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研究了PSR J1825-0935弱模式周期调制现象的性质,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 2019, 485, 3241)。

  研究发现弱模式下,PSR J1825-0935的中间脉冲、主脉冲会在强和弱两个状态下周期性切换,调制周期约为33秒(相当于43个自转周期)。研究人员确认,中间脉冲和主脉冲的周期调制是锁相的。强、弱两种状态下的偏振性质不同,即使是没有参与周期调制的主脉冲后半部分,在两种状态下的偏振性质也有很大差别。这种相关现象无法用基于旋转木马模型的几何模型来解释,研究人员推测这种周期调制现象来源于脉冲星磁层中辐射状态的周期性切换。

  文章链接

\\\"

图1 IP、PC、MP分别为中间脉冲、前导成分和主脉冲

\\\"

图2 中间脉冲(左)和主脉冲(右)同时存在周期性调制。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射电辐射周期调制研究获进展\",\"visit\":0}]', '', 1, 1698740135, 1698740135, 39, 169874013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芯片化是原子磁强计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CPT频标组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单束多色多偏振光与原子作用的磁强计探头设计方案,可利用芯片尺寸的微型化原子气室获取高灵敏度磁敏信号,为芯片级高精度原子磁强计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研究结果以快报形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上。

  目前技术上较为成熟的芯片级原子磁强计采用双共振方案,其磁场灵敏度不高,在10pT/Hz1/2量级。传统的高精度原子磁强计采用法拉第旋光原理设计,由于需采用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双束光与原子作用,因此难以芯片化。高级工程师张奕等采用单束多色多偏振光与原子作用,实现了与传统法拉第旋光效应原子磁强计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实测得到的磁场灵敏度为20fT/Hz1/2。由于该方案采用单束光替代双束光与原子作用,故可大大减小探头体积,易于实现芯片化。

  该项工作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

  论文链接

\\\"

图:单束多色多偏振光法拉第旋光效应原子磁强计方案原理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武汉物数所芯片原子磁强计研究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0142, 1698740142, 39, 169874014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9月9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作为主编推荐论文(Editors’Sugges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张忠、刘璐琪在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领域的最新工作,题为《多层范德华材料的弯曲》(Bending of Multilayer van der Waals Materials)。

  二维材料原子级厚度、低的面外刚度特征极其容易发生面外失稳,产生褶皱、鼓泡、圆筒卷以及折叠等微结构。这些面外变形与二维材料自身弯曲刚度大小密切相关。受测试技术及纳米尺度样品操纵技术的制约,一直以来二维材料弯曲刚度实验测量是一个技术挑战。因此,研究人员一直沿用经典薄板理论中弯曲刚度(D)与弹性模量(E)、厚度(t3)的关系来估计材料的弯曲刚度大小。张忠、刘璐琪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分校教授黄瑞、清华大学教授徐志平合作,发展了普适性测量少层二维材料弯曲刚度的微孔鼓泡实验技术,实现了少层石墨烯(Graphene)、六方氮化硼(hBN)、二硫化钼(MoS2)等三种材料弯曲刚度的直接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二维材料层间存在剪切、滑移变形,导致材料弯曲刚度远低于经典薄板D-E理论预测。受层间范德华作用力大小及二维材料原子结构特征共同影响,虽然三种材料弹性模量E表现出 (MoS2<hBN<Graphene),但是在相同厚度下,弯曲刚度D则表现为(MoS2>hBN>Graphene)。随研究对象的尺寸近一步减小到纳米尺度,多层二维材料的弯曲刚度和弹性模量间的关系已不再完全适用传统连续介质力学框架下的相关理论。

  研究团队于2017年报道了利用微孔鼓泡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验测量了双层石墨烯的界面剪切强度(Phys Rev Lett 119 (2017) 036101),本工作是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国家纳米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汪国睿、戴兆贺和中心硕士研究生肖俊凯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先导B项目等的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

\\\"

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取得新进展\",\"visit\":0}]', '', 1, 1698740150, 1698740150, 43, 169874015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探索新型低维碳纳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一直是当今科技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二维的石墨烯晶格结构被认为是其他众多的碳纳米结构的母体材料。例如,将石墨烯结构沿着某一方向卷曲可以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将具有五元环和七元环石墨烯结构弯曲成球型结构即可形成富勒烯。石墨烯在未来纳米学器件的应用,需要构筑具有三维形貌与精确复杂的新型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结构。目前在单原子层次上精准构筑和调控基于石墨烯的低维碳纳米结构仍存在巨大挑战。

  “折纸术”是一种把纸张折出各种特定形状和花样的艺术。艺术家们通过精妙的手法,把简单与单调的二维纸张变成丰富多彩的三维结构。受这种艺术的启发,折叠操纵经常被巧妙地用在很多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用来构筑形状与功能各异的结构、器件甚至机器,例如生物学领域可以将DNA单链折叠成复杂的二维形状。在宏观尺度下,受折纸术的启发,科学家已经能够构建出石墨烯功能器件甚至机器模型。理论预测发现,在原子尺度,通过对石墨烯的弯曲折叠,可以构筑出具有新奇电子学特性的纳米结构。然而,石墨烯弯曲结构的电子学性质容易受到局域的空位、增原子、边界等缺陷结构的影响。在单原子尺度精确地折叠石墨烯,特别是根据特殊需要沿特定方向对石墨烯进行折叠,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团队的陈辉等人首次实现了对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原子级精准的可控折叠,构筑出一种新型的准三维石墨烯纳米结构。该结构由二维旋转堆垛双层石墨烯纳米结构与一维的类碳纳米管结构组成。他们通过扫描探针操控技术实现了:(1)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原子级精准折叠与解折叠;(2)同一个石墨烯结构沿任意方向的反复折叠;(3)堆叠角度精确可调的旋转堆垛的双层石墨烯纳米结构;(4)准一维碳纳米管纳米结构的构筑;(5)双晶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可控折叠及其异质结的构筑。他们应用扫描隧道谱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确定折叠石墨烯的纳米结构的精确原子构型与局域电子态结构,发现通过石墨烯“纳米折纸术”得到的准一维纳米管异质结具有不同的能带排列方式。

  该工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精准控制、按需定制的石墨烯折叠,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折叠。基于这种原子级精准的“折纸术”,还可以折叠其它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和复杂的叠层结构,进而制备出功能纳米结构及其量子器件,研究其新奇物理现象。例如,探索魔角旋转堆垛双层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超导电性、拓扑特性和磁性,以及研究一维异质结的输运性质及其应用等。该研究工作对构筑量子材料和量子器件(机器)具有重要的科学与技术上的意义。

  陈辉、张现利和张余洋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杜世萱与高鸿钧为共同通讯作者。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欧阳敏、范德堡大学S. T. Pantelides参与了讨论合作。该研究成果以Atomically precise, custom-design origami graphene nanostructures 为题,于9月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Science 365, 1036 (2019))。

\\\"

图1 原子级精确石墨烯折纸术构筑三维石墨烯纳米结构。

\\\"

图2 折叠方向精确控制以及角度连续可调的旋转堆垛双层石墨烯的构筑。

\\\"

图3 手性结构与电子态精确可调的类一维碳纳米边界结构的构筑。

\\\"

图4 折叠双晶石墨烯纳米片精确构筑异质结结构。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科学家实现石墨烯纳米结构原子级精准的可控折叠\",\"visit\":0}]', '', 1, 1698740158, 1698740158, 100, 169874015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领域。随着社会发展,传统锂离子电池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能源存储的需求。锂硫电池(Li-S)由于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的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视为最有应用前景的高容量存储体系之一。然而,Li-S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固体硫化物的绝缘性,可溶性长链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期间硫的体积变化大等。这些问题通常导致硫的利用率低,循环寿命差,甚至一系列安全问题。如何大幅提高Li-S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隔膜也是电池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作用是导通离子传输并防止电池短路。商业化PP 隔膜,由于其孔径较大,多硫化物能够较容易地通过,因而不能有效地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和穿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71151, 21673241))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0030200)的资助下,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瑞虎课题组利用金属纳米粒的催化效应,以离子聚合物包覆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通过离子交换和高温焙烧技术制备得到了钴、氮均匀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片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修饰的隔膜不仅可以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有效阻挡多硫化物穿梭通过隔膜,而且可以起到电催化剂作用,进一步促进被拦截的多硫化物进行催化转化。使用催化效应助力的修饰隔膜,高载硫(10.5 mg cm-2)自支撑电极在0.1 C的条件下表现出高的放电面容量(12.5 mA h cm-2)和体积比容量(1136 mA h cm-3)。该电化学性能优于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碳基正极材料,实现了锂硫电池硫负载量、体积容量和面容量的同步提升,这对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的设计构筑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Adv. Energy Mater.2019, 9, 1901609),论文第一作者为程志斌。

  论文链接

\\\"

福建物构所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福建物构所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0165, 1698740165, 21, 16987401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蔡强伟、研究员林隽及其合作者研究发现,在太阳的极紫外图像中观测到的耀斑环顶上方的扇形结构(supra-arcade fan,SAF),有可能是能够对带电粒子进行有效加速的终止激波存在的区域。该项研究的合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德国莱布尼茨天体物理学研究所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太阳耀斑是太阳系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有效的粒子加速器,能够将大量带电粒子加速到相对论速度。在已有的太阳耀斑模型中,终止激波经常被用来作为粒子加速的可能驱动因素。目前关于终止激波的考察主要是通过理论研究、数值实验和射电观测等方面进行。但是利用光学(尤其是紫外和极紫外)成像观测对终止激波进行研究的工作还很少。另外,SAF所处的空间位置一般也被认为同各种高能粒子源(诸如硬X射线源、射电源、微波源)是一致的。

  蔡强伟等人揭示了在这个被称为SAF的高温结构(高达1000万开尔文)中有终止激波形成和存在。该高温结构存在于太阳耀斑期间磁重联电流片的底部和耀斑环系统的顶部之间。这一新的发现是通过将磁流体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图1)与由多个高分辨空间望远镜对2017年9月10日发生的大耀斑的观测结果(图1)相结合而实现的。

  该研究为引起太阳耀斑的磁重联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的物理见解。虽然研究人员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磁重联是导致太阳耀斑发生的原因,但理解所涉及的实际物理状态及其可观测到的后果一直是一个挑战。新的模拟结果表明SAF经历了准周期振荡。这可以通过极紫外波段的太阳耀斑的相关观测得到证实。这种振荡特征意味着太阳耀斑期间的磁能释放和转换是以脉冲形式,类似突发的方式进行。这可能是由于电流片中的磁重联区域是高度湍动的且具有间歇性特征所导致的。计算机的模拟结果(图2)清晰地再现了耀斑环系统顶部出现的终止激波,这也表明在分析、研究、解释复杂的太阳爆发现象时数值模拟是很重要的。

  该工作获得中科院战略先导(A)类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科院联合基金项目、云南省创新团体项目以及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学者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

  图1 高分辨空间望远镜SDO(a)和IRIS(b)观测到的2017年9月10日爆发事件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超出图片范围)、耀斑环系统、磁重联电流片、拱上方扇形结构和可能的终止激波。

\\\"

  图2 对2017年9月10日事件的耀斑环系进行数值实验的结果,再现了耀斑环系统、重联电流片和终止激波。(a)磁场轮廓和密度分布,(b)相同区域内的速度分布,(c)包含有终止激波的黑色方框区域内速度散度\\\"的分布。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云南天文台等太阳耀斑环系统上方结构研究获进展\",\"visit\":0}]', '', 1, 1698740173, 1698740173, 52, 169874017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18年4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在全面完成检测后,完成了第三方检测报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标志着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完成了从基础研究走向民生应用的关键步骤。

  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中能重离子束,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从1993年开始重离子治癌技术基础研究,历经2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科研攻关,掌握了回旋注入器、同步环加速器、治疗床等相关硬件技术,自主研发了治疗计划、治疗控制等软件,引入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在甘肃武威和兰州建造了两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示范装置,打破了最大型医疗器械的国际垄断,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重离子束治疗研究和治疗装置研发人才队伍,预计年底正式投入治疗。

  相关链接:

  甘肃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全面完成检测报告

\\\"

武威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现场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甘肃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全面完成检测报告—2018年第2季度\",\"visit\":0}]', '', 1, 1698740180, 1698740180, 40, 169874018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18年5月27日,备受医学界和病患关注的“肺部气体磁共振技术”签约落地武汉,首家肺部气体磁共振临床检测中心将于今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大规模临床病例获取。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周欣研究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提出了人体肺部的快速成像新技术,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MRI)高分辨动态采样速率,为肺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利器。目前,项目的产业化公司正在开展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申请工作,各类临床病例已完成140余例。

  相关链接:

  能为肺部做磁共振的临床检测中心落户武汉

\\\"

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能为肺部做磁共振的临床检测中心落户武汉—2018年第2季度\",\"visit\":0}]', '', 1, 1698740188, 1698740188, 41, 169874018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惠利健团队与多家单位科学家合作,突破“类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成功研制出生物人工肝系统。

  生物人工肝是一种体外肝功能支持系统,可以短时间代替肝脏功能,促进肝衰竭患者自体肝功能的恢复,也能为计划肝移植的病人争取时间,等待合适的肝源。它就像一个小型肝透析机,在透析过程中,不仅对血液有解毒功能,还能为肝脏补给营养,促进患者肝细胞再生,恢复正常肝功能。但人源细胞来源的难题,限制了生物人工肝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2011年,惠利健团队在现有生物人工肝研发的基础上,对种子细胞进行改进,采用人源性肝样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中的种子细胞,构建生物人工肝。由于该技术利用的是来自于病人自身的细胞,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之后,研究人员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了一位重症肝病患者。到目前为止,已有5例患者接受该系统治疗后明显好转,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据悉,获得该技术全球独家使用许可的上海微知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人源性生物人工肝临床研发生产线。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产品将于3至5年内投放市场,让更多患者受益。

  相关链接:生物人工肝有望实现产业化

\\\"

生物人工肝示意图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生物人工肝有望实现产业化—2017年第3季度\",\"visit\":0}]', '', 1, 1698740195, 1698740195, 2, 169874019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5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偏振光电探测在军事、医疗、环境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所报道的偏振光电探测大部分是二维无机化合物,它们的晶体尺寸小和稳定性差,制约了它们实际应用的发展。二维杂化双钙钛矿材料具有无毒、稳定性好、载流子寿命长、晶体易生长等特点,在光电探测、高能射线探测等都显示了优异的性能,而且由于它们的量子阱结构而具有独特的各向异性,使得它能够实现偏振光电的研究。此外,这种二维杂化双钙钛矿表现出独特的相容性和可调性,可通过调控有机和无机组分以调制材料的电子、光学和光电性能。然而,基于二维杂化双钙钛矿材料的偏振光电探测还未有报道。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员罗军华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和研究员孙志华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资助下,设计合成了一例具有独特二维量子肼结构的杂化双钙钛矿化合物(i-PA)2CsAgBiBr7i-PA是异戊胺)。该化合物有着优异的光电性能,并且其偏振光电流与偏振角度有着类似正弦曲线的关系,二向色性比达到1.35,而且该化合物有优异的偏振光响应开关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较快速的光响应时间,达到200 μs。这一工作是首次报道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化合物在偏振光电的研究,显示了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在光电探测等领域有巨大的研究潜力。相关的结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 10.1002/anie.201911551)。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联合培养在读硕士生李耀斌。

  论文链接

\\\"

福建物构所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偏振光电研究获进展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福建物构所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偏振光电研究获进展\",\"visit\":0}]', '', 1, 1698740202, 1698740202, 4, 169874020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2月27日,《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

  衰老是生物体随时间推移各项生理功能逐渐退化,最后死亡的生理过程;衰老也是一些慢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氏症、癌症、糖尿病最大的风险因素。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梦想。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有上百个基因可以延长寿命,对长寿的生物学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延长寿命应以延缓老化,保持健康的行为和认知能力为前提,最近研究表明延长寿命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退化。因此,如何实现老年人口在延长寿命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状态,减少失智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是亟待解决的,也是极具挑战的重要问题。

  蔡时青研究组前期工作阐明了长寿基因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动物的行为退化,发现提高神经递质可改善老年动物行为能力(Yin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4),老年时期神经递质功能不同是个体之间存在衰老速度差异的重要原因(Yin et. al. Nature, 2017)。

  在本项研究中,蔡时青研究组与江陆斌研究组合作,结合秀丽隐杆线虫、小鼠两种模式动物和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寻找抗衰老靶标基因,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可以独立生活的微小动物(成虫体长仅1毫米),其遗传背景清楚、生活史短、行为清晰,是目前研究衰老的重要模式生物。研究人员首先利用秀丽线虫生活周期短的特点,以神经递质功能变化为指标,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筛选、寻找调控衰老的基因,获得了59个候选基因。通过构建这些候选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发现其中两个表观遗传调控因子BAZ-2和SET-6位于该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并且主要表达在神经系统中。降低BAZ-2和SET-6功能显著提高老年线虫的神经递质水平,延缓衰老过程中线虫的行为功能退化。BAZ-2和SET-6人的同源基因分别为BAZ2B和EHMT1。在人类大脑中,BAZ2B和EHMT1的表达量随衰老逐渐增加,且与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另外,降低Baz2b的功能可以提高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并缓解小鼠随年龄体重增加的现象。这些结果表明BAZ2B和EHMT1是重要的调控衰老进程的因子,是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下降是组织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员发现,BAZ-2/BAZ2B和SET-6/EHMT1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改变衰老进程。BAZ-2/BAZ2B和SET-6/EHMT1结合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改变组蛋白的表观遗传修饰,进而调控这些基因表达。降低BAZ-2/BAZ2B和SET-6/EHMT1功能提高线虫或小鼠大脑的线粒体功能,这是老年线虫/小鼠维持较高行为能力的重要原因。此外,通过分析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研究人员发现在阿尔兹海默氏症病人的大脑中BAZ2B和EHMT1表达量和线粒体内关键蛋白的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提示BAZ2B和EHMT1在人脑中也可以调控线粒体功能。

  该研究结合多种模式动物,使用多种方法从不同层面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揭示了神经系统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阐明了BAZ2B在认知衰老中的作用,发现了BAZ2B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点,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在衰老的大脑环境下,理解大脑衰老的调控机制对于防治这些脑疾病至关重要。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改善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提供线索,而且还为老年性疾病的干预方法开发提供方向。因此该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并具有潜在的转化价值。

  该项工作由博士研究生袁洁、常思源、尹世刚、刘至洋和程秀在研究员蔡时青与江陆斌的指导下完成,脑智卓越中心蔡时青研究组的刘喜娟、江强、高革等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并得到了脑智卓越中心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实验动物平台、分子细胞技术平台和光学成像平台的大力支持。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

  图注:(A)BAZ2B和EHMT1在衰老大脑中的表达水平(来自两个不同数据库的结果)。(B)BAZ2B和EHMT1的表达量与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情呈正相关。(C)年轻和年老的WT、Baz2b+/-Baz2b-/-小鼠的体重。(D)年轻和年老的野生型(WT), Baz2b杂合(Baz2b+/-), Baz2b敲除(Baz2b-/-)小鼠在新位置识别测试中的位置识别能力。(E)表观遗传因子调节线粒体功能和衰老工作模式图。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科学家发现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visit\":0}]', '', 1, 1698740210, 1698740210, 47, 169874021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
图片说明:表观遗传因子调节线粒体功能和衰老工作模式图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岁月这把“杀猪刀”,让年轻的脸庞渐渐布满皱纹,让矫健的步伐日益蹒跚。如何抵抗衰老所伴随的疾病,乃至“老而不衰”?上海科研人员以衰老过程中的行为退化为切入点,进行了全基因组遗传筛选,相关研究成果以《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为题,于北京时间27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在线发表。
  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发现寿命的延长,并不意味着衰老时行为能力、健康状况的“延长”。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到底是什么?相关研究还很少。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蔡时青研究员介绍,该研究第一次全面地筛选出可能调节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全面研究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我们发现的两个能够加速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很有可能成为抗衰老的药物靶点,尤其是其中一个基因BAZ2B,不仅可以加速衰老过程中的认知行为退化,还与阿尔兹海默病进程成正相关。”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行为检测和机制研究的对象只是线虫和小鼠,考虑到人类与小鼠等模式生物存在较大物种差异,这些研究能否在人体上应用,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蔡时青也表示,从研究到临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尝试以发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为靶点,去筛选能够调节衰老或者疾病过程中行为退化的小分子药物。他同时表示,目前的研究只集中在两个“抗衰老基因”,对于其他筛选出的可能调节衰老中行为退化的基因,尚未进行一一验证。

  据悉,这项研究由博士研究生袁洁、常思源、尹世刚、刘至洋和程秀,在蔡时青研究员与江陆斌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项目的资助。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新闻网】科学家“抗衰老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visit\":0}]', '', 1, 1698740217, 1698740217, 85, 16987402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大气中日益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导致了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将CO2催化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在水介质中将CO2电催化还原为CO是一种相对经济、绿色可行的方法。然而由于CO2还原产物众多且还原电势相近,以及伴随的析氢反应的竞争导致该催化过程存在选择性差、过电位高、电流密度和转换效率低等不足,因此设计高效率和高选择性的多孔电催化材料是突破该类技术瓶颈的关键。共价有机框架化合物(COFs)作为一类新兴的多孔晶态材料,具有高度可设计性和原子级的活性位点分布等优点,是潜在的比较有前景的催化剂。然而大多数COFs不导电,电子难以传递到活性中心,限制了该类材料的应用。

  最近,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荣和黄远标团队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项目资助下,在COFs中引入具有强电子转移能力的四硫富瓦烯(TTF)与卟啉钴通过亚胺缩合反应构筑了具有高效电子转移能力的COF (TTF-Por(Co)-COF)。其中,富电子的TTF单元作为具有快速电子转移的优良电子供体,相邻的卟啉钴含有单位点催化活性中心,可以实现TTF到钴卟啉环的高效电子转移,进而提高水介质中的CO2还原活性。在电催化还原CO2中,该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CO选择性,其法拉第效率达到95% (-0.7 V vs RHE)。并且选择性和电流密度远大于不含TTFCOF催化材料。与研究员柴国良团队进行DFT计算合作的结果表明,TTF在降低活化能垒和提高电子传输速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该工作为合成高效电子转移的框架材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为发展高效的CO2RR催化剂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Energy Lett. 2020, 5, 1005-1012上,论文第一作者是福建物构所与厦门大学联培博士生伍巧。

  论文链接

\\\"

高效电子转移的COFs提升电催化还原CO2研究取得进展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高效电子转移的COFs提升电催化还原CO2研究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0224, 1698740224, 38, 169874022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在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Thermophoretic Detection of Exosomal microRNAs by Nanoflares”于 20203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9b13960)。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含有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纳米尺度(30-150 nm)脂质囊泡,通过运输活性分子参与细胞通讯,是肿瘤液体活检的靶标之一。micro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microRNA会被包载在外泌体中,参与肿瘤增殖与转移,是新型肿瘤诊断标志物。现有的外泌体microRNA检测方法面临外泌体microRNA含量低、样本消耗量高以及需要RNA提取等挑战。因此,发展微量样品中外泌体microRNA的高灵敏检测新方法对癌症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在前期工作中,孙佳姝课题组利用热泳富集与核酸适体标记,实现了细胞外囊泡表面蛋白组测量和癌症分类(Nat. Biomed. Eng. 2019, 3, 183-193, J. Am. Chem. Soc. 2019, 141, 9, 3817-3821, Adv. Mater. 2019, 31, 180478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结合纳米耀斑(nanoflare)与热泳的检测新方法,实现了0.5 μL血清样本中外泌体microRNA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低至0.36 fM,接近qRT-PCR。纳米耀斑通过被动输运进入外泌体后,可以特异性识别靶标microRNA并产生荧光信号。外泌体在热泳作用下快速汇聚,有效放大其中纳米耀斑产生的荧光信号,提高外泌体microRNA的检测灵敏度。临床血清样本中,外泌体肿瘤相关microRNA表达信息可以用于ER+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常规检测手段相比,该方法灵敏度高,样本消耗量小,排除了非外泌体microRNA的干扰,为外泌体microRNA检测与癌症早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新工具。

  国家纳米中心研究生赵俊翔、副研究员刘超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孙佳姝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科院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图:基于纳米耀斑与热泳汇聚的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定量检测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国家纳米中心在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0232, 1698740232, 44, 169874023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团队在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复合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锌基液流电池(ZFBs)储能技术因其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分布式储能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锌枝晶/锌累积的问题,该类电池的发展受到循环寿命差和充放电性能差的限制。离子传导膜可调控锌沉积形貌和抑制枝晶生长,在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膜材料荷电特性可实现对锌沉积方向和形貌的调控,从而大幅度提高锌基液流电池的面容量和电池的循环稳定性(Nat. Commun.,2018,9,3731)。

  该工作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将具有高导热性和高机械强度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s)引入到多孔基膜中制备出复合离子传导膜。面向负极的BNNSs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电极表面温度分布,并进一步调节锌沉积形貌;另一方面,其高机械强度的特性可有效阻挡过度生长的锌枝晶对膜材料造成破坏,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利用该膜组装的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在8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稳定运行500次充放电循环(近800 h)无明显衰减。即使在20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能量效率也超过80%。研究结果对锌基电池中锌负极的调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以上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连化物所自主部署基金项目等的支持。

\\\"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用复合离子传导膜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大连化物所研制出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用复合离子传导膜\",\"visit\":0}]', '', 1, 1698740240, 1698740240, 2, 169874024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日前,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心在西南地区细颗粒物(PM2.5)的生物毒性效应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初步明确了西南地区PM2.5的致病机制及暴露风险。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知名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和《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PM2.5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不同城市大气PM2.5的颗粒物粒径分布、化学组成及来源不同,所导致的健康效应存在差异。本工作以成都、重庆采集的PM2.5样品为基础,探索西南地区大气PM2.5的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发现成渝两地冬夏两季大气PM2.5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性并诱发氧化应激,且冬季PM2.5存在更强的细胞毒性及更高的氧化应激效应。研究发现成渝冬夏两季大气PM2.5可诱导癌症相关基因,显著作用于共有的癌症相关生物功能,且成都夏季PM2.5的致癌潜力最强。

    本研究探索了西南地区大气PM2.5毒性及作用机制,近一步明确了PM2.5致病机制及暴露风险;对大气污染防治和制定人群健康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0353031

\\\"111.png\\\"


图片摘要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PM2.5的生物毒性效应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0247, 1698740247, 82, 169874024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日前,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团队在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成果发表在《Soil & Tillage Research》、《CATEN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Microbial Ecology》、《生态学报》、《土壤》等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经典刊物。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而团聚体是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其形成与稳定是土壤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基础。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易受耕种、干湿交替等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三峡水库自2010年正式蓄水至175 m以来,在“夏落冬涨”的反季节水位调度模式下,形成了垂直落差高达30 m、我国面积最大的水库消落带。周期性“冬水夏陆”的干湿交替,必然导致消落带土壤结构和物质循环过程发生重大改变,然而团聚体具有怎样的稳定特征,土气界面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主导机制均不清楚。

    近年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团队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通过长时间序列大范围采样分析与原位观测,系统研究了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关键驱动机制,以及土气界面主要生源物质通量与主导因素,在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① 淹水强度是导致表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淹水时间增加大团聚体崩解尤为明显,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② 土壤类型及其性状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黏粒、有机碳等含量是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③ 不同淹水强度下土壤呼吸与土气界面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差异并不显著,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同时人为活动也是导致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果初步揭示了水位波动与人为活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的影响机制,对于进一步认识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物质循环过程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也可为大型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等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800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266 ;41701247;41401243;4130305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391)、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Y812000005;Y412201401),重庆市基础与前沿项目(cstc2017shmszdyfX0074;cstc2013jcyjA0302)及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重点项目(cstc2017shms-zdyf0331)等联合资助,以及开州区人民政府在基地建设、科研设施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主要论文链接:   

  1. 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0.104815

  2. https://doi.org/10.1016/j.still.2019.104522

  3. https://doi.org/10.1016/j.ecoleng.2019.105664

  4. https://doi.org/10.1007/s11368-019-02410-7

  5. http://doi.org/10.7717/peerj.8503

  6.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4184

  7. https://doi.org/10.1007/s00248-018-1183-3

  8. http://soils.issas.ac.cn/tr/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tr201706200287&flag=1

  9.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53-015-7083-2

  10.http://yangtzebasin.whlib.ac.cn/CN/10.11870/cjlyzyyhj201601020

  11.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1368-016-1485-3

  12.http://dx.doi.org/10.5846/stxb201407181464



\\\"1三峡水库调度影响下岸带样点分布\\\"


三峡水库调度影响下岸带样点分布

\\\"2不同淹水强度下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分异\\\"


不同淹水强度下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分异





\\\"3消落带不同土壤类型下团聚体稳定性分异\\\"


消落带不同土壤类型下团聚体稳定性分异

\\\"4消落带土壤呼吸与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消落带土壤呼吸与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visit\":0}]', '', 1, 1698740254, 1698740254, 88, 169874025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简称:重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称:高研院)、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共同攻关,在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超分辨光谱成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探测有望揭示传统单分子技术难以提供的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结构以及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因而,对深入认识和理解生物大分子的作用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生物大分子的尺寸(纳米级)与太赫兹波长(亚毫米级)严重失配,加之生物大分子对太赫兹波的响应较弱,致使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探测成为国际上长期未能突破的科学难题。

  研究团队利用石墨烯具有原子级的平整度、稳定的单蛋白分子物理吸附能力以及超强的太赫兹波反射性能,设计并采用具有最佳近场太赫兹信号增强能力的铂纳米探针,结合单分子样品制备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单个蛋白分子(免疫球蛋白和铁蛋白)的太赫兹光谱成像探测,为单分子水平上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探测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相关工作以“Near-Field Nanoscopic Terahertz Imaging of Single Proteins”为题于12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SmallIF 11.5),并被遴选为封面文章。重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杨忠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重庆研究院王化斌研究员和高研院李江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在前期研究,相关研究团队已先后突破实现了生物组织(Biotechnology Progress 2018, DOI: 10.1002/btpr.2741)和单细胞(Cell Proliferation 2020, DOI: 10.1111/cpr.12788)的太赫兹超分辨成像检测。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005814

   \\\"

图片摘要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单个生物大分子太赫兹超分辨成像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0262, 1698740262, 39, 169874026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8, 1, 'POST', '文章编辑', '127.0.0.1', '/api/article/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edit()', '[{\"author\":\"\",\"cid\":4,\"content\":\"

仅1秒时间就能判断是否为本人,现场实测识别率超过99%,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刷出这样的数据,不仅要靠重庆江北机场的安检员,更要靠刷脸安检的“黑科技”。21日,“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目前已在全国62家机场推广应用。下一步,全流程无纸化人脸识别通关系统将逐步在各大机场投入应用。62家机场已应用 识别率超过99%    

据介绍,该项目由中科院弘光项目支持,基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能识别技术,在全国重点机场示范推广智能化安检系统,旨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机场安检设备的变革,从而提高机场的安检效率和安全水平。“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是一款精准高效的人证比对智能终端,通过读取身份证登记照与现场持证人员的脸部进行比对验证,判断是否为本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石宇说,系统功能包括人脸验证、证件过期提醒、后台数据管理、历史查询及导出等。该系统拥有领先的识别技术验证快,准确率高,对人脸角度、光线、表情、遮挡等有较好适应性,识别率≥99%,验证速度≤1秒。其外观小巧,操作便捷,可根据现场环境实际,选配不同型号的摄像头或读卡器,单屏或双屏等模块化设计,断网时也可使用。目前,已在上海浦东、广州白云、重庆江北等全国62家机场557条通道进行推广试用。据统计,该设备在全国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以上机场的覆盖率达到80%,在年吞吐量2000—3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43%,在年吞吐量1000—2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55%,在年吞吐量200—1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38%,在年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机场的覆盖率达到23%。    

根据相关试用机场情况的反馈来看,在使用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后,机场安检通行效率和准确率得到明显改善,抓获冒用他人身份证乘机的人数较去年显著增加。江北机场工作人员介绍,江北机场今年春运期间共运送旅客487万人次,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全年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共查获233起企图持用他人证件乘机事件。      

今年将试点“无纸通关”和巡逻机器人“安检口人脸识别验证只是第一步。”石宇表示,他们正在开发“无纸通关”、“智能机场”相关技术和设备,今后,旅客乘坐飞机就不再用登机牌,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在第一次进入预安检口出示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后,其他需要身份验证的环节都不再需要出示身份证,通过前后端数据关联,旅客“刷脸”就能自动通关。

\\\"\\\"  

石宇介绍,二代产品“全流程无纸化人脸识别通关系统”预计5月份将在长沙新机场进行试点,6月将在陕西榆林机场进行使用,再逐步在全国铺开。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将继续推进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示范应用工作,特别是图形识别领域。“我们将推出X光安检机判图人员工作状态管理、X光安检机自动检查、重点区域人车管控、机场周界防护等系统的示范应用。”石宇表示,目前机场X光安检机判图全靠人工,一个工作人员需要培训一年多才能上岗,每天工作量很大,通过图形识别将极大的减轻人工工作量和提高准确率。同时,针对机场周界防护,他们正在研究围界巡逻机器人,通过人形识别等技术手段进行安全防护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巡逻机器人将上岗试用。

\",\"id\":7,\"image\":\"\",\"intro\":\"423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机场安检进入智能刷脸时代\",\"visit\":0}]', '', 1, 1698740640, 1698740641, 76, 169874064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69,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45}]', '', 1, 1698740782, 1698740782, 53, 169874078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0,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44}]', '', 1, 1698740789, 1698740789, 11, 169874078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1,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43}]', '', 1, 1698740791, 1698740791, 5, 169874079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2,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42}]', '', 1, 1698740802, 1698740802, 4, 169874080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3,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41}]', '', 1, 1698740804, 1698740804, 17, 169874080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4,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40}]', '', 1, 1698740805, 1698740805, 6, 169874080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5,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39}]', '', 1, 1698740808, 1698740808, 17, 169874080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6,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38}]', '', 1, 1698740810, 1698740810, 18, 169874081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7,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37}]', '', 1, 1698740812, 1698740812, 22, 169874081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8,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36}]', '', 1, 1698740815, 1698740815, 25, 16987408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79,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35}]', '', 1, 1698740817, 1698740817, 23, 16987408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0,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34}]', '', 1, 1698740819, 1698740819, 22, 169874081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1,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33}]', '', 1, 1698740821, 1698740821, 5, 169874082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2,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32}]', '', 1, 1698740823, 1698740823, 14, 169874082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3,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31}]', '', 1, 1698740824, 1698740824, 7, 169874082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4,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30}]', '', 1, 1698740826, 1698740826, 20, 169874082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5, 1, 'POST', '文章删除', '127.0.0.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29}]', '', 1, 1698740829, 1698740829, 21, 169874082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2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在合肥召开院省合作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主持。会上,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虎与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市长凌云签署了《设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重庆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自身研发优势和综合实力,结合合肥政府在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成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组建四大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两大基地。全力支持合肥市打造国内环保、人工智能、石墨烯等产业高地,孵化和培育国内领先的环保、人工智能、石墨烯等领域企业,推动合肥市相关产业发展。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校长包信和,安徽省委常委邓向阳、陶明伦、宋国权以及中科院机关、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会议并见证签约。

  \\\"W020180222812586939862.jpg\\\"   

会议现场

\\\"ABUIABAEGAAgzKvz1AUoye3WAjD0CTjKBQ!500x500.png\\\"

签约现场

\\\"W020180222812698429685.jpg\\\"

李锦斌讲话

\\\"W020180223355167973662.jpg\\\"

白春礼讲话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2-23 14:2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与合肥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visit\":0}]', '', 1, 1698741057, 1698741057, 42, 169874105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仅1秒时间就能判断是否为本人,现场实测识别率超过99%,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刷出这样的数据,不仅要靠重庆江北机场的安检员,更要靠刷脸安检的“黑科技”。21日,“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目前已在全国62家机场推广应用。下一步,全流程无纸化人脸识别通关系统将逐步在各大机场投入应用。62家机场已应用 识别率超过99%      

 据介绍,该项目由中科院弘光项目支持,基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能识别技术,在全国重点机场示范推广智能化安检系统,旨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机场安检设备的变革,从而提高机场的安检效率和安全水平。“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是一款精准高效的人证比对智能终端,通过读取身份证登记照与现场持证人员的脸部进行比对验证,判断是否为本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石宇说,系统功能包括人脸验证、证件过期提醒、后台数据管理、历史查询及导出等。该系统拥有领先的识别技术验证快,准确率高,对人脸角度、光线、表情、遮挡等有较好适应性,识别率≥99%,验证速度≤1秒。其外观小巧,操作便捷,可根据现场环境实际,选配不同型号的摄像头或读卡器,单屏或双屏等模块化设计,断网时也可使用。目前,已在上海浦东、广州白云、重庆江北等全国62家机场557条通道进行推广试用。据统计,该设备在全国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以上机场的覆盖率达到80%,在年吞吐量2000—3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43%,在年吞吐量1000—2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55%,在年吞吐量200—1000万人次机场的覆盖率达到38%,在年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机场的覆盖率达到23%。    

 根据相关试用机场情况的反馈来看,在使用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后,机场安检通行效率和准确率得到明显改善,抓获冒用他人身份证乘机的人数较去年显著增加。江北机场工作人员介绍,江北机场今年春运期间共运送旅客487万人次,日均12.2万人次,单日最高13.5万人次,全年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共查获233起企图持用他人证件乘机事件。     

 今年将试点“无纸通关”和巡逻机器人“安检口人脸识别验证只是第一步。”石宇表示,他们正在开发“无纸通关”、“智能机场”相关技术和设备,今后,旅客乘坐飞机就不再用登机牌,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在第一次进入预安检口出示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后,其他需要身份验证的环节都不再需要出示身份证,通过前后端数据关联,旅客“刷脸”就能自动通关。   

 石宇介绍,二代产品“全流程无纸化人脸识别通关系统”预计5月份将在长沙新机场进行试点,6月将在陕西榆林机场进行使用,再逐步在全国铺开。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将继续推进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示范应用工作,特别是图形识别领域。“我们将推出X光安检机判图人员工作状态管理、X光安检机自动检查、重点区域人车管控、机场周界防护等系统的示范应用。”石宇表示,目前机场X光安检机判图全靠人工,一个工作人员需要培训一年多才能上岗,每天工作量很大,通过图形识别将极大的减轻人工工作量和提高准确率。同时,针对机场周界防护,他们正在研究围界巡逻机器人,通过人形识别等技术手段进行安全防护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巡逻机器人将上岗试用。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3-29 23:5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机场安检进入智能刷脸时代\",\"visit\":0}]', '', 1, 1698741064, 1698741064, 3, 169874106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6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魏大鹏博士走进合肥分院给员工科普了石墨烯科技及其运用的相关知识。

魏博士的深入简出的系统介绍,慢慢给我们揭开了闻名已久的石墨烯神秘面纱。

他告诉我们:石墨烯其实与金刚石一样,都是碳家族的成员。早年间它的结构一直被众多科学家关注直到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从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这两位科学家也因石墨烯的贡献于2010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具有“薄”“延展性”“电阻极低”“透光性强”的特点。是世上最薄的材料,十万层石墨烯叠加起来的厚度大概等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物理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如果用石墨烯特制的包装袋,能承受大约两吨重的物品;石墨烯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石墨烯几乎完全透光,透光率在97%以上。

据魏博士介绍,国内石墨烯的研究与国外同步,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化学所为代表的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在石墨烯领域前沿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应用石墨烯柔性力学传感器精确提取脉搏波,像智能手环一样可以随身携带,精准度更高,可以达到医疗级别。现在的电子血压计采用充气加压,单点血压测量,虽然达到了医疗级的测量准确,但不能联网,无法实现智能监控;而智能手环采用光电传感器,虽然能够联网监测,但准确度较低。而他们研究的石墨烯柔性力学传感器准确度能达到医疗级,同时可穿戴、可联网,能够实现对血压的实时监测。老人戴上这个手环,家人和医生在APP上就能看到老人的血压情况,遇到突发疾病还能报警。

他们还在研发石墨烯可穿戴式背心,对心电、心跳、脉搏等实时监测。包括石墨烯触控技术、石墨烯柔性传感技术、石墨烯柔性光伏器件等。最后他表示:希望院企一起努力,将石墨烯应用于实际产品中,促进科学技术与产业的结合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6-11 15:5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院重庆院魏大鹏博士莅临合肥分院科普石墨烯科技\",\"visit\":0}]', '', 1, 1698741076, 1698741076, 3, 169874107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8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7月9日,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以下简称“中斯中心”)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审议中斯中心3年建设工作报告及未来5年发展规划。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曹京华,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张永清、重大任务局黄铁青、条件保障与财务局高军、科技促进发展局赵千钧等中科院各局领导和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物理所等中科院院内单位领导参加。

合肥分院作为承担国家对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环保技术援助任务的科技人员和净水设备和相关技术的推动者参加会议。

国际合作局局长曹京华主持本次会议。曹京华宣读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王东晓主任汇报中斯中心过去3年的建设总结报告及未来5年发展规划。中斯中心紧扣安全供水和海洋气象防灾减灾两大斯里兰卡民生问题,不忘初心获得大量斯里兰卡周边海洋气象观测数据、斯东南海域水下考古数据,以及积极推动水净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开办斯里兰卡硕士班为斯里兰卡培养急需的青年科研人才,圆满完成了预订的建设任务。

理事会高度肯定了中斯中心3年建设期的工作成绩,就中心科教工作切实结合斯方当地民生需求的资助及落地事宜、中斯人才培养和深化双方科教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要求海外中心做好亮点工作在国内外的宣传,以便更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5.jpg\\\"

\\\"6.jpg\\\"

\\\"7.jpg\\\"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8-07 14:1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分院参加中科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visit\":0}]', '', 1, 1698741084, 1698741084, 83, 169874108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11月27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合作共建的专业孵化器中科第三极落户签约仪式于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隆重举行。签约仪式由科技局主持,经开区经贸局、财政局、招商局、环保分局、高创股份等部门领导以及媒体记者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盛典。第三极主要从事开展前瞻性科研攻关、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工作。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节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项目正式落户,加快推进高新区绿色智能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内容。




\\\"1.png\\\"

签约仪式现场



\\\"2.png\\\"





\\\"3.png\\\"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11-28 14:4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第三极孵化器落地合肥高新区助推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建设\",\"visit\":0}]', '', 1, 1698741092, 1698741092, 2, 169874109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6月26日,重庆研究院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研讨会,会议由党委书记、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韦方强主持,院长袁家虎,副院长张长城,纪委书记陈永波,副院长刘鸿,副处级及以上领导人员(含六级以上职员)、两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3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韦方强领学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第一、二篇,他分别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新征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讲解,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重点工作相结合。     

张长城、龙晖、肖云、陆文强、艾必燕、王邦祥等6名同志分别结合自主学习与思考、结合岗位实际和工作实际就主题教育学习体会作了主题发言。     

袁家虎院长作了会议总结讲话,他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应贯穿于工作和学习之中,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加强自主学习,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学习提升认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6-27 21:3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会\",\"visit\":0}]', '', 1, 1698741099, 1698741099, 44, 169874109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6月26日,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合清带队来到重庆研究院开展学习调研,深入了解当前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听取科技工作者对科协工作的意见建议。市科协党组领导程伟、谭明星、牛杰,市科协副巡视员袁强参加调研,重庆研究院院长袁家虎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了国科大重庆学院建设情况,详细了解学院建设规模、院系设置、师资力量等情况。在综合展示大厅,袁家虎院长介绍了重庆研究院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中心智慧城市展厅,科研人员向大家介绍并展示了大数据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在城市管理的实践应用。调研组一行与重庆研究院科技工作者代表进行了座谈,双方就科技金融、科研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申请、科技研发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袁家虎院长表示,重庆研究院历来重视与重庆市科协的合作,在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组织海外博士重庆行,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等方面成效显著。他指出,推动科技创新一定要树立“人才是创新的主体”理念,要注重摸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科技需求,激发创新动力。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刹住浮躁风、去除功利化,引导科研人员沉心静气克难攻坚、勇攀高峰。   

王合清书记表示,市科协愿与重庆研究院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共同谋划更多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携手推动创新人才、创新资源更好地在重庆集聚。将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建好院士之家,更好地为中科院院士专家来渝提供服务。积极推动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科协联合体,畅通联系沟通渠道,打破信息壁垒,发挥好科协“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作用。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7-02 21:3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王合清一行调研重庆研究院\",\"visit\":0}]', '', 1, 1698741109, 1698741109, 41, 169874110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2019年7月10日下午,为促进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与合作公司知识产权交流,我院举行知识产权专题讲座活动,特邀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学科部主任副研究员陆颖博士授课。此次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陆颖博士授课.jpg\\\"


             陆颖博士授课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创建于1958年,是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科院国家高端科技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方位开展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科研创新学科知识服务、区域与产业发展战略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的国家级专业型知识服务机构,全方位开展覆盖科技创新全价值链的科技战略与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全面推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影响力显著的专业型科技智库。

          \\\"合作单位代表参加培训.jpg\\\"


             合作单位代表参加培训

         

          \\\"陆博士现场答疑.jpg\\\"


            陆博士现场答疑


合肥分中心于2017年11月组建,主要是开展面向科技创新的信息咨询服务,支撑地方、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信息检索与决策。陆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单位基本情况”“发展战略规划”“核心业务发展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切入点讲解了知识产权对企业重要性合作公司及分院员工参加培训。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7-13 09:5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我院举行知识产权专题讲座\",\"visit\":0}]', '', 1, 1698741116, 1698741116, 43, 169874111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8月23日,重庆研究院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情况通报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会议由院长袁家虎主持,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韦方强、副院长张长城、纪委书记陈永波、副院长刘鸿、副处级及以上领导人员(含六级以上职员)、两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研究所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科院主题教育第十五指导组组长王学定、指导组成员赖鲜到会指导。

  陈永波分别通报了中科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和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及重庆研究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和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王学定介绍了专项整治及情况通报会召开的意义,充分肯定了重庆研究院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效。

  韦方强就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会议内容及效果等内容进行了通报。王学定对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效果给予了肯定,要求重庆研究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科院党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应用好调查研究成果,落实好各项建议;推进重庆研究院和国科大重庆学院科教融合发展,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多更好成绩。会上,指导组向与会人员发放《中国科学院主题教育测评表》,开展主题教育民主测评。

\\\"

专项整治情况通报会现场

\\\"

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现场

\\\"

王学定讲话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8-27 09:4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项整治情况通报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visit\":0}]', '', 1, 1698741124, 1698741124, 10, 169874112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9月6日,重庆研究院举办新一代ARP系统上线操作培训会。全院职能部门职工、科研秘书及研究生等100余人参加培训,纪委书记陈永波出席培训会。

  培训会上,综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重庆研究院新一代ARP部署实施工作。陈永波在讲话中指出,按照中国科学院的统一安排,新一代ARP系统的部署实施,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重庆研究院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经过两个多月的数据准备、流程校验和系统测试等工作,完成了新一代ARP系统的上线部署。为此,他希望参会人员高度重视本次培训,要加强沟通和理解,积极配合,实现新旧系统平稳过渡,进一步提升全院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在随后的培训中,各相关职能部门ARP主管人员分别就电子公文、人力资源、薪酬、科研项目、科研条件及综合财务等6个模块的相关业务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应用培训,并引用实际案例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对常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释疑。

  大家表示,此次培训让员工对新一代ARP系统各模块的操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解决了疑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新一代ARP系统在重庆研究院的全面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

\\\"

陈永波书记讲话

\\\"

培训会现场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06 10:2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举办新一代ARP系统上线操作培训会\",\"visit\":0}]', '', 1, 1698741131, 1698741131, 25, 169874113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9月6日,重庆研究院召开规章制度修订工作会暨集中学习会议,院长袁家虎,各研究所、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纪委书记陈永波主持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集中学习了最新修订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等制度条例,综合办主任龙晖详细解读了制度修订前后的变化及修订重点。会议同时听取了重庆研究院2019年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方案和2019年内控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

  袁家虎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中国科学院章程》、《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是中国科学院的制度基础,明确了使命、定位、价值理念、领导和组织体系及重要管理规范,是中国科学院内部制度规范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基本遵循。重庆研究院各研究所、各部门要组织好本单元人员加强学习,并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针对重庆研究院规章制度修订工作,他要求,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做好“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把目光放长远,让制度建设切实适应未来发展;二是要结合形势变化,做好事前研究,把规章制度的修订与中心工作和一线科研工作相结合,针对与党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或不一致,或是科研一线反映缺失的制度,或是在执行过程中体现出不好用、不适用的规章制度等,要进行及时修订、失效或废止;三是要加强科研诚信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创新能力,提升重庆研究院科研管理水平。

\\\"

会议现场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17 09:5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召开2019年度规章制度修订工作会暨集中学习会议\",\"visit\":0}]', '', 1, 1698741139, 1698741139, 1, 169874113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9月2日,重庆研究院举办2019年新生教育会。院长袁家虎为研究生新生作院情介绍,教务处处长李向东介绍研究生管理方法与培养内容,监察审计室副主任李连发作了关于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的专题报告,信息所所长冯勇为同学们介绍了专业学位论文开题与撰写,安保处于乐泳老师为新生作了安全教育培训,吴迪等优秀毕业及在读的学长学姐与新生们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整个教育会旨在引导新生了解我院历史与发展概况,尽快适应新的学习与科研环境。

  袁家虎院长为全体研究生新生讲授第一课,从建院历程、发展规划、园区建设、人才工作、科研工作等方面,介绍了重庆研究院的历史、现状及核心价值理念,深刻阐释了重庆研究院的使命和文化内涵,并勉励同学们传承科研精髓,培养创新思维,追求卓越。最后,袁院长向全体研究生新生提出了期待与希望:做自己有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情,提高创新能力,精益求精,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为祖国强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奋斗历程中谱写人生绚丽篇章。

  随后,李向东处长从培养管理、奖助体系、学生管理三个方面为研究生新生介绍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管理方法与培养内容。具体介绍了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学位论文送审及答辩以及研究生奖助体系内容、研究生奖助体系介绍、重庆研究院研究生科研助理津贴暂行标准等内容。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对我院管理方法与培养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李连发副主任作了题为“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的精彩报告。他说,良好的院风和学风是全院师生共同努力的产物。我们要崇尚科学道德,坚守科研诚信,坚持原创精神,坚持文章绝对真实的理念。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

  下午,冯勇所长开展了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撰写指导课程。冯所长结合往届学生写论文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写作方法、技巧和心理等方面加以指导。报告开始,冯所长通过分享自己写第一篇论文时的经历,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展开论文写作。他强调,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何与导师进行更高效的沟通非常重要。同学们写论文前期大多比较迷茫,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如何选题、如何寻找研究方法等,同学们应事前做好充足的调研,树立信心,并且勇于面对论文写作中的困难,愉快优质的完成论文写作。冯所长还讲述了论文写作基本技能,介绍选题方法,论文写作方法等,帮助同学们尽快找到论文写作方向。在冯所长的讲授与分享之后,同学们认真分析自己所在的专业,结合自身经历与文献资料筛选问题,与老师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着手开始了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规划。

  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于乐泳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实验室在整个学习和教学环节上的重要作用、树立实验安全意识的重要意义,并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培训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进入实验室后会严格落实安全制度,时时谨记实验室安全。

  最后,师兄师姐们在求职、读博、出国等问题上和新生们进行了心得互动分享,在轻松温馨的环境中,将各自的经验及心得体会娓娓道来。叮嘱大家一定要做好前期规划,提前积累,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能力,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

  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了各方面的疑问,师兄师姐们也都耐心逐一解答。交流分享会内容充实生动,实战经验和心路历程给新生们启发很大,新生们对未来科研生涯和职业生涯也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新生们认为新生教育会为大家顺利进入科研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我院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有了更具体清晰的规划,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美好的期待。

\\\"

袁家虎院长作院情介绍

\\\"

冯勇所长为新生作学术报告:如何撰写论文

\\\"

李向东处长介绍管理方法与培养内容

\\\"

李连发副主任作专题报告: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

\\\"

于乐泳老师作安全教育培训

\\\"

经验分享与交流

\\\"

认真聆听报告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18 09:2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举办2019年新生教育会\",\"visit\":0}]', '', 1, 1698741147, 1698741147, 27, 169874114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9月18日,重庆研究院召开2019年网络安全宣传周工作推进暨网络安全检查启动会议。纪委书记陈永波,各研究所、各职能部门网信管理员等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重庆研究院2019年网络宣传周活动情况,并对2019年重庆研究院网络安全检查的整体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

  陈永波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网络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落实“四个坚持”的原则。

  他强调,一是要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普及,提升全院广大职工和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二是各部门要以网络安全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明确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网络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形成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落实网络安全相关工作。三是,要确保安全检查整改有实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隐患,各研究所、各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排查,有效整改,防患于未然。

  随后,重庆研究院开展网络安全专题培训。重庆通信设计研究院的技术总监马令围绕“等级保护制度2.0”对等保2.0新增内容的专业分析及等保2.0与等保1.0差异性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讲解。与会人员围绕网络安全检查和等保2.0开展互动交流学习,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

陈永波书记讲话

\\\"

网络安全专题培训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19 09:2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召开2019年网络安全宣传周工作推进暨网络安全检查启动会\",\"visit\":0}]', '', 1, 1698741154, 1698741154, 28, 169874115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9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9月11日晚,重庆研究院研究生迎新晚会在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报告厅内灯光闪耀,重庆研究院纪委书记陈永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临床医学院吴亮其院长,重庆研究院教务处处长李向东以及范树迁研究员、黎静研究员等导师与各年级的研究生们欢聚一堂,共享视听盛宴,共度中秋佳节。

  19时30分,新生晚会以2018级研究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学习与生活的视频开场,在温馨的气氛中,2018级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带来洋溢着热情青春气息的歌舞表演《青春修炼手册》,展现他们对于成长的体悟,传递青春正能量给现场所有观众,全场掌声经久不息。随后,张庞同学带来一曲平静淡雅的民谣《南方姑娘》;张伟浩同学的BBOX表演展现了声音的多种可能性,震翻全场;计算机专业6名同学的用三段情景剧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欢乐;池昊宇、杨瑶、刘明轩同学合唱的《只对你有感觉》,全场观众自发地随着音乐一起哼唱,将晚会推向高潮;三峡所2018级研究生带来诗歌朗诵《致青春》,展现青春激情;王森带来的吉他弹唱《春风十里》,“声”入人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务处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朗诵了诗歌《祖国颂》。他们满怀激情,颂赞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人民幸福安康,气势恢宏,撼人心魄。

  晚会还设置了贯穿全场的游戏和抽奖环节。学生们以所在研究所为单位,组队进行了抢凳子、气球大作战、猜歌名、人民币大抱团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游戏中,大家齐心协力,充分运用各自的智慧和平时生活的经验,为团队拼搏与奋斗,充分展现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欢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两个小时的晚会在歌声,笑声、喝彩声中圆满落幕。大家纷纷表示,通过一场晚会,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展现了新生们的蓬勃朝气,营造了温馨团圆的过节氛围,给大家带来别样的中秋与别样的快乐。

\\\"

全体演职人员与老师合影

\\\"

吴亮其院长为学生颁奖

\\\"

三峡所节目《致青春》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20 09:2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举行2019年新生晚会\",\"visit\":0}]', '', 1, 1698741162, 1698741162, 3, 169874116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新要求,进一步加强“三化建设”,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9月23日,重庆研究院召开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推进会。纪委书记陈永波参加会议并对具体工作作出部署。

  会上,综合办汇报了2019年规章制度修订工作的总体情况。会议同时听取了各部门对各自制度修订内容的情况汇报以及工作推进计划。

  陈永波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制度建设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各部门需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牵头抓总,扎实推进。他对2019年重庆研究院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让制度建设切实适应研究院的发展;二是作为中国科学院内部制度规范体系的核心和重要管理规范,各部门要将《中国科学院章程》、《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等作为规章制度修订工作的基本遵循,认真学习和研究;三是要结合形势变化,对科研和管理工作缺失的制度,或是在执行过程中体现出不好用、不适用的规章制度等,要及时新立、修订或废止;四是要加强科研诚信制度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新要求融入实际工作中,支撑重庆研究院创新发展。

\\\"

会议现场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24 09:2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召开2019年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推进会\",\"visit\":0}]', '', 1, 1698741169, 1698741169, 42, 169874116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以及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9月16日-22日,重庆研究院开展2019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纪委书记陈永波出席宣传周推进会并参加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重庆研究院网信办在园区显要区域设置网络安全宣传周宣传展板、宣传标语,重点开展国家网络安全法、常见网络安全风险、活动主题等宣传。同时,针对个人如何提高网络安全、如何预防网络诈骗、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等小常识,印制宣传彩页,向全院发放,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宣传。重庆研究院还开展了网络安全专题培训,重庆通信设计研究院的技术总监马令围绕“等级保护制度2.0”等网络安全技术及要求,为员工开展专题培训。

   活动周期间,通过网络安全知识宣传、网络安全检查等形式,向员工普及了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提升了员工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和技能。员工纷纷表示,通过宣传活动,引导大家自觉了解和遵守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树立起自觉抵制网上不良有害信息,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意识和习惯。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重庆研究院参与员工及学生300余人次,共发放宣传页700余份。

\\\"

纪委书记陈永波参加宣传活动

\\\"

发放网络安全知识宣传页

\\\"

积极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

网络安全宣传展板及宣传台

\\\"

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标语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24 09:3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开展2019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visit\":0}]', '', 1, 1698741177, 1698741177, 7, 169874117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9月16日-20日,重庆研究院组织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参加中科院智能科普联盟开展的中科院科普志愿者新疆行活动。

  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志愿者一行深入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吐鲁番3个地市1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游戏互动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重庆研究院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组织了机器人、人脸识别互动体验游戏等开展科普活动。重庆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平以《机器人与生活》为题开展4场科普讲座,通过现场讲解和实物展示相结合,为当地中小学生讲述了机器人的构成、发展过程、应用领域以及对未来生活带来的改变等内容。智能安全中心现场展示的“表情打分”和“眼神打地鼠”两款互动小游戏,是基于 “多属性动态人脸识别系统”和“安检判图人员工作状态管理系统”而制作,较强的互动参与性,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争相体验,乐此不疲。

  中科院智能科普联盟本次科普志愿行活动共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合肥物质院、计算所、网络中心、软件所、深海所、苏州纳米所等7家院属单位参与,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等高新技术及科普展品。通过科普志愿者行活动,发挥了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培养了中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科学兴趣和创新激情,为社会构筑了一道弘扬科学精神的桥梁。

\\\"

副研究员黄平作科普讲座

\\\"

智能机器人现场互动

\\\"

体验人脸识别技术互动游戏

\\\"

活动合影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26 09:3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参加中科院科普志愿者新疆行活动\",\"visit\":0}]', '', 1, 1698741184, 1698741184, 10, 169874118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9月25日,成都分院分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刘刚君调研重庆研究院并作专题报告。重庆研究院纪委书记陈永波,纪委委员,各研究所、各部门负责人,各党支部纪检委员,内部审计工作组成员等20余人参加。

  刘刚君作了题为“研究所纪委加强监督工作的探讨”专题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纪委监督的依据、监督的对象、监督的内容和监督的方式。他指出,纪委和监察审计室的监督职责是“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监督的工作目标是力争实现监督的理念、重心、方式、角色四个方面的转变。

  调研座谈会上,陈永波代表重庆研究院纪委作了重庆研究院纪监审工作情况汇报,与会人员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了充分交流。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落实好“一岗双责”,为营造重庆研究院风清气正的创新发展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

报告会现场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26 09:3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成都分院分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刘刚君调研重庆研究院并作专题报告\",\"visit\":0}]', '', 1, 1698741191, 1698741191, 2, 169874119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927日,中科院成都分院陈锋副院长带领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的安全专家莅临我院开展安全检查。重庆研究院张长城副院长、安全保障处、德勤物业公司相关人员陪同。

  检查工作分两组同时进行,检查组根据《中科院跨区域互查安全工作标准》,围绕我院园区综合治安管理和防暴恐治安队伍建设、园区技防安全建设与安全应急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安全管理方法建设与科研生产安全规范管理等方向,重点对实验室、危化品暂存间、危废暂存间、食堂、配电室、监控室、孵化园区等部位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我院安全工作总体上符合标准要求,但在危化品管理等细节上仍有改进空间。

  最后,陈锋副院长对此次检查做了总结。他强调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国庆期间的安全工作,尤其是重点加强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科研生产环境,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

检查监控室

\\\"

检查配电室

\\\"

检查重点实验室

\\\"

检查危废暂存间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30 09:4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院成都分院陈锋副院长带队来院开展安全检查\",\"visit\":0}]', '', 1, 1698741202, 1698741202, 40, 169874120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927日,重庆研究院召开纪委会,专题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纪委书记陈永波主持会议并领学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纪委委员参加学习。

  陈永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修订的必要性;带领大家重点学习党的问责工作坚持的原则,党委、纪委和党的工作机关如何开展问责工作,问责的对象,十一类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问责采取的方式,作出问责决定的程序,关于不予问责、从轻或者减轻问责、从重或者加重问责的具体情形等内容;结合具体案例对条例进行了解读。

  陈永波要求纪委委员进一步深入学习《条例》全文内容,深刻领会《条例》修订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履行好监督专责,促进各级党组织和领导人员牢记初心使命,在科教创产融合发展中勇于担当作为。

\\\"

学习会现场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30 09:4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纪委专题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visit\":0}]', '', 1, 1698741209, 1698741209, 41, 169874120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批准新设湖南大学哲学等3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105号),重庆研究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重庆研究院高度重视本次申报工作,院长袁家虎,党委书记、副院长韦方强召集学科负责人召开申报工作会,学科相关负责人紧扣条件要求,充分凝练学科特色优势,积极准备申报材料。本次流动站申报竞争激烈,最终批准339个新设流动站。

  作为新建院所,环境科学与工程获批博士后流动站标志着重庆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取得零的突破。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培养、使用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增强学科建设、完善人才队伍培养体系起着重要作用。重庆研究院将持续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和博士后人员的培养管理,为研究院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16 09:1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visit\":0}]', '', 1, 1698741217, 1698741217, 40, 16987412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10月15日,重庆研究院面向2018、2019级重庆研究院与重庆大学联合培养工程博士,举办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及毕业标准宣贯会。重庆研究院党委书记韦方强参加。

  韦方强书记对重庆研究院进行介绍,提出培养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领军人才的目标。他以“抓兔子”的比喻,生动地阐述了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研究生三个阶段学习的不同特点,并勉励工程博士们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制约企业、社会发展的问题,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借助导师及团队的帮助,积极主动且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随后,教务处处长李向东讲授了工程博士培养流程及学位申请条件等重要事项,明确工程博士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监察审计室副主任李连发进行科研学术道德诚信讲座,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为大家讲解科研诚信的重要性。

  会上,与会工程博士们进行座谈交流,并现场选举了2019级工程博士班的班长和副班长。

\\\"

韦方强书记作院情介绍

\\\"

介绍培养环节情况

\\\"

座谈交流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22 09:1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举办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及毕业标准宣贯会\",\"visit\":0}]', '', 1, 1698741224, 1698741224, 40, 169874122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10月16日-18日,重庆研究院协调组织中科院院士张景中、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新媒体部副主任黎文等团队赴龙驹镇及对口帮扶村——灯台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安全保障处、信息所党支部、德勤物业公司等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活动中,张景中院士为万州区中学数学骨干教师作题为《数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报告,张院士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围绕教育数学的基本信念和思想,从基本概念、数学公式、题型案例、流行解法等方面,为数学教师上了一堂有深度有思想的学术报告。张景中院士为龙驹中学赠送了自己编写的数学教育书籍。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为龙驹中学授牌中国科普博览示范基地学校,将通过邀请院士专家走进示范基地作报告,开展科学实验直播,组织学生参加“求真科学营”线下活动,走进中科院参观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中科院高端科普资源服务于当地青少年。

  张长城代表重庆研究院向龙驹中学赠送了16套机器人教学用品,帮助龙驹中学解决科技教育资源短缺的难题;信息所党支部林远长高级工程师和罗代建工程师两位党员分别为龙驹中学百余名学生作了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的机器人和人脸识别科普讲座,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张长城一行还前往灯台村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其生产生活的科技需求。同时,重庆研究院还为灯台村赠送了一套价值4万多元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包括6台台式电脑、2台笔记本电脑、1台多功能打印复印一体机、1台投影仪及幕布,帮助提升村级办公自动化能力和水平。同时,还为一对一帮扶贫困户——龚正元家送去由重庆研究院下属企业自主研发的净水机1台。

\\\"

张景中院士为万州区中学数学骨干教师作报告

\\\"

张景中院士向龙驹中学赠书

\\\"

授牌中国科普博览示范基地学校

\\\"

高级工程师林远长作机器人科普讲座

\\\"

工程师罗代建作人脸识别科普讲座

\\\"

向一对一帮扶贫困户赠送净水机

\\\"

张长城实地调研灯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22 09:16\",\"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副院长张长城率队赴万州区龙驹镇开展科技扶贫工作\",\"visit\":0}]', '', 1, 1698741233, 1698741233, 22, 169874123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0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10月22日,在两江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服务券集中发放活动暨业务培训会上,重庆研究院启动承建两江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庆研究院副院长张长城参加。

  两江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由科技局、两江新区管委会于2018年启动建设,将按照“1+N”的方式打造,其中“1”指总平台,“N”指各承建单位负责承建的子平台。重庆研究院承建一期子平台中的人工智能核心硬件微纳制造研发平台。该平台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如热蒸发镀膜、磁控溅射镀膜等;微纳加工技术,如光刻、电子束直写等;微纳器件及系统研制,如光学元件、柔性传感器加工等三个方面,将开展技术咨询、设备共享、技术研发、样品加工、检验检测和系统封装等服务。

  会上,张长城副院长介绍了人工智能核心硬件微纳制造研发平台的建设背景及建设情况,重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为国对该平台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券使用说明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讲解。会后,我院对20多参会家企业发放了服务券,以进一步减轻重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落实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此次活动由两江新区科创局主办,重庆研究院、重科院、中汽院承办,80余家重庆市的科技型、中小型企业代表参加。

\\\"

活动现场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24 15:1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承建两江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visit\":0}]', '', 1, 1698741240, 1698741240, 42, 169874124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10月23日,国科大重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来自国家电投集团两江远达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和国科大重庆学院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并开展座谈交流。袁家虎院长出席签约仪式。

  仪式上,教务处处长李向东介绍了合作的背景、内容及出席仪式的各方嘉宾。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尹校军主任分享多年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经验,对未来继续教育培训合作提出规划。国家电投集团两江远达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任前卯副总裁则提出,重庆学院应创建合作发展平台,聚焦于高层次、具创新性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打造品牌效应。

  袁家虎院长首先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并对各合作方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在讲话中,从当今社会对人力资源和终生学习的重视和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出发,进一步阐明了开展继续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交流座谈会上,三方达成合作发展共识,三方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国科大重庆学院的特色资源,遵循继续教育培训市场规律,稳扎稳打,推动重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

交流座谈

\\\"

签署合作协议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25 15:1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国科大重庆学院举行继续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visit\":0}]', '', 1, 1698741247, 1698741247, 1, 169874124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1月14日,重庆研究院召开院属公司2019年度工作总结会。重庆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院属公司管理委员会主任韦方强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院属公司管理委员会委员、院职代会代表、各院属公司负责人、外派董事监事等40余人参加总结会。会议由产业处处长、院属公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艾必燕主持。

  总结会上,院属各级全资、控股、参股公司负责人和全体外派董事监事就2019年度公司生产经营情况、2020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营目标等有关事项进行了汇报,参会人员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经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并提出了建设性经验和建议。

  韦方强书记在讲话中首先对各院属公司在2019年积极开展的各项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他指出,各公司坚守初心,培育与发展十分不易。并就2020年工作重点,提出五点要求,一是院属公司管理委员会作为连接研究院和院属企业的桥梁,应积极协调以发挥更大的纽带作用,帮助企业发展;二是委派到各公司的董监事应主动下沉,认真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能;三是各公司负责人及成果转化完成团队,应进一步明确在公司管理或技术研发中的定位,以发挥自身优势;四是各公司负责人应珍惜投资人的投资,关注投资人的关切,实现合作共赢;五是希望各公司真抓实干、盈利创收、反哺股东。

\\\"

会议现场

\\\"

  韦方强书记讲话

\\\"

  与会人员交流发言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1-21 13:03\",\"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召开院属公司2019年度工作总结会\",\"visit\":0}]', '', 1, 1698741255, 1698741255, 42, 169874125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1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专题党组会议暨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听取中科院应对疫情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在前期工作动员部署的基础上对中科院系统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

  院党组书记、院长、领导小组组长白春礼主持会议,副院长丁仲礼列席会议,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领导小组副组长侯建国,党组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张亚平、相里斌、张涛、邓麦村、周琪,党组成员孙也刚、李树深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出了动员令。

  会议审议了《中国科学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工作方案》和应急响应工作要求,研究部署了需紧急启动的防控疫情相关科研任务。

  白春礼作总结讲话,并就全院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切实加强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要抓紧科研攻关,集全院之力开展研究,充分发挥中科院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凝聚优势力量、做好统筹协调,确保政令畅通、信息畅通,确保科研攻关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抓好全院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压实院机关和院属各单位防控责任,做好周密部署和细致安排。四是要及时向公众介绍全院应对疫情工作相关进展和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无私奉献的事迹与精神。

  会议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现在是国家和人民最需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贡献的时候,全院上下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持人民至上、科学防控,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举全院之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院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1-31 13:0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院研究部署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visit\":0}]', '', 1, 1698741262, 1698741262, 72, 169874126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2020年3月04日,安徽省经信厅消费工业处副处长程效春、安徽省药监局食品消费监督处熊永恒主任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徐朝霞副局长、郭梅处长莅临中科第三极(安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洽谈研发的新型纳米纤维膜产业化事宜。董事长任以伟先生向来访的药监局、经信厅领导交流具体情况。


\\\"

任院长介绍,纳米纤维膜与传统熔喷布材料的过滤机理不同,传统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和N95口罩主要依靠熔喷无纺布的‘静电吸附’作为主要过滤手段,接触水等物质后会逐步失去静电,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而纳米纤维主要依靠物理拦截,过滤稳定性更高。相较于普通口罩,新型纳米纤维口罩比较柔软,戴上之后透气性也比较强。由于使用了与病毒尺寸相似的纳米材料,可以有效拦截病毒、细菌、气溶胶等物质。同时,通过热水浸泡清洗或者酒精消毒的方式,可重复使用。在非特殊情况下,一个口罩可持续佩戴10到20天左右。


        目前,安徽省缺少口罩无纺布原材料供应企业,为了实现技术产业化,我们已经与合肥一家口罩生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预计三月底推向市场,每天产量将达到10万只左右。合肥分院还计划在合肥建立纳米纤维生产加工基地,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新能源等领域。


        经信厅领导表示,新型纳米纤维膜的产业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政府将大力支持中科第三极(安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型纳米纤维膜与KN95口罩的产业化发展,为国家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3-05 17:2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安徽省经信厅、安徽省药监局和合肥市经信局各位领导莅临中科第三极(安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洽谈新型纳米纤维膜产业化事宜\",\"visit\":0}]', '', 1, 1698741269, 1698741269, 2, 169874126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2020512日下午,合肥市科技局吴海军副局长、合肥市科技局高新处毛春宝处长等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展“四送一服”调研活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等一起与来访领导进行了现场交流。

\\\"微信图片_20200513204937.jpg\\\"

任院长向来访领导介绍了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的建设历程及发展规划,重点介绍了正在建设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任院长介绍即将建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会彻底打破科技资源分布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平台将集聚中科院乃至全球的的专家资源、项目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服务于地方企业的创新发展,解决政府、企业的科技资源需求问题,实现智能化的科技资源推送,解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已进入最后筹备阶段。

科技局来访领导对分院正在建设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并希望在平台建成以后要尽快推广服务于更多的企业,帮助企业打破科技资源壁垒,解决企业实际的技术需求,做到协同创新发展。并调研了合肥分院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情况,及时发现合肥分院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表示会尽快协调解决。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5-14 09:1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市科技局吴海军副局长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展“四送一服”调研活动\",\"visit\":0}]', '', 1, 1698741277, 1698741277, 1, 169874127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2020723日上午,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先意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陈丹研究员等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展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调研活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等一起与来访领导进行了现场交流。

\\\"微信图片_20200727094333.jpg\\\"

    任以伟院长向调研组成员介绍了合肥分院的建设历程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合肥分院自2018年底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合肥分院2019年共孵化科技类项目20余个,其中包括哈佛大学的膀胱癌体外诊断技术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的AR/VR教育技术。同时还介绍了线上科技共享云平台的建设情况,即将建成的科技共享云平台将会打破科技资源分布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平台将集聚中科院乃至全球的的专家资源、项目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服务于地方企业的创新发展,解决政府、企业的科技资源需求问题,实现智能化的科技资源精准推送,解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调研小组领导对合肥分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最后,任以伟院长就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普遍现象和重难点问题以及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合肥的科研创新是否有调整等问题与调研组成员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7-27 11:1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调研小组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展调研活动\",\"visit\":0}]', '', 1, 1698741284, 1698741284, 8, 169874128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2020812日下午,合肥市科技局高新处毛春宝处长、合肥市科技局高新处胡林和副处长、合肥市科捷通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李德朋董事长、合肥智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王永董事长、安徽开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志建董事长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召开合肥市科技局四送一服专项科技服务暨高企培育和要素对接会。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安徽中科博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处张文杰、安徽中科三创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刘百胜董事长等一起与来访领导就四送一服科技服务和高企培育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微信图片_20200818170624.jpg\\\"

任以伟院长向参会领导和企业代表介绍了合肥分院在企业科技服务和高企培育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合肥分院围绕高企培育和企业科技服务的几大核心要素如知识产权、专家人才、关键技术、研发投入、产值增长等进行了多方向的、精准的科技服务,线上通过中科院科技资源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中科院等大院大所科技资源,包括人才专家、科技成果、实验室、科技情报、知识产权等创新产业资源。线下通过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组建一批经验丰富的科技服务团队调研并深度挖掘企业需求,做到科技资源的精准匹配和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遇到的科技难题。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合肥,走向国际市场,合肥分院以中科院重庆院在“一带一路”方向的项目规划为基础,正在筹备“合肥市“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科技产业联盟”,待联盟成立以后,合肥分院会筛选一批有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方向的企业对接“一带一路”等国际市场。

\\\"微信图片_20200818170657.jpg\\\"


参会领导对合肥分院在科技服务和高企培育方向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委托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作为合肥市科技局“四送一服”专项科技服务和高企培育的技术对接单位。最后,与会代表还就高企培育和科技服务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8-19 09:2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市科技局“四送一服”专项科技服务暨高企培育和要素对接会在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胜利召开\",\"visit\":0}]', '', 1, 1698741291, 1698741291, 41, 169874129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为借鉴相关高校的成熟教学体系,探索具有我院科教融合特色的教学体系,推进国科大重庆学院的高水平建设,信息所党支部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开展科教融合主题交流活动。2020116日,作为科教融合主题交流的首场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我院顺利举办。我院党委书记韦方强、副院长张长城、教务处处长李向东出席会议,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冯勇、副院长尚明生主持会议,人工智能学院教学科研人员、信息所党支部党员共计四十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南京邮电大学王保云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廷淮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赵亚伟副教授、贵州大学李少波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报告从理论体系、实践操作、典型案例等多个维度,围绕计算机学科建设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王保云教授作《漫议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报告,介绍了学科及学科建设的定义和内涵,综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科建设情况,多角度解读了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体系,分享了研究生培养经验。马廷淮教授作《国际化引领计算机学科建设》报告,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为例,分享了其如何通过国际化师资、研究团队、项目、精品课程等促进学科建设。赵亚伟副教授作《人工智能课程设置及教学经验交流》报告,介绍了国科大人工智能学院的课程设置,分享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学科竞赛等特色做法。李少波教授作《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技术及实践》报告,以贵州大数据发展为案例,分享如何促进科教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报告会后,与会专家就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科教融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通过本次研讨会,巩固和深化了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开拓了我院青年教学科研人员的视野,将促进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更上新台阶。

\\\"1.jpg\\\"


11.6会议现场

\\\"2.jpg\\\"


王保云教授作报告

\\\"3.jpg\\\"


马廷淮教授作报告

\\\"4.jpg\\\"


赵亚伟副教授作报告

\\\"5.jpg\\\"


李少波教授作报告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11-23 15:4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信息所党支部、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研讨会\",\"visit\":0}]', '', 1, 1698741298, 1698741298, 10, 169874129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评选活动已启动,经过初评会议评审,评选出15名年度人物提名人选和5个年度团队提名团队,我院陆仕荣研究员提名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人选,希望大家积极投票。接下来将启动网络投票,投票通道已经正式开启,投票时间:12月3日至16日(两周),每类至少投两票。

  投票方式有两种:

  关注“中国科学院科苑党建”微信公众号,通过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投票”、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点击“投票通道”栏目、文章底部点击“阅读原文”、新用户关注“中国科学院科苑党建”等方式,即可参与投票;

  网页投票,投票地址:http://www.jgdw.cas.cn/zt/2020ndrwpx/,网站投票页面已在院网首页滚动图片处发布。

\\\"


\\\"


\\\"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12-11 14:5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我院陆仕荣研究员提名“2020年中科院年度创新人物”人选\",\"visit\":0}]', '', 1, 1698741306, 1698741306, 1, 169874130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1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2020年12月11日上午,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吕长富,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徐朝晖,合肥市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肖亚东,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创新发展处处长卢晨晨,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工作人员王佳奇等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展调研活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等一起与来访领导进行了现场交流。

\\\"图片1.png\\\"

  任以伟院长向调研组成员介绍了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的建设历程,重点介绍了合肥分院2020年在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合肥分院2019年孵化加速企业近10家,其中包括了哈佛大学的膀胱癌体外诊断技术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的AR/VR教育技术和目前已经处在临床前的腹腔手术机器人。同时还介绍了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和安徽资城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关于联合建设高端装备孵化器的合作意向。还介绍了关于加强合肥市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带动合肥市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产业布局和项目落地,探索加强我市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力和市场推广力度。还介绍了合肥市高企培育行动计划,专门开发合肥市高企培育系统,为高企培育提供技术资源对接,帮助企业对接创新资源,形成核心技术,解决企业技术需求。最后,介绍了2021年的工作计划。

  调研小组领导首先对合肥分院以及中科第三极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图片2.png\\\"


  最后,徐朝辉局长和吕长富主任分别对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和对如何引进高新区以外的优秀企业进行了交流,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12-11 15:0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吕主任一行莅临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开展调研活动\",\"visit\":0}]', '', 1, 1698741313, 1698741313, 41, 169874131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20201231日,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知公司”)向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下称“重庆研究院”)签发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明重庆研究院的知识产权管理符合《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

  GB/T 33250-2016《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旨在提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国家标准,于201711日正式颁布实施。2018年,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确定了首批32家贯标单位,其中包括14家特色研究所、10家参与中国科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弘光专项的研究所、以及主动自愿申报的8家研究所,预计到2020年底将全部完成贯标认证工作。

  作为试点单位之一重庆研究院高度重视贯标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统一部署下,重庆研究院成立了贯标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院长袁家虎任最高管理者、副院长刘鸿任管理者代表,在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研究所协同配合下,重庆研究院贯标工作稳步推进。经过近两年的组织策划、调查诊断、体系构建、文件编写、内审员培训、体系运行实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一系列流程措施,逐步完善研究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检验贯标效果,重庆研究院邀请中知公司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认证审核服务。

  收到认证申请后,中知公司根据重庆研究院的领域特点和发展定位,选派多名专业对口、审核经验丰富的资深审核专家组成专业审核团队,为重庆研究院提供现场审核服务。经过现场细致、科学、高效的审核,审核组一致认为重庆研究院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重庆研究院最终顺利取得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中知公司的高质量认证审核,同时关注于创新主体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及其对创新主体的效益,通过认证为产业赋能,有效助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动重庆研究院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能够进一步的完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本次贯标工作对重庆研究院知识产权管理理念、水平也有所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重庆研究院将进一步将体系融入到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当中,不断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增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能力,为重庆研究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会议现场1.4\\\"


会议现场

\\\"

合影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1-01-04 13:5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顺利通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审核认证\",\"visit\":0}]', '', 1, 1698741320, 1698741321, 42, 169874132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1218-19日,首届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研讨会由重庆市水利局和重庆市科技局主办、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西南大学和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重庆市水利学会协办。本届研讨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演变及保护治理对策进行了主题报告和圆桌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吴胜军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夏军院士、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卢峰、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长城分别致辞。重庆市水利局三峡处库区工作处处长赵刚、重庆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刘从军出席开幕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雨春正高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蔡庆华研究员、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贺秀斌研究员、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尹忠武正高工分别作了题为“水库消落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整合研究”、“长江大保护与流域生态学”、“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保育对策”、“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恢复思考”的主题报告;重庆大学杨永川教授、西南大学曾波教授和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万成炎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二十年回顾与展望”、“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思考”、“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应用”的主题报告;北京林业大学罗芳丽教授、三峡大学陈芳清教授和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吴胜军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植物对水淹的表型可塑性及适应性”、“修复与重建可持续、健康的消落带生态系统”、“三峡水库消落带分层成带现象及其生态修复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通过主题报告和圆桌研讨,与会专家共同认识到,近二十年来的三峡水库消落带研究和治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加深科学认识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演变具有动态性,其保护治理的目标需要与时俱进,治理对策需要因地制宜等科学认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对研究和治理成果进一步梳理,充分认识国之重器三峡水库作为实验室的价值,重视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通性,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出系统性治理方案,是下一阶段三峡水库消落带研究和治理的重要任务;会议倡导由相关管理部门组织搭建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共同商讨三峡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合影留念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1-01-04 14:0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首届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在渝召开\",\"visit\":0}]', '', 1, 1698741328, 1698741328, 1, 169874132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12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2020年冬季扩大会议在京召开。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主持会议,全体院领导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是在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收官、系统谋划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中科院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全面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究了全院改革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讨论确定了下一步发展战略方向和总体思路。

  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应邀作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侯建国作了专题辅导报告。他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创新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出发,深入分析当前中科院改革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重点任务所蕴含的重大战略考量,统筹谋划并坚决完成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院党组和全院上下要准确把握好、切实履行好中科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始终牢记我们是“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要把“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视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要加强人才队伍尤其是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未来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就中科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作专题报告,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张涛、李树深,副院长高鸿钧,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于英杰分别围绕“十四五”时期中科院国际合作、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前沿交叉科学、学部工作和科技智库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科技任务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通过深入研讨,与会同志进一步增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对在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要求下,如何紧紧围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充分发挥多学科、建制化、体系化优势,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

  会议还听取了落实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就继续深入推进巡视整改工作作出部署。会上,侯建国还与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签订了个性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提出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负责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院纪检监察组、院机关各部门、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列席会议。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1-01-04 14:0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院党组2020年冬季扩大会议召开\",\"visit\":0}]', '', 1, 1698741335, 1698741335, 42, 169874133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4,\"content\":\"
\\n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问题,2020年11月12日,安徽省“四送一服”第一工作组暨合肥市产学研对接会在蜀山经济开发区电商园三期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召开。省、市、区“四送一服”工作组,高校院所专家以及40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合肥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吴海军副局长主持。

\\\"图片1.png\\\"

    对接会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中科院绿研院等高校院所专家,首先介绍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促进创新发展,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及控制技术,能源材料制备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微纳铁氧体材料的研发等内容。

\\\"图片2.png\\\"

    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发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实时的找专家、找成果、找技术、找专利等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难题。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是由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数字科创服务平台,平台集聚了中科院的专家、技术、成果和实验室等精准的科技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图片3.png\\\"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现在主要的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将会做好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的桥梁,以服务好企业和科学家为宗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无缝对接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切实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将产学研对接做成常态化。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11-21 16:0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云助力安徽省“四送一服”产学研线上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visit\":0}]', '', 1, 1698741343, 1698741343, 21, 169874134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3,\"content\":\"
\\n

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

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加快“中国声谷”(合肥高新区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促进我省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以下政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

充分把握产业发展规律、行业发展大势,在现有相关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制定完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中国声谷”建设。到2020年,“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40%。(牵头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合肥市政府,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0-13 15:1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visit\":0}]', '', 1, 1698742081, 1698742081, 27, 169874208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3,\"content\":\"
\\n

为更好地聚集和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策合理引导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点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语音)、大数据、大健康、机器人、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3.重点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包括:

1)国内外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

2)国家、省、副省级以上及省会城市重大科技奖项主要完成人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市级一等奖及以上)。

3)国家、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外省副省级以上及省会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

4)在海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担任高级职务两年以上的人才。

上述人才的能力、实绩和贡献经认定符合要求,并与所在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工作合同,且每年在高新区工作时间6个月以上。

4.人才机构是指在高新区注册或开设分支机构,并正常开展业务的社会人才服务机构。

5.本政策支持的企业和单位,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并在高新区持续经营。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10-18 14:53\",\"isShow\":1,\"sort\":0,\"summary\":\"\",\"title\":\"2018年合肥高新区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visit\":0}]', '', 1, 1698742089, 1698742089, 34, 169874208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3,\"content\":\"
\\n

为加快高新区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产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围绕“中国制造2025”,以国家、省、市重点发展的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语音)、大数据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及应用,军民融合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3.重点支持企业包括:在国际、国内具有行业领先地位、高成长性的优势企业,拥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

4.重点支持项目包括:列入省861、市1346121项目库、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的重大工业项目以及高新区确定的重点招商引资及技术改造项目。

5.本政策支持的企业和单位,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并在高新区持续经营。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10-18 14:5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2018年合肥高新区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visit\":0}]', '', 1, 1698742098, 1698742098, 14, 169874209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3,\"content\":\"
\\n

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化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本政策主要支持高新区重点发展的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科技服务等领域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单位。

3.本政策支持的企业和单位,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并在高新区持续经营。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10-18 15:0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2018年合肥高新区鼓励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若干政策措施\",\"visit\":0}]', '', 1, 1698742107, 1698742107, 1, 169874210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3,\"content\":\"
\\n

为培育和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金融服务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 本政策围绕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按照“财政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建立“全周期、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重点支持区内智能家电、大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语音)、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产业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

3.本政策支持的企业和单位,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业务的金融、类金融机构除外),并在高新区持续经营。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10-18 15:06\",\"isShow\":1,\"sort\":0,\"summary\":\"\",\"title\":\"2018年合肥高新区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visit\":0}]', '', 1, 1698742118, 1698742118, 19, 169874211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2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3,\"content\":\"
\\n

为优化高新区基金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基金集聚区,发挥基金引导作用,以资本牵手项目,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 政策支持范围

1.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基金规模应在5000万元及以上,出资方式限于货币形式的基金,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和业务资质(格),按程序在高新区备案,基金首期到位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不受此规模限制)。

2.本政策支持的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原则上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在高新区持续经营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10-18 15:0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高新区支持和引导基金聚集发展若干政策措施\",\"visit\":0}]', '', 1, 1698742126, 1698742126, 2, 169874212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3,\"content\":\"
\\n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在培育新动能、育成新产业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高新区孵化载体建设与发展,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环境,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包含: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促进科技企业成长壮大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

第三条   鼓励区内企事业、高校院所将闲置场地改造成各类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并引进专业团队进行运营管理,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孵化载体。

第四条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管理实行备案制,各类投资主体创办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自愿向区科技部门申请备案。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5-28 14:1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管理办法 (试行)\",\"visit\":0}]', '', 1, 1698742135, 1698742135, 36, 169874213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日前,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和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等期刊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防治与治理”项目、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多所引起的全球性水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为有效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保障水体的正常功能,对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科学评价是一个重要前提。它是水环境科学管理的基本手段,可为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在富营养化评价中通常会面临三种问题:

  一是知识冗余及其不确定性问题:由于影响富营养状态的因素众多并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种冗余和不确定性来源多个方面,如不同地域间的影响因素不同,以及人为活动和社会经济不同等;二是监测数据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包括监测人员的个体操作差异、统计方法的选用差异以及监测仪器的精度差异和故障问题;三是监测数据的获取成本:在富营养化评价中,各监测指标数据的获取代价并不相同,如总磷(TP)、总氮(T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在线监测需要消耗大量试剂和能量用于复杂的消解过程,因而其获取代价高于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等指标。

  针对以上三种问题,研究团队分别提出了一种粗糙集与多维云模型的混合模型、一种动态的奇异粗糙集模型和一种基于半监督分类技术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与主流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比较,上述模型从信息科学角度出发,实现了高质量的富营养化评价,主要体现在:(1)评价结果优于主流分类及富营养评价模型。其不仅能评价富营养级别,还能预测富营养状态值,预测效果理想;(2)能协助专家在区域内的所有水华异常项中分析出某次水华前兆异常项的最小集合,减小了问题求解规模,为水华预测提供了客观依据,以此辅助决策者快速准确的评估水质以及估计其发展趋势。(3)不仅能针对实时监测大数据实现快速评价处理,还能利用部分低代价监测指标帮助或取代部分高代价监测指标实现富营养化的准确评价。本系列项目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大型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的科学认知评价和监测预警。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1-01 11:0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研究院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visit\":0}]', '', 1, 1698742494, 1698742494, 26, 169874249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日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5纳米石墨烯纳米孔精确制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ise fabrication of a 5nm graphene nanopore with a helium ion microscope forbiomolecule detection”为题在《Nanotechnology》期刊上发表。

  研究团队借助氦离子显微镜,在石墨烯薄膜上制备出直径为5-30纳米可用于生物分子检测的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孔,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孔的扩孔行为与曝光时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同时,制备的石墨烯纳米孔成功地对含20个碱基单链DNA均聚物进行检测分析,实现了四种均聚物的识别。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04146,61471336)和中科院西部联合学者计划和中科院科研仪器开发项目(王德强)的资助。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1-01 11:2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研究院在5纳米石墨烯纳米孔精确制备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2501, 1698742501, 73, 169874250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团队在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以及推荐算法的个性化和长期有效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个性化推荐技术是一种帮助人们在海量信息中获取对自己有用信息的技术。大数据时代尤其需要个性化推荐技术。目前实现大数据个性化的技术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其中搜索引擎根据用户主动查询关键字被动地返回相匹配的信息,而推荐系统通过对用户的学习理解主动寻找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现代的搜索引擎也在不断植入推荐技术。由于推荐技术的巨大价值,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是信息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重庆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在前期研究中,提出了长期有效的推荐系统,以及推荐系统从个性化算法到算法的个性化等研究课题。这些研究,对于解决推荐系统经过长期运行逐渐倾向推荐流行的对象,从而导致推荐算法失效;或者因为推荐系统为了获得全局最优,实际上使得每个用户都不能获得最优推荐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基于推荐系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个基准算法(Slope-One算法)方面,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个性化算法,该算法针对用户的兴趣行为偏好,计算用户相关的算法参数值,来达到推荐个性化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固定参数算法,算法个性化参数可以有效提升推荐精度;为了解决静态推荐算法在面对动态数据集时存在效率低下,甚至无法运行的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增量式Slope-One推荐算法,用于降低推荐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主要是基于Slope-One静态算法的更新规则,通过计算数据更新来计算相对应的参数更新。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态算法,增量式算法在保证推荐精度的同时,具有较短的运行时间;为了验证推荐算法的长期有效性,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算法驱动的在线系统演化模型,该模型通过二部分图网络来模拟真实在线系统当中用户选择和信息推荐长期交互的复杂过程。基于该演化模型,对目前流行的多种推荐算法长期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算法长期运行过程中,基于优化的推荐算法(如Latentfactormodel,LFM)更有利于保证系统获得较高的推荐精度,而基于实体关系的推荐算法(如Item-based CollaborativeFilter, ICF)更倾向于保证系统的推荐多样性和新颖性。

  上述研究内容获得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研究技术重点专项、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的支持。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1-01 11:2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研究院在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visit\":0}]', '', 1, 1698742509, 1698742509, 3, 169874250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经过近3年的研究,重庆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日前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硝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Applied Surface Science》和《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等学术期刊上。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氮氧化物(NOx)技术是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鉴于传统的商业化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存在工作温度窗口较窄、低温脱硝性能欠佳、高温N2O生成量较大、易将SO2氧化为SO3而增强其危害以及V物种具有生物毒性等不足,环境友好型非V基脱硝催化剂的开发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然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其低温脱硝性能、拓宽工作温度窗口并增强抗水抗硫性能一直是领域面临的研究瓶颈。为此,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载体晶相结构调控、酸处理、溶剂调变、制备方法优化、离子掺杂等策略,成功地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低温宽工作温度窗口特征和优异抗水抗硫性能的Ce基和Mn基脱硝催化剂,并借助于多种理化性质测试方法以及原位表征手段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组成-结构-性能”等构效关系以及NH3-SCR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07130)、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cstckjcxljrc13)、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重大项目(cstc2014yykfC20003)、重庆市科技平台与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stc2014pt-gc20002)、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cstc2016jcyjA0070)以及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20140142)等项目的资助。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1-01 11:2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研究院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硝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visit\":0}]', '', 1, 1698742516, 1698742516, 31, 169874251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合作,在基于硅表面的三维石墨烯原位生长技术上,取得高性能异质结光电探测器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关内容以“High-performance Schottky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with directly grown graphenenanowalls as electrodes”为题发表在《Nanoscale》期刊上。

  利用石墨烯作为电极的肖特基结光电探测器具有暗电流低、响应速度快和正面入射等优势。然而,二维石墨烯薄膜无法在硅基衬底实现原位生长,石墨烯电极的形成需要采用基于有机支撑材料的湿法或者干法转移工艺,而转移工艺不可避免的有机残留会造成石墨烯-硅异质结结界面的污染,降低肖特基势垒质量,从而影响光电探测器的光电响应;此外,二维石墨烯薄膜生长所需的金属催化剂在转移过程的残留也会对器件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三维石墨烯墙是由纵向生长的多层石墨烯形成的网格互连结构,保留了石墨烯薄膜拉曼特征峰;同时,三维石墨烯无需金属催化,可在硅衬底实现原位生长,避免金属催化剂和转移过程有机残留污染。

  该研究利用三维石墨烯墙原位生长实现的超洁净硅-石墨烯界面,实现了高性能的光电探测器。实验得到肖特基结理想因子小于1.2,探测器的开关比达到2×107,响应度大于0.57A/W,响应时间小于25ms,3dB截止频率大于8.5kHz,测试和计算的比探测率分别达到5.88×1013 cm Hz1/2/W 和2.27×1014 cm Hz1/2/W。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经费支持。(魏大鹏、申钧供稿)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1-01 11:26\",\"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研究院在三维石墨烯异质结光电探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2523, 1698742523, 1, 169874252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石墨烯的研究打开了发掘更多二维材料的大门。到目前为止,已有上百种二维材料被人们所发现,包括第四主族单质、第三和第五主族构成的二元化合物、金属硫族化合物、复合氧化物等。这些发现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二维晶体无法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预言,其自身的优异性质也使得它们呈现出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电子性质,例如半整数、分数和分形量子霍尔效应、高迁移率、能带结构转变等,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中都极具潜力。


  IVAVIB单晶二维材料MX (M= Ge, Sn; X= S, Se)由于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丰富的蕴藏量和环境友好性,以及从材料结构到性能上与黑磷烯的相似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对MX的能带结构的计算、对其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临界层厚、以及基于其C2v对称结构的压电性能理论预测等多有报道。然而,由于该类型材料普遍非常脆,难以直接以传统的物理撕裂法制备得到单原子层材料。同时,以化学合成方法难以获得较大面积的单原子层(大于1微米)。因此对IVAVIB单晶二维材料的研究迄今仍然停留在理论预测阶段。在MX当中,GeSe理论上被认为是唯一具有直接带隙的材料,且该材料的光谱范围预测几乎覆盖了整个太阳光光谱,使得这种材料未来在量子光学、光电探测、光伏、电学等领域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


  针对这一情况,最近,量子信息技术中心团队发现利用单晶硅表面二氧化硅的隔热效果和激光减薄方法,可以在一定激光功率密度下不断地减薄GeSe的层厚,直至单原子层。其减薄机理是激光在GeSe表层产生高热,由于GeSe材料本身的层状特性,难以将热量及时传导出去,导致层厚被不断减薄。当GeSe的层厚被减薄至单原子层时,整个SiO2/Si可以被看做热沉而无法继续减薄。基于此方法,团队首次实验制备出了100微米以上的GeSe单原子层材料。在此基础上基于荧光谱、拉曼谱等方法研究了GeSe单原子层的原子和能带结构,并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理论印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GeSe单原子层的荧光谱非常宽,从可见光波段到近红外波段发现了8个荧光峰,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发生在第三层。同时,团队分别实验制备了基于GeSe体材料和二维材料的晶体管,其I-V和光反应性能表明,二维材料的光敏度是相应体材料的3.3倍,同时二维材料器件的光反应度也远优于相应体材料器件。研究结果验证了此前的理论预测,并获得了大量新的实验发现。


  IVAVIB单晶二维材料的实验实现对于研究该族材料在光学、电学和光电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使得对该族二维材料的研究从理论预测推进到了实验实现的阶段。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重庆市基础前沿重大项目(cstc2013jcyjC40001),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A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775214)等资助。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2-27 14:1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IVAVIB的大面积单原子层研究上取得新进展\",\"visit\":0}]', '', 1, 1698742530, 1698742530, 1, 169874253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记者6月13日从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获悉,该合作组利用一种国际首创的高纯锗探测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将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到目前国际最高水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CDEX合作组实验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介绍,当前暗物质探测方法大体分为“上天”“入地”和“人造暗物质”三种。CDEX合作组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的暗物质直接探测研究属于“入地”,可以减少宇宙线的干扰。

  据介绍,该合作组利用国际上第一个液氮直接浸泡制冷的真空封装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在4—5GeV范围内自旋无关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到8×10-42cm2,达到目前国际最高水平。

  “当弥散在整个空间的暗物质粒子偶尔与锗原子发生碰撞后,会导致锗核发生反冲并通过电离过程在探测器内沉积能量。”岳骞介绍,合作组进行的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实验,就是通过研究反冲核的反冲能量、事例率及其变化等参数来研究暗物质粒子的质量、与靶核的相互作用截面、暗物质分布等性质。

  2016年进行第二阶段的CDEX-10实验,采用10公斤量级的高纯锗阵列探测暗物质粒子。岳骞告诉记者,CDEX合作组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未来更大规模实验提供了坚实基础。合作组正在准备CDEX-100实验,计划使用自主高纯锗探测技术在锦屏地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100公斤量级的探测器阵列系统,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的实验研究。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6-14 18:5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我国科学家刷新暗物质探测灵敏度\",\"visit\":0}]', '', 1, 1698742537, 1698742537, 5, 16987425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领衔的交叉团队,联合攻关,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14日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GPCR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家族和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其通过偶联下游G蛋白和阻遏蛋白等多种效应蛋白转导胞外信号。在多种GPCR效应蛋白中,抑制型G蛋白(Gi)可选择性偶联五羟色胺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等GPCR,发挥调节情绪、食欲、动机、认知和奖励等功能。徐华强团队在GPCR与Gi蛋白复合物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视紫红质和Gi蛋白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该结构首次展示了GPCR与Gi蛋白相互作用界面的结构细节,完善了人们对GPCR-Gi下游转导选择性分子机制的理解,也为设计高效低毒的GPCR靶向药物提供了结构生物学基础。

  该工作是徐华强与合作者在GPCR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2015年其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自然》杂志发表了rhodopsin与阻遏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这一突破性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2015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同时徐华强也荣获了2016年国际蛋白质学会(The Protein Society)授予的Hans Neurath奖。2017年其再次利用最强X射线激光,破解了GPCR招募阻遏蛋白的磷酸化密码,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这些研究成果深入系统地对GPCR与下游多种效应蛋白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阐述了GPCR信号通路转导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该工作由上海药物所、美国温安洛研究所、美国弗雷德里克国家癌症研究实验室、美国芝加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完成。该研究除取得国际项目支持外,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

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6-14 19:06\",\"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上海药物所等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研究取得新突破\",\"visit\":0}]', '', 1, 1698742544, 1698742544, 9, 169874254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3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济南章丘区签约清华启迪(山东)国际智慧科技城、北大未名(山东)生物科技城、北交大(山东)科技创新示范园等17家科研院所,打造“最强大脑”。
此次济南章丘区集中签约的创新平台项目,突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招商平台和企业孵化四个方面,将逐步建立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智慧库,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依托清华启迪(山东)国际智慧科技城项目,济南章丘将构建以智慧数字、环保健康为主导的全生态产业链。通过“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模式,导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智慧数字和环保健康的科技研发体系。济南章丘建设国际智慧科技城项目,打造以智慧医疗、智慧数字、环保智造等三大产业联动的旗舰级智慧产业集群,对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济南章丘合作共建的北大未名(山东)生物科技城,是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依托,主要从事生物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生物经济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已成为世界生物经济的策源地。项目将重点建设生物药、生物医疗、生命康养、精英部落、商业金融部落、健康住宅等项目。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是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山东)研究院总部项目,该院将在济南章丘建设山东研究院总部,主攻航天器的民用化、智能传感器、航空热管、动力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同时,将筹建航天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园、山东新旧动能转化产业园、山东航天科技大学等,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和航天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2017年以来,济南章丘引进了哈工大机器人、山能智城、齐鲁航空城等高端项目96个,总投资3109亿元。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1001亿,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增长27.6%。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6-14 19:1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17家顶尖科研机构落地济南,提速新动能,打造科创平台\",\"visit\":0}]', '', 1, 1698742552, 1698742552, 41, 169874255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英国《自然》杂志6月14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微生物学最新成果,美国科学家团队绘制完成数百个非培养且未被研究过的微生物基因组草图,并鉴定出了一千多个生物合成基因簇。研究表明,土壤中的细菌极有可能代表了一种有待开发的新型抗生素,以及其他药用化合物的来源。

  细菌在与抗生素的博弈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厉害。抗生素本质上是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作用,会干扰其他细胞的发育功能。目前科学界认为,遏制耐药性感染增多趋势,需要全新的抗生素。但过去30年里,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开发出来,人们急需新的抗生素来对抗多药耐药型病原体。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朱利安·本菲尔德及其同事,此次成功绘制出了数百个非培养且基本未被研究过的微生物的基因组草图,这些微生物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一片草原的土壤生态系统。随后,研究团队鉴定出了一千多个生物合成基因簇,推测它们可合成一系列分子,包括各种肽、抗菌毒素和功能不明的其他代谢物。这些基因的表达因土壤样品采集的深度和位置而有所不同,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环境条件的生物反应。

  已知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产生多种有用的次级代谢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剂和免疫抑制剂,但是它们大多数都来源于少数培养的微生物群。而今这项研究扩大了这些分子的潜在来源范围,甚至还发现了两个以前未知的、具有异常强大生物合成能力的细菌种类。此外,这项研究也提出了土壤微生物使用这种复杂的化学语言相互沟通的可能性。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6-15 09:0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数百微生物基因组草图绘成\",\"visit\":0}]', '', 1, 1698742559, 1698742559, 14, 169874255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在针对消落带土壤性质变化与环境驱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中。     

重庆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通过在三峡库区多年的跟踪观测,在库区消落带的碳氮物质循环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研究团队以微生物为抓手,对消落带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氮污染生物去除等多个问题开展了研究。     

三峡水库运行后,库区水位周期波动,库岸在最高水位(175 m)与最低水位(145 m)之间形成了水库消落带。周期性的淹没与出露改变了消落带土壤的基本性质,同时,库区人类活动排放(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等)也会对消落带土壤产生影响,形成水位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水位波动与人类活动分别如何影响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二者相对作用如何? 针对上述问题,重庆研究院科研团队通过在三峡库区选择两种不同干扰强度的典型消落带区域,对土壤理化性质开展了连续两年的跟踪观测,基于此建立了针对消落带土壤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布的系列模型。     

研究对两类干扰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定量化,即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主要由水位波动引起,其解释量可达40.1%,相比之下,人为活动排放对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仅解释2.1%。说明目前三峡库区的污染排放并非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活动排放主要影响土壤总碳、总氮和总有机质类指标,而水位波动主要影响土壤pH、氨态氮和硝态氮等。在空间分布方面,研究还首次提出了167.5 m高程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割点的概念,即167.5 m以下主要受到水位波动影响(即本地因素),167.5 m以上主要受到人类活动排放影响(即区域因素)。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管理需综合考虑库区的本地与区域因素影响,不同高程应选择不同的管理策略。     

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期刊上,将有利于深入认识消落带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管理提供技术思路。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3053, 41571497)的资助,以及重庆市开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协助。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ejss.12756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48-018-1183-3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53-015-7083-2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368-016-1485-3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1-19 21:4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性质变化与环境驱动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visit\":0}]', '', 1, 1698742566, 1698742566, 15, 169874256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与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利用遥感反演手段实现三峡库区蓝藻-绿藻水华的演替模式分析与演变趋势回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期刊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防治与治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等项目的支持。     

三峡水库是我国大型水库的典型代表。三峡工程正式运行后,库区天然河道变成人造水库,具有“非湖非河”的显著特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削弱,营养化程度加重,部分支流回水区水华频发,严重影响到库区的水生态安全以及三峡工程的运行安全。不同于太湖、巢湖、滇池等富营养化湖泊,水华暴发在三峡库区表现出优势藻种多、时间演化快和空间异质性强等特征。因而,如何有效融合原位监测与卫星遥感数据实现不同水华优势种的定性识别与定量反演,成为实现三峡库区水华动态监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以小江(澎溪河)流域已建成的原位在线监测系统为基础,研究团队利用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和实测地物光谱数据,首先构建叶绿素ɑ(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藻蓝素(蓝藻生物量)的反演模型,利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实现蓝藻水华区域自动聚类判别;其次,提出蓝藻-绿藻分类光谱指数,构建两类优势种水华的遥感识别模型,实现完整水文年蓝藻-绿藻水华的时空信息提取;再次,利用小波峰度时序分析方法回溯近十年的遥感估测结果,从长时间尺度归纳蓝藻-绿藻演替模式及潜在环境驱动因子。这一系列研究将遥感数据运用于解译藻华时空分布格局,将有助于对三峡库区水华暴发过程的科学认知与监测预警。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1479719308436?dgcid=author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830487X?via%3Dihub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1356-017-9544-x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1-24 21:4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三峡库区水华优势种演替模式遥感分析方面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2574, 1698742574, 17, 169874257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研制了三维微纳共形石墨烯柔性力敏电极,并应用于高灵敏柔性压容式触觉传感,相关内容以“Flexible, Tunable and Ultrasensitive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 with Micro-Conformal Graphene Electrodes”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期刊上,并被选为封面论文进行报道。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11 (16), pp 14997–15006. DOI: 10.1021/acsami.9b02049.     

柔性触觉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感知外部力学环境的能力,是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必备条件。石墨烯新材料的发展,为下一代高灵敏柔性触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微纳中心一直致力于二维/三维石墨烯的可控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前期发展了三维微纳共形石墨烯直接生长与柔性转移技术(J. Mater. Chem. C, 2015, 3, 12379~12384),三维共形石墨烯薄膜不仅具有高导电性,而且表现出高力学可靠性,是柔性电极的理想材料。近期,中心研究人员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微结构化共形石墨烯电极更易获得电容式力学传感器中的极板间距和等效介电常数变化。通过对三维共形石墨烯电极的特征尺寸的可控构筑,课题组实现了高灵敏(7.68kPa-1),快响应(30ms),低检测极限(1mgF),低迟滞的柔性电容式触觉传感器,主要指标已超越了人类触觉感知水平。    该触觉传感器可以感知昆虫爬行过程中产生的细微压力变化,记录其步态信息。该传感器也可以实时监测脉博波分析其脉象,或者通过力反馈辅助机械手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抓取。与传统触觉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快响应、柔性、轻薄、可分布式贴附等特性,能够更好地与机器人的异形曲面进行贴合,赋予机器人以触觉功能,从而极大拓展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应用领域。     

上述工作得到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促会会员项目、西部青年学者(A类)、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1-26 21:4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高灵敏石墨烯触觉传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visit\":0}]', '', 1, 1698742582, 1698742582, 1, 169874258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在西南地区典型城市区域的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Atmospheric Environment》等环境领域知名刊物上。     

研究团队对成都和重庆2014年秋季至2015年夏季的市区PM2.5的浓度水平、化学组分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成都的PM2.5的年均浓度为67.0±43.4,重庆略高,为70.9±41.4 μg?m-3。季节变化上都呈冬高夏低的特征。化学组分方面,二次无机气溶胶和有机物是最重要的两类组分,合计占比50-60%。重庆PM2.5中碳质组分的浓度高于成都,原因重庆的二次有机碳占比更高。空间特征方面,重污染事件经常在两地同时发生,且两地污染组成成分类似,主因是不利的气象条件形成的大气静稳、扩散条件差造成的污染物积累和二次转化。     

环境中的有机胺可由养殖业、工业、交通和植物排放到大气中,在污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重庆典型城市区域含胺颗粒物的组成、来源和演化机理。含胺颗粒物中胺与元素碳、有机碳、硫酸盐和硝酸盐共存,表明经由气体状态排放后富集与老化的大气颗粒物中,二乙胺(DEA)是颗粒态中最重要的有机胺,富集过程受气溶胶含水量和气溶胶酸度控制。含胺颗粒物可再分为A-OC、A-OCEC、DEA-OC、A-OCEC-aged四类。研究同时表明,减少人为胺排放尤其是道路燃料汽车的有机胺排放,将显著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     

同时,团队还研究了母体PAHs(PPAHs)、含氧PAHs(OPAHs)及甲基PAHs(MPAHs)的气固态分配行为。大气中OPAHs和PAHs的年均浓度相近,分别为79.9±40.5 ng?m-3与93.7±75.2 ng?m-3,比NPAHs的年均浓度(1.65±1.43 ng?m-3)高1~2个数量级,由二次过程形成。PAHs比OPAHs和NPAHs更易吸附在颗粒物中。来源解析表明PAHs主要来自生物质(煤、石油)燃烧,NPAHs和OPAHs在夏季主要受二次形成的影响,冬季主要来自一次排放过程。     

文献链接:     

Chen, Y., Tian, M., Huang, R.-J., Shi, G., Wang, H., Peng, C., Cao, J., Wang, Q., Zhang, S., Guo, D., Zhang, L., and Yang, F.: Characterization of urban amine-containing particl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seasonal variation, source, and processing, Atmos. Chem. Phys., 19,3245-3255,https://doi.org/10.5194/acp-19-3245-2019, 2019.     

Wang, H., Tian, M., Chen, Y., Shi, G., Liu, Y., Yang, F., Zhang, L.,Deng, L., Yu, J., Peng, C., Cao, X.: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source origins of PM2.5 in two megacities in Sichuan Basin, China, Atmos. Chem. Phys.,18, 865–881, https://doi.org/10.5194/acp-18-865-2018, 2018.     

Hu, H., Tian, M., Zhang, L., Yang, F., Peng, C., Chen, Y., Shi, G., Yao, J., Jiang, C., Wang, J.:Sources and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atmospheric parent, oxygenated, and nitr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 humid city in southwest China, Atmos. Environ., 206, 1-10, https://doi.org/10.1016/j.atmosenv.2019.02.041, 2019.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1-30 21:4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西南地区颗粒物特征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visit\":0}]', '', 1, 1698742589, 1698742589, 2, 169874258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在民航领域的成果转移转化再获进展,由智能安全中心牵头研发,智慧航安公司和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联合实施的“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获得中国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批复核准,在白塔机场上线试运行。     

空防安全关系民航安全发展和国家安全反恐大局,机场安检是维护空防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工作效率更关系着整个民航工作体系的效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革命和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手机值机、自助托运、“刷脸”安检、二维码登机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民航领域广泛应用。此次在白塔机场上线试运行的“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可以实现旅客仅在安检验证时出示一次身份证件,并完成身份核验后,便可通过“刷脸”完成后续的安检通道的身份复核、登机口的旅客信息等,全程无需登机牌、二维码,现场人脸照片直接成为数字化安检验讫标识。     

研究团队深入机场复杂环境,对人脸现场照的背景、光照、姿态和年龄等成像条件进行研究比对,研发了动态复杂场景下人脸精准抓拍技术,在强光、背光、弱光条件下,无感知地采集待检旅客的正面人脸图像,同时通过大量现场试验和优化,设计出具有领域自适应能力的比对网络框架,进而削弱背景、光照、姿态和年龄等条件差异对人证比对所带来的性能影响,提升鲁棒性,将人工智能技术贯通从验证到登机整个安检流程。该系统通过了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论证评测。     

该系统是中国科学院“弘光专项”项目“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的研究成果。项目自2017年实施以来,研发的重点产品 “民航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已累计示范应用于国内70个机场的618条旅客安检通道,覆盖了全国60%以上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重点机场。研发团队荣获2018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3-04 21:4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民航全流程“刷脸”安检通关系统上线\",\"visit\":0}]', '', 1, 1698742596, 1698742596, 42, 169874259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日前,重庆研究院应用物理研究中心与天津大学合作,在姜黄素对神经细胞生物物理性能影响方面取得了进展,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期刊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9, 67, 4273-4279)。     

细胞形态及力学性质是细胞生物物理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相关研究对深入认识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理性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姜黄素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化学物质,被普遍认为有可能用于预防和防止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和中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然而,关于姜黄素与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还很匮乏。     

该研究从多角度揭示了姜黄素对神经细胞生物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姜黄素浓度超过一定阈值,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神经突触数目减少;由于姜黄素增强了SH-SY5Y细胞骨架的中间丝和微丝结构,减少了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从而导致细胞黏性形变能和粘滞功减少,弹性形变能增加。本研究加深了姜黄素与神经细胞作用机制的认识,为从细胞层次上开展药物功能研究及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重庆研究院应用物理研究中心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的活细胞高分辨成像和先进纳米力学分析技术等单细胞生物物理研究方法,在相关领域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该研究中心与合作团队成功建立了单个活细胞近生理环境下的高分辨成像技术,并发展了先进纳米力学分析方法,主要成果发表在领域主流期刊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5, 7, 13007-13013; Langmuir 2017, 33, 100-106; Chemosphere 2017, 184, 795-805)。     

上述系列工作先后得到了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A类)”人才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101002)、重庆市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分辨三维动态成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持。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5-20 21:4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单细胞生物物理性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2603, 1698742603, 1, 169874260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重庆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在美国物理学会旗下应用物理旗舰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 (物理类1区)上发表了“Efficient Direct Measurement of Arbitrary Quantum Systems via Weak Measurement”的理论文章,论文揭示了基于弱测量下的密度矩阵直接测量最优方案需要满足的两个标准,并且首次提出了对于任意维度密度矩阵直接测量其矩阵元的最优方案。

  在当今时代,有效地从海量数据系统中提取所需信息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的有效提取是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在量子物理学中,量子态的研究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因为它存储了物理系统的所有信息。直接测量任意量子态的密度矩阵元素的任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验上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密度矩阵的标准测量方法是量子态重构(quantum state tomography),它首先需要完成所有的测量,然后通过重构算法计算出所有的矩阵元信息。因此,量子态重构对于高维密度矩阵的测量,不仅受限于测量个数随矩阵维度的指数增加,而且受限于重构算法复杂性快速增加。

  近期有研究表明利用弱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量子态的密度矩阵元的直接测量,从而成为测量量子态信息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最佳方案,直接测量任意密度矩阵元只需要对每个量子比特执行一个强测量或弱测量。从而大大降低了测量复杂度,为直接测量多粒子系统密度矩阵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征手段。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量子信息实验系统,比如线性光学、金刚石色心、超导系统、冷原子等。如上图所示,任何密度矩阵元素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操作直接测量。这种方法在表征大规模量子系统中将有重要的应用,由此方法衍生出的技术易于扩展和集成,如集成到量子芯片等。该方法不仅对量子信息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信息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专项、中科院青促会会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


 文章链接:

  URL:https://journals.aps.org/prapplied/abstract/10.1103/PhysRevApplied.12.014045

  DOI: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pplied.12.014045


\\\"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8-20 09:5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量子态直接测量理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visit\":0}]', '', 1, 1698742614, 1698742614, 42, 169874261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9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课题组联合上海绿谷制药研究院科研团队在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odium oligomannate therapeutically remodels gut microbiota and suppresses gut bacterial amino acids-shaped neuroinflammation to inhibit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紊乱可诱发脑内神经炎症,导致AD认知障碍;中国原创国际首个寡糖类抗AD药物GV-971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其治疗AD的作用。

  这一研究不仅证实了领域内对于肠道菌群紊乱与AD关联性研究的假说,而且首次提供了AD肠道菌群失调诱导大脑神经炎症的具体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包括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在内的代谢产物产生异常,这些异常氨基酸释放到外周血液,可促进Th1细胞等外周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进而增加外周促炎型Th1等免疫细胞向大脑中的侵润,诱发大脑神经炎症,导致AD认知功能障碍。

  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原创寡糖类抗AD药物GV-971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特别是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产生,降低外周与中枢炎症,减少脑内Aβ沉积和Tau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此外,耿美玉团队前期还发现GV-971能直接透过血脑屏障,通过多位点、多片段、多状态地捕获Aβ,抑制Aβ纤丝的形成,并使已形成的纤丝解聚为无毒单体。

  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赋予GV-971与现有药物完全不同的临床的疗效特性与安全特征,为深度理解GV-971临床III期持续稳健的临床认知功能改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上述研究为阐明AD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为抗AD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的研发策略。

  该项目得到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资助。

  论文链接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09 09:5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上海药物所等揭示GV-971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发挥其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visit\":0}]', '', 1, 1698742621, 1698742621, 3, 169874262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4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PSR J1825-0935是一颗具有中间脉冲辐射的年轻脉冲星,它展现出多种有趣的射电辐射现象。它的主脉冲有前导成分,相对强度是0.3。这颗脉冲星在强、弱两种辐射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在弱模式下其主脉冲前导成分消失,而在强模式下前导成分出现。PSR J1825-0935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中间脉冲和前导成分之间的反相关性,中间脉冲和前导成分交替产生。另外,在弱模式下还展现出周期性调制现象。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副研究员闫文明利用澳大利亚Parkes64米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研究了PSR J1825-0935弱模式周期调制现象的性质,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 2019, 485, 3241)。

  研究发现弱模式下,PSR J1825-0935的中间脉冲、主脉冲会在强和弱两个状态下周期性切换,调制周期约为33秒(相当于43个自转周期)。研究人员确认,中间脉冲和主脉冲的周期调制是锁相的。强、弱两种状态下的偏振性质不同,即使是没有参与周期调制的主脉冲后半部分,在两种状态下的偏振性质也有很大差别。这种相关现象无法用基于旋转木马模型的几何模型来解释,研究人员推测这种周期调制现象来源于脉冲星磁层中辐射状态的周期性切换。

  文章链接

\\\"

图1 IP、PC、MP分别为中间脉冲、前导成分和主脉冲

\\\"

图2 中间脉冲(左)和主脉冲(右)同时存在周期性调制。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09 10:06\",\"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射电辐射周期调制研究获进展\",\"visit\":0}]', '', 1, 1698742628, 1698742628, 30, 169874262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芯片化是原子磁强计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CPT频标组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单束多色多偏振光与原子作用的磁强计探头设计方案,可利用芯片尺寸的微型化原子气室获取高灵敏度磁敏信号,为芯片级高精度原子磁强计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研究结果以快报形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上。

  目前技术上较为成熟的芯片级原子磁强计采用双共振方案,其磁场灵敏度不高,在10pT/Hz1/2量级。传统的高精度原子磁强计采用法拉第旋光原理设计,由于需采用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双束光与原子作用,因此难以芯片化。高级工程师张奕等采用单束多色多偏振光与原子作用,实现了与传统法拉第旋光效应原子磁强计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实测得到的磁场灵敏度为20fT/Hz1/2。由于该方案采用单束光替代双束光与原子作用,故可大大减小探头体积,易于实现芯片化。

  该项工作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

  论文链接

\\\"

图:单束多色多偏振光法拉第旋光效应原子磁强计方案原理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09 10:0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武汉物数所芯片原子磁强计研究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2636, 1698742636, 43, 169874263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9月9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作为主编推荐论文(Editors’Sugges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张忠、刘璐琪在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领域的最新工作,题为《多层范德华材料的弯曲》(Bending of Multilayer van der Waals Materials)。

  二维材料原子级厚度、低的面外刚度特征极其容易发生面外失稳,产生褶皱、鼓泡、圆筒卷以及折叠等微结构。这些面外变形与二维材料自身弯曲刚度大小密切相关。受测试技术及纳米尺度样品操纵技术的制约,一直以来二维材料弯曲刚度实验测量是一个技术挑战。因此,研究人员一直沿用经典薄板理论中弯曲刚度(D)与弹性模量(E)、厚度(t3)的关系来估计材料的弯曲刚度大小。张忠、刘璐琪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分校教授黄瑞、清华大学教授徐志平合作,发展了普适性测量少层二维材料弯曲刚度的微孔鼓泡实验技术,实现了少层石墨烯(Graphene)、六方氮化硼(hBN)、二硫化钼(MoS2)等三种材料弯曲刚度的直接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二维材料层间存在剪切、滑移变形,导致材料弯曲刚度远低于经典薄板D-E理论预测。受层间范德华作用力大小及二维材料原子结构特征共同影响,虽然三种材料弹性模量E表现出 (MoS2<hBN<Graphene),但是在相同厚度下,弯曲刚度D则表现为(MoS2>hBN>Graphene)。随研究对象的尺寸近一步减小到纳米尺度,多层二维材料的弯曲刚度和弹性模量间的关系已不再完全适用传统连续介质力学框架下的相关理论。

  研究团队于2017年报道了利用微孔鼓泡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验测量了双层石墨烯的界面剪切强度(Phys Rev Lett 119 (2017) 036101),本工作是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国家纳米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汪国睿、戴兆贺和中心硕士研究生肖俊凯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先导B项目等的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

\\\"

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12 09:5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取得新进展\",\"visit\":0}]', '', 1, 1698742643, 1698742643, 41, 169874264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探索新型低维碳纳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一直是当今科技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二维的石墨烯晶格结构被认为是其他众多的碳纳米结构的母体材料。例如,将石墨烯结构沿着某一方向卷曲可以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将具有五元环和七元环石墨烯结构弯曲成球型结构即可形成富勒烯。石墨烯在未来纳米学器件的应用,需要构筑具有三维形貌与精确复杂的新型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结构。目前在单原子层次上精准构筑和调控基于石墨烯的低维碳纳米结构仍存在巨大挑战。

  “折纸术”是一种把纸张折出各种特定形状和花样的艺术。艺术家们通过精妙的手法,把简单与单调的二维纸张变成丰富多彩的三维结构。受这种艺术的启发,折叠操纵经常被巧妙地用在很多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用来构筑形状与功能各异的结构、器件甚至机器,例如生物学领域可以将DNA单链折叠成复杂的二维形状。在宏观尺度下,受折纸术的启发,科学家已经能够构建出石墨烯功能器件甚至机器模型。理论预测发现,在原子尺度,通过对石墨烯的弯曲折叠,可以构筑出具有新奇电子学特性的纳米结构。然而,石墨烯弯曲结构的电子学性质容易受到局域的空位、增原子、边界等缺陷结构的影响。在单原子尺度精确地折叠石墨烯,特别是根据特殊需要沿特定方向对石墨烯进行折叠,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团队的陈辉等人首次实现了对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原子级精准的可控折叠,构筑出一种新型的准三维石墨烯纳米结构。该结构由二维旋转堆垛双层石墨烯纳米结构与一维的类碳纳米管结构组成。他们通过扫描探针操控技术实现了:(1)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原子级精准折叠与解折叠;(2)同一个石墨烯结构沿任意方向的反复折叠;(3)堆叠角度精确可调的旋转堆垛的双层石墨烯纳米结构;(4)准一维碳纳米管纳米结构的构筑;(5)双晶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可控折叠及其异质结的构筑。他们应用扫描隧道谱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确定折叠石墨烯的纳米结构的精确原子构型与局域电子态结构,发现通过石墨烯“纳米折纸术”得到的准一维纳米管异质结具有不同的能带排列方式。

  该工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精准控制、按需定制的石墨烯折叠,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折叠。基于这种原子级精准的“折纸术”,还可以折叠其它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和复杂的叠层结构,进而制备出功能纳米结构及其量子器件,研究其新奇物理现象。例如,探索魔角旋转堆垛双层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超导电性、拓扑特性和磁性,以及研究一维异质结的输运性质及其应用等。该研究工作对构筑量子材料和量子器件(机器)具有重要的科学与技术上的意义。

  陈辉、张现利和张余洋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杜世萱与高鸿钧为共同通讯作者。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欧阳敏、范德堡大学S. T. Pantelides参与了讨论合作。该研究成果以Atomically precise, custom-design origami graphene nanostructures 为题,于9月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Science 365, 1036 (2019))。

\\\"

图1 原子级精确石墨烯折纸术构筑三维石墨烯纳米结构。

\\\"

图2 折叠方向精确控制以及角度连续可调的旋转堆垛双层石墨烯的构筑。

\\\"

图3 手性结构与电子态精确可调的类一维碳纳米边界结构的构筑。

\\\"

图4 折叠双晶石墨烯纳米片精确构筑异质结结构。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17 09:53\",\"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科学家实现石墨烯纳米结构原子级精准的可控折叠\",\"visit\":0}]', '', 1, 1698742650, 1698742650, 2, 169874265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领域。随着社会发展,传统锂离子电池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能源存储的需求。锂硫电池(Li-S)由于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的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视为最有应用前景的高容量存储体系之一。然而,Li-S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固体硫化物的绝缘性,可溶性长链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期间硫的体积变化大等。这些问题通常导致硫的利用率低,循环寿命差,甚至一系列安全问题。如何大幅提高Li-S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隔膜也是电池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作用是导通离子传输并防止电池短路。商业化PP 隔膜,由于其孔径较大,多硫化物能够较容易地通过,因而不能有效地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和穿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71151, 21673241))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0030200)的资助下,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瑞虎课题组利用金属纳米粒的催化效应,以离子聚合物包覆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通过离子交换和高温焙烧技术制备得到了钴、氮均匀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片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修饰的隔膜不仅可以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有效阻挡多硫化物穿梭通过隔膜,而且可以起到电催化剂作用,进一步促进被拦截的多硫化物进行催化转化。使用催化效应助力的修饰隔膜,高载硫(10.5 mg cm-2)自支撑电极在0.1 C的条件下表现出高的放电面容量(12.5 mA h cm-2)和体积比容量(1136 mA h cm-3)。该电化学性能优于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碳基正极材料,实现了锂硫电池硫负载量、体积容量和面容量的同步提升,这对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的设计构筑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Adv. Energy Mater.2019, 9, 1901609),论文第一作者为程志斌。

  论文链接

\\\"

福建物构所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17 10:3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福建物构所锂硫电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2657, 1698742657, 41, 169874265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蔡强伟、研究员林隽及其合作者研究发现,在太阳的极紫外图像中观测到的耀斑环顶上方的扇形结构(supra-arcade fan,SAF),有可能是能够对带电粒子进行有效加速的终止激波存在的区域。该项研究的合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德国莱布尼茨天体物理学研究所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太阳耀斑是太阳系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有效的粒子加速器,能够将大量带电粒子加速到相对论速度。在已有的太阳耀斑模型中,终止激波经常被用来作为粒子加速的可能驱动因素。目前关于终止激波的考察主要是通过理论研究、数值实验和射电观测等方面进行。但是利用光学(尤其是紫外和极紫外)成像观测对终止激波进行研究的工作还很少。另外,SAF所处的空间位置一般也被认为同各种高能粒子源(诸如硬X射线源、射电源、微波源)是一致的。

  蔡强伟等人揭示了在这个被称为SAF的高温结构(高达1000万开尔文)中有终止激波形成和存在。该高温结构存在于太阳耀斑期间磁重联电流片的底部和耀斑环系统的顶部之间。这一新的发现是通过将磁流体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图1)与由多个高分辨空间望远镜对2017年9月10日发生的大耀斑的观测结果(图1)相结合而实现的。

  该研究为引起太阳耀斑的磁重联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的物理见解。虽然研究人员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磁重联是导致太阳耀斑发生的原因,但理解所涉及的实际物理状态及其可观测到的后果一直是一个挑战。新的模拟结果表明SAF经历了准周期振荡。这可以通过极紫外波段的太阳耀斑的相关观测得到证实。这种振荡特征意味着太阳耀斑期间的磁能释放和转换是以脉冲形式,类似突发的方式进行。这可能是由于电流片中的磁重联区域是高度湍动的且具有间歇性特征所导致的。计算机的模拟结果(图2)清晰地再现了耀斑环系统顶部出现的终止激波,这也表明在分析、研究、解释复杂的太阳爆发现象时数值模拟是很重要的。

  该工作获得中科院战略先导(A)类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科院联合基金项目、云南省创新团体项目以及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学者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

\\\"

  图1 高分辨空间望远镜SDO(a)和IRIS(b)观测到的2017年9月10日爆发事件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超出图片范围)、耀斑环系统、磁重联电流片、拱上方扇形结构和可能的终止激波。

\\\"

  图2 对2017年9月10日事件的耀斑环系进行数值实验的结果,再现了耀斑环系统、重联电流片和终止激波。(a)磁场轮廓和密度分布,(b)相同区域内的速度分布,(c)包含有终止激波的黑色方框区域内速度散度\\\"的分布。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17 10:3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云南天文台等太阳耀斑环系统上方结构研究获进展\",\"visit\":0}]', '', 1, 1698742665, 1698742665, 1, 169874266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18年4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在全面完成检测后,完成了第三方检测报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标志着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完成了从基础研究走向民生应用的关键步骤。

  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中能重离子束,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从1993年开始重离子治癌技术基础研究,历经2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科研攻关,掌握了回旋注入器、同步环加速器、治疗床等相关硬件技术,自主研发了治疗计划、治疗控制等软件,引入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在甘肃武威和兰州建造了两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示范装置,打破了最大型医疗器械的国际垄断,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重离子束治疗研究和治疗装置研发人才队伍,预计年底正式投入治疗。

  相关链接:

  甘肃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全面完成检测报告

\\\"

武威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现场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16 16:03\",\"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甘肃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全面完成检测报告—2018年第2季度\",\"visit\":0}]', '', 1, 1698742672, 1698742672, 42, 169874267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18年5月27日,备受医学界和病患关注的“肺部气体磁共振技术”签约落地武汉,首家肺部气体磁共振临床检测中心将于今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大规模临床病例获取。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周欣研究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提出了人体肺部的快速成像新技术,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MRI)高分辨动态采样速率,为肺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利器。目前,项目的产业化公司正在开展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申请工作,各类临床病例已完成140余例。

  相关链接:

  能为肺部做磁共振的临床检测中心落户武汉

\\\"

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16 16:0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能为肺部做磁共振的临床检测中心落户武汉—2018年第2季度\",\"visit\":0}]', '', 1, 1698742679, 1698742679, 1, 169874267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惠利健团队与多家单位科学家合作,突破“类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成功研制出生物人工肝系统。

  生物人工肝是一种体外肝功能支持系统,可以短时间代替肝脏功能,促进肝衰竭患者自体肝功能的恢复,也能为计划肝移植的病人争取时间,等待合适的肝源。它就像一个小型肝透析机,在透析过程中,不仅对血液有解毒功能,还能为肝脏补给营养,促进患者肝细胞再生,恢复正常肝功能。但人源细胞来源的难题,限制了生物人工肝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2011年,惠利健团队在现有生物人工肝研发的基础上,对种子细胞进行改进,采用人源性肝样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中的种子细胞,构建生物人工肝。由于该技术利用的是来自于病人自身的细胞,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之后,研究人员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了一位重症肝病患者。到目前为止,已有5例患者接受该系统治疗后明显好转,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据悉,获得该技术全球独家使用许可的上海微知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人源性生物人工肝临床研发生产线。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产品将于3至5年内投放市场,让更多患者受益。

  相关链接:生物人工肝有望实现产业化

\\\"

生物人工肝示意图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16 16:0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生物人工肝有望实现产业化—2017年第3季度\",\"visit\":0}]', '', 1, 1698742687, 1698742687, 1, 169874268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偏振光电探测在军事、医疗、环境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所报道的偏振光电探测大部分是二维无机化合物,它们的晶体尺寸小和稳定性差,制约了它们实际应用的发展。二维杂化双钙钛矿材料具有无毒、稳定性好、载流子寿命长、晶体易生长等特点,在光电探测、高能射线探测等都显示了优异的性能,而且由于它们的量子阱结构而具有独特的各向异性,使得它能够实现偏振光电的研究。此外,这种二维杂化双钙钛矿表现出独特的相容性和可调性,可通过调控有机和无机组分以调制材料的电子、光学和光电性能。然而,基于二维杂化双钙钛矿材料的偏振光电探测还未有报道。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员罗军华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和研究员孙志华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资助下,设计合成了一例具有独特二维量子肼结构的杂化双钙钛矿化合物(i-PA)2CsAgBiBr7i-PA是异戊胺)。该化合物有着优异的光电性能,并且其偏振光电流与偏振角度有着类似正弦曲线的关系,二向色性比达到1.35,而且该化合物有优异的偏振光响应开关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较快速的光响应时间,达到200 μs。这一工作是首次报道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化合物在偏振光电的研究,显示了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在光电探测等领域有巨大的研究潜力。相关的结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 10.1002/anie.201911551)。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联合培养在读硕士生李耀斌。

  论文链接

\\\"

福建物构所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偏振光电研究获进展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2-26 15:2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福建物构所二维杂化双钙钛矿偏振光电研究获进展\",\"visit\":0}]', '', 1, 1698742694, 1698742694, 12, 169874269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5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2月27日,《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

  衰老是生物体随时间推移各项生理功能逐渐退化,最后死亡的生理过程;衰老也是一些慢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氏症、癌症、糖尿病最大的风险因素。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梦想。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有上百个基因可以延长寿命,对长寿的生物学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延长寿命应以延缓老化,保持健康的行为和认知能力为前提,最近研究表明延长寿命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退化。因此,如何实现老年人口在延长寿命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状态,减少失智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是亟待解决的,也是极具挑战的重要问题。

  蔡时青研究组前期工作阐明了长寿基因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动物的行为退化,发现提高神经递质可改善老年动物行为能力(Yin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4),老年时期神经递质功能不同是个体之间存在衰老速度差异的重要原因(Yin et. al. Nature, 2017)。

  在本项研究中,蔡时青研究组与江陆斌研究组合作,结合秀丽隐杆线虫、小鼠两种模式动物和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寻找抗衰老靶标基因,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可以独立生活的微小动物(成虫体长仅1毫米),其遗传背景清楚、生活史短、行为清晰,是目前研究衰老的重要模式生物。研究人员首先利用秀丽线虫生活周期短的特点,以神经递质功能变化为指标,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筛选、寻找调控衰老的基因,获得了59个候选基因。通过构建这些候选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发现其中两个表观遗传调控因子BAZ-2和SET-6位于该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并且主要表达在神经系统中。降低BAZ-2和SET-6功能显著提高老年线虫的神经递质水平,延缓衰老过程中线虫的行为功能退化。BAZ-2和SET-6人的同源基因分别为BAZ2B和EHMT1。在人类大脑中,BAZ2B和EHMT1的表达量随衰老逐渐增加,且与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另外,降低Baz2b的功能可以提高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并缓解小鼠随年龄体重增加的现象。这些结果表明BAZ2B和EHMT1是重要的调控衰老进程的因子,是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下降是组织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员发现,BAZ-2/BAZ2B和SET-6/EHMT1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改变衰老进程。BAZ-2/BAZ2B和SET-6/EHMT1结合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改变组蛋白的表观遗传修饰,进而调控这些基因表达。降低BAZ-2/BAZ2B和SET-6/EHMT1功能提高线虫或小鼠大脑的线粒体功能,这是老年线虫/小鼠维持较高行为能力的重要原因。此外,通过分析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研究人员发现在阿尔兹海默氏症病人的大脑中BAZ2B和EHMT1表达量和线粒体内关键蛋白的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提示BAZ2B和EHMT1在人脑中也可以调控线粒体功能。

  该研究结合多种模式动物,使用多种方法从不同层面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揭示了神经系统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阐明了BAZ2B在认知衰老中的作用,发现了BAZ2B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点,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在衰老的大脑环境下,理解大脑衰老的调控机制对于防治这些脑疾病至关重要。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改善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提供线索,而且还为老年性疾病的干预方法开发提供方向。因此该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并具有潜在的转化价值。

  该项工作由博士研究生袁洁、常思源、尹世刚、刘至洋和程秀在研究员蔡时青与江陆斌的指导下完成,脑智卓越中心蔡时青研究组的刘喜娟、江强、高革等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并得到了脑智卓越中心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实验动物平台、分子细胞技术平台和光学成像平台的大力支持。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

  图注:(A)BAZ2B和EHMT1在衰老大脑中的表达水平(来自两个不同数据库的结果)。(B)BAZ2B和EHMT1的表达量与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情呈正相关。(C)年轻和年老的WT、Baz2b+/-Baz2b-/-小鼠的体重。(D)年轻和年老的野生型(WT), Baz2b杂合(Baz2b+/-), Baz2b敲除(Baz2b-/-)小鼠在新位置识别测试中的位置识别能力。(E)表观遗传因子调节线粒体功能和衰老工作模式图。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2-27 15:0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科学家发现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visit\":0}]', '', 1, 1698742701, 1698742701, 42, 169874270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
图片说明:表观遗传因子调节线粒体功能和衰老工作模式图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岁月这把“杀猪刀”,让年轻的脸庞渐渐布满皱纹,让矫健的步伐日益蹒跚。如何抵抗衰老所伴随的疾病,乃至“老而不衰”?上海科研人员以衰老过程中的行为退化为切入点,进行了全基因组遗传筛选,相关研究成果以《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为题,于北京时间27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在线发表。
  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发现寿命的延长,并不意味着衰老时行为能力、健康状况的“延长”。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到底是什么?相关研究还很少。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蔡时青研究员介绍,该研究第一次全面地筛选出可能调节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全面研究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我们发现的两个能够加速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很有可能成为抗衰老的药物靶点,尤其是其中一个基因BAZ2B,不仅可以加速衰老过程中的认知行为退化,还与阿尔兹海默病进程成正相关。”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行为检测和机制研究的对象只是线虫和小鼠,考虑到人类与小鼠等模式生物存在较大物种差异,这些研究能否在人体上应用,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蔡时青也表示,从研究到临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尝试以发现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为靶点,去筛选能够调节衰老或者疾病过程中行为退化的小分子药物。他同时表示,目前的研究只集中在两个“抗衰老基因”,对于其他筛选出的可能调节衰老中行为退化的基因,尚未进行一一验证。

  据悉,这项研究由博士研究生袁洁、常思源、尹世刚、刘至洋和程秀,在蔡时青研究员与江陆斌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项目的资助。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2-27 16:0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新闻网】科学家“抗衰老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visit\":0}]', '', 1, 1698742708, 1698742708, 13, 169874270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大气中日益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导致了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将CO2催化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在水介质中将CO2电催化还原为CO是一种相对经济、绿色可行的方法。然而由于CO2还原产物众多且还原电势相近,以及伴随的析氢反应的竞争导致该催化过程存在选择性差、过电位高、电流密度和转换效率低等不足,因此设计高效率和高选择性的多孔电催化材料是突破该类技术瓶颈的关键。共价有机框架化合物(COFs)作为一类新兴的多孔晶态材料,具有高度可设计性和原子级的活性位点分布等优点,是潜在的比较有前景的催化剂。然而大多数COFs不导电,电子难以传递到活性中心,限制了该类材料的应用。

  最近,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荣和黄远标团队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项目资助下,在COFs中引入具有强电子转移能力的四硫富瓦烯(TTF)与卟啉钴通过亚胺缩合反应构筑了具有高效电子转移能力的COF (TTF-Por(Co)-COF)。其中,富电子的TTF单元作为具有快速电子转移的优良电子供体,相邻的卟啉钴含有单位点催化活性中心,可以实现TTF到钴卟啉环的高效电子转移,进而提高水介质中的CO2还原活性。在电催化还原CO2中,该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CO选择性,其法拉第效率达到95% (-0.7 V vs RHE)。并且选择性和电流密度远大于不含TTFCOF催化材料。与研究员柴国良团队进行DFT计算合作的结果表明,TTF在降低活化能垒和提高电子传输速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该工作为合成高效电子转移的框架材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为发展高效的CO2RR催化剂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Energy Lett. 2020, 5, 1005-1012上,论文第一作者是福建物构所与厦门大学联培博士生伍巧。

  论文链接

\\\"

高效电子转移的COFs提升电催化还原CO2研究取得进展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3-11 09:5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高效电子转移的COFs提升电催化还原CO2研究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2716, 1698742716, 42, 169874271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在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Thermophoretic Detection of Exosomal microRNAs by Nanoflares”于 20203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9b13960)。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含有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纳米尺度(30-150 nm)脂质囊泡,通过运输活性分子参与细胞通讯,是肿瘤液体活检的靶标之一。micro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microRNA会被包载在外泌体中,参与肿瘤增殖与转移,是新型肿瘤诊断标志物。现有的外泌体microRNA检测方法面临外泌体microRNA含量低、样本消耗量高以及需要RNA提取等挑战。因此,发展微量样品中外泌体microRNA的高灵敏检测新方法对癌症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在前期工作中,孙佳姝课题组利用热泳富集与核酸适体标记,实现了细胞外囊泡表面蛋白组测量和癌症分类(Nat. Biomed. Eng. 2019, 3, 183-193, J. Am. Chem. Soc. 2019, 141, 9, 3817-3821, Adv. Mater. 2019, 31, 180478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结合纳米耀斑(nanoflare)与热泳的检测新方法,实现了0.5 μL血清样本中外泌体microRNA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低至0.36 fM,接近qRT-PCR。纳米耀斑通过被动输运进入外泌体后,可以特异性识别靶标microRNA并产生荧光信号。外泌体在热泳作用下快速汇聚,有效放大其中纳米耀斑产生的荧光信号,提高外泌体microRNA的检测灵敏度。临床血清样本中,外泌体肿瘤相关microRNA表达信息可以用于ER+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常规检测手段相比,该方法灵敏度高,样本消耗量小,排除了非外泌体microRNA的干扰,为外泌体microRNA检测与癌症早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新工具。

  国家纳米中心研究生赵俊翔、副研究员刘超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员孙佳姝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科院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图:基于纳米耀斑与热泳汇聚的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定量检测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3-11 09:5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国家纳米中心在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2723, 1698742723, 2, 169874272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团队在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复合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锌基液流电池(ZFBs)储能技术因其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分布式储能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锌枝晶/锌累积的问题,该类电池的发展受到循环寿命差和充放电性能差的限制。离子传导膜可调控锌沉积形貌和抑制枝晶生长,在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膜材料荷电特性可实现对锌沉积方向和形貌的调控,从而大幅度提高锌基液流电池的面容量和电池的循环稳定性(Nat. Commun.,2018,9,3731)。

  该工作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将具有高导热性和高机械强度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s)引入到多孔基膜中制备出复合离子传导膜。面向负极的BNNSs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电极表面温度分布,并进一步调节锌沉积形貌;另一方面,其高机械强度的特性可有效阻挡过度生长的锌枝晶对膜材料造成破坏,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利用该膜组装的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在8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稳定运行500次充放电循环(近800 h)无明显衰减。即使在20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能量效率也超过80%。研究结果对锌基电池中锌负极的调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以上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连化物所自主部署基金项目等的支持。

\\\"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用复合离子传导膜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3-18 13:2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大连化物所研制出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用复合离子传导膜\",\"visit\":0}]', '', 1, 1698742730, 1698742730, 1, 169874273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日前,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心在西南地区细颗粒物(PM2.5)的生物毒性效应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初步明确了西南地区PM2.5的致病机制及暴露风险。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知名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和《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PM2.5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不同城市大气PM2.5的颗粒物粒径分布、化学组成及来源不同,所导致的健康效应存在差异。本工作以成都、重庆采集的PM2.5样品为基础,探索西南地区大气PM2.5的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发现成渝两地冬夏两季大气PM2.5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性并诱发氧化应激,且冬季PM2.5存在更强的细胞毒性及更高的氧化应激效应。研究发现成渝冬夏两季大气PM2.5可诱导癌症相关基因,显著作用于共有的癌症相关生物功能,且成都夏季PM2.5的致癌潜力最强。

    本研究探索了西南地区大气PM2.5毒性及作用机制,近一步明确了PM2.5致病机制及暴露风险;对大气污染防治和制定人群健康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0353031

\\\"111.png\\\"


图片摘要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11-23 16:0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PM2.5的生物毒性效应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2737, 1698742737, 41, 16987427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日前,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团队在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成果发表在《Soil & Tillage Research》、《CATEN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Microbial Ecology》、《生态学报》、《土壤》等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经典刊物。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而团聚体是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其形成与稳定是土壤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基础。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易受耕种、干湿交替等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三峡水库自2010年正式蓄水至175 m以来,在“夏落冬涨”的反季节水位调度模式下,形成了垂直落差高达30 m、我国面积最大的水库消落带。周期性“冬水夏陆”的干湿交替,必然导致消落带土壤结构和物质循环过程发生重大改变,然而团聚体具有怎样的稳定特征,土气界面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主导机制均不清楚。

    近年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水库生态学研究中心团队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通过长时间序列大范围采样分析与原位观测,系统研究了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关键驱动机制,以及土气界面主要生源物质通量与主导因素,在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① 淹水强度是导致表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淹水时间增加大团聚体崩解尤为明显,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② 土壤类型及其性状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黏粒、有机碳等含量是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③ 不同淹水强度下土壤呼吸与土气界面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差异并不显著,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同时人为活动也是导致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果初步揭示了水位波动与人为活动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的影响机制,对于进一步认识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物质循环过程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也可为大型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等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800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266 ;41701247;41401243;4130305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391)、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Y812000005;Y412201401),重庆市基础与前沿项目(cstc2017shmszdyfX0074;cstc2013jcyjA0302)及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重点项目(cstc2017shms-zdyf0331)等联合资助,以及开州区人民政府在基地建设、科研设施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主要论文链接:   

  1. 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0.104815

  2. https://doi.org/10.1016/j.still.2019.104522

  3. https://doi.org/10.1016/j.ecoleng.2019.105664

  4. https://doi.org/10.1007/s11368-019-02410-7

  5. http://doi.org/10.7717/peerj.8503

  6.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4184

  7. https://doi.org/10.1007/s00248-018-1183-3

  8. http://soils.issas.ac.cn/tr/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tr201706200287&flag=1

  9.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53-015-7083-2

  10.http://yangtzebasin.whlib.ac.cn/CN/10.11870/cjlyzyyhj201601020

  11.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1368-016-1485-3

  12.http://dx.doi.org/10.5846/stxb201407181464



\\\"1三峡水库调度影响下岸带样点分布\\\"


三峡水库调度影响下岸带样点分布

\\\"2不同淹水强度下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分异\\\"


不同淹水强度下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分异





\\\"3消落带不同土壤类型下团聚体稳定性分异\\\"


消落带不同土壤类型下团聚体稳定性分异

\\\"4消落带土壤呼吸与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消落带土壤呼吸与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11-23 16:1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演变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visit\":0}]', '', 1, 1698742745, 1698742745, 1, 169874274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9,\"content\":\"
\\n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简称:重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称:高研院)、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共同攻关,在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超分辨光谱成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探测有望揭示传统单分子技术难以提供的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结构以及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因而,对深入认识和理解生物大分子的作用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生物大分子的尺寸(纳米级)与太赫兹波长(亚毫米级)严重失配,加之生物大分子对太赫兹波的响应较弱,致使单个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探测成为国际上长期未能突破的科学难题。

  研究团队利用石墨烯具有原子级的平整度、稳定的单蛋白分子物理吸附能力以及超强的太赫兹波反射性能,设计并采用具有最佳近场太赫兹信号增强能力的铂纳米探针,结合单分子样品制备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单个蛋白分子(免疫球蛋白和铁蛋白)的太赫兹光谱成像探测,为单分子水平上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探测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相关工作以“Near-Field Nanoscopic Terahertz Imaging of Single Proteins”为题于12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SmallIF 11.5),并被遴选为封面文章。重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杨忠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重庆研究院王化斌研究员和高研院李江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在前期研究,相关研究团队已先后突破实现了生物组织(Biotechnology Progress 2018, DOI: 10.1002/btpr.2741)和单细胞(Cell Proliferation 2020, DOI: 10.1111/cpr.12788)的太赫兹超分辨成像检测。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005814

   \\\"

图片摘要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1-01-04 14:0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在单个生物大分子太赫兹超分辨成像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2752, 1698742752, 82, 169874275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一、项目简介   与密西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研发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可以有效的控制生物膜在管道中的形成,以处理的水供给大规模养殖场的畜禽饮用产生以下效果:养鸡场鸡的成熟期缩短5-10%; 幼鸡的死亡率降低70%; 抗生素使用量降低50 %;有效降低养殖场的“气味”(氨气,30ppm -2ppm),鸡的肠道Ecoli 等致病菌大幅度降低,同时鸡排泄物中的氮素70%转化为有机氮有效保持了氮肥。使畜禽养殖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禽类。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   a: 普通水 b:处理过的水; c: 喝普通水的鸡的肠道微生物 d: 喝处理水的鸡的肠道微生物 (Ecoli 等致病菌大幅度降低)鸡肠道氮素循环(70%氮素转化为有机氮,高效保持肥力)  

二、应用领域   畜禽养殖业  

三、产品种类   一种通用设备  

四、技术指标   养鸡场鸡的成熟期缩短5-10 %; 幼鸡的死亡率降低70 %; 抗生素使用量降低 50 %;有效控制养殖场的“气味”  

五、技术水平   国际水平  

六、前景预测   我国食品安全&有机农业领域迫切需要的技术;目前寻求设备研发资金支持 200 万元。  

七、合作方式   合作研发设备,共同开发市场  

联系人:宋立岩;电话:13966777349;邮箱:songliyan@cigit.ac.cn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渝大道85号汉国中心B座10楼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4-03-15 21:4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一种绿色并有效控制水体微生物的技术与设备\",\"visit\":0}]', '', 1, 1698742849, 1698742850, 42, 169874285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一、项目介绍   本项目医疗器械领域。该系统包括表面电极采集装置、表面电刺激装置和控制终端;表面电极采集装置包括贴附式电极Ⅰ、信号处理模块、通信模块Ⅰ和电源Ⅰ,贴附式电极Ⅰ采集人体生理信号并将信号传送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通信模块Ⅰ将信号传送至控制终端;表面电刺激装置包括贴附式电极Ⅱ、刺激信号产生模块、通信模块Ⅱ和电源Ⅱ,刺激信号产生模块通过通信模块Ⅱ接收到控制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后产生电刺激信号,并通过贴附式电极Ⅱ对人体表面进行电刺激。本系统克服了针式电极给患者带来巨大疼痛,为肌萎缩、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肌肉疾病提供了一种便携、无创的检测手段。该系统的推广,可以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合作方式   技术入股。  

三、技术成熟程度   样机  

四、成本   一台成本可控制在10000元  

五、投资额度   500万,预计5年能收回。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4-03-15 21:4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基于贴附式电极的无创伤神经肌肉疾病检查系统\",\"visit\":0}]', '', 1, 1698742857, 1698742857, 7, 169874285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6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民航安保反恐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先进安检模式,提高安检准确率和效率,推进新时期中国科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产业化工作要求,1月29日,由重庆研究院和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发起并组建的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举行成立签约仪式。重庆研究院副院长张长城参加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重庆研究院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将按照“多方参与、合作共享、互利互助”的原则,以民航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共同推进民航反恐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开展人脸识别技术在安检环节的验证试用和技术优化,一方面促进重庆研究院科技成果在民航反恐和安检领域的转移转化,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改进安检模式和流程,推动制定出台民航反恐和安检相关领域行业标准。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有力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为安检工作提供科研力量专项支撑。     

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的重要转化成果,重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为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重庆研究院通过与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为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奠定基础。截至目前,由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已在全国61个机场,555条安检通道成功部署试用。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2-05 21:4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民航反恐技术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visit\":0}]', '', 1, 1698742864, 1698742864, 1, 169874286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3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研究院”)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以下简称“弘光专项”)项目“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顺利通过第一阶段评估。      

由中科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代表与行业主管部门专家、示范应用机场专家、相关技术领域专家组成的调研评估组,对“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在本阶段的应用表现开展评估。评估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现场调研,第二阶段在重庆研究院进行会议评估。重庆研究院院长袁家虎、副院长张长城全程陪同调研评估。      

在现场调研阶段,调研评估组来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国内出发安检口,对专项里的重要研究成果——“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开展实地调研。在安检现场,专家们使用了不同的身份证结合不同的人员展开综合交叉测试,人证合一的情况,系统均迅速通过;人证不合一的情况,系统均未通过。通过现场考察与体验,该系统得到了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在会议评估阶段,项目负责人袁家虎院长做了项目阶段性进展汇报,截至目前,“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已在国内61家机场的555条安检通道进行了示范应用,提高了机场安检验证的准确率和通行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和社会影响,得到了央视、东方卫视、重庆卫视等媒体以及国际民航组织的关注。此外,项目成果还应用于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公祭活动的安保系统中。张长城副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重庆研究院整合资源、全面配合支撑项目顺利实施的相关情况。调研评估组在认真听取进展汇报的基础上,展开了充分讨论,对项目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财务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一一质询提问。中国民航局及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重庆江北等民航机场方面的用户专家结合本区域项目示范情况指出: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安检验证准确率和通行效率,优化了验证岗位的工作流程,提升了旅客满意度。在增强现场查验能力、有效甄别旅客是否冒用证件等方面显示了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为机场治安、反恐工作和空防安全工作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评估组专家也给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与建议,希望重庆研究院加快推进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标准制定,加快推进人像数据中心及测试平台建设,更好的完成下一阶段的项目目标。通过近3个小时的会议评估,调研评估组认为项目组顺利完成了本阶段的约束性目标,一致同意“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本次阶段性评估。      

在总结发言中,陈文开副局长充分肯定了重庆研究院“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所取得的成绩,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重庆研究院提出了希望。她希望进一步加强沟通,进一步密切与示范应用机场的关系,跟踪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的应用情况,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及时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强宣传,进一步做好关于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应用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以产生更大社会反响,助推该项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进一步拓展市场,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升级产品,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和民航机场的技术需求,加快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同时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输出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和产品。      

中科院弘光专项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已取得突破并具有相当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技术与产品,优先支持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院属科研机构“一三五”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通过技术集成、工程化开发和市场应用及推广,力求产出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示范转化工程。截至目前,弘光专项已立项实施11个项目。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3-22 21:4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研究院“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通过阶段性评估\",\"visit\":0}]', '', 1, 1698742871, 1698742871, 81, 169874287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一、项目简介

能够净化空气中超细颗粒物及病毒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二、应用领域

应用在防病毒、防细菌、pm2.5防护口罩;汽车空气净化,室内空气净化;工业除尘;pm2.5检测用滤膜。

三、产品种类

美国及国内几家公司采用熔喷纤维,制备空气过滤膜,纤维直径处于微米级别,存在过滤精度不高及过滤阻力较大。

四、技术指标

我们的产品优势在制备超细的纳米纤维作为空气净化膜材料,具有更高过滤精度,更低的过滤阻力,对0.33um超细颗粒物能轻松做到99.99%的截留精度,且经济成本低,容易推广。

五、技术水平

该技术能填补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六、前景预测

5月推出产品供市场试用,已经洽谈了几家公司,准备放大生产阶段。空气污染防治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十二五市场潜力约300亿,该项目对提高空气治理技术的进步,及对疾病传播与控制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七、合作方式

技术入股,技术转让,委托开发,代理销售

\\\"

普通口罩纤维与超细纳米纤维对比图

\\\"

纤维滤膜场发射扫描电镜图片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6-14 18:5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空气净化膜\",\"visit\":0}]', '', 1, 1698742879, 1698742879, 41, 169874287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最近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开发的新系统,可监测隐藏在障碍物后方的人体目标的移动。

  MIT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开发的射频—姿态(RF-Pose)系统,通过分析WiFi无线信号穿越墙壁并从人体反射后的情况,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方法来估测人体的二维(2D)姿势。

  由于无线信号可穿透墙壁,该系统可追踪隐藏在视线外的人体目标。人工智能可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人体的柱状模型,展示其姿势、位置及动作。射频—姿态系统可传输比WiFi功率低1000倍的无线信号,并观察其从环境中反射回来的信号。只使用无线反射作为输入,就能估测人体骨骼的运动。

  MIT研发团队表示,该技术可用于帮助研究诸如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MS)和肌肉萎缩症等疾病,射频—姿态系统可详细观察患者的运动情形,从而监测疾病的进展。团队称,新技术还可用以帮助老年人更独立地生活,即使老年人在视线之外跌倒,系统也能检测到。

  研究人员指出,监测患者的步行速度和自主从事基本活动的能力,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窗口。新方法的一个关键优势是,患者不必佩戴传感器或要记着给他们的设备充电。

  针对该技术被用于非法监视侵犯隐私的担忧, CSAIL称,该技术的未来迭代可使用“同意机制”来确保被监视人处于系统的监控之下,用户需要执行一定的操作来激活该机制。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6-15 09:0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人工智能开发出“穿墙看人”新技术\",\"visit\":0}]', '', 1, 1698742886, 1698742886, 4, 169874288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一、项目介绍   本项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康复仪包括健侧肢体姿态信号采集装置、信号特征提取融合装置和电刺激装置。健侧肢体姿态信号采集装置对患者健侧肢体的姿态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送至信号特征提取融合装置,后者根据接收到的健侧肢体姿态信息和患者个人信息从正常行走步态数据库中映射出患者患侧肢体的姿态信息并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发送至电刺激装置,电刺激装置接收到控制命令并产生电刺激信号对患侧肢体产生刺激,以使患侧肢体产生相应动作。该康复仪以患者健侧肢体姿态信息为参考,通过镜像复制,控制患侧肢体协调运动,达到偏瘫患者平衡行走和运动功能重建的效果。   

目前我国脑卒中患者形势十分严峻:根据2012年底全球首份《中风孤岛指数》报告的发布,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以及随老龄化带来的各种身体疾病,全国中风患者总人数正在不断攀升,截止2012年底已达到7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根据世卫组织2011年数据,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中风,每6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卫生部亦披露每年因中风而死的中国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45%,中风已成为中国居民的头号健康杀手。中风患者尤其是占有很大比例的偏瘫患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帮助偏瘫病人恢复基本平衡行走机能,重返正常生活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技术成熟程度   实验阶段   

三、成本   一套成本可控制在5000元   

四、投资额度   1000万,预计5年能收回。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7-10 21:4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基于本体镜像原理的偏瘫患者自主康复仪\",\"visit\":0}]', '', 1, 1698742893, 1698742893, 41, 169874289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还是二者的叠加?这个问题对于有量子力学基础的人并不难回答,但难以回答的是人们能否对这种叠加性质进行操控。日前,《自然—光子学》报道了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马小松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该团队首次演示了单光子波动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叠加。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和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早期工作基础上,开发了延迟选择实验的量子版本,即单个光子的粒子态和波动态处于相干叠加态。实现波—粒叠加状态的关键是通过其他光子的量子态控制光子在粒子态和波动态之间的转换。但是,这种“量子控制选择”的方式,必须使控制单元与主实验区距离足够远,才能保证彼此之间没有相干性。学界将这一要求称为“爱因斯坦定域条件”。

  研究人员在一项涉及两个相距141米的实验室光学设备的实验中,最终证明光不仅可以处于波态或粒子态,还可以处于这两种状态的量子叠加态。此外,他们还证明,这种量子波粒叠加的性质是可以调整的。

  该实验是第一个严格在爱因斯坦定域条件下的量子延迟选择实验,为最终开发量子技术的新实验能力开辟了新道路。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09 10:1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科学家实现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叠加\",\"visit\":0}]', '', 1, 1698742900, 1698742901, 41, 169874290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精确测量出了质子半径:0.833飞米,向解决过去10年来一直困扰物理学家的质子半径之谜迈出了关键一步。解决这一谜团对理解物理定律意义重大,比如描述光和物质如何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

  科学家们原以为他们知道质子的大小,但2010年,一个物理学家团队测量到质子半径比预期小4%,这让他们困惑不已。至此,研究人员就一直在努力解决这2个质子半径值不一样的难题,这也是当今基础物理学界一个重要的未解之谜。

  此前测量质子半径使用普通的氢,2010年科学家首次使用μ介子氢来确定质子大小。当时,他们研究了一种奇特的原子——其中电子被一个μ介子(电子较重的“表亲”)取代。2017年,科学家使用氢气测得的结果与2010年测得的结果一致;而2018年一项同样使用氢气的实验获得的结果则与2010年前的数值相当。

  在最新研究中,约克大学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的新测量方法,来测量质子的正电荷延伸了多远。他们利用自己开发的频偏分离振荡场技术进行了高精度测量。他们在测量中使用了一束快速氢原子束(由质子通过分子氢气靶产生),新方法使他们能够对质子半径进行基于μ介子的测量,与2010年的测量结果相当。

  本次测量得到的质子半径为0.833飞米,不到万亿分之一毫米,比2010年前普遍认为的半径值约小5%。研究负责人、物理与天文学系的埃里克·海瑟尔斯教授说:“确定质子大小所需的精确度,让本次测量成为我们实验室尝试过的最困难的一次。经过8年研究,我们终于做到了。”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09 10:1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质子半径精确到0.833飞米\",\"visit\":0}]', '', 1, 1698742908, 1698742908, 44, 169874290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是一种发生普遍、蔓延迅速、危害巨大的真菌病害。9月6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一个新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国际编号Yr28)。该基因由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吴佳洁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刘登才团队、美国艾奥瓦大学教授付道林团队等共同克隆成功。

  这支科研团队从小麦D基因组祖先节节麦中获得了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与已知抗病基因不同的是,YrAS2388具有重复的3’非编码区并产生5种或更多的转录本。这些转录本的表达受温度及病原菌侵染的影响,且其所编码的蛋白质间存在互作。该基因通过调整不同转录本的富集水平和编码蛋白的互作模式,应对病原菌侵染,有效控制小麦的抗条锈病水平。

  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只在节节麦和由节节麦创制的人工合成小麦中存在,而在普通小麦及其他麦族物种中未检测到,因此该基因在今后小麦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研究人员根据该基因序列开发了功能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可实现YrAS2388的分子辅助选择,加速该基因向小麦品种的转移利用。

  吴佳洁表示,该研究成果拓宽了小麦遗传基础,为改良小麦和大麦等作物的抗条锈病水平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同时也为预防病害流行提供了新的“基因疫苗”。YrAS2388基因的分子标记及抗条锈病应用已申请了专利。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09 10:1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科学家找到小麦抗条锈病新基因\",\"visit\":0}]', '', 1, 1698742916, 1698742916, 41, 169874291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邢明阳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Yadong Yin合作,在量子点合成领域获重大研究进展,研发出一种在纯水相中可大批量合成量子点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化学》。

  传统的发白光无机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主要依赖于将三原色发光量子点封装在固体矩阵中,这一方法面临着量子点易团聚发生荧光猝灭、合成控制复杂难以量产等重大挑战。

  为此,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直接在二氧化硅(SiO2)小球体相内生长量子点的液相合成新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该方法易与Zn2+、Cd2+等金属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的特性,成功地将金属阳离子引入SiO2小球体相,再通过室温硫化直接生成金属硫化合物,最后,通过巧妙的酸洗与醇洗过程(酸的浓度需要调控),可选择性地将SiO2小球表面覆盖的硫化物洗掉,再通过高温煅烧实现SiO2小球体相量子点的晶化。在煅烧过程中,利用SiO2小球体相孔道的“限域效应”,有效抑制了量子点晶化过程中团聚现象的发生。

  整个量子点的合成过程在纯水体系中完成。该白光量子点合成策略有效避免了传统合成方法所需的复杂的封装过程,为新型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个新的通用平台,可以方便地将各种纳米颗粒结合到溶胶—凝胶衍生的胶体基质中。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09 10:1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科学家开发量子点合成新方法\",\"visit\":0}]', '', 1, 1698742923, 1698742923, 41, 169874292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于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基于二维材料的薄膜通常需要压力驱动。近日,福州大学教授徐艺军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对二维碳化钛基薄膜微观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双重调控策略,实现了该薄膜在无压力驱动的条件下,有效去除水体中的多种重金属离子。相关论文9月9日刊登于《自然—可持续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水净化被公认为是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物具有毒性强、迁移率高和非生物降解等特点,如何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二维材料基薄膜由于其高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等优点,在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二维材料在形成薄膜过程中容易堆叠,最终形成具有高密度的致密结构,由此得到的膜材料在水净化应用中通常为压力驱动的过滤膜。此外,二维膜材料只能选择性地吸附特定的重金属离子,在无压力驱动的条件下,在一种二维材料基薄膜上实现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徐艺军课题组通过在二维碳化钛组装成膜过程中,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对其纳米片进行插层防止堆叠,从而显著增加膜材料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接触面积。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对二维碳化钛基薄膜进一步进行表面羟基化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水润湿性,而且还可以增强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还原作用。

  在微观结构和表面性质优化的协同效应下,二维碳化钛基薄膜对于水体中的多种重金属阳离子和重金属阴离子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此外,回收的二维碳化钛基薄膜可以进行再生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专家表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二维材料基薄膜,实现其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开辟了一条可能的新途径。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12 09:5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新膜材料不用压力也能净化水\",\"visit\":0}]', '', 1, 1698742930, 1698742930, 3, 169874293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7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7,\"content\":\"
\\n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19年9月29日,由近代物理所及其控股公司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用于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填补了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空白,对于提升我国肿瘤诊疗手段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碳离子束因其倒转的深度剂量分布和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具有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副作用低等优势,是目前肿瘤治疗最先进的放疗用射线。     
\\\"

碳离子治疗系统-同步环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1-10 13:3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我国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注册上市—2019年\",\"visit\":0}]', '', 1, 1698742937, 1698742937, 41, 16987429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据俄《塔斯社》消息,来自库尔斯克国立医科大学、托木斯克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及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3个突变基因,这些突变基因与缺血性心脏病有关,该研究结果已刊发于《Gene》科学杂志,此发现将有助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心脏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供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心梗以及心脏骤停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有740万人死于该疾病,超过了其它原因的死亡人数。在俄罗斯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费用占心血管疾病治疗总费用的37%。其他科学家之前的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脏病与遗传基因有关,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基因损伤,从而导致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合成不足,而EET在调节动脉血压中发挥重要作用。
     
    俄科学家研究了三个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这些基因参与编码生产制造EET的酶,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而且这种变异往往是疾病发生的根源。俄科学家分析了561名缺血性心脏病人和694名健康人的基因图谱,从中找到了与缺血性心脏病有关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3个SNP导致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升高,1个SNP相反会降低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表示,该项研究将有助于研制促进EET合成的新药,除此之外,研究成果还将促进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更有针对性。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揭示由基因变化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具体机理。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1-01 16:4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俄科学家发现引发缺血性心脏病的突变基因\",\"visit\":0}]', '', 1, 1698743039, 1698743039, 42, 169874303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9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莅临重庆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重庆研究院党委书记韦方强主持学术报告。     

在院期间,夏军院士做客重庆研究院“大师讲坛”,作题为“水安全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学术报告,全院50多名职工和学生参加报告会并进行现场交流。报告中,夏军院士介绍了长江流域发展面临的水灾害、水环境与水生态、城市水等水安全问题,并提出探索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联系的“干流-大型水库群-大型湖泊-岸线-城市群”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保护的绿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包括开展以长江绿色发展的水安全和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的战略规划、重视长江经济带城市与乡镇水安全与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的基础建设、加强长江流域“四水同治”战略的科学技术创新与支撑、积极推进未来长江水安全国家重大计划及多方科研团队深入合作。     

夏军院士受聘重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并与三峡所科研骨干围绕学科建设布局、科研平台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双方希望以此次为契机,推动与重庆研究院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学术合作和交流。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9-26 21:4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院院士夏军访问重庆研究院\",\"visit\":0}]', '', 1, 1698743046, 1698743046, 40, 169874304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10月19日,美国East Carolina University朱勇教授应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裴得胜研究员邀请,到重庆研究院进行交流访问,并作题为“Steroid Receptors in Zebrafish Social Behaviors and Reproduction”学术报告。重庆研究院纪委书记陈永波书记主持了报告会,三峡所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参加会议并开展交流互动。

在报告中,朱教授介绍了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在行为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入揭示了动物行为与类固醇受体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分子机制;参会人员对朱勇教授所讲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朱勇教授是East Carolina University生物系终身正教授,自2012年兼任厦门大学闽江客座教授,于2017年兼任广东海洋大学的讲座教授。他是国际期刊《通用与比较内分泌学》杂志编委及《实验内分泌前沿》杂志副主编,是国内外重大基金评审小组专家。在厦门大学海洋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在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获农学硕士(1988)及农学博士学位(1991)。曾先后在日本大洋渔业中央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91-1992)及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任研究助理(1993-2001);于2002年加盟美国东卡罗来纳大学任助理教授,并在2008和2015年晋升终身副教授与正教授。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11-02 21:4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美国East Carolina University朱勇教授应邀来院交流访问\",\"visit\":0}]', '', 1, 1698743054, 1698743054, 11, 169874305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陈丙波教授应王化斌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并作了题为“实验动物不可替代”的学术报告。         

陈丙波教授首先概述了实验动物的地位和应用情况,从精准医疗技术与实验动物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医疗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介绍了实验动物AAALAC国际认证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以及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资质条件及运行情况,并对实验动物的管理规范及政策法规进行解读。会后,陈丙波教授与参会人员就实验动物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谈与讨论。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1-23 21:4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陈丙波教授受邀来院交流访问\",\"visit\":0}]', '', 1, 1698743061, 1698743061, 9, 169874306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生物交叉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贻尧教授应王化斌研究员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来访期间,刘教授作了题为“肌球蛋白振动:胞内生物力的产生、传递与调控机制”的学术报告。刘教授首先介绍了肌球蛋白振动与细胞内生物力的产生和传递的密切相关;然后阐明肌球蛋白产生振动的起源与ROCK信号与Rho相互作用和寡聚化放大自身信号相关,并且指出β整合素可通过改变肌动蛋白的亚细胞分布而影响肌球蛋白的分布;最后生动并细致地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     

刘贻尧,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生物交叉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细胞生物力学、力学-生物学耦合关系、细胞-生物材料交互作用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迄今已在Nat Commun、Biotechnol Adv、Int J Cancer、J Control Releas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4-18 21:4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电子科技大学刘贻尧教授受邀来院交流访问\",\"visit\":0}]', '', 1, 1698743068, 1698743068, 41, 169874306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教授、重庆药物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景勍应王化斌研究员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来访期间,张教授作了题为“生物酶高效纳米递送系统应用于慢病治疗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张教授首先分析了慢病对国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严重影响;然后介绍了生物酶高效纳米递送系统在慢病治疗方面的良好前景;最后生动并细致地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     

张景勍,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药物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优秀中青年人才,西部药学之星。主持/主研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3项,主持医药集团公司药品和保健品研发项目等横向项目12项;以第1/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6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19部。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4-18 21:44\",\"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医科大学张景勍教授受邀来院交流访问\",\"visit\":0}]', '', 1, 1698743076, 1698743076, 241, 169874307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7月19日, 国际著名湖沼学家、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教授Erik Jeppesen应邀访问重庆研究院,并做题为“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lakes and implications for lake restoration” 的学术报告。报告通过不同气候带湖泊湖沼学特征及营养级差异等方面的对比,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影响,提出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湖泊生态修复策略与模式。报告后,Erik Jeppesen与重庆研究院师生进行深入互动交流,讨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环境相关问题。

  Erik Jeppesen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水生态学、气候变化、水体修复以及富营养化控制,发表SCI论文超过700篇,包括Science, PNAS, 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Geoscience,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等期刊论文,在ISI-WEB引用超过2万次(谷歌学术引用超过4.7万次),为生态学与环境科学领域前千分之一高被引作者。2007年,Erik Jeppesen教授作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员之一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2010年,获得国际湖沼学会颁发的Naumann-Thienemann奖章。

\\\"

Erik Jeppesen作报告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8-20 09:5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国际著名湖沼学家Erik Jeppesen教授访问重庆研究院\",\"visit\":0}]', '', 1, 1698743083, 1698743083, 67, 16987430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9月5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杨军研究员应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哲研究员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并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论坛”作题为“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生态”的学术报告。

  杨军在报告中重点围绕“微型浮游生物群落时空分布格局、演变过程和调控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阐释了浮游生物稀有种亚群落大空间地理分布格局,揭示了水库蓝藻水华过程中稀有种动态及重要作用,发现藻类群落比细菌具有更大幅度方向性演替过程。报告同时还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水文水动力、营养盐等因子对水库蓝藻优势度变化过程的调控机制。随后,杨军研究员与在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深入讨论了三峡水库蓝藻水华及浮游动植物等水环境相关问题。

  杨军,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并获学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2008年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地球科学系Killam博士后;2008年1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创建水生态健康研究组。研究组注重科研人才培养,以生态健康为视角,聚焦水生态安全和微食物网,研究饮用水源地、景观水体等城市水环境微生态学问题,为城市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提供对策与依据。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福建省、厦门市等科研项目30项,获得厦门市杰出青年基金和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包括ISME J、Environ Int、Water Res、EST等生态环境领域SCI论文70多篇。研究结果引起国际同行关注,被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获奖包括加拿大Killam博士后奖、第12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最佳报告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厦门市科技奖。现为中国生态学学会淡水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理事,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ISME)会员,国际湖沼学会(SIL)会员,European Journal of Ecology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作为大会主席成功组织召开第6届国际有壳虫学术会议(ISTA6)。

\\\"

杨军研究员作报告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12 10:2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杨军研究员访问重庆研究院\",\"visit\":0}]', '', 1, 1698743091, 1698743091, 42, 169874309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10月14日,北京工业大学刘雨溪教授应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姚小江副研究员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来访期间,刘教授作了题为“挥发性有机物氧化消除的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表征”的学术报告。刘教授首先介绍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及其去除的必要性;接着报告总结了近年来刘教授课题组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侧重于多孔(三维有序大孔、介孔)催化剂的设计、可控制备及其对典型挥发性有机物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最后刘教授细致生动地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

  刘雨溪,教授,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近年来一直从事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和表征及其在催化氧化消除挥发性有机物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Advanced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以及Journal of Catalysi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H因子33。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及高校/企业等项目10余项。此外兼任Appl. Catal. A & B、Chem. Commun.等10余种学术期刊的论文审稿专家。


\\\"

刘雨溪教授作报告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18 09:1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北京工业大学刘雨溪教授访问重庆研究院\",\"visit\":0}]', '', 1, 1698743098, 1698743098, 1, 169874309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8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112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员黄汝锦研究员应大气环境研究中心邀请访问重庆研究院,并在中科院重庆院三峡生态环境论坛作题为棕碳气溶胶的化学、来源与光学性质的学术报告,重庆研究院副院长刘鸿和全院20余名师生参加。

  黄汝锦的报告围绕棕碳气溶胶的化学组分、光学性质及来源等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棕碳气溶胶在线监测与化学表征方法,棕碳的分子水平组成、吸光性来源和多地的季节变化特征。黄汝锦创造性的采用质谱与光谱对照的方法准确判断棕碳气溶胶的化学组成,为研究一次排放与二次形成棕碳气溶胶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和认识。最后,黄汝锦研究员与会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会场气氛热烈活跃。

  黄汝锦,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国家引才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双聘教授。主要从事气溶胶化学、来源、光学性质、健康效应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先进质谱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于外场观测和实验室研究。已在 Nature, 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ES&T, ACP, GR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其中一作发表于Nature的灰霾研究论文入选“2014中国科研代表性25项成果之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从01原始创新项目(十年择优)和重点部署等项目。

\\\"

黄汝锦研究员作报告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1-01-04 14:0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访问重庆研究院\",\"visit\":0}]', '', 1, 1698743105, 1698743105, 71, 169874310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6,\"content\":\"
\\n
空天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取得进展


9月20日,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研究员黄文江一行访问了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双方就全球粮食和农业资源监测、农业重大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决策,以及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将共同推动国际合作项目联合申报,加强数据共享、人员互访和信息发布等合作。



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René Castro-Salazar对黄文江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粮食安全、土地与水利、气候与环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在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零饥饿(SDG2)和气候行动(SDG13)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进展。土地与水利部门高级主管Jippe Hoogeveen介绍了其部门在全球范围内基于遥感技术服务土地资源和干旱监测的情况,IT部门项目主管陈仲新概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期待未来与空天院在农业信息化创新科技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黄文江详细介绍了空天院的历史和发展概况,展示了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空间地球信息科学和定量遥感基础研究能力、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全球环境资源信息分析能力,以及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等。近年来,中国在空间对地观测领域资助了一系列包括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全球环境资源监测等的大型科研项目,空天院产出的全球资源环境监测平台与产品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2和SDG13的实现提供了遥感空间信息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方一致认为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粮食和农业资源领域的分析、评估和监测的高水平科技能力与空天院强大的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平台和应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以及与空天院基于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建成的全球环境资源空间信息系统相结合,开展全球环境资源遥感监测和农业灾害应急决策,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黄文江一行还参观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气候与环境、土地与水利、病虫植保、农业信息化等部门。


\\\"微信截图_20191024095602.png\\\"\\\"微信截图_20191024095625.png\\\"

黄文江一行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交流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24 09:5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空天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3113, 1698743113, 46, 169874311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充血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住院原因,欧洲约有1500万患者。该病管理涉及药物、监测流体摄入量和体重、锻炼和调整生活方式。由于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且患有并发症,常难以遵守管理指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为减少心衰疾病负担,帮助心衰患者,欧盟投入330万欧元开展HeartMan项目,开发心衰管理个人健康决策支持系统,由斯洛文尼亚(总协调)、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芬兰五国实施,项目时间为2016年到2018年共三年的时间。

  项目拟开发的系统将具有跟踪患者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健康设备和监测方法,其数据管理基于标准且便于实现广泛的互操作性。目前项目正在开发帮助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日常疾病管理的虚拟教练。该系统包括可以监测心率、皮肤温度等的腕带,并将信息传输到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在需要服用药物或测量血压或体重时提醒患者并记录在系统,可根据患者需要确定提醒的频次。该应用程序还提供关于体育运动和营养的个性化建议、心理支持、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练习。医生可在患者下次就诊前获取有关患者的数据,包括是否坚持治疗、心率和体重变化、身体耐力变化以及是否遵循饮食建议等,以便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HeartMan采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初步模型由潜在用户进行评估。2018年还将有一批患者测试应用程序和系统的试用版,根据反馈不断改进。工作原型目前正在开发中,腕带已经可用,手机应用仍在调整之中。越来越多人利用腕带、应用程序和智能手表做出健康选择,如试验成功,HeartMan将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也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尽管该系统专门设计用于管理心力衰竭,但许多组件易于改装,可用于创建预防管理其它慢性疾病的应用程序。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1-01 16:46\",\"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欧盟研究利用智能手机监测心衰患者\",\"visit\":0}]', '', 1, 1698743207, 1698743207, 18, 169874320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11月27日,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分别正式签约落户合肥高新区,同期签约的还有总投资超10亿元的6个产业化项目,分别是:安徽中领环保大学项目、垃圾资源化项目、中领绿色建筑研究所项目、绿色智能建筑示范推广项目、中领环保与大健康产业基金项目、物联网+城市垃圾分类等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了绿色智能装备、绿色材料、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环保文化创意、环保教育、流域治理、环保产业咨询服务等领域。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节,经贸局、财政局、招商局、环保分局、高创股份等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

  会上,科技局首先介绍了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及相关签约项目情况。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项目系中国科学院在中国中部地区布局的首个综合业态环保产业化平台项目,具体按照“一院一基金三平台一基地”的战略定位,开展研发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企业培育、投融资服务等核心业务,形成“产、学、研、资”协同创新链条。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将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设数字知识服务情报中心和智库,为合肥高新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决策、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决策咨询等高科技服务。

随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三峡所副所长,膜技术与应用工程中心主任、安徽中领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以伟,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志强分别作为项目签约代表讲话,他们一致表示,合肥高新区办事效率高、服务意识强,是当代服务型政府的典范,他们有信心将企业做大做强,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增添力量。

  王节作总结讲话,他强调,此次签约活动是合肥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成都文献中心合肥分中心的正式落户,将进一步丰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内容,拓展强化产业创新中心和转化平台功能,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战略性工程技术创新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高新区将以此次签约仪式为起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加快推进高新区环保产业发展,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高新区乃至合肥市环保等战新产业的全面发展,为高新区打造全国一流的环保产业化基地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他要求科技局等部门要全力支持、积极推进项目的发展,为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科技局)


\\\"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1-30 17:1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新浪安徽:合肥高新区国字号科研平台再添“新军”\",\"visit\":0}]', '', 1, 1698743215, 1698743215, 41, 16987432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11月27日,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正式签约落户合肥高新区。两大“国字号”平台的落户,将进一步丰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内容,拓展强化产业创新中心和转化平台功能,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战略性工程技术创新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中科院安徽中领环保技术研究院项目系中国科学院在中国中部地区布局的首个综合业态环保产业化平台项目,具体按照“一院一基金三平台一基地”的战略定位,开展研发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企业培育、投融资服务等核心业务,形成“产、学、研、资”协同创新链条。

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肥分中心将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设数字知识服务情报中心和智库,为合肥高新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决策、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决策咨询等高科技服务。

现场,安徽中领环保大学项目、垃圾资源化项目、中领绿色建筑研究所项目、绿色智能建筑示范推广项目、中领环保与大健康产业基金项目、物联网+城市垃圾分类项目等其他6个项目同期举行集中签约,总投资超10亿元,覆盖绿色智能装备、绿色材料、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环保文化创意、环保教育、流域治理、环保产业咨询服务等领域。

\\\"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2-01 10:2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万家资讯:合肥高新区“国字号”平台再添新军 助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visit\":0}]', '', 1, 1698743222, 1698743223, 79, 169874322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53e30001540670871da1.png\\\"

  华龙网12261925分讯(记者 伊永军)患有过敏性鼻炎,不小心伤风感冒,一些市民习惯出门时戴上口罩。日前,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与重庆中领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全新纳米纤维膜口罩问世。和传统口罩不同,这款口罩在净化率和呼吸舒适度方面都有提升,目前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对0.33µm及以上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9.99%

  记者在重庆中领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看到,这款口罩虽从外观上看,与普通口罩相似,功能却大不一样。

  据研发人员介绍,该款口罩采用的核心技术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使得过滤精度更高,纤维直径在50nm-5µm内可调控,对0.33µm(微米)及以上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9.99%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记者了解到,SARS病毒直径为0.6-2µm,甲型H1N1流感病毒直径为0.8-1.2µm,一般细菌直径为0.5-5µm,香烟产生的烟雾是0.5µm。研发人员表示,也就是说,理论上,这种口罩可过滤以上物质,防止有害微生物、重金属、灰尘、花粉、流感病毒、汽车尾气烟尘等对人体的侵害。

  此外,该款口罩还有低阻力的特点,阻力在60Pa-270Pa内可调节,远低于国标上小于350Pa的标准,这意味着戴上口罩后,呼吸舒适度更好。

已申请6项专利 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据该款口罩发明人之一任以伟介绍,传统的口罩多以化纤材料为主,内部空隙较大,其拦截原理是静电吸附与物理拦截相结合,主要靠静电吸住粉尘,容易将粉尘堵塞在化纤内部。尤其是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静电还很容易失效,降低拦截效果。

  纳米纤维膜材料制成的口罩就不存在这种问题,而且成本较低。任以伟说,制作这种口罩的纳米纤维膜一公斤成本几百元,而一平方米的膜只有几克重。

目前,该款口罩已申请6项专利,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据悉,重庆中领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是20157月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大足区人民政府发起成立的。作为中科院全国首个综合业态环保产业基地,重庆中领环保产业基地已被纳入《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2016年推进计划》的重点工程。

作者:伊永军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7-12-27 16:43\",\"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造纳米纤维膜口罩实现量产 可过滤99.99%的尾气烟尘\",\"visit\":0}]', '', 1, 1698743230, 1698743230, 42, 169874323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321.jpg\\\"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4-04 21:5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人民网-重庆发布】中科院携手重庆推进“双一流”建设 国科大重庆学院成立\",\"visit\":0}]', '', 1, 1698743237, 1698743237, 41, 169874323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水华”是三峡库区水环境主要问题之一,过去只能依靠人工采样监测,如今可以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并对潜在灾害发出预警预报——4月8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透露,已研发出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在线感知系统,并搭建水生态感知模拟与可视化推演平台,为三峡水环境安全监控与治理提供重大技术支撑。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三峡库区蓄水后,水库次级支流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在其它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局部水域“水华”时有发生。     

据了解,过去对水质进行监测,大部分是依靠人工采集到实验室进行测试。虽然,目前一些在线监测设备被采用,但主要还是监测常规的水质指标,无法实现对“水华”提前预警及“水华”成灾后水质实时监控。     

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感知系统及平台业务化运行”课题资助下,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从2014年开始针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进行原位监测方案研究,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光学、机械、信号等学科,研发出水生态安全在线感知系统。     

据介绍,这个系统包含4个核心传感器(水质综合毒性检测仪、藻毒素原位检测仪、原位藻群细胞观察仪、水体二氧化碳变化速率检测),利用浮标作为各仪器的承载平台,实现库区包括水文、气象、水质、水生态等20余个参数在线监测。     

这些监测数据远程传输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水生态感知模拟与可视化推演平台上,借助大数据平台和数据驱动的模型方法,实现敏感区域“水华”暴发强度、暴发面积和未来演变趋势预警预测,方便管理者进行风险应急决策和水质科学管理。     

目前,该系统已在三峡库区1个重点监测区(朱衣河-草堂河-梅溪河)和3个局部水体(香溪河、大宁河、小江)实现6个月以上示范运行。     

“今后,不仅是监测库区‘水华’等水环境问题,我们还将围绕三峡水库局地气候、地质灾害、农业面源及人群健康等方面进行综合监测和评估,帮助政府机构和企业更加精准、高效、智能地监管生态环境,快速处置应急突发事件。”课题负责人表示。   

(原载于《重庆日报》 2018-04-09 头版)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8-04-12 21:51\",\"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日报】利用先进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实现远程监测预警\",\"visit\":0}]', '', 1, 1698743245, 1698743245, 38, 169874324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7,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将组织近50家科研单位及院属企业,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50个优秀高新技术成果亮相。这是6月1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军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了解到的消息。     

据介绍,作为本届展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中科院结合“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这一主题,组织了重庆研究院、北京电子所、广州能源所、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兰州近物所、成都生物所、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等近50个科研机构及企业参展,重点展示的成果涵盖大数据、智慧城市、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新飞行器、智能交通、虚拟现实等产业领域,其中中国芯、智慧机场、石墨烯终端产品、磁悬浮分子泵、量子安全移动应用设备等最新成果均为首次亮相展出。     

与此同时,针对一系列已走进老百姓生活的重要应用成果,中科院展团还将开辟展示体验专区,其中包括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重离子治癌、火眼大数据平台、宽窄带一体多业务无线自组网通信系统、量子安全移动应用设备等,这些均在所属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广泛认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拓展军民融合发展新空间,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中科院还将重点展示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如虚拟现实仿真模拟系统、国产嵌入式软件技术、低温超高功率电池、机载双屏激光雷达等。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以来,中科院在往届展会上累计展出成果1350余项。通过这一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深化了中科院与重庆市的科技合作,前后实施合作项目近300项,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     

(原载于《重庆日报》 2018-06-15 06版)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3-01 21:5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学院将组织近50家科研单位及院属企业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visit\":0}]', '', 1, 1698743252, 1698743252, 41, 169874325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8,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校区建设项目开工活动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举行。市委书记陈敏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与来渝出席开工活动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一行举行座谈。  

市委副书记任学锋,市领导吴存荣、王赋、段成刚、屈谦参加。     

陈敏尔、唐良智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白春礼来渝表示欢迎,感谢中科院长期以来对重庆发展的大力支持。陈敏尔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要求重庆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发挥“三个作用”。我们全面贯彻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产业、体制优势,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重抓好大开放、注重抓好大保护,努力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高度重视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深入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推进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为优秀人才搭建事业平台、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环境。中国科学院是国家科学技术界最高学术机构,是科技大师荟萃之地,希望大力支持重庆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帮助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重庆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白春礼感谢重庆对中科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他说,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科技创新有力度、有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中科院将充分发挥科教融合等优势,全力以赴办好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聚焦重庆发展需求,努力为重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是中国科学院全面深化与重庆市科技合作的重要举措。重庆学院将依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围绕重庆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医学、生态环保等领域,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大学。学院将致力于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形成若干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团队,建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推动科教创产融合发展。学院办学规模3000人,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其中一期建设项目将于2020年完工。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有关区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记者 张珺 罗静雯)   

(原载于《重庆日报》 2019-06-08 01版)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6-10 21:5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重庆日报】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校区建设项目开工\",\"visit\":0}]', '', 1, 1698743260, 1698743260, 42, 169874326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199,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新华社天津4月16日电(记者 周润健)中国科学院自2013年开始打造“人才、项目、平台”相结合的“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体系,目前,已建设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

第22届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协调委员会会议16日在天津召开。这是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李寅在出席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的。

李寅说,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率先尝试“走出去”在海外建设联合研究机构和科教合作平台。这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分别是:南美天文研究中心(智利)、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巴西)、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中亚药物研究中心(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加德满都科教中心(尼泊尔)、中-斯联合科教中心(斯里兰卡)、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缅甸)、曼谷创新合作中心(泰国)、中-巴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巴基斯坦)。

李寅介绍,借助这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中国科学家和全球科学家可以携手攻克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疾病防控、清洁水技术、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此外,还可以在如何用好国际创新资源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积累。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7-23 15:1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院已建设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visit\":0}]', '', 1, 1698743268, 1698743268, 1, 169874326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团队首次明确看到宇宙中最明亮天体——类星体中供应吸积盘的内流,填补了类星体结构解析的一块空白,将为理解类星体、超大质量黑洞归趋等问题提供全新的起点。相关论文9月5日发表于《自然》。

  超大质量黑洞以超强引力高速吞噬周围星际物质,部分物质在被吞噬前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可以形成超过整个星系亮度的类星体。类星体通过吸积盘将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已经清楚,但其如何不断获得物质供应的机理尚不明确。研究者拨开了笼罩在类星体前的一片迷雾。他们在8个明亮的类星体的光谱中观测到了氢、氦元素激发态吸收线。这些吸收线除了宇宙膨胀导致的红移外,还由于多普勒效应产生了额外的红移。

  “类星体光谱中的吸收线是由处于类星体和地球之间的物质造成的。吸收线的多普勒红移表明物质在远离我们,这意味着物质在接近类星体中心。因此,具有多普勒红移的吸收线是研究供应吸积盘的内流的极佳观测探针。”团队带头人周宏岩解释道。

  研究团队根据多普勒红移的大小计算出来的物质内流速度高达5000千米每秒,进一步计算可知,黑洞完成这一“吞吃”过程需要几百年,这期间类星体可以持续闪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510-y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9-09-09 第1版 要闻)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09 10:09\",\"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学报】太空“贪食龙”揭开类星体能量的秘密\",\"visit\":0}]', '', 1, 1698743275, 1698743275, 1, 169874327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组织“外媒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活动 (王晓亮摄)

\\\"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红梅(右一)在向外媒记者介绍实验室情况(王晓亮摄)

\\\"

  来自喀麦隆的阿诺德(右一)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他在向外国媒体记者介绍自己的工作。(王晓亮摄)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右一)在向外媒记者介绍情况(王晓亮摄)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利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获得世界上迄今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组织的“外媒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活动上,中科院副院长侯建国向众多外国媒体记者表示,中国科学家近年来不断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在为全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些科学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国,也造福于世界;而这些科学成果背后的中国科学家和中国科学院,既是中国巨变的亲历者,也是中国发展的推动者。

  成长,中科院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

  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月后,中国科学院诞生了,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新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双学位博士都是从中科院走出来的。

  根据此前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从2012年开始,中科院已连续7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一,保持着高水平科学论文的发表。

  侯建国说,中科院历来重视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配合“一带一路”和“率先行动”等重大决策部署,布局实施了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海外科教中心建设、国际伙伴计划、国际人才计划、“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中科院已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创建了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率先实现中国科技“走出去”并“站得住”,与所在国在科技合作方面实现深度融合,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普惠成果一同助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初心,回祖国拓展基础研究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周琪回忆起童年时代,满大街都能见到这样的海报——“我们爱科学”。“那个年代,我们最大的梦想是当个科学家。”

  1998年周琪博士毕业后前往法国深造,在法国生活近四年后又举家回到中国。刚回国的时候工作条件非常简陋。很多国外同行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到中国。

  “我很认同这句话,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作为科学家,我不仅想从事科学研究,也希望为祖国做贡献。而且我从不相信,科学只能靠大而豪华的平台才能做出来,科学研究主要在人、在思想。”

  参观周琪团队的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外媒记者们发现,实验室在今天依然不算“豪华”,一些周琪十多年前从国外带回来的设备还在使用。

  然而在这样简朴的实验条件下,诞生出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就:在国际首次获得体细胞克隆大鼠、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发育全能性;创建多种新型的干细胞系;实现小鼠同性生殖等;建立国内首家临床级胚胎干细胞库,领导启动国际首批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功能细胞的临床治疗(帕金森氏病)研究,领导制定和发布中国首个干细胞通用标准等。

  周琪在与记者们交流时谈到,有些人只愿意花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样是什么都做不好的,科学家必须攻坚克难。

  “对于科学家而言,责任只有一个:探索未知。在干细胞再生这个领域,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希望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走出一条路来。真正能走远的科学研究一定是自主创新的。我们未来的规划依然是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保持探索未知的勇气。”周琪说。

  开放,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和周琪一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中科院院士高福也曾在国外留学。在英美生活了十多年后,高福回到中国工作,他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经济上的进步需要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高福说。

  他向外媒记者介绍,其实验室的工作专注于病毒跨种间传播机制研究,例如禽流感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类的;来源于蝙蝠的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完全是动物源性病毒,为什么也会感染人类。

  高福团队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阐明了H5N1、H7N98、H10N8等可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的分子机制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子机制。目前该团队正在研究各种病毒的中和抗体,包括寨卡病毒、裂谷热病毒和黄热病病毒。

  “如果我一直在英国或者美国工作,也许能成为某个小领域的专家。但是在中国,我可以选择一个大的领域,现在就同时在做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更重要的是我还做了很多管理工作。”高福说。

  目前担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的高福负责整个中国的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也负责与非洲和其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合作。

  “因为中国的开放政策,在中国工作,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科研人员会获得一个很好的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的机会。”高福说。

  巨变,为新问题寻找新方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了沧桑巨变。新时代的中国科学家正在为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而不断创新,寻找科学应对之策。

  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到2015年中国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经历了历史性调整。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红梅说,在全面二孩政策环境下,高龄产妇的增多、新生儿出生缺陷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不容忽视的生殖健康问题。

  她向前来参观的外媒记者介绍,其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胎盘的发育。“我给自己职业生涯设定的目标是,研究清楚人的胎盘是如何形成的,人的不同细胞类型如何汇集成胎盘的功能,胎盘功能异常对胎儿的影响,胎盘干细胞是否能在临床治疗疾病等问题。”

  面对2018年开始在中国蔓延的非洲猪瘟,34岁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介绍,中科院正在规划非洲猪瘟相关研究。

  非洲猪瘟并非新的病毒。由于之前仅有少数国家受到非洲猪瘟的困扰,科学界对它的研究还很肤浅,所以发现100多年了,还没有研制出特别有效的疫苗。

  “我们希望对非洲猪瘟开展病理性研究。鉴于病毒会在流行中进一步发生变异,我们更要做好长期攻坚的准备,开展更多基础性研究。”施一说。

  施一也是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8年12月这个重点实验室成立时只有大约50人,目前已发展到300多人。实验室里最年轻的研究员只有32岁。日益壮大的科研力量让这个实验室能与国际同行一起进行世界最前沿的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

  中国不断改善的科研环境不但唤回海外学子,也吸引了大批外国科学家到中国开展科学研究。

  来自喀麦隆的阿诺德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希望能找到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SARS等冠状病毒的抗体。

  “对那些想成为优秀研究人员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实验室。” 阿诺德说。

  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干细胞再生与代谢研究组组长黄仕强来自新加坡。他说,新加坡的科研经费比他刚到中科院时多一些,但与这边团队成员合作起来更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伟说:“我们跟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科学家没什么大的不同,我们都对自然界的生命感到好奇,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9-09 10:1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新华网】中国巨变下科学家的创新之路\",\"visit\":0}]', '', 1, 1698743283, 1698743283, 42, 16987432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

科研人员进行仪器芯片测试。苏州医工所供图

  “现在全国有许多生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小朋友急切等着爸爸尽快做出产品,帮助他们准确检测疾病,接受治疗,等爸爸的产品出来给大家用上了,一定给你补过生日。”

  2月11日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医工所)研究员汪大明儿子的生日。当天夜里11点,正在加班的他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心里充满了愧疚,却又无怨无悔。

  汪大明是苏州医工所新型冠状病毒攻关团队中的典型代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苏州医工所党委在疫情暴发初期就向全体党员、职工发出倡议,作为中科院唯一专门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科研机构,苏州医工所必须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行动中去。许多研究团队迅速组织起多支科技攻关突击队,利用现有研发基础,从不同技术路线出发,在新冠病毒检测仪器、试剂研制、病毒疫苗、病毒病原体抗体、核酸自动化提取、新型病原体消杀、隔离病区医疗监护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等方面展开了应急科研攻关,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使命召唤的逆行者

  2020年1月初,整个苏州城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氛围中,汪大明这个有着多年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经验的老科研人,却心事重重。

  他从身为医生的妻子口中得知,武汉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莫名紧张了起来。”汪大明琢磨着,病毒的精准检测是首要问题,如果能用自己的分子诊断技术去帮助医生,是否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了?

  心里拿定主意后,他立刻向所领导报告了想法,得到了所长唐玉国和党委书记杨洪波的大力支持。

  “疫情所需,国家有召,咱们要创造条件快速推进,尽早将产品用到病毒的检测中,帮助一线医生精准诊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在电话中,唐玉国这样说。很快,苏州医工所就成立了以汪大明为负责人、各部门职工共同参与的研发团队,对基于核酸杂交和免疫荧光捕获法相结合的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进行应急攻关,该系统包括自主研发的试剂盒和配套的免疫荧光分析仪,能够在30分钟内出定性结果,可实现常温储存和运输。

  研发、注册、生产、推广……团队开始与时间赛跑。经过一个多月不眠不休的攻关,这套现场快速核酸诊断系统已经进入国家药监局第二批应急评审通道,并被列入中科院“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防控”专项重点关注项目。

  在攻关最艰难的时候,汪大明还给党委书记杨洪波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党组织的力量。我想在关键时刻更好地激励自己、鼓励团队,我能否向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杨洪波非常认同,表示自己可以做他的入党联系人。

  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汪大明又带队奔赴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武汉,争取尽快取得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阳性病毒样本检测验证数据,早日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更好地开展新冠病毒快速检测。

  除夕之夜的“军令状”

  传统的病毒检测需要在提取患者的咽拭子后送至多个实验室,经过病毒核酸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扩增产生荧光分子等步骤方可测定。但对于新冠病毒来说,样本多次转移不但会增加实验人员感染的风险,也使得检测效率大大降低。

  1月24日,除夕之夜,苏州医工所工程化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王弼陡紧急成立一支项目攻关突击队,与中心副主任罗刚银签下了攻关任务书,牵头召集分散在各地的精干团队成员,研发基于恒温CRISPR法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

  他们的目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研发出一套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将繁琐的病毒检测步骤集成在同一个系统中,形成手提箱大小的半自动检测仪。

  突击队组织多轮方案讨论,日夜加班,迅速完成光学、机械、电子及软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样机设计;研究所党委协调所加工中心,解决了配件加工难题;为尽快研制出检测仪器,居家自我隔离的突击队队员将样机带至家中调试……

  而罗刚银则从新年开始,每天在单位工作15个小时以上,以泡面为食、与仪器为伴,肩负起光、机、电和软件的全部调试,时常工作到后半夜。

  最终,突击队仅用了21天,就研发出2台产品样机并交付给兄弟院所。目前,团队已经对样机进行标准化设计,启动了全自动一体化核酸快速检测设备的研制工作,为后续检测仪器的量产做好准备。

  会“囤货”的“煮夫”

  1月中旬,新闻中陆续报道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引起了苏州医工所研究员、中科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周连群的警觉。

  长期致力于艾滋病毒核酸检测仪器研发的周连群开始“囤货”——提前购置芯片等原材料,同时动员团队成员留在苏州。“这次不明原因肺炎随着春节大规模人员流动,可能数量上会有极大增长,我们是从事病毒核酸检测研发的,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没想到一语成谶。没过几天,周连群就接到紧急任务,要将分子诊断仪器样机完善应用到新冠肺炎的现场快速检测中,研制基于芯片式恒温扩增技术核酸即时检验仪器。

  疫情科研攻关一刻也不能等,他迅速召集在苏的六位同事,紧急成立核酸快速检测研发先锋队,大家日夜加班,争分夺秒,仅在14天内就研发出2台产品样机和50余片芯片样片,近期交付给一线检测机构和医院使用。这款手持式核酸即时检验仪,不仅成本低,更有望在15分钟内快速出检测结果,适用于急诊、ICU、救护车、社区、家庭、火车站等环境下快速识别感染人群,能够在芯片封闭的通道里,迅速提取出冠状病毒核糖核酸标的物。

  作为这支队伍的“大家长”,作为医学检验室党支部书记,周连群也不忘给队员们带去温暖,他用烧水壶煮水饺给大家改善伙食,还颇有心得地告诉大家,用水壶煮水饺水只能放到一半,要煮满10分钟才行,大家都笑言,周连群不仅是科研达人,还是专业的“煮夫”。

  “和身处武汉疫区的一线医护工作者相比,我们目前的这点困难不值一提。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候,这正是我们这些党员科技工作者应该做的。”

  周连群的这句话道出了苏州医工所人的心声。这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国家科技力量,将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凝聚全所之力,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2-27 第1版 要闻)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2-27 15:33\",\"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学报】争分夺秒 研发“测毒利器”——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新冠病毒检测攻关团队\",\"visit\":0}]', '', 1, 1698743291, 1698743291, 42, 169874329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3-11 09:56\",\"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新闻网】安徽省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成立\",\"visit\":0}]', '', 1, 1698743298, 1698743298, 42, 169874329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4,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近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铝纳米晶浮栅的碳纳米管非易失性存储器,为可穿戴电子器件及特殊环境检测系统提供了新型器件的设计方法,有望应用于新一代集探测、存储与处理于一体的人工视觉系统上。该成果日前在《先进材料》上发表。

  碳纳米管是过去30年来材料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力学和热学等物理化学性质,是理想的可弯曲、可拉伸的半导体构筑材料,适合于构建新型柔性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系统,在可穿戴等柔性电子器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现代电子系统中,能同时具备光电传感和存储功能的碳基原型器件尚未有报道。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提出了电荷存储的新方法,这种利用半导体性碳纳米管构筑的新型电荷存储器件,既可以通过施加电压信号调控,也可以对光信号产生快速响应,所制备的器件具有较高的电流开关比、长时间的存储功能、良好的柔韧性以及稳定的读写操作等特点。据悉,新型器件的存储时间长达10年,是可实现光电信号的直接转换与传输、图像传感与图像存储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光电传感与存储系统。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介绍,新型传感与存储器件的成功制备,可进一步应用在人工视觉系统上,模拟人眼图像感知与记忆功能,有望突破传统的图形处理器在容量、集成度、速度等方面的技术瓶颈,为新型柔性光检测与存储器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0-03-18 08版)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03-18 13:3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科技日报】新型光电传感存储器 让人工视觉系统更加“眼明心亮”\",\"visit\":0}]', '', 1, 1698743306, 1698743306, 40, 169874330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5,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孙启龙

  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中科院计算所,现任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高性能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长期致力于超算应用技术研究,牵头开发的重庆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为地方减灾救灾提供重要决策支持。

  在数值天气预报的背后,有这样一个人日复一日无声地奉献着,见证着重庆市数值天气预报精度不断提高。他就是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高性能计算应用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启龙。自2012年加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从事超级计算应用服务工作,他便和数值天气预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零基础到数值天气预报专家

  入职的第一周,孙启龙便走上了数值天气预报超算应用服务的道路。很快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孙启龙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天气预报背景知识匮乏。

  阅读大量天气预报相关专业书籍、查阅数值天气预报前沿文献材料,孙启龙在短时间内快速弥补自己的短板,对国内外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了清晰的认识。

  为了掌握国际领先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孙启龙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前往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联邦气象中心风暴分析与预测实验室进修学习。其间,他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大规模并行计算进行了性能分析和优化,使中尺度预报计算时间从8小时降低到4小时、风暴尺度预报的计算时间从1小时降低到30分钟以内,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增加了预报产品的时效性,让决策部门有更多的时间来统筹部署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方法。

  超算平台扩容突破数值预报瓶颈

  2012年以来,重庆数值天气预报飞速发展,经历了从重庆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到西南区域模式,再到长江黄金水道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超算计算能力成为制约数值预报发展的瓶颈。

  孙启龙于2012年9月—2015年9月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重庆市气象局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建设项目,紧接着于2016年6月—2019年6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重庆风暴尺度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的建设项目。他和团队研发的重庆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采用ARPS同化系统和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建立了适合于重庆复杂地形的资料获取和预处理系统、资料快速更新同化系统、中尺度和风暴尺度集合数值预报系统、数值预报后处理系统、数值预报检验系统、数值预报订正系统等,并提供了丰富的数值预报产品。

  在孙启龙和高性能计算应用研究中心的共同努力,以及重庆市气象局的积极推进下,2016年,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超算平台扩容建设工作完成。扩容后的超算平台计算能力达到400万亿次,存储资源达到2.5Pb,为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和集合预报的研究和业务化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提供服务支持避免灾害损失

  重庆市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从2012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超算平台上业务化运行,其服务支持是一件枯燥繁琐而又责任重大的事情。一个小的疏忽和失误可能导致预报结果的缺失,进而影响整个天气预报的发布和灾害性天气的应急部署。

  孙启龙和业务化运行服务支持团队每天24小时关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运行情况,发现风险和故障及时排除和修复,在重大天气过程期间更是要现场值守,保障系统的顺利运行。

  孙启龙多年来的默默坚守和对重庆市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及时精准预报,为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了灾害性天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数值天气预报技术是基础,气象应用服务才是目的。孙启龙及其团队希望在面向公众的专业气象应用服务方面做出更多贡献,已着手在航空气象服务方面,与相关部门合作探索创新应用。同时,孙启龙带领团队开展航母周边气象环境模拟的研究及开发工作,通过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计算机流体力学结合,模拟航母及周边环境的风场分布。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孙启龙深知科研工作任重道远,他将继续在数值天气预报超算应用服务领域砥砺前行。

  (作者:林小光,单位: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报》 (2020-11-26 第3版 信息技术)

\\\"

孙启龙在超算平台工作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20-12-11 17:1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国科学报】数值天气预报背后的故事——记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启龙\",\"visit\":0}]', '', 1, 1698743313, 1698743314, 44, 169874331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6,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8,\"content\":\"
\\n
空天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取得进展


9月20日,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研究员黄文江一行访问了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双方就全球粮食和农业资源监测、农业重大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决策,以及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将共同推动国际合作项目联合申报,加强数据共享、人员互访和信息发布等合作。



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René Castro-Salazar对黄文江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粮食安全、土地与水利、气候与环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在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零饥饿(SDG2)和气候行动(SDG13)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进展。土地与水利部门高级主管Jippe Hoogeveen介绍了其部门在全球范围内基于遥感技术服务土地资源和干旱监测的情况,IT部门项目主管陈仲新概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期待未来与空天院在农业信息化创新科技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黄文江详细介绍了空天院的历史和发展概况,展示了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空间地球信息科学和定量遥感基础研究能力、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全球环境资源信息分析能力,以及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等。近年来,中国在空间对地观测领域资助了一系列包括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全球环境资源监测等的大型科研项目,空天院产出的全球资源环境监测平台与产品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2和SDG13的实现提供了遥感空间信息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方一致认为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粮食和农业资源领域的分析、评估和监测的高水平科技能力与空天院强大的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平台和应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以及与空天院基于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建成的全球环境资源空间信息系统相结合,开展全球环境资源遥感监测和农业灾害应急决策,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黄文江一行还参观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气候与环境、土地与水利、病虫植保、农业信息化等部门。


\\\"微信截图_20191024095602.png\\\"\\\"微信截图_20191024095625.png\\\"

黄文江一行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交流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10-24 09:5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空天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取得进展\",\"visit\":0}]', '', 1, 1698743321, 1698743321, 42, 169874332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7, 1, 'POST', '文章分类删除', '127.0.0.1', '/api/article/cat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del()', '[{\"id\":5}]', '', 1, 1698743468, 1698743468, 11, 169874346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8, 1, 'POST', '文章分类删除', '127.0.0.1', '/api/article/cat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del()', '[{\"id\":10}]', '', 1, 1698743557, 1698743557, 4, 169874355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09,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127.0.0.1',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研究院招聘\",\"sort\":0}]', '', 1, 1698743581, 1698743581, 8, 169874358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0,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2,\"content\":\"
\\n

科技处业务主管职责

       1.全面负责组织科技发展战略咨询研究,制定研究所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目标;   

   2.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组织科技人员提出学科发展重大科学命题,制定科研计划;   

     3.组织科研项目申报,负责科技项目的组织、策划、申报与管理,实施科研项目管理。   

   4.组织策划与其它创新单元的科技合作;

   5.制定国际合作规划,实施科技外事与国际合作项目(人员)管理;  

        6.负责组织管理科技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

   7.负责协调组织科技成果鉴定与报奖;

   8.负责绩效统计与科技评估;   

     9.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相关工作

       10.文献情报服务、期刊出版。

       11.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任职要求:

       1、硕士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相关工科或理科专业毕业;

       2、具规划编写、项目管理、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经历者优先;

       3、扎实的文字功底,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5、吃苦耐劳,有服务意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7-12 16:5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分院科技处业务主管招聘\",\"visit\":0}]', '', 1, 1698743628, 1698743628, 41, 1698743628);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1,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2,\"content\":\"
\\n

产业处业务主管主要职责:   

       1.负责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和管理。

       2.负责产业平台的统筹策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3.负责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4.负责无形资产运营管理,含无形资产投资的审核和报批、无形资产收益的实施等。

       5.负责投融资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6.负责组织实施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7.负责院产业专家委员会和院属公司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8.负责对我院投资入股企业的监督管理。   

        9.承担院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   

       

        2.爱岗敬业,具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3.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较强的分析、组织及协调能力;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科技管理或成果转化工作的经历经验;

       

        5.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在七级及以上职员岗位工作满3年或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满4年,或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经历。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7-12 16:55\",\"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分院产业处业务主管招聘\",\"visit\":0}]', '', 1, 1698743635, 1698743635, 42, 169874363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2,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2,\"content\":\"
\\n

资产财务处业务主管职责:

       1.负责院预算管理工作,含部门预算编报、下达、控制、调整、分析等。

2.负责院财务管理工作,含财务管理体系设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资金统筹调配以及税收筹划等。

3.负责院会计核算工作,含中央事业法人、地方法人、基建项目、工会经费、党费专户等的财务报销,账务核算、报表编制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等。

4.负责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含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和无形资产等所有权管理。

5.负责日常会计核算,提报财务分析报告,进行内部控制管理;

6.协助、指导课题组编制科研项目预决算,监控经费收支;

7.负责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各项审计和稽查工作。

8.负责指导、监督院投资入股企业的财务及资产运营管理工作。

9.负责院基建相关工作;

10.负责院物业管理、园区综合管理工作;

11.负责院食、宿、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

   12.负责院资产的综合管理工作;

   13.承担院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

      2.爱岗敬业,具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3.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较强的分析、组织及协调能力。

      4.系统掌握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5.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6.4年以上财务管理工作经历。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7-12 16:58\",\"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分院资产财务处业务主管招聘\",\"visit\":0}]', '', 1, 1698743642, 1698743642, 2, 169874364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3, 1, 'POST', '文章新增', '127.0.0.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2,\"content\":\"
\\n

人事处业务主管职责:

    1.组织制定、修订院人力资源战略,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2.负责院组织架构和岗位体系管理。

    3.负责人才引进(含人才计划管理)、人才培养(含继续教育与培训)、人才服务等工作。

    4.负责人事全流程和综合管理工作(含岗位与聘用管理、薪酬福利及保障体系、人事档案、考勤及休假、绩效考核、人员调配与流转、劳动争议的协调处理、劳动保护等)。

     5.负责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等工作。

     6.负责高访客座、劳务派遣等流动人员管理。

     7.代管创业人员中心,对离岗创业、全职外派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与考核。

     8.负责牵头院校合作相关工作。

     9.负责中层领导人员、涉密人员因私护照管理工作。

     10.承担院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中共党员;

2、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3、熟悉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法规,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者优先;

4、热爱人事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肯干;具有良好的工作条理性、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熟练使用各类现代办公设备和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

5、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


\",\"image\":\"\",\"intro\":\"发表时间:2019-07-12 17:0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分院人事处业务主管招聘\",\"visit\":0}]', '', 1, 1698743649, 1698743649, 1, 169874364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4, 1, 'POST', '相册分类新增', '127.0.0.1', '/api/albums/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lbumsController.cateAdd()', '[{\"name\":\"安徽风采\",\"pid\":0,\"type\":10}]', '', 1, 1698806175, 1698806175, 49, 169880617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5,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3.jpeg', NULL, 2, 1698806383, 1698806383, 27, 16988063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6,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5.jpeg', '', 1, 1698806383, 1698806383, 148, 16988063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7,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2.jpeg', '', 1, 1698806383, 1698806383, 148, 16988063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8,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6.jpeg', '', 1, 1698806383, 1698806383, 159, 16988063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19,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4.jpeg', '', 1, 1698806383, 1698806383, 159, 16988063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0,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1.jpeg', '', 1, 1698806383, 1698806383, 152, 16988063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1,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7.jpeg', '', 1, 1698806383, 1698806383, 142, 16988063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2,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9.jpeg', '', 1, 1698806383, 1698806383, 31, 16988063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3,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8.jpeg', '', 1, 1698806383, 1698806383, 33, 16988063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4, 1, 'POST', '相册文件删除', '127.0.0.1', '/api/albums/album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lbumsController.albumDel()', '[{\"ids\":[19,18,17,16,15,14,13,12]}]', '', 1, 1698806400, 1698806400, 50, 169880640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5,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4.jpeg', '', 1, 1698806415, 1698806415, 28, 16988064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6,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1.jpeg', '', 1, 1698806415, 1698806415, 34, 16988064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7,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3.jpeg', '', 1, 1698806415, 1698806415, 34, 16988064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8,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7.jpeg', '', 1, 1698806415, 1698806415, 55, 16988064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29,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6.jpeg', '', 1, 1698806415, 1698806415, 101, 16988064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0,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5.jpeg', '', 1, 1698806415, 1698806415, 106, 16988064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1,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2.jpeg', '', 1, 1698806415, 1698806415, 101, 16988064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2,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8.jpeg', '', 1, 1698806415, 1698806415, 60, 16988064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3, 1, 'POST', '上传图片', '127.0.0.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ah9.jpeg', '', 1, 1698806415, 1698806415, 57, 169880641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4, 1, 'POST', '菜单编辑', '36.5.76.221', '/api/system/menu/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system.SystemAuthMenuController.edit()', '[{\"component\":\"\",\"id\":717,\"isCache\":0,\"isDisable\":0,\"isShow\":0,\"menuIcon\":\"el-icon-Brush\",\"menuName\":\"装修管理\",\"menuSort\":47,\"menuType\":\"M\",\"params\":\"\",\"paths\":\"decoration\",\"perms\":\"\",\"pid\":0,\"selected\":\"\"}]', '', 1, 1698842022, 1698842022, 9, 169884202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5, 1, 'POST', '菜单编辑', '36.5.76.221', '/api/system/menu/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system.SystemAuthMenuController.edit()', '[{\"component\":\"\",\"id\":706,\"isCache\":0,\"isDisable\":0,\"isShow\":0,\"menuIcon\":\"el-icon-Message\",\"menuName\":\"渠道设置\",\"menuSort\":46,\"menuType\":\"M\",\"params\":\"\",\"paths\":\"channel\",\"perms\":\"\",\"pid\":0,\"selected\":\"\"}]', '', 1, 1698842033, 1698842033, 6, 169884203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6, 1, 'POST', '菜单编辑', '36.5.76.221', '/api/system/menu/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system.SystemAuthMenuController.edit()', '[{\"component\":\"\",\"id\":780,\"isCache\":0,\"isDisable\":0,\"isShow\":0,\"menuIcon\":\"el-icon-SetUp\",\"menuName\":\"模板\",\"menuSort\":0,\"menuType\":\"M\",\"params\":\"\",\"paths\":\"template\",\"perms\":\"\",\"pid\":0,\"selected\":\"\"}]', '', 1, 1698842039, 1698842039, 6, 169884203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7, 1, 'POST', '菜单编辑', '36.5.76.221', '/api/system/menu/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system.SystemAuthMenuController.edit()', '[{\"component\":\"\",\"id\":794,\"isCache\":0,\"isDisable\":0,\"isShow\":0,\"menuIcon\":\"el-icon-Postcard\",\"menuName\":\"应用管理\",\"menuSort\":0,\"menuType\":\"M\",\"params\":\"\",\"paths\":\"app\",\"perms\":\"\",\"pid\":0,\"selected\":\"\"}]', '', 1, 1698842042, 1698842042, 6, 169884204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8, 1, 'POST', '菜单编辑', '36.5.76.221', '/api/system/menu/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system.SystemAuthMenuController.edit()', '[{\"component\":\"\",\"id\":797,\"isCache\":0,\"isDisable\":0,\"isShow\":0,\"menuIcon\":\"local-icon-user_gaikuang\",\"menuName\":\"财务管理\",\"menuSort\":0,\"menuType\":\"M\",\"params\":\"\",\"paths\":\"finance\",\"perms\":\"\",\"pid\":0,\"selected\":\"\"}]', '', 1, 1698842045, 1698842045, 7, 1698842045);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39, 1, 'POST', '菜单编辑', '36.5.76.221', '/api/system/menu/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system.SystemAuthMenuController.edit()', '[{\"component\":\"\",\"id\":600,\"isCache\":0,\"isDisable\":0,\"isShow\":0,\"menuIcon\":\"el-icon-EditPen\",\"menuName\":\"开发工具\",\"menuSort\":0,\"menuType\":\"M\",\"params\":\"\",\"paths\":\"dev_tools\",\"perms\":\"\",\"pid\":0,\"selected\":\"\"}]', '', 1, 1698842066, 1698842066, 6, 169884206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0, 1, 'POST', '上传图片', '36.5.76.221', '/api/upload/image', 'com.mdd.admin.controller.UploadController.image()', '中科云助力安徽省“四送一服”产学研线上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png', '', 1, 1698842526, 1698842526, 23, 1698842526);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1, 1, 'POST', '文章编辑', '36.5.76.221', '/api/article/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edit()', '[{\"author\":\"\",\"cid\":4,\"content\":\"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问题,2020年11月12日,安徽省“四送一服”第一工作组暨合肥市产学研对接会在蜀山经济开发区电商园三期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召开。省、市、区“四送一服”工作组,高校院所专家以及40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合肥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吴海军副局长主持。 对接会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中科院绿研院等高校院所专家,首先介绍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促进创新发展,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及控制技术,能源材料制备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微纳铁氧体材料的研发等内容。 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发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实时的找专家、找成果、找技术、找专利等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难题。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是由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数字科创服务平台,平台集聚了中科院的专家、技术、成果和实验室等精准的科技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现在主要的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将会做好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的桥梁,以服务好企业和科学家为宗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无缝对接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切实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将产学研对接做成常态化。

\",\"id\":38,\"image\":\"http://101.34.131.16:8082/api/uploads/image/20231101/d9af3f7c-9a97-4aa7-845d-33dccee46a34.png\",\"intro\":\"发表时间:2020-11-21 16:0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云助力安徽省“四送一服”产学研线上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visit\":0}]', '', 1, 1698842530, 1698842530, 11, 1698842530);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2, 1, 'POST', '文章新增', '36.5.76.221',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2,\"content\":\"

ee

\",\"image\":\"\",\"intro\":\"\",\"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二位\",\"visit\":0}]', '', 1, 1698845769, 1698845769, 7, 169884576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3, 1, 'POST', '文章删除', '36.5.76.221',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126}]', '', 1, 1698845772, 1698845772, 4, 169884577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4, 1, 'POST', '文章编辑', '36.33.36.176', '/api/article/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edit()', '[{\"author\":\"\",\"cid\":4,\"content\":\"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问题,2020年11月12日,安徽省“四送一服”第一工作组暨合肥市产学研对接会在蜀山经济开发区电商园三期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召开。省、市、区“四送一服”工作组,高校院所专家以及40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合肥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吴海军副局长主持。 对接会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中科院绿研院等高校院所专家,首先介绍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促进创新发展,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及控制技术,能源材料制备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微纳铁氧体材料的研发等内容。 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发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实时的找专家、找成果、找技术、找专利等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难题。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是由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数字科创服务平台,平台集聚了中科院的专家、技术、成果和实验室等精准的科技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现在主要的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将会做好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的桥梁,以服务好企业和科学家为宗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无缝对接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切实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将产学研对接做成常态化。

\",\"id\":38,\"image\":\"http://101.34.131.16:8082/api/uploads/image/20231101/d9af3f7c-9a97-4aa7-845d-33dccee46a34.png\",\"intro\":\"发表时间:2020-11-21 16:0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云助力安徽省“四送一服”产学研线上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visit\":0}]', '', 1, 1698886467, 1698886467, 8, 169888646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5, 1, 'POST', '文章编辑', '36.33.36.176', '/api/article/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edit()', '[{\"author\":\"\",\"cid\":4,\"content\":\"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问题,2020年11月12日,安徽省“四送一服”第一工作组暨合肥市产学研对接会在蜀山经济开发区电商园三期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召开。省、市、区“四送一服”工作组,高校院所专家以及40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合肥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吴海军副局长主持。 对接会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中科院绿研院等高校院所专家,首先介绍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促进创新发展,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及控制技术,能源材料制备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微纳铁氧体材料的研发等内容。 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发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实时的找专家、找成果、找技术、找专利等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难题。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是由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数字科创服务平台,平台集聚了中科院的专家、技术、成果和实验室等精准的科技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现在主要的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将会做好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的桥梁,以服务好企业和科学家为宗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无缝对接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切实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将产学研对接做成常态化。

\",\"id\":38,\"image\":\"http://101.34.131.16:8082/api/uploads/image/20231101/d9af3f7c-9a97-4aa7-845d-33dccee46a34.png\",\"intro\":\"发表时间:2020-11-21 16:0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云助力安徽省“四送一服”产学研线上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visit\":0}]', '', 1, 1698887151, 1698887151, 7, 169888715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6, 1, 'POST', '文章编辑', '36.33.36.176', '/api/article/edit',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edit()', '[{\"author\":\"\",\"cid\":4,\"content\":\"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问题,2020年11月12日,安徽省“四送一服”第一工作组暨合肥市产学研对接会在蜀山经济开发区电商园三期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召开。省、市、区“四送一服”工作组,高校院所专家以及40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合肥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吴海军副局长主持。

\\\"图片1.png\\\"

    对接会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中科院绿研院等高校院所专家,首先介绍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促进创新发展,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及控制技术,能源材料制备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微纳铁氧体材料的研发等内容。

\\\"图片2.png\\\"

    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开发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实时的找专家、找成果、找技术、找专利等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难题。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是由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数字科创服务平台,平台集聚了中科院的专家、技术、成果和实验室等精准的科技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图片3.png\\\"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现在主要的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合肥分院重点打造的中科云数字科创服务系统将会做好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的桥梁,以服务好企业和科学家为宗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无缝对接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切实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将产学研对接做成常态化。


\",\"id\":38,\"image\":\"http://101.34.131.16:8082/api/uploads/image/20231101/d9af3f7c-9a97-4aa7-845d-33dccee46a34.png\",\"intro\":\"发表时间:2020-11-21 16:0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云助力安徽省“四送一服”产学研线上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visit\":0}]', '', 1, 1698887401, 1698887401, 10, 1698887401);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7, 1, 'POST', '文章分类新增', '36.33.36.176', '/api/article/cat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CateController.add()', '[{\"isShow\":1,\"name\":\"分院生活剪影\",\"sort\":0}]', '', 1, 1698888882, 1698888882, 6, 169888888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8, 1, 'POST', '文章新增', '36.33.36.176',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3,\"content\":\"

科学岛人造小太阳


\\\"小太阳.jpg\\\"

\",\"image\":\"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nNud6QUoq6_vjQcw0AU4nAQ!600x600.jpg\",\"intro\":\"发表时间:2019-07-12 01:1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科学岛-人造小太阳\",\"visit\":0}]', '', 1, 1698889449, 1698889449, 5, 1698889449);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49, 1, 'POST', '文章删除', '36.33.36.176', '/api/article/del',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del()', '[{\"id\":127}]', '', 1, 1698889523, 1698889523, 9, 169888952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50, 1, 'POST', '文章新增', '36.33.36.176',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3,\"content\":\"

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


\\\"高新区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jpg\\\"

\",\"image\":\"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6t2d6QUouJ-fiAIw5AU4_gI!600x600.jpg\",\"intro\":\"发表时间:2019-07-12 01:13\",\"isShow\":1,\"sort\":0,\"summary\":\"\",\"title\":\"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visit\":0}]', '', 1, 1698889632, 1698889632, 7, 1698889632);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51, 1, 'POST', '文章新增', '36.33.36.176',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3,\"content\":\"

量子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JPG\\\"

\",\"image\":\"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htyd6QUojYPCiwEw6Ac4lgU!600x600.jpg\",\"intro\":\"发表时间:2019-07-12 01:12\",\"isShow\":1,\"sort\":0,\"summary\":\"\",\"title\":\"量子实验室\",\"visit\":0}]', '', 1, 1698889683, 1698889683, 9, 1698889683);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52, 1, 'POST', '文章新增', '36.33.36.176',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3,\"content\":\"

科学岛人造小太阳


\\\"小太阳.jpg\\\"

\",\"image\":\"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nNud6QUoq6_vjQcw0AU4nAQ!600x600.jpg\",\"intro\":\"发表时间:2019-07-12 01:10\",\"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合肥科学岛-人造小太阳\",\"visit\":0}]', '', 1, 1698889744, 1698889744, 6, 1698889744);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53, 1, 'POST', '文章新增', '36.33.36.176',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3,\"content\":\"

合肥高新区医疗配套


\\\"医疗配套.jpg\\\"

\",\"image\":\"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uLD86AUoiJvU6AQwrwE4rwE.jpg\",\"intro\":\"发表时间:2019-07-05 17:27\",\"isShow\":1,\"sort\":0,\"summary\":\"\",\"title\":\"医疗配套\",\"visit\":0}]', '', 1, 1698889817, 1698889817, 7, 1698889817); +INSERT INTO `la_system_log_operate` VALUES (254, 1, 'POST', '文章新增', '36.33.36.176', '/api/article/add', 'com.mdd.admin.controller.ArticleController.add()', '[{\"author\":\"\",\"cid\":13,\"content\":\"

合肥高新区教育配套


\\\"教育配套.jpg\\\"

\",\"image\":\"http://15131035.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_6-86AUozJL4zwMwrwE4rwE.jpg\",\"intro\":\"发表时间:2019-07-05 17:26\",\"isShow\":1,\"sort\":0,\"summary\":\"\",\"title\":\"教育配套\",\"visit\":0}]', '', 1, 1698889865, 1698889865, 6, 1698889865);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user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user`; +CREATE TABLE `la_user`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sn`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编号', + `avatar`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头像', + `real_name`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真实姓名', + `nickname`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用户昵称', + `username`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用户账号', + `password`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用户密码', + `mobile`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用户电话', + `money` decimal(8,2)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00' COMMENT '用户钱包', + `salt` varchar(32)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加密盐巴', + `sex`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性别: [1=男, 2=女]', + `channel`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注册渠道: [1=微信小程序, 2=微信公众号, 3=手机H5, 4=电脑PC, 5=苹果APP, 6=安卓APP]', + `is_disabl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禁用: [0=否, 1=是]', + `is_delete`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删除: [0=否, 1=是]', + `is_new` tinyint(1)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是否是新注册用户: [1-是, 0-否]', + `last_login_ip` varchar(3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最后登录IP', + `last_login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最后登录时间',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dele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删除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用户信息表'; + +-- ---------------------------- +-- Records of la_user +-- ---------------------------- +BEGIN; +COMMIT; + +-- ---------------------------- +-- Table structure for la_user_auth +-- ---------------------------- +DROP TABLE IF EXISTS `la_user_auth`; +CREATE TABLE `la_user_auth` (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 `user_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ID', + `openid`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Openid', + `unionid`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Unionid', + `terminal` tinyint(1)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客户端类型: [1=微信小程序, 2=微信公众号, 3=手机H5, 4=电脑PC, 5=苹果APP, 6=安卓APP]', + `cre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时间', + `update_time`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更新时间', +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UNIQUE KEY `openid` (`openid`)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ROW_FORMAT=DYNAMIC COMMENT='用户授权表'; + +-- ---------------------------- +-- Records of la_user_auth +-- ---------------------------- +BEGIN; +COMMIT; + +SET FOREIGN_KEY_CHECKS = 1;